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3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3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3一、音乐长廊(一)欣赏、内容介绍:《第十交响曲——江雪》作于1997-1998年春。
《第十交响曲•江雪》是为吟唱、古琴(预制录音带)和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
作曲家从柳宗元同名诗词所蕴涵的冷峻的意境与独特的声韵中获取灵感,以人声的吟、诵、唱,古琴的时代韵律与交响乐队的现代化铺陈交相辉映所构成的跌宕起伏的音响,传达、塑造、讴歌了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对这样一部“抽象”的作品,谈“具体”的技术几乎是多余的----尽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朱践耳对12音这一老技法是常用常新。
这里仅说主题的构成:作曲家得心应手、举重若轻,以琴曲《梅花三弄》曲首纯五度音程为据,按五度间隔相生原则得一中西合璧的音列----1、2、5、6、3、#4、7、#1、b6、b7、b3、4----其前四音为“四基音”,后四音为四曾音;整体是12音,局部则首尾相扣c宫、E宫、bA宫三个五声音阶。
作曲家在《江雪》的演出诠释中写道:“这首交响曲,并非单纯为古诗谱曲,也不在写柳宗元的个人遭遇,而是借助于诗的意境,以吟、诵、唱相结合的手法,加上古琴新韵,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给以交响化,现代化的表述,以弘扬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因主张革新而二度被贬,五言绝句“江雪”就是在第一次被贬时所作,该诗虽是写景,但却意在其外,寄托了诗人藐视世俗、忧虑愤懑、不甘屈服、孤傲清高的情怀。
在诗文平静的表象中,包藏着无穷的动力,在平仄有序中蕴含了丰满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朱先生从此引申、拓展,用源自中国汉语的艺术神韵、籍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成功地表述了中国历代爱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和高风亮节的独立人格精神。
对音乐语言的开拓,对中国汉语的音乐神韵全方位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先生“江雪”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字”有声调,各声调在高音走向上有区别,在长短、快慢、强弱和音色上也有区别,汉语的词组和语句又因表意、表情和使用者的人物特征的影响,而在上述五个方面产生了灵活丰富的变化发展。
唱歌 《红色娘子军连歌》-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歌《红色娘子军连歌》-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红色娘子军连歌》,了解革命时期的精神风貌和音乐特点。
2.能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节拍和重心韵律,并进行整体协调。
3.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够通过歌唱来传递这些情感。
4.能够通过,在合唱过程中提高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歌曲的节奏、节拍和重心韵律。
2.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歌唱来传递这些情感。
3.在合唱过程中提高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整体协调能力。
2.歌曲情感的传达。
教学准备1.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视频或音频资源。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歌曲1.让学生了解《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特点,如速度、节奏、节拍和重心韵律等。
第二步:学唱歌曲1.向学生分发歌词,并让学生跟着唱几遍。
2.分声部进行演唱,分别让学生唱主旋律和和声部分。
第三步:重点训练部分1.重点训练歌曲中的关键部分,如高音、低音和难唱的段落。
2.安排小组练习,帮助学生相互支持和改进。
第四步:合唱训练1.给学生安排合唱练习时间,让学生一起唱歌曲。
2.安排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进行演唱。
第五步:表演1.让学生演唱歌曲。
2.让学生在全班面前自信地演唱歌曲,享受合唱的快乐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没有只是单纯地学唱了这首歌曲,还学会了如何协调整个合唱过程,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沟通技能的培养。
同时也通过这首歌来了解到革命时期的特点和音乐特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5.8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好于教材10倍的教案,途经别错过】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制造——跃动艺术的生命第一课卓越的成绩第二课缤纷的舞台第二单元进展——呈现艺术的新姿第三课文化的融合第四课探讨的展现第一单元制造——跃动艺术的生命主题构思: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的制造性特点,正由于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生命永久。
艺术实践与理论都告知咱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不断地革新制造是艺术进展的必由之路”。
组建该单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制造”。
自古以来,之因此艺术不断地进展,直至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功效,都是由于人民群众及艺术家的不懈尽力与追求,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至。
