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知识100问(二)

合集下载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流渡中学严庄坤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

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

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

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

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

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

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

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性质1、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

方者,方域,地方;志者,记也,述也。

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

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

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

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

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

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

史、志有密切联系。

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

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

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

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

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

档案方志知识有奖问答答案

档案方志知识有奖问答答案

档案方志知识有奖问答答案1.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年可以向社会开放?A.10年 B.20年 C.30 年2.家庭档案是在从事家庭事务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的各种资料,包括(D)。

A.文字档案 B.照片和音像档案 C.实物档案 D.以上都是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C),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A.工作证 B.学生证 C.合法证明4.嘉定区档案馆对利用档案的收费有何规定?(A)A.免费 B.收费5.如果发现档案违法行为,应当向哪个机构举报?(B)A.公安局 B.档案局6.目前在嘉定区档案馆可查阅哪几类民生档案?(D)A.婚姻 B.计划生育 C.公证 D.以上均可7.你所知道的嘉定区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有哪些?(D)A.政府门户网站 B.档案馆 C.图书馆 D.以上均是8.您知道嘉定区档案馆对外开放的时间么?(B)A.周一至周五 B.周一至周六9.婚姻登记档案保管期限是(C)年,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可以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

A.50年 B.80年 C.100年10.《档案法》所称的“档案”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请列举出常见的记录形式?(D)A.文字 B.图表 C.声像 D.以上均是11. 公民是否有权公布个人所有的档案?(B)A.无权公布 B.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12.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C),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A.所有权 B.处置权 C.优先利用权13.嘉定县是(B)朝代设立的?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4.“嘉定”这个名字的由来是(C)?A.人名B.河名C.年号D.祝福语15.嘉定的别称是(C)?A.沪B.华亭C.疁城D.鹿城16.嘉定县城是1949年的(C)解放的?A.4月21日B.4月23日C.5月13日D.5月27日17.嘉定是(C)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的?A.1950B.1955C.1958D.196018.《地方志工作条例》是(B)公布实施的?A.2005年5月18日B.2006年5月18日C.2004年5月17日D.2007年5月18日19.到目前为止,《嘉定年鉴》已出版(C)卷?A.21B.22C.23D.2420.下面哪一位历史名人不是嘉定人?(A)A.徐光启B.孙元化C.钱大昕D.顾维钧。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一、地方志的概念(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

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

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

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

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

(2)时间性。

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

(3)门类性。

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

(4)综合性。

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二)地方志的作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

方志的基本知识

方志的基本知识

方志的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概念(一)什么是地方志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

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才正式对地方志进行统一的科学的定义。

其中第3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二)志书的命名地方志书选取志名,都受地域名称,部门名称、专业名称和编纂时间的制约。

也就是说,志书编纂完毕后所选取的志书名称,必须标出所记述地域的地名、部门的名称或所记述专业的名称,以免造成混乱;同时要注明所编志书的编纂年代(编纂时间),以免后人读志或续编续修此志时,年代混淆不清,也会造成混乱。

(三)地方志的特点和作用地方志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1、区域性。

地方志的记述范围仅限一省、一市或一县,乡镇志的记述范围一般来说限一乡(镇)。

凡是不涉及本地的事物都不作记述。

由于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社会发展也各有特性,地方志应把这些特点在各自志书上体现出来。

不过,在本地设置的外地的企事业单位,也要适当加以记述(如金融部门、税务部门等)。

另外,属于本地而设置在外地的企事业单位也应提及(如驻外地办事处等)。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一、依法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先后开始“盛世修志”。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下称《条例》)。

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下称《规定》)。

《条例》和《规定》是修志的主要法规。

当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也是相关适用法规。

什么是地方志?由于地方志的多源性和源远性,形成了对方志属性的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地理书,有的说是历史书,有的说是地理、历史兼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

有人解释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里的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条例》第三条描述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水富第一轮修志是1993年,20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修志。

如果说第一轮修志是摸索前行,那么,本轮修志则是有章可循。

二、方志体例方志有其自身的体例,《规定》第八条指出志体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

”第十一条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体裁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一部志稿几乎都要具备。

述:有的称总述,有的称概述。

“述”也包含一些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即综合性叙述,它简要说明本章节记述的主要内容。

