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

合集下载

略谈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略谈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1引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固体废弃物。

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环境保护问题与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只有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而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消耗有机物,产生物质和能量,并将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技术。

将其应用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原理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将近45亿吨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表1为我国主要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年产量和养分含量。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表1我国主要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年产量和养分含量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其实就是在厌氧环境下,构建一个多种微生物相互共存、依赖并制约的生态平衡系统,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容易受到温度、pH 以及有机负荷等因素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水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有机物中的大分子聚合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质以及蛋白质构成。

厌氧消化系统中的水解细菌可以分泌出胞外酶。

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这些大分子聚合物就会转变为单体物质,例如,糖类、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1]。

其次是酸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在酸化细菌的作用下,单体物质会转化成短链脂肪酸、醇类、氢和二氧化碳。

其中,短链脂肪酸指的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其随着氢分压的升高,而生成量逐渐减少。

再次是产氢产酸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在微生物的代谢下,短链脂肪酸和醇类会转变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酸氧化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即在有机酸氧化菌的作用下,短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会转化成乙酸,而产甲烷菌的基质,就是乙酸[2]。

最后是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菌,是一种绝对厌氧微生物。

而产甲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能过程,主要通过乙酸途径和氢与二氧化碳途径产甲烷。

城市生活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城市生活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城市生活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一)1.概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处理问题仍然是一项技术难题,进行好氧堆肥的运行成本高,而且肥料质量难以保证;进行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渗沥液及恶臭问题。

而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有机垃圾的。

有机垃圾固含率在30%~40%,含有溶解性物质(如糖、淀粉、氨基酸等有机酸)、纤维素。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因此可以采用生化方法进行降解。

厌氧反应是指在没有溶解氧和硝酸盐氮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无机营养物质和腐殖质的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主要有:工艺稳定、运行简单、减少剩余污泥处置费用,具有生态和经济上的优点。

在废水处理中,厌氧消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占67%左右,并子已开发了第二代高效厌氧处理系统,如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工艺。

而在有机垃圾处理中,厌氧消化的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开始的,特别是近20年发展速度很快。

最近研究表明,在过去9年中,采用厌氧消化技术来处理城市团体垃圾的处理厂增加了750%。

德国、瑞士、丹麦等西欧国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已经将此项技术成功地市场化,出现了像德国的Haase工程公司、瑞士Kompogas公司、比利时Organic Waste Systems公司等著名的工程公司。

据统计,在德国大约有520座厌氧消化反应器,其中用于城市垃圾处理的大约有49座。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拿大在制定基本政策制度以促进厌氧消化市场化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厌氧反应器组成:密闭反应器、搅拌系统、加热系统和固液气三相分离系统。

按照厌氧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如进料的固含率、运行温度等可分类以下:1.1按照固含率可分为湿式、干式湿式:垃圾固含率10%~15%。

干式:垃圾固含率20%~40%。

湿式单级发酵系统与在废水处理中应用了几十年的污泥厌氧稳定化处理技术相似,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特别是对于机械分选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去除粗糙的硬垃圾、将垃圾调成充分连续的浆状的预处理过程非常复杂,为达到既去除杂质,又保证有机垃圾进入正常地处理,需要采用过滤、粉碎、筛分等复杂的处理单元(Farneti,1999)。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废弃物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一直是困扰环保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厌氧消化技术是处理有机固体废物的一种成熟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有机物的体积和质量,并通过产生沼气为我们提供能源。

本文将综合评述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

应用现状厌氧消化技术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物等。

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畜禽粪便、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废水等,而城市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厨余垃圾、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处理过程中,厌氧消化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分解作用利用有机物质,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原理厌氧消化技术的处理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期填料:填充具有适宜孔隙度的填料材料,填充完毕后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稳定性和通气性。

2.厌氧消化反应:将有机固体废物投入到反应池中,在厌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3.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可以用于供暖和照明等。

4.残渣处理:经过沼渣去除后可作为有机肥料,适量施用于土地。

优缺点优点1.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等,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可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3.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化学品,对环境影响小。

4.可在不断地添加废物的同时进行反应,不会因为处理能力不够而停工。

缺点1.厌氧消化技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2.难以对有毒物质和重金属进行有效处理。

