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心理学
学工部
体育
64
第 1,2 学期
体育
体育教学部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实验
48
第 1 学期
计算机科学
理信学院
高等数学Ⅴ、Ⅵ
96
第 1,2 学期
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计 量经济学》等课程和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比较系统地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基本方法,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 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经济现象中 比较简单的随机问题的能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Ⅴ》、《高 等数学Ⅵ》《线性代数》。后续课程:《统计学》。 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为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打好基础。先开课 计算机应用 32 第 2 学期 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计算机应用实验》,《管理信 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实验 英语口语Ⅰ- Ⅳ 外贸英语口语Ⅰ-Ⅱ 24(24) 120 64 第 2 学期 第 3-6 学期 第 5-6 学期 熟练应用计算机编程知识。先开课程:《计算机应用》,后续课 程:《管理信息系统》。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后续课程:《外贸英语口语》。 培养学生在外贸领域的英语听说能力,先开课程:《大学英语》, 《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 外语学院 计算机科学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线性代数
32
第 1 学期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正确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础课 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6 第 3 学期
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介绍

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介绍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跨国交流的货物、服务及资本的交流。
而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则是关于国际贸易和管理方面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总结。
本文将着重介绍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的相关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相对优势,国际贸易也是有利的。
国家可以通过专一化生产,将资源用于最有效的领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这种专一化的生产可以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实现相对优势互补,实现经济增长。
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他的著作《原理》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将资源合理利用在产出比较优势较高的领域,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以获取其他国家相对优势的产品。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整体效益。
三、国内需求-差异化理论国内需求-差异化理论是由雷蒙德·维尔在他的著作《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动力》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基于生产力差异,还受到国内需求差异的影响。
国家在国内市场上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差异会促使其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产品。
因此,贸易模式不仅取决于生产力差异,还取决于国内需求差异。
四、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在他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挑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链活动,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从而实现成本和差异化优势。
只有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是由保罗·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贸易、进出口和国际经济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模式不仅取决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还受到市场结构的影响。
市场结构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市场进入壁垒等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理论

酒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消费量
英国 220 2.2 1.1
0
0 1.1
葡萄牙 0
0 1.1
170 2.125 1.025
4、比较成本说简评
进步性: 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
原理: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 异。“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萨缪 尔森)
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不管一国处于 什么发展阶段,不论它的经济实力是强是弱, 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2.1.3 相互需求学说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代表著作: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棉布/米
化纤布/米
甲国
1
1.5
乙国
1
2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甲国国内交换比率为1米棉布:1.5米化纤布 乙国国内交换比率为2米化纤布:1米棉布
1772-1823) 代表著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 背景 (1)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障碍 (2)解决绝对利益学说中存在的矛盾
2.1.2 比较成本学说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观点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地位,但优势程度不同,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 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程度也不同, 则前者选择他有利程度大的那种产品从事专门化 生产,而后者选择他不利程度小的产品进行生产, 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 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 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 于对手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 国内的交换比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知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知识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概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需求。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全球贸易体系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2. 国际金融: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汇率理论与政策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掌握国际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3. 国际商法: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商事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运输和国际仲裁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国际贸易中的法律规定和纠纷解决机制,具备处理国际商事纠纷的能力。
4. 国际市场营销: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市场调研、国际市场开发和国际品牌管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和营销策略,具备开拓国际市场和推广产品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1. 外贸企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外贸企业从事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贸易操作和国际物流管理等工作。
2.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国际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工作。