在学生积存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信息及表现语言的同时,要以制造性的思维来看待艺术作品的功效,熟悉作品的特色、特点及创新点,以更深层的思维方式来熟悉艺术作品,对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助的。
固然,要罗列世界上所有的创新功效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门艺术都是制造的结果。
因此本单元以例举一二、窥探全局的方式,立足于两个方面让学生体验:一是解放以来我国在音乐及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艺术上的制造功效,这些功效都具有在某一领域的里程碑的意义,有的乃至是填补了我国艺术史上的空白。
如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等都在我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二是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舞台上的缤纷色彩,如戏曲、音乐剧、歌舞等,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原有艺术样式的特点、风格,但与传统的戏曲、歌剧等相较较都有专门大的不同,而这些作品都是能得以确信及流传,是由于这些作品极具新意,从而说明课的宗旨:制造——跃动艺术的生命。
鉴于以上的宗旨,本单元选材有以下用意:1.经典性:由于要论述观点是创新功效的经久不衰的意义,因此所选曲目必然是十分优秀的,尤其是第一课,这些作品曾普遍流传、记入艺术史册的。
如《红色娘子军》尽管在文革中作为样板戏,但它的艺术价值也是公认的。
《歌唱祖国》已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
2.时期性:即具有时期感的艺术精品,如《贞观盛世》获多次全国大奖,《大河之舞》享誉世界。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3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3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3一、音乐长廊(一)欣赏、内容介绍:《第十交响曲——江雪》作于1997-1998年春。
《第十交响曲•江雪》是为吟唱、古琴(预制录音带)和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
作曲家从柳宗元同名诗词所蕴涵的冷峻的意境与独特的声韵中获取灵感,以人声的吟、诵、唱,古琴的时代韵律与交响乐队的现代化铺陈交相辉映所构成的跌宕起伏的音响,传达、塑造、讴歌了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对这样一部“抽象”的作品,谈“具体”的技术几乎是多余的----尽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朱践耳对12音这一老技法是常用常新。
这里仅说主题的构成:作曲家得心应手、举重若轻,以琴曲《梅花三弄》曲首纯五度音程为据,按五度间隔相生原则得一中西合璧的音列----1、2、5、6、3、#4、7、#1、b6、b7、b3、4----其前四音为“四基音”,后四音为四曾音;整体是12音,局部则首尾相扣c宫、E宫、bA宫三个五声音阶。
作曲家在《江雪》的演出诠释中写道:“这首交响曲,并非单纯为古诗谱曲,也不在写柳宗元的个人遭遇,而是借助于诗的意境,以吟、诵、唱相结合的手法,加上古琴新韵,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给以交响化,现代化的表述,以弘扬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因主张革新而二度被贬,五言绝句“江雪”就是在第一次被贬时所作,该诗虽是写景,但却意在其外,寄托了诗人藐视世俗、忧虑愤懑、不甘屈服、孤傲清高的情怀。
在诗文平静的表象中,包藏着无穷的动力,在平仄有序中蕴含了丰满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朱先生从此引申、拓展,用源自中国汉语的艺术神韵、籍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成功地表述了中国历代爱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和高风亮节的独立人格精神。
对音乐语言的开拓,对中国汉语的音乐神韵全方位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先生“江雪”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字”有声调,各声调在高音走向上有区别,在长短、快慢、强弱和音色上也有区别,汉语的词组和语句又因表意、表情和使用者的人物特征的影响,而在上述五个方面产生了灵活丰富的变化发展。
沪教版音乐艺术九年级下册第二课缤纷的舞台详细教学设计

第二课缤纷的舞台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外艺术、音乐经典作品,进一步体会艺术的创造性特征。
2.通过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行星组曲》等音乐作品及观赏京剧《贞观盛世》、舞蹈《大河之舞》,使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风格,内容及表现手段的新颖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凡经典的艺术品都具有个性,有独特的表现语汇。
了解在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魅力。
了解爵士交响乐、踢踏舞、音乐剧这些音乐艺术体裁,拓宽艺术视野。
3、用抒情优美的声音、较流畅的英语唱好歌曲《美梦纷纷来》。
4、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较成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关注艺术文化信息,并在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中间找到较好的交融点。
一、音乐长廊(一)欣赏1.内容介绍美国作曲家格什文(George Gershwin,1808—1937)1928年应纽约交响乐协会指挥达姆罗希(Walter Damroch,1862—1950)之约而作。
