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3020)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机械运动1.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1.4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沿直线运动的,有沿曲线运动的;有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也有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有运动得快的,有运动得慢的······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3)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2.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4.1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
2020级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 处的速度是6 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 6 m/sB . 6.25 m/sC . 6.75 m/sD . 7.5 m/s2.以下数据,最接近一个同学的中指长度的是( ) A . 8 m B . 8 dmC . 8 cmD . 8 mm3.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个?( ) A . 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B . 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C . 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 . 28.33米/秒B . 13.60米/秒C . 14.78米/秒D . 14.17米/秒5.人的一次脉搏时间约为( ) A . 1 min B . 10 sC . 1 sD . 0.1 s6.一般来说,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大得多,所以汽车比自行车( ) A . 通过的路程长得多 B . 运动的时间少得多C . 运动快得多D .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少得多7.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0 m/s,18 km/h,450 cm/s,1200 cm/min,则它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v 丁>v 丙>v 乙>v 甲 B .v 甲>v 乙>v 丙>v 丁C .v 甲>v 乙>v 丁>v 丙D .v 乙>v 甲>v 丙>v 丁8.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A . 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C . 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B . 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 D . 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9.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响的是( ) A . 航行的时间 B . 航行的速度C . 军舰的位置D . 航行的路程10.某课外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 m 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 -t 图像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丙在Ⅲ区域,丁在I 区域B . 丙在I 区域,丁在Ⅲ区域C . 丙在Ⅲ区域,丁在Ⅲ区域D . 丙在Ⅲ区域,丁在I 区域11.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 A . 5秒 B . 13秒C . 21秒D . 30秒12.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Ⅲ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Ⅲ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Ⅲ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Ⅲ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Ⅲ B . ⅢⅢC . ⅢⅢD . ⅢⅢ二、填空题(共3小题)1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测量微小量的长度(如纸张的厚度、铜丝的直径等)常采用______法.(2)测量物体内部某一长度(如圆柱体的直径、锥体的高等)常采用______法;(3)测量曲线的长度(如圆的周长、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等)常采用______法.14.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________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________的.15.小明想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采取了如下步骤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100页书的厚度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D.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四、计算题(共3小题)17.小红随爸爸、妈妈旅游回来,在广佛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看到如图1所示的标志牌.小红看到汽车上的“迈表”--速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如果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市区?18.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19.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km?五、作图题(共1小题)20.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 m/s;2.【答案】C【解析】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 cm左右,中指的长度比拳头的宽度小一些,在8 cm=0.08 m=0.8 dm=80 mm左右.3.【答案】B【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因为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而不是没有误差了.故ACD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t1==0.16 s,Ⅲv=,Ⅲ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t1=340 m/s×0.16 s=54.4 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0.12 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 m/s×0.12 s=40.8 m,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AB=s波1-s波2=54.4 m-40.8 m=13.6 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 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 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 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 s+0.12 s=1.12 s,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 s-0.16 s=0.96 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 m/s.5.【答案】C【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75次左右,所以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6.【答案】C【解析】速度是反应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说“汽车比自行车速度大得多”是指单位时间内汽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多,运动快得多.7.【答案】B【解析】要比较快慢,首先统一单位为m/s.8.【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图像反映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减小.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速度在增大,不符合题意;B,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速度在增大,不符合题意;C,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煞车至静止的过程,速度在减少,符合题意;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9.【答案】A【解析】航行的时间是一个过程量,与参照物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选定参照物后,航行的速度、位置、路程都会影响军舰和参照物之间位置的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10.【答案】A【解析】四辆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图像均为过原点的直线,因由题意知丙车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故丙车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丙通过的距离最长,故丙图应在区域Ⅲ;而丁车最后到达终点,故丁车速度最慢,故丁车的运动图像应在区域I.11.【答案】B【解析】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5 s左右,刘翔110 m栏的时间应该不大于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但不会小于10 s,所以13 s比较合适.12.【答案】D【解析】(1)乘客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Ⅲ说法错误,Ⅲ说法正确;(2)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Ⅲ说法错误,Ⅲ说法正确.13.【答案】(1)累积(2)平移(3)化曲为直【解析】14.【答案】静止;甲板.【解析】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与甲板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15.【答案】bdac【解析】采用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应注意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压紧、测多、算少(张数不是页数)等步骤.16.【答案】Ⅲ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Ⅲ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Ⅲ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17.【答案】解:由交通标志牌可知,到达市区的路程S=40 km,由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50 km/h.根据t===0.8 h答:达到市区所需的时间为0.8小时.【解析】从交通标志牌可以看出,公路限速60 km/h,十字路口距离市区路程为40 km.根据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0 km/h.所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到达市区所需时间为t===0.8 h18.【答案】同上【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t=19:05-12:10=6 h55 min=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v===74.71 km/h.答:(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74.71 km/h.19.【答案】解:(1)从标志牌到贵阳,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时,需要的时间为t===1.2 h=72 min(2)若汽车以速度表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为s=vt=80 km/h×1.5h=120 km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72 min.(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120 km.【解析】从交通标志牌可以看出,公路限速100 km/h,该标志牌距贵阳路程为120 km.根据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 km/h.若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t=s/v得到;如果按照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可以用s=vt求得.20.【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 s、2 s、4 s后的路程分别为:0 m、6 m、12 m,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
人教版八上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一章机械运动(含答案点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
