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赵玉平向历史人物借管理智慧

赵玉平向历史人物借管理智慧

赵玉平教授莅昌做精彩演讲,现根据录音整理并摘刊如下,供参考。

向历史人物借管理智慧有一个大师曾经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思考的,在历史所有发生的事,背后都有一种东西叫思想,我们看历史从思想角度去分析这些人和事,能够发现规律。

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但历史会重复它的规律。

我们看历史能够改善今天的生活。

在《孙子兵法》里曾经谈到一个小问题,如何让一块石头在水上飘起来其实特别简单。

小的时候大家都玩过打水漂,打水漂找一个石头,我们找一个角度,用一定的力度一出手,石头自然会在水上飘起来。

如何飘起来我们借助角度、力度、高度、速度。

所以我们认为智慧就是把握度的技巧,把握度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力度、角度、高度、速度。

既然向历史人物借智慧,那中国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的中国历史上有三类英雄:第一类英雄叫武的英雄。

比如说看《三国》,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我们上小学就会认识到。

第二类英雄叫文的英雄。

诸葛亮、刘伯温、张良、陈平、徐懋功,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满脑子都是智慧,这个上中学我们才能了解。

第三类叫管理英雄。

只有你知识达到一定层次,你才发现这种英雄了不起。

我给大家讲两个管理英雄:第一个刘备。

文不如诸葛亮庞统,武不如关张。

也不用写文章,也不用上马打仗,但是人家得天下。

因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能调动这些文武的英雄。

第二个管理英雄宋江。

你想想,宋江是什么人山东省郓城县县衙的押司。

文也不能文,武也不能武,说面貌又黑,五短身材。

凭什么人家一定有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技巧,所以我们把刘邦、刘备、宋江这种人称为领导英雄。

他能调动这些文的英雄和武的英雄给自己去打天下,这种人叫领导英雄。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你都干了,你叫劳模;你不干让别人干,你就是领导;让十个人干,你是小领导;让一万人干,你是大领导;让一百万人干,你就是领袖。

你能调动山川大地、飞禽走兽都给咱们干,那您就是佛祖。

我们怎么看管理水平很简单,作为一把手,你跟我讲一讲你手下的四梁八柱都是谁你手下有什么人才没有这些人你怎么发现的怎么使用的怎么培养的你把人这事给说清楚,才算你有水平。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长沙黎俊麟赵玉平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北京《圣贤博学》栏目总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EMBA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法国雷恩商学院特聘教授。

第一讲: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管理者的核心工作(领导要会带队伍):汉高祖“刘邦”如何靠着“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获得天下?曾国藩如何培养270多名幕僚人才,悟道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储备人才。

1、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刘邦用人);2、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看通过什么人做事;3、带队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4、成事、立制、育人。

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

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

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在,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

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

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

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

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

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

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建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赵玉平——品西游说团队赵玉平老师透过文学、历史、哲学背后的东西,悟透出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本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通过《西游记》师徒5人(因为白龙马也给人物化了,暂且就称他们为师徒5人吧)性格的差异、能力的大小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工作态度在选人用人管理学中的重要性。

赵老师根据这师徒5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这么给他们定位的。

孙悟空的职场定位是市场营销部总监、沙和尚是后勤保障部部长、白龙马是总裁驾驶员、猪八戒是集团办公室主任。

市场营销面对的市场份额是用销售业绩和销售能力来说话的,但凡能用数字来说话的岗位,要求的员工素质就是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这个岗位非孙悟空莫属。

沙和尚任劳任怨、为人厚道、善良、忠诚,自然后勤保障部的职位也最适合于他。

白龙马就是总裁的专职驾驶员,这个只要有责任心,人品没啥大问题,技术好就完全能干好这份差事。

在这一节中,赵玉平老师重点说了猪八戒,也重点分析了猪八戒为啥能干好办公室主任的角色。

赵玉平老师说,有的人是用能力工作的比如孙悟空;有的人是用身体工作的比如白龙马;有的人是用资源工作的;有的人是用生活方式工作的。

而猪八戒恰好是用他的生活方式来工作的范例。

猪八戒要能力没能力,要学历没学历,好色贪吃还特别爱发牢骚。

但是唐僧看着他顺眼啊,猪八戒吃的就是顺眼饭。

这个顺眼饭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不管你有多么的不招人喜欢,只要大头儿喜欢,那就齐了。