为其第一部纯管弦乐曲。
同年12月由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纽约卡内基大厅首次演出。
达姆罗希指挥。
1928年作者第一次访问巴黎,这座繁华喧闹的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了以这座城市为题材的创作欲望。
后写成此曲。
这是一首标题交响音乐作品,形式十分自由。
作者曾说,他无意在作品中表现具体的景色,而是想描绘一个美国游客在巴黎的印象和感受。
他还说:乐曲以巴黎街头上散步的美国人的思乡之情为基础。
乐曲一开始,双簧管和弦乐器组就用小快板,2/4拍奏出轻快的第一漫步主题:漫步主题A: (见教材主题1)这以带有倚音和大跳音程特点的曲调,具有双拍子舞曲和谐谑曲的特性,充满了夸张幽默的色彩。
仿佛一个好奇的美国游客在巴黎大街上东张西望,兴致勃勃地行走着。
接着,乐曲突然奏响了老式汽车的喇叭声和二十世纪初在巴黎流行的歌曲旋律的片断,使人联想到巴黎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和热烈喧嚣的气氛。
随后单簧管在高音区奏出第二漫步主题:漫步主题B:(见教材主题3)这一主题采用强烈的美国爵士乐特有的重音,幽默诙谐,表示这位美国游客继续在拥挤的人流中游逛。
沪教版音乐艺术九年级下册第一课卓越的成就详细教学设计

第一课卓越的成就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创造的辉煌的音乐及艺术成就,初步了解这段时期我国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成果,才能繁荣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的品位。
2.通过欣赏《长城随想》等乐曲及观赏《红色娘子军》、《江姐》等剧目,使学生知道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音乐体裁,了解其特点,内容及时代特征,感受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从而使学生更热爱主旋律作品。
3.能用饱满的精神,整齐、和谐的声音唱好《歌唱祖国》,背唱部分歌词。
4.通过自主活动,回忆并复习已学过的优秀作品,并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或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5.较流畅吹奏《洪湖水浪打浪》片断。
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一、音乐长廊(一)欣赏1.内容介绍:一九七八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刘文金随同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当时有一项活动,就是参观纽约的联合国大厦。
当刘文金与其他同行者缓缓步入一间(据说是专为各国显赫人物开放的)休息厅时,忽然看见一幅巨大的彩色壁毯——万里长城图,几乎覆盖着大厅正面的整个墙壁,它的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面对这幅饱含着中华民族伟大魂魄和光辉历史的书卷,这群来自遥远东方的炎黄子孙猛然沸腾了起来。
激情的浪花在每个人的胸中开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了每一根血管。
当大家带着沉思走出大厅时,刘文金和同行的天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一拍即合地当场约定,采用二胡协奏曲的形式,抒发当代人们对于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未来。
经过几年时间的构思与创作,一九八二年春天,刘文金终于完成了这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作者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着意去描绘万里长城宏伟的外貌,因为这并非民族乐器之所长,而是用套曲的结构,以善于抒情和歌唱的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去抒发人们登临长城时的那种感受,使之带有比较自由的随想性。
第一乐章:关山行——沉重徐缓的序奏,有如中国古老乐器钟、磬、云锣的音响,在具有气派的气氛下,万里长城若隐若现,气势宽宏的主题曲由乐队全奏奏出,雄浑而富有颂赞激情。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2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2第二课缤纷的舞台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外艺术、音乐经典作品,进一步体会艺术的创造性特征。
2.通过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行星组曲》等音乐作品及观赏京剧《贞观盛世》、舞蹈《大河之舞》,使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风格,内容及表现手段的新颖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凡经典的艺术品都具有个性,有独特的表现语汇。
了解在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魅力。
了解爵士交响乐、踢踏舞、音乐剧这些音乐艺术体裁,拓宽艺术视野。
3、用抒情优美的声音、较流畅的英语唱好歌曲《美梦纷纷来》。
4、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较成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关注艺术文化信息,并在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中间找到较好的交融点。
教学内容于教学建议一、音乐长廊(一)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内容介绍美国作曲家格什文(GeorgeGershwin,1808—1937)1928年应纽约交响乐协会指挥达姆罗希(walterDamroch,1862—1950)之约而作。
为其第一部纯管弦乐曲。
同年12月由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纽约卡内基大厅首次演出。
