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合集下载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纯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加热到°c便猛烈的分解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是一种极弱的酸:h2o2=(可逆)=h++ho2-(ka=2.4×10-12)。

因此金属的过氧化物可以看做
是它的盐。

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
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
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化学工业用做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

医药工业用做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
40l抗菌剂的氧化剂。

印染工业用做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

用作生产
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

也用作电镀液,可以除去无机杂质,提升
镀件质量。

还用作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染料。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用做
火箭动力助燃剂。

《制取氧气》双氧水制氧实验

《制取氧气》双氧水制氧实验

《制取氧气》双氧水制氧实验在我们的化学世界里,制取氧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

而通过双氧水制取氧气,更是一种常见且有趣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制取氧气。

氧气对于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和动物需要呼吸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许多燃烧反应也需要氧气的参与。

在化学实验中,纯净的氧气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那么,双氧水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双氧水的化学名称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 H₂O₂。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进行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

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这一步非常关键,如果装置漏气,就无法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检查的方法是将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锥形瓶,如果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接下来,将适量的二氧化锰固体放入锥形瓶中。

二氧化锰在这里充当的是催化剂的角色。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但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

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缓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这时,我们会观察到锥形瓶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

产生的气体就是氧气。

产生的氧气通过导气管进入集气瓶。

在收集氧气时,我们可以使用排水法。

这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当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氧气。

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此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比如,过氧化氢溶液要缓慢加入,以免反应过于剧烈导致液体喷出。

收集完氧气后,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热的锥形瓶,导致瓶体炸裂。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能够制取到氧气,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2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3.2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的分解(H2O2) 加热氯酸钾(KClO3)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1
实验3-4: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 气
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 现 象:木条不能复燃, 结 论:说明常温下无氧气放出。
2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结 论: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 氧化锰(MnO2)时迅速产生大量的氧气。
速率变。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
性质不变。
4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符号表达式:H2O2 MnO2 H2O + O2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3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结 论:说明产生大量的氧气,也就是说二氧 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双氧水(过氧化氢)在催化剂mno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2和h2o,化学式为:2h2o2===(mno2)2h2o+o2↑。

实验室制备氧气通常分成七步;
一查: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处留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装:即为华服药品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小心地送至试管底,平铺在试管底部.
三定:即用铁架台的铁夹固定试管通常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来确定试管高度,再根
据试管的边线与导管的长度确认水槽的边线.用铁夹缠在距试管口1/3处为.
四点:即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对着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五收:即为搜集氧气当试管内光滑并已连续产生气体时已经开始搜集,搜集八十氧气的集气瓶应当
用玻璃片盖好,正放在桌面上
六安远:即为实验完结时,先把导管抽走水面,然后后移回去酒精灯反之,试管内温度可以减少,气压增大,水就可以沿导管滑液入试管而并使试管碎裂.
七熄:即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燃灯内酒精。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2H₂O₂(MnO₂催化剂)=2H₂O+O₂↑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等号(箭头上写二氧化锰)水+氧气。

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

通常将过氧化氢配制成水溶液双氧水使用。

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化学工业用作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

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40l抗菌剂的氧化剂。

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

用于生产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

也用于电镀液,可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

还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助燃剂。

民用:处理厨房下水道的异味,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加水加洗衣粉倒进下水道可去污,消毒,杀菌;3%的过氧化氢(医用级)可供伤口消毒。

双氧水制备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双氧水制备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双氧水制备氧气及氧气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2.初步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过氧化氢法:2H2O22MnO2H2O+O2↑过氧化氢法制备氧气的优点是产物环保清洁,且装置简单;缺点是具有腐蚀性(小)。

实验装置是液固不加热型。

2.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 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1)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1)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溶解O2约30ml)。

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化学性质: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火高温条件下可以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硬质大试管、试管夹、锥形瓶、分液漏斗、单孔橡皮塞、30。

玻璃弯管、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共五只)、毛玻璃片(共五片)、橡皮软管、铁架台(配铁夹)、药匙、脱脂棉、托盘天平、燃烧匙、大烧杯、坩埚钳MnO2、30% H2O2、蒸馏水(本次实验由于没有蒸馏水,故用自来水替代,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硫黄、木炭、铁丝、蜡烛。

四、实验内容1.双氧水制取氧气在蒸馏烧瓶中装入1gMnO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住烧瓶,分液漏斗中装入H2O2,其质量分数以10%~15%为宜(与水的体积比:1∶1~1∶4)。

溶液中H 2O2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反应剧烈而引起爆炸事故。

30%的H2O220mL,与蒸馏水1:1混匀后使用。

收集法是用排水法收集,如此收集3瓶。

H 2O2法制取O2实验装置图2.氧气的性质检测(1).硫在O 2中的燃烧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黄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由上往下缓缓伸进集有O 2的集气瓶中,这时火焰的颜色呈现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生成。

为避免污染空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摘要】本文探讨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应用。

在化学性质部分介绍了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可以被用来制取氧气的原理。

接着介绍了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以及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具体方法。

在结论部分讨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在医疗、环境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化学性质,原理,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取,应用,发展趋势1. 引言1.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概述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也被称为双氧水。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在常温下呈淡蓝色。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消毒、漂白等各种应用。

过氧化氢还可以被用来制取氧气,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制取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因为氧气是生物体呼吸和燃烧的重要物质。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相对简单,通过适当的条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气。

这样既可以得到纯净的氧气,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实际生产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实验室研究,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制取氧气,而且效率高,操作简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进步。

2. 正文2.1 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也是一种带有活性氧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其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氧化氢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易分解为水和氧气。

这种分解反应在常温下相当缓慢,但加热或受到光照会加速分解,释放出氧气。

2. 过氧化氢可以发生双原子氧的自由基反应,生成氢氧自由基。

这种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

3. 过氧化氢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1、地位和作用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

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

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

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

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方法进行拓展归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氧气制取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具体实验相结合,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相关结论。

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实验仪器”作教具,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课中的独特作用。

而学生主要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当然,课前还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所需的仪器用品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双孔)、锥形瓶、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药匙、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止水夹、火柴等。

药品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此外还需要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挂图等。

那么,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根据刚才的问题,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那些因
比较分析这三套能产生氧气的发生装置的优缺点:
问:当打开活塞后,下面的实中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么?
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样确定呢?
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分组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教师巡视)
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可
由教师逐一解释该装置的用途,并向同学们介绍此“万能
A B C D E F a b
(老师可以提前印发给学生)1.实验室制取氧气:
⑴药品: 或 。

⑵反应原理:① ,② 。

2、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3、要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用到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4、已知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制取氧气的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盛放的物质为 ⑵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字母表达式为
⑶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 或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加热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优点是:。

5、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 装置(用编号回答)。

⑵实验室用KMnO 4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用KMnO 4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填操作失误方面的原因)。

⑶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制取甲烷的发生、收集装置可选用 和 (用编号回答)。

⑷F 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氢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水应从(填a 或b) 端通入。

6、⑴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⑵并粗略测定加热2g 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A B C
为达到装置⑵的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 ( ) →( ) →d
问题分析:①实验过程中发现B 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