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的相关问题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理解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实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有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理解“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水平。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改进和制取气体的操作。

4、学生情况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实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所以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方法实行拓展归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教学方法:

本课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氧气制取的相关知识,并且要实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自体验相结合,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具体实验相结合,能准确、安全地实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准确的相关结论。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指导学生实行思考、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实验仪器”作教具,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课中的独特作用。而学生主要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实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6、课前准备工作:

所需的仪器用品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双孔)、锥形瓶、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药匙、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止水夹、火柴等。药品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此外还需要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挂图等。

下面是我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知识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实

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那么当时我们用什么药品制取了氧

气?制气装置是怎样的?收集装置

呢?

(展示实验挂图和整套实验的实物装

置)

(回忆)用高锰酸钾

作药品既复习了上一

节课的内容,也

为下面的新知识

打下埋伏。

2.课题引入

我们还知道另外一种制取氧气的方

法:用过氧化氢溶液。但是细心的同

学会发现学完上节课后,教材中并没

有详细介绍如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

气。那么上述实验的发生装置是否也

全体学生分为每四人

一个小组,讨论。

(发现不适合)

让学生带着问

题进入新课题。

同样适合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呢?

3.学习活动①

那么应该对上述装置做如何的改动

呢?

针对其中某一组同学的回答做出

评价,并要求学生解释改动的原因。

(2H2O2MnO2 2H2O+ O2↑)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改动观点,

并经过讨论确定下来。

其他同学也可补充。

希望同学们能

比较出用高锰酸

钾和过氧化氢溶

液制取氧气实验

装置的不同之

处,培养学生的

观察水平,并为

下面的实验结论

提供依据。这样

也能够更好地发

挥各种层次的学

生的团队精神。

学习活动②

根据刚才的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发生装置应考虑那些因素?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实

行讨论。

希望同学们能

够得出“应考虑

反应物的状态和

反应条件”的结

论。

对于发生装置中的反应器,除了试

管,还可用什么仪器?

全体学生在头脑中实

行回忆和筛选。

希望同学们从

所需气体量多的

角度想到集气瓶

和锥形瓶等。

若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若还未收

集满,药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

塞,再加液体,很麻烦。有没有可随

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呢?

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实

行讨论。

希望同学们想

到将单孔塞换成

双孔塞,并使用

长颈漏斗,将其

插入一孔中。并

注意实验时应将

长颈漏斗下端伸

入液面以下(液

封作用),否则产

生的氧气会有两

个出口不利于收

集,气体会从漏

斗口逸出。同时

考察学生们的组

装仪器的水平。

用上述发生装置制氧气,气流会不

够平稳,那么怎样改动能够控制氧气

产生的快慢呢?(学生讨论后老师分

别展示下列装置)

学习活动②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实

行讨论。

希望同学们将

长颈漏斗换成分

液漏斗,考虑到

它有活塞,可控

制液体的滴速。

也可用生活的注

射器和塑料瓶,

考察了学生是否

观察和注重生

活。

比较分析这三套能产生氧气的发生

装置的优缺点: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实

行讨论。

希望同学们比

较后得出:用试

管装置简单,但

产生气体的量

少;改用长颈漏

斗后添加液体方

便但产生氧气流

不平稳;换用分

液漏斗或注射器

后可避免长颈漏

斗的缺点。

问:当打开活塞后,下面的实验中

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全体同学认真思考,

小组讨论后同学代表回

答。

同学可补充回答。

希望同学回答

出气球缩小,红

墨水左移的现

象。因为过氧化

氢在催化剂二氧

化锰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放出大

量氧气,使容器

内气压增大,将

气球压小,并把

红墨水沿导管向

左压出,通过练

习也巩固了氧气

的发生装置。

习活

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

样确定呢?

希望同学们记

住向上排空气法

和排水法制取氧

气的方法。并注

意能与空气中的

动③(提示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下图中选择:

每个小组的成员回

忆、讨论

成分反应的气体

不能用排空气法

收集,溶于水且

能与水发生反应

的气体不能用排

水法收集。并得

出“气体收集装

置的选择取决于

气体的密度和水

溶性”的结论。

4.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仪器和

药品,让学生分组完成制取氧气的实

验。(教师巡视)

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可能出现

的步骤错误和产生的疑问,并且要引

导学生实行思考和讨论,适当给予指

导。

最后由教师实行归纳,并得出“查、

装、塞、加、收”几个步骤。

分组回答,并实行必

要的补充。

让学生们领会每个字

表示的含义

在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实验基

础上,小组同学

合作探究完成相

关探究活动,能

提升同学们的观

察、思考和动手

水平。

让学生与高锰

酸钾制取氧气的

步骤“查、装、

定、点、收、离、

熄”做比较。

Ⅰ对于有双孔塞的装置该如何检查

其气密性呢?