我的建议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还是尽可能地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性之间的顺眼饭吃起来还好说,异性之间的顺眼饭吃起来那是要丧失尊严的,是要承受周围人们异样眼光和指指点点的。

在当下,吃饭一定要吃的光明磊落、理直气壮才好。

赵玉平老师在这一节中还提到了一个成功团队的四大特点: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获得外部支持,三是角色认同,四是能岗匹配。

在这里我只谈自己非常浅显的一点感受。

我感觉对于整个集团,各个分公司、各个部门就是相对独立的团队个体。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笔记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笔记

2.看一个领导的水平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要看通过什么人来做事。不是看你什么得了世界第一,登上了珠穆朗玛,什么拿了奖学金,而是看你的手下四梁八柱都是谁,刘备说我的文的诸葛亮、庞统,武的关张赵马黄,(关羽、张飞、赵、马超、黄忠),好,有水平;唐三藏上来说:我的员工不多,就一个孙悟空,他什么都给我干了,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骂他,骂完他还接着给我干,人家合格,刘邦也是,问你下面有什么人,你说就我自己最厉害,那你不是什么好领导。当年曾国藩怎么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有一个爱好,去视察工作,就问你的队伍里培养了那几个人才,然后用小本子记下来,下次要用的时候翻翻,然后安排合适
第一集: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这些除了讲历史、文学、哲学外,有大量的管理学案例、人物和故事,我们模块化的讲几个方面和主题。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说刘邦打败项羽定天下以后,刘邦找属下的谋士闲聊,四大谋士:张良、陈平、高起、王陵,聊什么呢?——聊一把手水平,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意思是我这个领导出主意不如张良,搞内部管理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听的人乐了,领导真谦虚,谁都不如,怎么当领导,刘邦话锋一转,这三个人都是牛人,但是都给我老刘家打工,我当老板,这个月我不发工资,他们都得饿死,这叫我的本事,这个案例在古代管理思想中影响很大,而且很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个案例映出三个基本规律:
向历史人物借管理智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人物的管理智慧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历史案例。举例:长城。两千多年前,崇山峻岭之间,那么浩大的工程,想想这工程怎么管的,人员怎么组织、训练、后期怎么管的,产业链供应链怎么做的。从烧砖 运砖,垒成城墙、工程验收、工资发放,劳工的遣散,这个工程管理量是匪夷所思,看到的反应是这个古人的管理才能真是太伟大了。遗憾的是都没有记载下来,被系统的保存下来。所以只看到一条巨龙、一些砖,但是事实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思路的。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 1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   1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 1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史书》和《汉书》当中记载,说刘邦打败项羽定天下之后,又一次,刘邦跟手下的谋士闲聊,刘邦手下有四大谋士,张良,陈平,高起,王陵,刘邦跟他们聊,聊一把手水平,刘邦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连百万之众,战必取,攻必克,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说完大家都乐了,说领导你真谦虚,刘邦话锋一转,接着说,此三者杰人才,能用此三杰为大汉开天下,此我之所长也。

意思就是说,你看这三人都是牛人吧,他们都得给我打工,管我叫老板,我这个月不给他发工资,呀全家都得饿死。

这叫我的本事,这个案例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当中,很有代表性,这里引出三个基本管理规律:1.通过别人完成事情,(领导的胸怀在哪里呢,吧你擅长的工作交给不擅长的人去干,明明知道他要犯错误你不着急,明明知道他有毛病你不生气,他真的干完了不如你,你还得给他鼓掌,你还得给他发待遇,既能培养他,锻炼他,又能把事业做大,这叫鼓励B级的人做A级的事情,给下属犯错误搭平台,有1件事情你敢好了这叫合格,10件事情你干好了叫优秀,50件事情你能干好叫卓越,100件事情你还想都干好,那叫找死)2.不看你做了社么事,而是要看你通过社么样的人来完成事情,你给我说说你手下四梁八柱都有谁。

刘备上来说,我问的诸葛亮,庞统,武的关张赵马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唐僧上来说,我员工不多,就一个孙悟空,他啥都干了,我就歇着,心情不好就骂他,骂完了之后他继续给我干,刘邦说,我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这叫好领导,当年曾国藩是咋么打败太平天国的,他有个习惯,下基层检查工作,说先问你们这里有啥人才,然后哪一个小本,吧人才都记下来,这叫宝贝,临死也不扔,一旦需要人了,就去小本上翻,谁合适干是吗,马上就能安排。