3. 政府部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商务部门、海关、外交部等政府部门从事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工作。
4. 跨国公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国际业务拓展等工作。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趋势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掌握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文将介绍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以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这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介绍国际贸易的概念、原则和规则,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2. 贸易政策与制度:解析国际贸易中的政策与制度,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等内容,并分析其对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3. 国际贸易操作:详细介绍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如进出口报关、国际物流、国际支付结算等,培养学生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实践技能。
4. 国际贸易文档:讲解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文档和合同,如出口合同、信用证、提单等,培养学生处理相关文档和合同的能力。
5. 贸易风险管理:介绍贸易中的风险及其管理方法,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使学生具备辨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6. 跨国公司运作:探讨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运作模式,包括全球采购、跨国供应链管理等,培养学生具备在跨国公司中从事国际贸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主要的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国际贸易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场景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技能,提供真实的贸易环境模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 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制度。
2. 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操作流程和相关文档,具备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比 对较 优优 势势 贸贸 易易 理理 论论
要
要 素 禀 赋 理 论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新 要 素 贸 易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一.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
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
品主则要会手造段成是货获币取输黄金国,内而市当场时上西的欧贸本易身是黄由 出金从的而开使采国和家储一丧备部已分很人有支限付,货迫币切给需另要一通部过分 国际失贸财易富和。人对,外其掠结夺果来只满是足社当会时财在富西在欧国国内 家中出现的“不黄同金集渴团望之”间的再分配,整个
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政策建议:国家应对出口与生产加 以保护和奖励,而对进口则采取保护 主义的措施加以限制,特别是那些具 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
➢重农学派
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 魁奈 杜尔阁
观点及主张:反对《谷物法》,认为谷物 的自由输出是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 及维持社会安定和公正的唯一方法。强调 “自由秩序”,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 包括自由贸易。
重农学派对农业的过分重视和对商业的轻视 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没有太多贡献, 但他们的自由经济思想对后来的古典经济学 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斯密)。
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来衡量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QL产j 一 单位产品所需的要
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L a Lj Q j
例子 表2-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
➢ 局限性:
➢货币=财富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的顺
差必然要以另一方的逆差为代价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重商主义的贡献:
➢当时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
➢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 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把整个 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把对外贸易看成 为这一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 代表人物:斯密(1723-1790)
求学经历,知识涉猎, 职业经历,工业革命 和重农主义的影响, 十年磨剑,经典名著亚当·斯
密.doc
➢ 代表作:《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简称《国富论》 (1776年)
斯密的分工理论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 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 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 而向鞋匠购买;
引导案例:
如果你掉了100元,会不会弯腰 去捡?
比尔盖茨无论在编写软件还是在打字速度上都强 于他的秘书。比尔盖茨编写软件的速度是秘书的 N倍,打字速度是秘书的两倍。由于比尔先生在
编程和打字上都强于他的秘书,他是否应该自己 来完成全部的工作以节省每天给秘书的20美元的 薪金。
2.2 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中国 美国
大米 (吨)
小麦 (吨)
100
50
80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大米
小麦
(人均产量) (人均产量)
中国
1.0
0.5
美国
0.8
1.0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aLj)
大米( aLR 小麦( aLW )
中国
1.0
2.0
美国
1.25
1.0
三、贸易所得: 世纪, 易差额论
早期(15世纪-----16世纪中期)
晚期(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观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恩格斯 -《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
实现级的财兴富起》增长的途径 ➢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
•途富国货途远了也的积,始径从 币,径出东是头驱一累 国 积国 从而二时口:阶 际 累地白一使外 而进代:开贸段 贸 的区种项西获 使口背采易扩。 易 重搜 人 重班得 国外金景可除和要大金家寻 刚 要牙国矿:以了海手出银致产、着 踏 的人资使在外段口银黄 上 东远本一国掠之矿主金 新 西渡内夺一义对是;; 发大”经农西当黄 现西济民欧时金 的洋的的国积这 海的资家累剥两岸符本资 财夺个时咒原本 富之始字所;原 的外变追黄成求金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2.1 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早期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观M点er是ca货nt币ili差sm晚)期的重商主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 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 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 利地使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 买。”
Absolute Advantage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建立在绝对利益基础 之上的。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 一个国家更有效率(或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 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 绝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 化生产它具有绝对绝优对势优势的也产可品间和接通地过由与生产其成他本国 家交换其具有绝对来优衡势量:的如部果分一产国品生而产获某种得产利品益。 在这个过程中,资所源需得的单到位了劳最动有比效别方国式生产的同使样用, 两国的产品产量都产会品提所需高的。单这位种劳两动国要产少,品该产国量 的增加显示了生产就专具业有生化产的这利种益产,品通的过绝对贸优易势能 使这种利益在两国,之反间之则分具割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