教师先鼓励同学们所选方法的长

处,然后再逐一否定。

由教师讲解两种方法。(1)先用止

水夹夹住橡皮管,后往长颈漏斗中加

水,观察漏斗中颈部是否形成高于锥

形瓶液面的稳定水柱?(2)在导管的

出口处连接一注射器,并缓慢往外拉

注射器活塞,看漏斗下端是否产生气

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踊

跃回答。同学甲说“先

用棉花堵住长颈漏斗上

端,再用一般检验装置

气密性的方法”,同学乙

说“直接向长颈漏斗中

倒水”……

鼓励同学们积

极思考问题,激

发他们学习的兴

趣和勇于创新的

精神。

让同学们体会

到不同的实验装

置,气密性的检

查方法会有所不

同。

Ⅱ教师讲解“装”的含义:只向锥

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个别同学想到为什么

不同时倒入过氧化氢溶

液?

希望同学们再

次体会用长颈漏

斗的好处。

获得结论

Ⅲ教师要补充说明:在“塞”好带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后再“加”

入过氧化氢溶液。【若为分液漏斗,

则打开塞子,缓慢滴入溶液(根据反

应速度确定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

度)。】

回忆固、液试剂加入

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们想到

先“固”后“液”

的顺序。

Ⅳ待气泡均匀且较快放出时,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若为分液漏斗,关

闭分液漏斗活塞,从水槽中取出导

管。】

Ⅴ清理实验台。

学生体会制取到氧气

时的快乐

体验分液漏斗

与长颈漏斗在制

取气体过程中的

不同之处。同时

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实验习惯。

5.知识补充和拓展

教师拿出下列装置,引导学生观察

其特点。

由教师逐一解释该装置的用途,并

向同学们介绍此“万能装置”。

全体同学认真观察

教师讲到其收集作用

时同学们把它与普通的

收集装置实行比较

希望同学们注

意到该装置也用

到广口瓶、双孔

塞,且插入的导

气管长度不同

使同学们知道

该装置有储气、

洗气、收集等多

种用途,并重点

了解用排水法和

排空气法收集氧

气时,氧气的进

气口应在“万能

装置”的哪一

端?

6.小结评价

水平拓展

在这个节课题中,我们主要学习了

在实验室如何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

方法,不管从安全、环保还是节能、

简便的角度来说,它都是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

在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们也能够思

考一下拓展作业(附于后面),通过这

些问题的练习能提升你们的学习水

平。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要求在课后完成相关

的作业。

巩固本课题的

知识要点,并让

学生知道用过氧

化氢制取氧气的

优点。

目的是引导学

生使用本节课题

的知识,去解答

一些问题,拓展

学生的水平。

板书设计: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化学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2H2O2MnO2 2H2O+ O2↑

实验步骤:查、装、塞、加、收

理解“万能装置”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积极性也高,课堂效果较好。

2、这节课最有感触的是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环又一环,提出了一些问题。同时我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尽可能地把思考、讨论和表达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在收获知识中得到快乐,从而起到课堂“推动”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既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学到了技能、张扬了个性,又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要求。

3、这节课“比较”的方法用的较多,能会用且用好也很重要。

4、本节课教学过程安排如果不紧凑,时间上会有点儿紧。

拓展作业:(老师能够提前印发给学生)

1.实验室制取氧气:

⑴药品:或。

⑵反应原理:①,②。

2、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3、要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用到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A B C D E F a b 4、已知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能够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相关制取氧气的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盛放的物质为 ⑵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字母表达式为

⑶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 或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加热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优点是:

。 5、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 装置(用编号回答)。

⑵实验室用KMnO 4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用KMnO 4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填操作失误方面的原因)。 ⑶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收集装置可选用 和 (用编号回答)。 ⑷F 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氢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水应从(填a 或b) 端通入。 6、⑴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⑵并粗略测定加热2g 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A B C

为达到装置⑵的目的,各装置的准确连接顺序是:a → ( ) →( ) →d

问题分析:①实验过程中发现B 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a

b c d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与MnO 2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 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 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 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知识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那么当时我们用什么药品制 取了氧气?制气装置是怎样 的?收集装置呢?书写比较三 个化学方程式 (回忆)用高锰酸钾 作药品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 内容,也为下面的新知识 打下埋伏。 2.课题引入 对比之后发现由过氧化氢制 取氧气比较简单环保,认真听讲学生能比较出用高锰 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实验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 为下面的实验方案选择 提供依据。