所以就有人研究,曾国藩的幕僚里培养出了270多个,其中李鸿章,左宗棠就典型,孔子弟子三千,培养出来的能人72个,这个方法叫一把手谈人,其他人说事,3.带队伍,用对人才嘴关键,成事,立制,育人。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一、处世之道1、结交高人、结交善友可以为自己增加口碑(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你自己得真行)2、懂得保持低调是品格,懂得运用高调是智慧3、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

用低调的语言,衬托自己实际的才华,谦虚低调不仅是美德,而且是为人处事的智慧4、要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再考虑自己怎样做5、了解一个人就是要了解他的需求,感动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6、一个茶杯,要想从茶壶里得到水,杯子的位置就一定要比茶壶低7、对待人时如果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应当和谐相处,要以德报怨,让别人感到你的宽宏大量二、自我修养的提升1、领导者要挺身而出,用事实说服、用目标鼓舞、用行动示范,给大家灌注这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2、成大业必立大志,远景规划、远大理想的提升,再加上个人目标的实现3、做人要淡泊,做事要执着4、人考虑事情时也要分为上中下三等,前中后三层,力求万无一失,就和管理层的人才培养一样,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5、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用人要优势互补,对于自己修养的培养,要文理兼备曾几何时,当我们系着红领巾、戴着小黄帽,懵懵懂懂的时候;当我们高声朗读草船借箭、赤壁大战课文的时候;当我们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在我们每一个人幼小的心灵里都蕴藏着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诸葛亮。

虽然三国中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侠肝义胆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精忠报国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

但是如果三国中缺少了诸葛亮,那就好似钻石项链上缺少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黯然失色不少。

《向诸葛亮借智慧》这本书一改平日三国的研究切入点,从管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诸葛亮的管理才能。

深入浅出,让人拍案叫绝。

纵观其书,我认为总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一、为人处事的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无时不刻都在贯穿着一个主线:社会的不断进步。

从最初的夏朝,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在变迁,环境在变化。

赵玉平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心得

赵玉平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心得

赵玉平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心得
赵玉平可以向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张载、朱熹等借智慧,他们的思想和哲学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他们的著作,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人处事、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看待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智慧。

例如,孟子有言:“人之性,善恶难分”,这提醒我们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人足够的宽容和容忍。

而朱熹则说:“真实无欺,尊重事实”,这提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讲求客观公正,避免因个人偏见而偏颇。

总之,历史人物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看待人生,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启示和指导。

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学霸笔记

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学霸笔记

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学霸笔记在四月春风徐徐中,我们中学的四年级上册开始了,在新的课程中,历史故事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点。

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史实,探究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遗迹等等。

首先,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人物,如墨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以及他们的著作。

我们还要研究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历,了解他们影响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要研究古代中国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朝文学和儒家思想、明清两代变革等等。

我们还了解古代文明的遗迹,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明湖畔的瓶台等。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们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增进我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比如让我们写一些写经典作品的摘要,以及写有关历史人物的简介等。

我们的老师还做了一些有关古代遗迹的讨论,以及有关古代文明的一些介绍。

这段时间,尽管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但我们很喜欢,因为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和介绍,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今后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

另外,我们的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学习策略和技巧,比如将整个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以便我们依次学习,将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做比较分析,以及总结历史知识,使我们知道怎么区分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其他事件。

我们还学习如何使用学霸笔记,这种笔记方式简单易学,但能帮助我们不只是记住当时学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联想和思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

四月春风徐徐,我们上完四年级上册历史课,已经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了更多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知识,也有了一些学习技巧,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历史的重要帮助。

当我们努力学习,记住历史知识,用学霸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总结学到的知识,今后的历史学习会变得更加容易,这就是《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学霸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长沙黎俊麟赵玉平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北京《圣贤博学》栏目总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EMBA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法国雷恩商学院特聘教授。

第一讲: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管理者的核心工作(领导要会带队伍):汉高祖“刘邦”如何靠着“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获得天下?曾国藩如何培养270多名幕僚人才,悟道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储备人才。

1、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刘邦用人);2、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看通过什么人做事;3、带队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4、成事、立制、育人。

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

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

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在,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

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

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

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

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

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

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建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