3.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等参数,较为复杂。

,厌氧消化技术作为一种资源化利用有机固体废物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它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和肥料,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的负担。

虽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厌氧消化技术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1.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厌氧消化又称甲烷发酵或沼气发酵。

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与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中,利用厌氧消化技术不但省能而且可以产能。

因此,该技术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厌氧消化在理论、技术和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好氧生物处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们对厌氧消化工艺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以及甲烷回收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厌氧消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进步,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厌氧消化具有下列优点:无需搅拌和供氧,动力消耗少;能产生大量含甲烷的沼气,是很好的能源物质,可用于发电和家庭燃气。

厌氧生物过程一直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Louis.Mo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

1895年Donald设计了世界上第1个厌氧化粪池。

1896年英国出现了第1座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消化池。

1904年德国的Imhoff将其发展成为Imhoff双层沉淀池(即隐化池)。

20世纪30年代,Thumm.Reichie Imhoff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经Buswell.NeaVe完善而成的,从而使得厌氧消化反应有了理论指导。

20世纪4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了连续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改善了厌氧污泥与废水的混合,提高了处理效率。

但在本质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即厌氧污泥)与废水或废料是完全混合在一起的,污泥在反应器里的停留时间(SRT)与废水的停留时间(HRT)是相同的,因此污泥在反应器里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

废水在反应器里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

此时的厌氧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污泥与粪肥的消化,它尚不能经济地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Schroepfer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了厌氧接触反应器。

这种反应器是在连续搅拌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出水沉淀池中增设了污泥回流装置,使部分厌氧污泥又重新返回到反应器中,从而增大了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浓度,使厌氧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第一次大于水力停留时间,因此其处理效率与负荷显著提高。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技术

5)酸碱度、pH值和发酵液的缓冲作用 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氨使得发酵液具有
一定的缓冲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避免发生这 种情况 应保持碱度在2000mg/L以上,使其有足够的缓冲能 力,可有效防止系统pH值的下降
6)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发酵罐的容积负荷和发酵时间之间一般呈反比例
城市污泥
活性物质(90%)
35
2.08
+原始物质(10%)
0.21
65
城市原始污泥 城市固体垃圾 奶牛场废物 猪场废物 菜牛粪 百慕大草 禽粪
35
1.6
35

35
4.9
24
0.92
55
16.2
35
1.3
35
1.6
0.52
69
0.17
59
0.75
80
0.48
75
0.29
56
0.14
61
0.19
54
厌氧发酵设备与工艺
为氮的1/5
3)混合均匀程度 搅拌的目的是使发酵原料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
与发酵基质的接触,也使发酵的产物及时分离, 从而提高产气量,加速反应 液态发酵用泵喷水搅拌法;对于固态或半固态用 发酵气循环搅拌法和机械混合搅拌法等
4)添加剂和有毒物质 在发酵液中添加少量的化学物质,有助于促进厌氧发
酵,提高产气量和原料利用率 添加过磷酸钙,能促进纤维素的分解,提高产气量 添加少量钾、钠、钙、镁、锌、磷等元素能促进厌氧
水压式沼气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水压式沼气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a)1—加料管;2—发酵间(贮气部分);3—池内液面0-0;4—出料间液面 (b)1—加料管;2—发酵间(贮气部分);3—池内料液液面A-A;4—出料间液面B-B (c)1—加料管;2—发酵间(贮气部分);3—池内料液液面A-A;4—出料间液面B-B;

