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汇报资料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汇报资料[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汇报资料]一、调研背景与目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和推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以获取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数据与意见。
2.调研范围:选择多个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包括灌溉设施、水利工程和农田排水等。
三、调研结果与问题1.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少地区已建设了一定规模的灌溉设施和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2.然而,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程管理不到位、设施老化等,影响了灌溉效果和农民收益。
3.另外,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农民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的力度。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加强规划与设计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确保农田灌溉的高效运行。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更新,定期检修设备,及时修补漏损,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保障农民的灌溉需求。
3.加强农民的参与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与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维护和管理工作。
4.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补贴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5.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监管与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上是本次农田水利建设调研的汇报资料,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制定和推进有所帮助。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此次调研主要包括对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同时,还对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调研结果1.规模: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规模较大,涵盖了灌溉工程、渠道建设、水库和水塘建设等多个方面。
2.技术水平: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存在着一些老化设施和设备,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3.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渠道渗漏等,效益仍有待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1.技术水平较低: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
2.管理不规范: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需加强监管。
3.资源浪费严重:由于一些老化设施和渠道渗漏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五、建议1.加大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水平。
2.加强管理: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日常管理,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规范管理行为。
3.提高效益: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此次调研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提出了相关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1. 引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是保障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本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领域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农田水利项目。
共收集了500份问卷,并与10个农田水利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入访谈。
3. 调查结果3.1 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整体进展较为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灌溉设施:大部分农田都配备了现代化灌溉系统,灌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 排水设施:农田排水系统完善,有效解决了农田积水问题。
- 防洪设施:农田防洪措施得到了加强,有效降低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3.2 农田水利管理现状调查显示,农田水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建设和维护难以为继。
- 人力资源不足:部分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培训与技术支持不足:由于农田水利领域的技术更新较快,农民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技术支持亟待加强。
4. 对策建议4.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和维护所需的经费充足,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增加投入渠道。
4.2 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对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职称评定,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改革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提升管理效能。
4.3 加强技术支持与示范推广加强针对农民和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提高农田水利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在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革,并加强技术支持与示范推广,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改善与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三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三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三篇)(篇一)各位主任、委员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3月中旬,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成考察组。
对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考察。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历来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县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蓄水排涝、防洪灌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全县建有大中小水库129座;塘堰坝23000处;各类渠道600公里;提灌站65座;全县蓄引提水总能力10.3亿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62万亩,水田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万亩。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并取得明了显成效,为我县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美丽乡村幸福商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1、资金投入加大。
近几年,我县争取到中央、省财政对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达4.5亿元;县财政累计投入450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近3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群众自筹资金4200万元。
2、取得成效明显。
近几年来,我县实施了中小型病险水库出险加固、水保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40座,整修塘堰坝18000多处,新开挖高标准大塘1600口,整修各类中小渠道600公里,治理河道87公里,新打机电井863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8平方公里,整修机耕路180公里,建高标准粮田面积13.5万亩,…………………………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农田水利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调研报告农田水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田灌溉和农田排水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解农田水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为农田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涵盖了多个农业主产区,包括农田灌溉和农田排水情况。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等方法,通过与农民和农田水利管理部门进行交流,了解农田水利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农田灌溉在农田灌溉方面,调研显示:- 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灌溉设施老化、损坏的情况。
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修,灌溉管道、水泵和水坝等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效果。
- 部分地区农民普遍缺乏灌溉技术和管理知识。
调研显示,一些农民使用不当的灌溉方法,导致灌溉效果不佳和浪费水资源。
- 有些地区缺乏水资源,灌溉困难。
由于缺乏降水和水资源管理不善,一些地区存在灌溉困难的问题。
2. 农田排水在农田排水方面,调研显示:- 部分农田存在排水不畅、积水严重的问题。
由于地势低洼和排水设施不完善,农田内的积水无法及时排除,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 一些地区排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田排水与其他废水混合排放,导致农田的水质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长期利用。
- 农田排水设施缺乏维护。
调研发现,由于农民缺乏维护意识和技术支持,农田排水设施常常无法得到及时维护,导致设施老化和损坏。
四、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结果,农田水利存在以下问题:- 设施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灌溉和排水效果;- 农民缺乏灌溉和排水技术和管理知识;- 缺乏水资源,灌溉困难;- 农田排水设施缺乏维护。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加强农田灌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农田灌溉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应当加强维修和更新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 加强农民灌溉和排水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灌溉和排水技术水平,减少浪费和排水污染。