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所有组织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对于一座大楼,如果框架和柱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建设者就热衷于搞内部装修赶时髦,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二、管理能人1、对有本领的人设定目标,一是远大目标,二是个人目标(个人实惠);2、对有本事的人进行激励导向(让我抓紧你,我才相信你);3、人岗匹配——按照“岗得其人”、“人适其岗”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人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其中,岗位职责与员工个体特征相匹配是基础,岗位报酬与员工需要、动机相匹配激励员工行为是关键,也就是通过事得其才、才尽其用即员工的才能高适用、高发挥。

“人岗匹配”三部曲:一是知岗,了解岗位的要求和特点;二是知人,了解要找的人的特点和特长;三是匹配: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优点,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人才浪费,“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

第二讲: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个师傅,为什么专门听唐三藏的话?学习唐三藏高明用人智慧。

一个人的成长工作中第一要学会做事,第二要学会做人。

最重要的管理因素是:人格成长。

让员工的人格成长,藏行止,敛偏好。

2、学习诸葛亮用庞统“万里之才,做不了百里之事”的高明之处。

劳模不能直接提拔当领导。

用通才靠信任,用专才靠安排,用平才靠清醒。

从本质上讲,没有人才之分,关键是看你如何使用。

3、人才就是千里马。

领导培养人才的五个关键因素:草料(待遇)、草原(授权)、鞭子(压力)、对手(庄子哭惠子)、伯乐。

第三讲:1、为什么“伯乐少、千里马多”的管理学原因。

研究传统文化四条路——信、解、行、证。

信悟:用信仰信念来指导学习生活;解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去生活,带着问题找答案;行悟:知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下决心去行动;证悟:伯乐与千里马例子。

2、不要让沉默的人寂寞,不要让伯乐不快乐。

3、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一是卒的规则不同;二是中国象棋中没有后;三是中国象棋的士,士的使用三原则:动子叫支士,士得斜着走,士不出九宫。

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士”的差别,看中国式用人方法。

专家,极端性思维;工人,常识性思维。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在常识性真理面前毫不犹豫。

第四讲:1、《三国志》中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而痛哭呢?“马幼常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痛苦原因:一是哭马谡不忍心;二是哭自己犯糊涂,马谡用错了地方,士当车在用;三是哭的是刘备真有眼光。

刘备怎样用“白帝托孤”之策来控制诸葛亮,我们如何用能人的方法。

2、管理的四种角色:法官——审判、定规、处罚、维持公正教练——对标、指路、支招、严训(员工犯错误怎么办?辅导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处罚第三次)。

拉拉队长——支持、鼓舞、情感交流。

志愿者——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制度支持。

3、儒家君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本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4、领导工作在处理人际关系当中要注意哪几个简单的问题?一是他背后的关联资源是什么?二是观察他的行为倾向。

三是看他的需求动机?5、一个队伍的员工有三种需求:一是要喝粥的人(温饱);二是要喝酒的人(情感);三是要喝茶的人(境界)。

第五讲:1、解析《三国演义》三大惨案:A、给吕布当爹比较惨。

义父情结。

简单粗暴的管理带来两个相反的后果:一是极端退缩,自信心不足;二是极端反抗。

人有什么样原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B、给曹操做秘书必死无疑。

领导的性格是单位的作风,领袖的性格是民族的命运。

单位要看一个人的性格。

C、给刘备做老婆常被抛弃。

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裳,手足不断,衣服常换。

一把手复制自己。

价值观一致,性格互补,才是正确地用人。

中国式团队:靠利益凝结,一般人跟你干;靠意义凝结,高人跟你干;靠结义,兄弟跟你干。

中国三种英雄:武的英雄,文的英雄,领导英雄。

2、《水浒传》中宋江能用好107名黑社会人员,他为什么能当英雄(领导英雄),他的高明之处在于送和磕头,成全别人的人自己成就最大。

宋江带队伍的经验:一是适度主动(拥有优势的人要主动,才能有人找你,拥有更多的资源)。

二是管所有下属叫兄弟。

三是给任务(组织可有闲事不能有闲人)。

四是给目标(队伍、个人、远大目标)一个团队既要有实惠,又要有团队目标,还要有远大理想。

第六讲:1、《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认同,引起我们重视员工的“认同感”。

A、孙悟空——能人角色。

能人要注意多沟通多汇报,大领导喜怒不形于色。

把握工作节奏,领会领导意头。

干工作积极,但不能着急。

不叫不到,一叫就到,随叫随到,到了喊到。

B、角色问题:任劳任怨从哪里来(自己认同、领导认同)你谦虚了,你周围的人不会记恨你。

最重要的是你谦虚了,你再展示起来,表现得更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谦虚的作用是降低别人的期望,使你在真正表现的时候获得更高的满意度,降得越低获得的满意度越高。