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技术

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技术
3. 厌氧消化
利用厌氧菌对废弃物进行消化,产生沼气和有机肥。
1. 废弃物收集
该农业废弃物处理站将农作物残渣、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收集。
2. 废弃物加工
收集的废弃物经过破碎、混合、调整等加工过程,为厌氧消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01
02
1. 废弃物分类与收集
该工业园区对有机固废进行了分类和收集,包括废水处理污泥、食品加工废料、制药废渣等。
03
沼气利用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进行利用,如用于发电、供热等。
厌氧消化产物的利用与处置
01
沼液处理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作为肥料进行利用。
02
沼渣利用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渣中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作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进行利用。
04
厌氧消化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厌氧消化技术的效率提升
破碎与细碎
将有机固废中的不同物质进行分离和分选,以去除杂质和不利于厌氧消化的物质。
分选与分离
有机固废的预处理
有机固废的厌氧消化
产氢产乙酸阶段
在酸化阶段后,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乙酸。
产甲烷阶段
氢气和乙酸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酸化阶段
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经过酸化菌的作用,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乳酸等有机酸和其他中间产物。
定义
厌氧消化技术具有高效性、能源自给性、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特点
厌氧消化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历史
厌氧消化技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研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应用的发展阶段。
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增加,厌氧消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陈庆今 刘焕彬 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近年来在有机垃圾厌氧消化领域的资料,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研究情况。

认为厌氧消化对固体有机垃圾的处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上最为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中图分类号:X705,S2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66(2001)03-0003-06A R 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rganic Solid W astes/CHEN Q ingΟjin,LIU H u anΟbin,HU YongΟyou/(College of P aperm aking and E nvironmental E ngineering,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 angzhou,510640)Abstract:M any latest materails was quoted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n anearobic digestion of s olid organicwastes(S OW)1The conclsion was made that the anearobic digestion is the m ost biologically s ound and econom ically feasible approach up to date in S OW treatment.K ey w ords:Organic S olid W astes;Anaerobic Digestion “固体有机垃圾”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术语。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摘要:厌氧消化技术是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期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在这一技术之下,可以实现对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和综合性的利用,具有双重治理的意义和作用,代表了未来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方向和趋势。

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三阶段厌氧分解,将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产生可提供能源的沼气。

在妥善解决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管理问题后,厌氧消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物质的回收利用率,前景广阔。

关键词:厌氧消化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原理与工艺0引言有机固体废弃物含水率较低,具有可以生化的降解性,它蕴含有大量的生物质能,这些生物质能可以在有效的厌氧消化技术运用之下,得到有效的利用。

厌氧消化因具有高有机负荷、低成本、低能耗和产沼气的特性,而受到学者们的关注[1-2]。

现实中,也已经有一些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和农田废弃物的报道[3-5]。

可见,运用有机的固弃物厌氧消化技术对于环境的绿色环保具有可以预见的作用。

我们可以运用较多的有机固体的废弃物处置方式,而生物技术处置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需要加以系统的研究。

1有机固体废物处理现状分析有机固体的废物进行处置的方式很多。

对于城市的固体废物而言,目前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同时也可以采用厌氧发酵、热解的方式加以处置。

近几年,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把目光转为了厌氧消化的方式,,积极的修建有机的固废厌氧消化处理厂,而在我国将厌氧消化技术用于处理固体废物的例子还较少。

2厌氧消化原理厌氧消化过程就是在一定的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将碳素物质转化为两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底物的大部分能量仍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沼气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碳素氧化成了二氧化碳[6],微生物借此发酵过程获得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2.1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途径由于厌氧发酵的环境各有不同,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物质的代谢、转化与产生过程较为复杂,国内外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亟待解决[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

而本文主要从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及其优势等方面对城市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做了一些介绍。

主要集中于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工艺的介绍。

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厌氧消化;固体废物;沼气发酵一、厌氧消化技术介绍1、厌氧消化技术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厌氧消化技术指的是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和化学物质(如:N、P无机化合物等)的生物化学过程。

无论是酸性发酵,还是沼气发酵,参与生化反应的氧都是来自于水、有机物、硝酸盐或被分解的亚硝酸盐。

人们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利用早已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我国农村地区就开始兴建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和一些农业废物进行厌氧发酵,从而产生沼气以供家庭取暖、照明和炊事之用。

在工业上,为使粪便和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厌氧消化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积极开发新能源,而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将大量的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变成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此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有机废物处理中,厌氧消化技术应用最多的,是欧洲的一些国家。

截至2000年,欧洲的固体垃圾中,厌氧处理的垃圾总量已达100万t/a,占总处理量的1/4,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在我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物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利用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发酵产沼。