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是:《概述》要叙述志稿所记部门或地域事业发展的大势大略,胸怀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用一定的深度进行阐述。

《概述》是全志中唯一可以适当议论的部类。

既要展示现状,又要把握规律,揭示未来,展望前景。

而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只能综合内容,不能议论。

无题叙述不是必有的,而要看需要,不必要的就直接进行入章节记述。

记:主要是《大事记》,也含《编后记》。

《大事记》—般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方志知识100问(三)

方志知识100问(三)

二十一、新方志如何运用图和照片?我国方志最早是以图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图经、图志、图记等,其形式为历代志书沿用。

新方志如何恰当地运用图和照片,要注意三点:1.插图要精选。

所选图要与志书的内容密切相关,说明文字要准确,能起到“图以明文”的效果。

2.插图的位置要适当。

如系某一史料的附件或某一方面内容的反映,图应置于同类文字之间或之后。

若为反映全貌的图,则应放置志书之首。

3.图片的绘制要符合标准。

志书中图片或照片的采用,一定要具备时代性和地方性。

二十二、为什么说地方志不是教科书、论著、宣传手册、报告文学、总结、历史书?地方志不是教科书,不必讲定义、概念,作一些不必要的解释。

有的志书写人口章,讲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计划生育的意义一二三四条,这些完全没有必要。

地方志不是宣传手册,不宜发出号召,什么“向四化目标奋勇前进!”“×××同志永远活在本县人民心中”等等。

地方志不同于报告文学,不能加枝添叶,进行描写。

有的地方写人物传,写某人“圆圆的脸,白白的肤色,容貌端正清秀,英武气概溢于眉宇之间”等等,这种写法不象志书,倒有点像相书。

地方志不同于十年总结。

不能列举几条成绩,讲几个存在的问题,总结几条经验、教训。

地方志也不同于写史,但与史比较接近。

就其共同点来说,都是要以资料为基础,但也有不同。

史重分期,并有结论,如《联共党史》等,写了“简短的结论”,并有“结束语”,志书则不必写这些,它没有明确的结论,而是通过纲目的安排,彰明因果,反映规律。

二十三、修志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意思?一个中心,就是以记载社会方方面面的质变为中心。

一个中心就是要抓住一个变字。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记载,都要围绕变字,尤其是北仑区建区以来的发展变化。

两个基本点,就是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

我们编纂的区志就要突出这两个特点。

二十四、方志如何体现时代特点?所谓时代特点就是前代所没有的,当代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事物。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

寓褒贬于事实之中。 画龙点睛。
25日晨,未突出城的部队继续与敌激战。上 午,枪声渐息,中华名都洛阳,第一次陷入外国 侵略者的魔爪。 震撼中原大地的洛阳抗日保卫战,从5月4日到 25日,历时21日。其间,9日到25日,装备落后 的中国孤军抗击机械化的精锐之师,打死打伤日 军约2万人,毁敌坦克60多辆,沉重打击了日本 侵略军。同时,中国守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 伤总计约1.6万人,其中兵力约1万名的十五军突 围后只剩2100多人;九十四师官兵8000多名,幸 存者仅300多人。十五军与九十四师用生命和热 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即人物传记。这个体裁专门为当地 社会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去世人物立 传。
作为独立的体裁,“传”应使用无 序号标题,不能使用 “卷篇章节目模 式”。

是古老的方志体裁。这一体裁插在 文中,发挥直观性。 包括绘制与拍摄。绘制图有地理图、示意 图、网络图、流程图、建筑物图等;拍 摄的千姿百态,无所不有。
小麦种植
玉米种植
棉花种植
古代小麦种植
古代经济
古代文化
民国政治
民国经济
民国文化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政治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文化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治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化
新中国市场时期政治
新中国市场经济时期经济
新中国市场经济时期
史书体裁
“ 竖排”,意思是“先以时间发展顺序断 代”; “横写”,意思是“后按并列的事物分类 记事”。 “竖排横写”,就是“先以时间发展趋势 断代,后按并列关系分类记事”,简称 “先纵后横”。
体裁志文体 与 《概览》之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修志工作总要求“一纳入”、“五到位”是什么?
“一纳入”是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各街道镇乡的工作任务之中。