农场水利情况报告范文模板

农场水利情况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本文旨在对XX农场的水利情况进行报告,包括水资源利用情况、水利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水文监测数据分析等内容,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农场管理者参考。
通过全面了解农场的水利状况,可以为农田灌溉、作物生长和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利用情况2.1 水资源供应农场的主要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经过调研和统计,农场总可利用水资源量为XXX,其中地表水供应为XXX,地下水供应为XXX。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实际用水情况,农场的水资源供应总体充足,能够满足农田灌溉和生产需要。
2.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灌溉制度,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了适宜的灌溉计划,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其次,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有效减少了水的流失和浪费。
此外,农场还定期开展水资源利用评估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对水资源的利用意识和能力。
3. 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农场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目前已建成了灌溉渠道、水库、水泵站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对水进行调配和分配,保证了农田的灌溉用水。
此外,农场还配备了定时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各个灌溉区域的水位和用水情况,为农田灌溉提供数据支持。
在设施运行方面,农场建立了完善的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机制,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农场还配备了专业、技术熟练的水利人员,负责设施的操作和管理工作。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农场的水利设施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稳定供水。
4. 水文监测数据分析农场通过建立水文监测站,每日记录并分析各项水文指标,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农场的水文监测结果显示,水位、水温、水质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水利设施运行中的问题,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质量和数量。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1. 水利设施建设:我们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修建水渠、水塘和水库等水利设施,有效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源供应和排水系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推进,使农田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时的灌溉供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显著增加,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
3. 改善了农田防洪能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仅关注灌溉供水问题,还注重农田的排水以及防洪工作。
通过修建排水渠道,加强农田防洪设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农田的抗洪能力,减少了因洪涝灾害而造成的农业损失。
4. 强化了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土地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了农田的环境质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5. 提高了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推进,不仅仅增加了农业产值,还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了贫困现象,增加了社会稳定。
总体来说,我们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进建设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
近年来,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日,我们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了座谈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一)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1、陇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陇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改造固殿渠灌区、曹家湾镇灌区、蒲峪渠灌区3处,改造干渠渠道13公里,配套斗渠74.5公里,新建改造抽水站4处,铺设低压输水管道24公里。
完成主要工程量:开挖土方96158m3,外运土方57816m3,回填土方92440m3,浇筑砼8042m3,浆砌石19194m3,钢筋制安104.04T;安装抽水站机泵设备和控制系统4台套,架设输电线路2km;安装管道25.97km,其中:安装φ100上水钢管1086m,安装φ200PVC管道3720m,φ110PVC管道6216m, φ75PVC管道14952m,砌筑闸阀井68座,出水桩437个。
工程完成投资1886.39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1646.05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4.84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完成投资9.55万元,临时工程完成28.64万元,费用完成117.53万元,群众投劳折资金49.78万元。
2、陇县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陇县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5万亩,其中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丰收水库灌区:包括渠灌与管灌两部分:渠灌工程维修改造干渠13km,配套斗渠8km,其中D40U型渠道长3km,D30U型渠道长5km,建筑物92座,其中生产桥48座,跌水29座,斗门15座,管灌工程铺设田间输水管道31.5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 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 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
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
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建设情况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
xx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管理情况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
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
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
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
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
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
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xx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XX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
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
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
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
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
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
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
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
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
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
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
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
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
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 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
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
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
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
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
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
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
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一要用好政策。
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可以看出“xx”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要放宽视野。
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
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
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
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
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
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
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
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
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水利建设,规划先行。
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首先,要顺应民意。
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
其次,要超前谋划。
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