早在1999年,上海市就建成102个畜禽场污水治理工程;福建省福清市建成的治理畜禽场污水工程成功率和运行率达100%;河北省石家庄市采用微生物高温发酵生产优质有机料技术,建鸡粪发酵厂治理鸡粪污染;江苏省靖江市为解决农村能源及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有16家畜禽养殖场建起沼气生物链工程。

[1]目前,作为一种有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已经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

其中以欧洲国家为最。

2、厌氧消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厌氧消化的生化过程主要有三种观点: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和四阶段理论。

二阶段理论由Thumm, Reichie(1914)和Imhoff(1916)提出,经Buswell,Neave 完善而成。

1930年,根据代谢过程系统pH 值的变化,Buswell 和Neave 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根据两个过程是否有甲烷产生,分别叫这两个阶段为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图 1 二阶段理论示意图 第Ⅰ阶段——产酸阶段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如多糖、脂类,蛋白质等在产酸菌(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主要产物为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如乙醇),并有氢、CO 2, NH 4+、H 2S 等气体产生。

由于该阶段有大量的脂肪酸产生,使发酵液的pH 值降低,所以此阶段被称为酸性发酵阶段。

第Ⅱ阶段——厌氧发酵产气阶段第Ⅰ阶段的产物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CO 2+H 2等小分子有机物在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的作用下,通过发酵过程将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甲烷。

在产酸阶段阶段COD 、BOD 值变化不很大,而在产气阶段由于构成COD 或BOD 的有机物多以CO 2和H 2的形式逸出,使废水中COD 、BOD 明显下降。

由于有机酸在第二阶段的不断被转化为CH 4、CO 2等,同时系统中有NH 4+存在,使发酵液的pH 值升高,所以此阶段被称为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甲烷阶段。

在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有机物水解转化为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第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二类为不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如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不完全厌氧消化或发酵到此结束。

如果继续全厌氧过程,则产氢、产乙酸菌将第二类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乙酸。

第Ⅱ阶段生化过程是产甲烷细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基质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质为乙酸。

两阶段理论曾在几十年里占据统治地位,而随着人们厌氧消化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化,厌氧消化理论也不断发展。

1979年,M. P. Bryant 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认为两阶段理念不够完善,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三阶段理论的厌氧消化如图2所示。

图表 2 二阶段理论示意图实际上,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二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增加了一个产氢产乙酸阶段。

该理论将酸化阶段产生的有机物分为A类有机物和B类有机物,增加了产氢产乙酸菌将B类有机物转化为乙酸和氢的过程,突出了产氢产乙酸菌的地位和功能。

2.3 四阶段理论(四种群理论)1979年,几乎在Bryant提出三阶段理论的同时,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Zeikus提出了四种群理论(四阶段理论)。

四阶段理论厌氧消化过程如图3所示:图 3 四阶段理论示意图根据四阶段理论,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产酸、产乙酸和产甲烷四个阶段。

水解阶段:厌氧菌胞外酶将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例如:在这个过程中,纤维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被转化为较简单的糖;蛋白质被转化为的氨基酸;油脂被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等。

产酸阶段:产酸菌将水解阶段的产物——小分子化合物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和甲醇等简单的末端产物,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产乙酸阶段:将产酸阶段产生的的除乙酸、甲酸、甲醇以外的脂肪酸和醇等被产氢产乙酸菌转化为H2、CO2和乙酸;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前三个阶段所产生的乙酸、H2等转化为甲烷。

[2]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3.1 营养物质厌氧消化过程中,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因此,必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对于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成分,不仅要提供足够的量,还应使个营养成分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当比例失调的时候,需要再通过添加额外底物或者接种物质来进行调节,以使比例达到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是碳氮比,一般而言,对于厌氧消化过程最合适的碳氮比为25~30。

3.2 温度有机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一般在中温或高温下进行,中温的最佳温度为35℃左右,高温为55℃左右。

Ghosh等利用厌氧消化处理垃圾衍生燃料(RDF),发现当反应条件转变为高温消化时,甲烷产量可提高14%。

相比于中温消化,高温消化有较短的固体停留时间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

但是,高温消化需要更多的热量,运行也不稳定。

[3]3.3 pH值pH值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参数和监测指标。

由于产甲烷菌对pH值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即便是pH值十分微小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终止。