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也不同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3.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们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B.河水C.河岸上的树D.迎面驶来的船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5.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 s运动了10 m的路程,第2 s、第3 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则该物体在3 s内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A,B选项中两种运动都有可能D.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7.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 m=0.6×100=60 cmB.5.8 m=5.8×100 cm=580 cmC.30 min=30 min×60=1 800 sD.2 h=2×60=120 min8.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 cm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45分)1.(2019·广东东莞·初二期中)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是()A.B.C.D.2.(2019·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模拟)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3.(2019·四川成都实外初二课时练习)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纽扣的直径分别是A.1cm,1.1cm B.1mm,3.1cmC.1cm,1.10cm D.1mm,1.10cm4.(2019·山东台儿庄·初二期中)我们需要蓝天白云和纯净的空气.但大气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PM2.5是近年来出现的令人讨厌的一个新名词.这可恶的家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0.0000025m)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把μm换算成m)正确的是()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 C.2.5μm=2.5×10﹣6m D.2.5μm=2.5×10﹣9m5.(2019·江苏江阴·)为了检验小超同学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20 cm,分度值0.5 mmB.量程2 m,分度值1 dmC.量程3 m,分度值1 mmD.量程100cm,分度值1mm6.(2019·四川成都实外初二课时练习)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值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多次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后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7.(2020·河北桥西·初二期末)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8.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值的是( )A .3.2cmB .3.24cmC .3.3cmD .3.5cm9.(2019·河南洛阳·初二期中)如图是小同同学在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的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2017·海南全国·中考模拟)甲、乙两个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之比43t t =甲乙::,通过路程之比52s s =甲乙::,则甲、乙速度之比v v 甲乙:为(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教室的门的高度约200 m B.中学生课桌高约80cmC.中学生正常心跳一次大约为1min D.足球的直径约40dm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3.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5.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A.0.52毫米B.0.53毫米C.0.518毫米D.0.052厘米6.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
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7.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新版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A.可能运动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A.2.5米/秒B.20米/秒C.5米/秒D.8米/秒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D.大于5米/秒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前3s 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 .当t =3s 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D .当t =5s 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D解析:D【详解】 A .由s -t 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 错误;BC .由s -t 图象可知,前3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 甲=90m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s 乙=90m-60m=30m则甲车的速度90m 30m/s 3ss v t ===甲 乙车运动的速度 30m 10m/s 3s s v t ===乙乙 比较可知,前3s 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 错误;D .当t =5s 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 甲=v 甲t =30m/s×5s=150m乙车通过的路程s 乙=v 乙t =10m/s×5s=50m由s -t 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 0=60m ,故甲、乙两车相距0150m 60m 50m 40m s s s s ∆=--=--=甲乙故D 正确。
故选D 。
2.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 v v =甲乙D .无法确定B解析:B【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s v t=可知 v v <甲乙故选B 。
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B解析:B【详解】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 错误;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 正确;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 错误;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 错误。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全国各地在车站、机场等地开展体温检测。
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额温枪在使用时到额头的距离。
下列数据最接近人体实际情况的是()A.2dm B.5cm C.10cm D.15cm2.科技界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
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m/sB.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车厢”1秒钟最高可行驶1200mD.“车厢”1秒钟最高可行驶333m3.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B.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正确4.看电视转播百米赛跑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
运动员跑得很快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比赛场地背景B.运动员本身C.看电视的人D.电视5.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A.天和号B.月球C.火星D.太阳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图是小车和卡车在某时刻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车的位置变成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C.以卡车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D.以路牌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8.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2.36cm,2.83cm,2.37cm,2.37cm。
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A.2.37cm B.2.367cm C.2.36cm D.2.48cm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物体静止不动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2分)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竖直降落,运动员和伞总重为800N,当空气对运动员和伞的阻力为1000N时,运动员和伞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 ) A.1000N B.800N C.200N D.1800N 3.(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 )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物体产生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维持物体平衡状态的原因 5.(2分)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物体静止不动一定是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是不受外力 C.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平衡力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2分)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一定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7.(2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 8.(2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9.(2分)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 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10.(2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 ............................................................................................................................ ( ) A.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B.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 C.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 D.汽车不受力作用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物体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当传送带突然向右运动时,物体受的摩擦力向左 C.飞船从近地点到远地点时,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D.妈妈刷碗用的钢丝球,可以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 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3.(2分)2010年2月16日,花样滑冰运动员申雪、赵宏博为中国队获得了第21届冬奥会的第l枚金牌。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比赛中的一个情景。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赵宏博为参照物,申雪是静止的 B.赵宏博对申雪的支持力大于申雪受到的重力 C.申雪对赵宏博的压力与赵宏博对申雪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赵宏博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4.(2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濛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 )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分)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 ) 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 16.(2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三要素都相同的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游泳运动员只受到水向前的力,他对水不施力 D.“蜘蛛人”攀爬高层建筑时,使他上升的力是他对自己的拉力 17.(2分)小名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有力作用就运动,没有力作用就静止 ; B.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18.(2分)关于汽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总是有害的 B.紧急刹车时,摩擦力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轮胎的形状 C.汽车沿直线匀速上坡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 19.(2分)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Ss~7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20.(2分)关于力和运动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不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 21.(2分)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向月球预定撞击点,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下列关于“嫦娥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围绕月球转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B.地面人员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与“嫦娥一号”的通讯联络 C.“嫦娥一号”撞击时动能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嫦娥一号”下落过程中没有受到月球的吸引力 22.(2分)赛车比赛是人们喜欢观看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赛车为参照物,车内赛车手是静止的 B.赛车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