3.学习活动1通过实验方程式2H2O2MnO2 2H2O+ O2↑,分析理论实验 步骤。 【提问1】打开漏斗的活塞 会看到什么现象? 认真思考做笔记 代表上台观察,描述 现象 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方法 现象:过氧化氢接触二氧 化锰,反应剧烈,导管口 有气体产生。 学习活 动2 【提问2】在实验室氧气的收 集装置该怎样确定呢? (提示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下图中选择: 小组的成员回忆、讨 论 希望同学们记住向上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制取 氧气的方法。并注意能与 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 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 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 收集。并得出“气体收集 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 的密度和水溶性”的结 论。 教师要补充说明:在“塞”好带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后 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 为分液漏斗,则打开塞子,缓慢 滴入溶液(根据反应速度确定滴 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 回忆固、液试剂加入 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们想到先“固” 后“液” 的顺序。 待气泡均匀且较快放出时,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若为分液漏斗,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从水槽中取 出导管。】 清理实验台。 学生体会制取到氧气 时的快乐 体验分液漏斗与长颈 漏斗在制取气体过程中 的不同之处。同时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的相关问题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理解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实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有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理解“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水平。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改进和制取气体的操作。 4、学生情况分析:

h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附件1: 课题名称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 学校 学科化学设计人联系电话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实验内容实验名称: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药匙、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烧杯、镊子、托盘天平、吹风机、酒精灯、火柴等。 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氧化铜、锈铁钉 装置(附照片或图片):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催化剂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领悟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 进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提问】 1.自然界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 2.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大量的氧气?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 字表达式。 【回答】 1.光合作用; 2.分离液态空气法; 对重要知识的 回顾,不仅可 以更好地掌握 重要知识点, 还可以为本课 的学习作好知 识准备。 过渡 【设疑】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时,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①高锰酸钾沾到手上,遇水对皮肤有腐蚀 ②当产生氧气不够时,不能随时添加高锰 酸钾; ③操作需要加热,受热不均容易引起试管 破裂; ④剩余固体很难处理,试管洗不干净,容 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聆听】把学生的思绪带 回到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 情景中,反思实验中成功的 方面以及不足之处。 培养学生善于 观察,勤于思 考的良好学习 习惯,同时也 很好巩固了高 锰酸钾制取氧 气的重要实 验。 新课引入 【提问】那么在实验室中还有没有更加简 单方便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呢? 【交流】将课前搜索的资 料取出,小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感受到 解决某一问题 的方法是可以 多样化的。 导入新课【板书】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一、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 【阅读】书本37-39页 演示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 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观察】学生观察并归纳 实验 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不 复燃, 实验(2)木条复燃。 【归纳】 (1)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 下分解缓慢,放出氧气很少 (2)加了二氧化锰,使过 感受不一样的 氧气制取方 法,培养学生 规范的实验操 作 3.高锰酸钾 →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大同铁一中仝淑英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方法进行拓展归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氧气制取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具体实验相结合,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相关结论。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实验仪器”作教具,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课中的独特作用。而学生主要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当然,课前还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所需的仪器用品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双孔)、锥形瓶、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药匙、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止水夹、火柴等。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 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 么 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 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 【教师评价】 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 置: 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 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 足呢? 【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 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 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 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 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 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麻 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 讨论探究 一,利用 桌面上的 仪器进行 筛选、并 展示成 果。 学生观察 实验现 象,交流 讨论此装 置的优缺 点 学生讨论 思考: 如何组装 仪器使反 应可以随 择实验仪器

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 法呢? 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 【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 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 套装置的不足 . 【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 行实验 【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 点呢如何改进 【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 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 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 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 并能节约药品呢? 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 时添加药 品呢? 实验体会 并思考以 下问题: 1这套装 置使用时 需要注意 什么呢 2该装置 有没有缺 点呢? 学生讨论 思考: 怎样改进 可以控制 氧气产生 的快慢呢 并节约药 品呢? 实验前不提醒, 让学生从自己的 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而了解使用的 注意事项,有利 于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各装 置的优缺点,引 导学生改进实

科粤版 3.2.1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word无答案)

科粤版 3.2.1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一、单选题 (★) 1 . 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观察颜色 (★) 2 .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少 B.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 C.任意一个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3 . 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B.C.D. (★) 4 .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 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能溶于水 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5 .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KMnO4B.KClO3C.KCl D.H2O2

(★) 6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验氧气B.熄灭酒精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 (★★) 7 . 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制取B.收集C.验满 D.性 质 (★★) 8 . 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其中相应实验装置有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氧气的制取

C.氧气的收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9 .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和水的比较,正确的是() A.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所含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二、填空题 (★) 10 . 实验室收集氧气,如果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常用________,这是因为氧气_________;若欲得到干燥的氧气,则可用_________法,这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 11 .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灌体积的水 B.集气瓶中灌体积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装置优缺点的比较。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教学器材:仪器:试管、药匙、火柴等。药品:5%的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教学过程:

除了试管,还可用 活动探究 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使用这套装置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比较分析这三套能产生氧气的发生装置的优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样确定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填序号);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____; 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 _____ __ __ ,其理由是________ _ ; (3)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C.加热反应物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我将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实验教学内容 1、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课,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思维模式。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生在已有氧气的用途的知识上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认识物质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有意记忆。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学习观察和描述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方法 利用翻转课堂课前将实验视频发送给同学们,今天同学们再分组探究和验证实验。 四、实验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翻转课堂,掌握化学性质;讨论归纳,知识的升华;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人和动物都需要,离开它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问题: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什么应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瓶新收集的氧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氧气的物理性质。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