“五到位”是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十二、编写方志要运用哪“三新”?如何体现“三新”精神?
方志编写要“三新”,即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

是胡乔木同志提出来的。

编写方志要切实体现“三新”精神。

1.新观点。

编写方志一定要遵循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4点:第一,记载历史上的人和事要用现在的观点,而不能用当时的观点和提法;第二,记述“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十七年,要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第三,记述体制改革要符合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第四,对旧资料要进行分析,切勿带进旧观点。

2.新材料。

新材料包括四方面:第一,旧志不记的资料,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涉及的资料;第二,旧志中记错而经过订正的资料;第三,一般书中不载的资料;第四,从未有人记载过的资料,如实地考察资料。

3.新方法。

大的方面说,编写区志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众手成志;分志稿由各部门提供,方志办总纂;定稿前先举行评议会等。

十三、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自古以来,争议虽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两派:一派认为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另一派认为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持方志为地理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洪亮吉等考据专家。

他们以考据方法进行地方志的编纂,着重考据地理沿革与方位。

因此被称为地理学派。

持方志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学诚,他确立了方志是史,一方之志为一方全史的新观念,从而破除方志是图经、是地理书的旧观念。

以上两派见解,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

对此,胡乔木说得比较全面,他说:“为了研究地方志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面涉及许多学科,从历史学、各种专门史学、史料编纂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到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分)、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等,这里面最重要、最关键的也许是人文地理学。

”依我们看,方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十四、地方志的特性有哪些?
地方志的特性有六方面:
1.有明确的区域性,不“越境而书”;
2.有编纂的连续性,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连绵不绝;
3.有内容的广泛性,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生产斗争到科

实验,都可以在志书中记载。

4.有时代的鲜明性,它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5.有体例的特殊性;
6.有编纂的科学性。

十五、社会主义方志有什么基本特性?
1.社会主义方志是共产党领导的,即具有党性;
2.社会主义方志是属于人民的,即具有人民性;
3.社会主义方志是属于民族的,即具有民族性;
4.社会主义方志是最讲科学的,即具有科学性。

十六、地方志采用什么文体?
1997年颁布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指出:“地方志的文体,采
用规范的语体文。

”这个规定包含着两层意思。

其一,要求新编地方志必须使用现代语体文而不使用文言文。

现代语体文是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写成文章,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容易普及等优点。

其二,要求新编地方志必须使用现代规范语体文。

语体文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比口头语言更精确,更条理化,更有逻辑性。

其三,叙而不论,寓观点于材料的叙述之中,即编
者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褒或贬,都用史实表明,编者不另发议论,不用讲道理来表明。

十七、为什么说志文的基本笔法还是提“据事直书,书中有断”为宜?
其理由有四:
1.志文当“据事直书”这是许多古今名人所倡导的;
2.“书中有断”这是古今志书所共同存在着的。

方志作为一种著述是不
能不使用论断这种思维方式的;
3.“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既强调了尊重历史和存真求实这个基本精神,
又强调了编纂者主体意识的适度表达;
4.“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是从正面提出要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十八、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哪些?
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1.述,即综述或概述、总述。

2.记,即大事记或大事年表。

3.志,即著述部分。

用于各分志,是志书的主体部分。

4.传,即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

5.图,即各种地图、图像、照片。

6.表,即用文字、数字表述的各种一览表和统计表。

7.录,即附录或丛录,用以辑存地方珍贵史料。

十九、地方志运用表有哪些作用?
表,即各种表格。

“一表抵万言”,表是一种既易综合、又便省览的体裁,
也是后代修志的一种传统手法。

志书中准确运用表的形式,具有文字不能详尽表达的功能。

其作用有三:
1.各种形式的表在志书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资料性。

2.表的恰当运用,能使志书某些内容代繁为简,节省文字。

3.在志书的经济诸卷中运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的作用。

二十、新方志中可用哪些表?制作表有什么要求?
表的运用,新方志多见于制作沿革表、历届领导人员表及各类人物表,各类经济、文化事物统计表、一览表、分析表、升降表、对比表等。

表的制作要求是:表的式样要科学精致,简单明了;表体要有纵横表目,经纬分明,结构清晰;标题意明,文字简略,显示主题;时间、内容准确无误,防止差错遗漏和资料不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