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电机)PPT课件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概述(PPT 85张)

条款理解
• 3) 指定的质量负责人(管代)原则上应是最高 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 通的人员。公司可指派一名质量负责人的代理 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职责; • 4) 质量负责人(无论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 应被赋予覆盖1.1 a)~d)的职责和权限。他/她应 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经历,并得到 相应的授权,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 量相关的事宜,熟悉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 机构对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
2
概述
• 3C标志一般贴在产品表面,或通过模压压在 产品上,仔细看会发现多个小菱形的“CCC” 暗记。每个3C标志后面都有一个随机码,每 个随机码都有对应的厂家及产品。认证标志发 放管理中心在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时,已 将该编码对应的产品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消 伪查询系统对编码进行查询。
3
3C认证模式、步骤
6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的主要内容形式
1 职责和资源 2 文件和记录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4 生产过程和过程检验 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7 不合格的控制 8 内部质量审核 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10 包装、搬运和储存
7
要求建立的文件化程序
(1) 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7)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8)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9)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13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 公司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 系,且公司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 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 和保持; • 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 求; •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后 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14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
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
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要求,工厂应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考核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有效性,并使之持续增强。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
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
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要求,工厂应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考核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有效性,并使之持续增强。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2 资源(zīyuán)
• 工厂应配备(pèibèi)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
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 的产品要求;应配备(pèibèi)相应的人力资源, 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 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 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第九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8 内部(nèibù)质量审核
•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 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
求的投诉,应保存(bǎocún)记录,并应作 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
第二页,共24页。
概述(ɡài shù)
• 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
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 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 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 既能从根本上强制企业提高管理水准和产 品质量(chǎn pǐn zhì liànɡ),又有利于建立 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7 不合格品的控制(kòngzhì)
•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
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 取纠正(jiūzhèng)、预防措施。经返修、返 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 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 格品的处置记录。
•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
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第十页,共24页。
2 文件(wénjiàn)和记录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课件通用条版演示文稿

通用的“质量保证能力要去的构成”
1、职责和资源 2、文件和记录 3、采购和关键件控制 4、生产过程控制 5、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 6、检验试验一起设备 7、不合格品的控制 8、内部质量审核 9、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 10、产品防护和交付 11、CCC证书和标志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说明
■ “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主要内容与国际上通用的产品 认证的相关规则要求基本一致,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 教材的“质量能力要求”主要针对各类产品的通则要求 ■ 有些产品的“质量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充、删 减或修改 ■ 随着《实施规则》的修订,各类产品的的“质量能力要 求 ”也将更加专业化
■ 质量负责人
1、应是工厂内部人员,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 管理者沟通的人员,质量负责人可以是一人或一组人,可以在认证委托人、生 产者、生产企业中分别分别指定质量负责人,也可以在同一个工厂不同的产品 类别指定不同的质量负责人 2、能力:用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3、职权:有效履行“质量能力要求”3.1.1条的职责和权限 4、代理人:可指定一名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履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 权限,也可以在工厂不同的产品类别指定不同质量负责人 5、应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指定质量负责人和其代理人(如果要求),职责和权 限的赋予同样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体现
■ 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1、对工厂符合质保能力要求的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负主要责 任(目标) 2、对认证产品和标准的符合性及产品一致性负主要责任(目标) 3、对CCC证书和标志的正确使用,以及加施CCC标志产品的证书状态的 有效性负主要责任(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资源
1、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检验试验仪器设配以及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 证依据标准要求的需要;应配备形影的人力资源,确保度从事产品认证质量有 影响的工作人员能应必要的能力;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产品生产、检验试验、 储存等必备得环境和设施 2、对于需以租赁方式适应的外部资源,工厂应确保外部资源你的保持可获得 性和持续使用,并保存和外部资源相关的记录,如合同协议、使用记录等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QC/F 004-2009 电线电缆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 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原材料及其供应商、产品结构、性能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 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 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10. 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缆 CCC 实验室检验员培训合格,或者毕业于电线电缆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或者从事电线电缆产品检
验工作 5 年以上。检验员应能熟练地开展检测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充分的能力,工厂能按本文件的
要求独立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 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
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原材料的进货检验由工厂进行。导体材料的进货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电阻(率)、结构尺寸;塑料、
橡皮的进货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老化前机械性能(进货检验方法:可以将原材料制造成电线电缆样品,通
过对电线电缆样品的检验来证实原材料的质量,即行业中常用的术语“放小样验证”)。
关键原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外部机构(如供应商、其他工厂或第三方检测机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 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 的认证规则的要求执行。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十条页PPT文档