达姆罗希指挥。
928年作者第一次访问巴黎,这座繁华喧闹的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了以这座城市为题材的创作欲望。
后写成此曲。
这是一首标题交响音乐作品,形式十分自由。
作者曾说,他无意在作品中表现具体的景色,而是想描绘一个美国游客在巴黎的印象和感受。
他还说:乐曲以巴黎街头上散步的美国人的思乡之情为基础。
乐曲一开始,双簧管和弦乐器组就用小快板,2/4拍奏出轻快的第一漫步主题:漫步主题A:(见教材主题1)这以带有倚音和大跳音程特点的曲调,具有双拍子舞曲和谐谑曲的特性,充满了夸张幽默的色彩。
仿佛一个好奇的美国游客在巴黎大街上东张西望,兴致勃勃地行走着。
接着,乐曲突然奏响了老式汽车的喇叭声和二十世纪初在巴黎流行的歌曲旋律的片断,使人联想到巴黎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和热烈喧嚣的气氛。
唱歌 《放马山歌》-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歌《放马山歌》- 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介绍《放马山歌》是中国传统农民歌曲之一,起源于黔北地区。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朴实无华,歌颂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也是中国东方文化的瑰宝,广为流传,被视为传承中华民族瑰宝的一种形式。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放马山歌》的背景和歌词含义;•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开始唱出歌曲;•学生能够通过唱歌,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具准备•教学录音带•乐器:钢琴或吉他•课堂用的 PowerPoint 展示文稿教学步骤第一步:展示歌曲 MV1.让学生观看一段《放马山歌》的 MV,并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MV 中的歌曲氛围和节奏;–MV 中的场景和道具与歌曲的主题之间的联系;–MV 中的歌手表现方式,如面部表情、舞台表现等。
2.提醒学生关注歌曲的意思和主题,让学生通过观看 MV,对歌曲和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1.利用PowerPoint 展示文稿,开启讨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2.请学生阅读歌曲的歌词,并简单解释一下:–歌曲的主题是什么?–歌曲描绘什么场景?–歌曲呈现怎样的情感?3.让学生听一遍歌曲的录音,以加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曲调1.听取歌曲的示范,并教学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曲调。
2.引导学生逐步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教学唱歌的基本技巧。
第四步:开始唱歌1.让学生开始唱歌,并一边演示钢琴或吉他的伴奏,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唱歌更加生动自然。
2.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学生唱歌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流利自如地唱出整首歌曲。
教学作业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2.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唱歌,并在下一节课上给予集体表演和互相点评。
总结通过这堂音乐课,学生们对于《放马山歌》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曲调,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表演,逐渐形成自己的唱歌技巧,体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
第一课卓越的成就
第二课缤纷的舞台
第二单元发展——呈现艺术的新姿
第三课文化的交融
第四课探索的展示
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
主题构思:
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正由于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生命永恒。
艺术实践与理论都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不断地革新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组建该单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自古以来,之所以艺术不断地发展,直至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果,都是由于人民群众及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至。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信息及表现语言的同时,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成果,认识作品的特色、特点及创新点,以更深层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艺术作品,对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助的。
当然,要罗列世界上所有的创新成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门艺术都是创造的结果。
因此本单元以例举一二、窥探全局的方式,立足于两个方面让学生体验:
一是解放以来我国在音乐及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艺术上的创造成果,这些成果都具有在某一领域的里程碑的意义,有的甚至是填补了我国艺术史上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