2、展示认同。

有人脉、有人气,这种方法叫展示方法。

诸葛亮凭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在我们国家做事情有三个条件:一是得有人说你行,这叫人脉;二是说你行的那个人得行,这叫平台高;三是您得真行,这叫经得起考验。

3、一个人要成功自己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你有能力、你有态度、你有机遇、你得会展示。

一群猪好养,一群老虎就不好养。

一群庸人好带,一群英雄难管。

带领一支英雄团队,考验一个人的领导水平。

第七讲:1、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庭燎求贤”和管仲招人才方法的对比(得一人安天下,失一人丢天下)。

齐桓公找不到人才的原因:一是你现在的人水平太高;二是大家担心你弃才。

应对方法:回报眼前,吸引能人;先用庸人,再用能人。

2、孔子对待英雄的认知和态度。

3、领导者如何招聘到,为我所用的人才。

招聘,是招人才,不是找人才,只要政策制度到了位,人才自然会来,注意用招的方法,而不是找的方法。

4、队伍当中分成四种人:一是能干又会干的人,我们称之为千里马型员工,应该给机会,给平台;二是能干但不想干的人,我们称之为驼鸟型员工,缺激励;三是不能干也不会干的人,我们称之为猪型员工,直接命令法,胡萝卜加大棒;四是想干但不能干的人,我们称之为猴儿型员工(勤奋的笨蛋),传授方法(当拉拉队,当教练)。

带队伍其实就是四张牌:授权千里马,激发驼鸟,命令猪,传授猴儿。

权变,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带英雄团队的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注意你全面的领导风格;二是注意对责任和真诚的这种理解;三是注意你在招人过程中你的政策和领导行为。

传播典型、树立榜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引导力量。

眼见为虚,不能带成见看人。

领导要有领军人物的作用,要加强权威性。

第八讲:一个不掌握权力的领导,就是一个被架空的领导;没有权力驱动的队伍,就是一个掏空的队伍。

权威、权威,它首先要有威,威摄力、震摄力,震摄队伍的力量。

带队伍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得注意两条:第一,不要随便许诺;第二,许诺了一定要兑现。

树立权威的策略:1、先严后宽;2、上严下宽;3、近严远宽;4、敬畏有余,亲密不足。

怎么提升执行力:用制度管人,用习惯做事。

没有永远的感情,只有永远的利益。

等待别人犯错误、用人盯人的方式抓管理,这种方法是最错误的。

你不拿你得让别人拿,你高尚你得容忍别人不高尚,你奉献你得接受别人不奉献。

用理想激励高人,用制度管理普通人,用小人盯着小人。

规定动作要形成习惯,自选动作要形成特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权威领导必要的手段:第一,你得有奖励的方法;第二,你得有惩罚的方法;第三,你得有奖励的资格;第四,你得有专门的知识;第五,你得道德境界到位。

奖励的规律:放礼花原则,拔高原则,观众对比原则。

罚的原则:热炉效应的几个基本原则:第一,谁摸烫谁,不管什么人,只要摸就烫,这叫公平原则;第二,摸了就烫,这叫及时原则;第三,明显突出火炉位置,划定警示范围,这叫预警原则;第四,谁烤火烫谁,这叫相关原则。

1、从“商鞅变法”看领导者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和“威”。

2、管理者树立权威的策略。

3、《汉书》中冒顿如何利用“射箭杀妻”之策,打造高效的执行团队,赢得大单于之位。

第九讲:多样化的团队如何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凝聚力。

保持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庸之道,有两个关键字:“中”、“和”,以“中”的道路达到“和”的结果。

要提高组织“中”“和”的认同感。

中和的方法一是模糊表达增加认同。

要立个标杆才敢表态,模糊表达获得认同、防范风险。

关注认同。

学会做认同,关注别人的心理;学会做文化,影响别人的头脑。

世界上有两种民族文化,“力”和“德”的中西文化对比。

中国文化特点,不崇尚暴力,融合能力特别强,民族尚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