2.文件和记录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至少包括以下文件化的程序 和规定: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7.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2.文件和记录
2.2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 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控制应确保: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 以确保其适宜性;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 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 版本。
2.文件和记录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生产者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 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 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 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 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 满足相应产品的测试纲要。
2.文件和记录
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12.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
系; 此外,工厂还必须保持有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包括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 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 生产者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 检验
4.3可行时,生产者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 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 维护保养的制度。
4.5生产者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 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 品一致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汽车产品2009年9月第一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介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工厂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认证要求并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保持一致的能力2、为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要求,需要有满足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作支撑3、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常都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它既是认证机构检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工厂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通用的“质保能力要求”的构成1、职责和资源2、文件和记录3、采购和进货检验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7、不合格品的控制8、内部质量审核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10、包装、搬运和储存注:工厂检查时,一并审查的另外还有两个附加条款:①上次不符合项的跟踪;②3C标志的管理和使用第二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理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与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1、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设计/工艺人员、采购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校准/检定或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保养和修理人员、与产品搬运、包装、储存相关的人员等2、不同的工厂,由于产品特点、工厂规模等的不同,岗位设置可以不同,一人多职的情况也是正常的3、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如:岗位职责描述和职能分配表。
规定可以集中在一份文件中,也可分散在相关的文件中4、不仅要明确与质量相关的主要人员的职责X围,同时也要明确各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X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案例
某工厂配备的生产设备缺少用于车转子的车床 某工厂配备的检测仪器缺少匝间绝缘测试仪
15
2. 文件和记录 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
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 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 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 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 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 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认证标准要求。
和权限 ➢ 代理人:可指定一名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
履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 应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指定质量负责人和其代理人 (如果需要),职责和权限的赋予同样以书面文 件的形式体现
9
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
➢ 对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质量体系负主要责任 ➢ 对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负主要责
理体系的建立、维持,并负责有关事项的对外联络。
11
1.2 资源 ➢ 工厂应配备必需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
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 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 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 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12
1.2理解要点
教材的“质保能力要求”,主要针对各类产品的通 用要求
有些产品的“质保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充、 删减或修改
随着《实施规则》的修订,各种产品的“质保能力 要求”也将更加专业化
5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第二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理解
6
第源 1.1 职责 ➢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
任 ➢ 制定文件化的认证标志管理和使用程序,对程序的
制定和实施负主要责任 ➢ 制定文件化的程序,规定不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产
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得加贴 认证标志。质量负责人对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负主要 责任
10
案例
某电机厂,质量负责人任命书是这样描述的: 任命XXX为管理者代表兼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
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 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 持; 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 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3
通用的“质保能力要求”的构成
1. 职责和资源 2. 文件和记录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7. 不合格品的控制 8. 内部质量审核 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10. 包装、搬运和储存
4
“质保能力要求”说明
“质保能力要求” 的主要内容与国际上通行的产品 认证的相关规则要求基本一致,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第一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介
2
第一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介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工厂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 符合认证要求并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保持一致的能 力
为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要求, 需要有满足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作支撑
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常都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要求”。它既是认证机构检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 主要依据,也是工厂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
7
1.1理解要点
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设计人员、采 购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校准/ 检定或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 设备维修保养和修理人员、与产品搬运、包装、储 存相关的人员等
不同的工厂,由于产品特点、工厂规模等的不同, 岗位设置可以不同,一人多职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明确规定 并形成文件。规定可以集中在一份文件中,也可分 散在相关的文件中
8
质量负责人 ➢ 应是工厂内部的人员,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
员,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管理者沟通的人员 ➢ 能力: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 职权:有效履行“质保能力要求”1.1a)~d)的职责
16
2.1理解要点
对工厂质量文件的总要求,需要的文件: ➢ “质保能力要求” 明确规定的文件 ➢ 为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生产流
程图、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序监视和测量要 求、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规定等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 标准、技术规范、工艺文件。应不低于认证标准的 要求
资源: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确定资源的原则:产品特点、生产方式、规模大小、
人员素质和认证机构的要求。 资源的目的:稳定生产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 如果《实施规则》明确规定了必需的生产设备和检
验设备,工厂必须满足(规定通常是最低要求) 生产和检验设备的性能、精度、运行状况应满足生
“质量计划”可以是一份独立的文件,即编制成 “质量计划” 或“质量手册”或其他名称的文件;也可以是若干文件的集 合
17
质量计划
为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 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ISO9000:2000)
已贯彻ISO9001标准的工厂,应针对“产品认证”规定由谁 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对“质保能力要求”中 的特定要求做出补充规定
尚未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工厂,应按“质保能力要求” 编 制质量体系文件,形成质量计划
产和检验的要求,数量应满足正常批量生产的需要
13
人员
➢ 应有能力胜任其工作,数量能确保持续稳定生产符 合认证要求的产品
➢ 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环境
➢ 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涉及生产、 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
➢ 生产环境的洁净度、静电等 ➢ 检测场所的温度、湿度、振动等 ➢ 储存场所的通风、防潮、防细菌等 工厂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重新确定和调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