且在厌氧消化过程初期,会产生大量有机酸,如若控制不当容易造成局部酸化,延长发酵周期,进而对整个反应体系造成破坏。

此外,消化过程中的一些水解酶需要适宜的pH值条件,不适宜的pH值会使这些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使厌氧消化结果受到影响。

研究发现,当pH值在6.6—7.8范围内,水分含量为90%~96%时,产甲烷速率较高;而pH值低于6.1或高于8.3时,产甲烷菌可能会停止活动。

[4]3.4 底物组成底物组成决定了底物的可生化降解性以及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量。

Borj 等研究了不同底物组成和浓度的有机固废的厌氧消化过程,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沼气产量相差很大,甚至达到65%。

3.5 搅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充分的混和搅拌可促进反应器中酶和微生物的均匀分布,增加物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的机会,并使反应产生的气体迅速排出。

4、厌氧消化工艺4.1 工艺分类对于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从给料方式、消化温度、消化阶段、消化级差、料液流动方式等角度可作如下分类:[5]表 1 厌氧消化工艺分类4.2 厌氧消化典型工艺及其应用(1) Biocel工艺——荷兰Ielystad处理厂B iocel是一种典型的间歇式厌氧消化工艺,处理量为50000t/a,该工艺采用中温干式厌氧消化技术,一般由14个混凝土浇注的有效容积为480m3的反应器组成。

进入非搅拌反应器的垃圾预先和接种物充分混合,从反应器中收集得到的渗滤液再循环到反应器顶部,垃圾在反应器中停留超过40d,直到停止产气。

垃圾处理量相同时,与单级湿式工艺相比,Biocel工艺产气量低40%左右。

[6](2) Dranco工艺-比利时Brecht处理厂由比利时有机垃圾系统公司(Organic Waste Systems)开发的Dranco工艺是一项成熟工艺。

其主要单元为单级高温反应器,负荷l0kgCOD/ (m3·d),温度50- 58℃,停留时间为20d(15- 30d),生物气产量100- 200m3/t垃圾,发电量170-350kw·h/t垃圾。

进料的固体浓度在15%-40%范围内。

有机垃圾系统公司已开发出Dranco-Sep工艺,可在固含率5%-20%范围内操作。

欧洲现在至少有4座Dranco工艺大型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1000t/a-35000t/a。

位于比利时北部的Brecht的处理厂,采用的就是Dranco 工艺,处理能力12,000t/a。

有机垃圾先经过手工分选、切碎,筛分以去除大颗粒,用磁选分离金属物质,加水混和,接着送入808m3的消化器中。

消化器的新鲜物料投配率为5%。

消化液经过好氧塘处理之后,排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

消化后的垃圾利用脱水机脱水至固含率55%,而经过好氧稳定两周,即可得到卫生、稳定化的肥料。

(3) Kompogas工艺-瑞士Kompogas AG公司Kompogas工艺是一种干式、高温(55~60℃)厌氧消化工艺,为塞流式反应器。

来料首先被破碎后进行分类,除去塑料和玻璃等惰性物质,用磁力分选机回收含铁物质;后经二次破碎筛分后进入储存仓,进行调节和加热,停留2d;然后将物料泵至反应罐中,停留15~20 d。

沼渣脱水到50%固含量,污水回流,调整物料至28%的干物质含量。

Otelfingen Kompogas 厌氧消化厂于1997 年开始运行, 处理源分选的有机废物(70%~80%的园艺废物和20%的餐厨垃圾),处理量为13 000t/a。

[7,8]这一工艺由瑞士Kom-pogasAG公司开发,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在瑞士、日本等国家建立大约18个垃圾处理厂,其中年处理量10,000t/a以上的有12个。

(4)Valorga工艺-法国SteinmuellerValorgaSarl公司Valorga工艺由法国SteinmuellerValorgaSarl公司开发,并于1987 年在法国亚眠市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沼气式垃圾处理厂。

[9]这一工艺采用的是渗滤液部分回流与沼气压缩搅拌相结合技术, 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该工艺采用垂直的圆柱形消化器,反应器内垃圾固含率25%-35%,停留时间14-28d,产气量80-180Nm3/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