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能够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瓶装氢氧化钠(NaOH)、过氧化氢(H2O2)、滤纸、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点燃棉签。

2. 教学课件: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取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对人体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具体特点。

3. 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实验一: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1) 实验操作:将过氧化氢(H2O2)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瓶装氢氧化钠(NaOH),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置于酒精灯上方。

2)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开始冒泡,产生气体,点燃棉签插入试管,发生明亮的燃烧。

3) 实验原理:H2O2与NaOH反应生成氧气。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氧气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理解了氧气的制取方法。

同时,学生也明白了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教学的形式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氧气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案

教案设计
【主问题2】1、比较上述实验,说明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分解放出氧气更容易?
2、上述实验步骤四可以重复多次,而且若在实验前准确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

根据这个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总结】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简称: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主问题3】你是怎样认识催化剂的?
1、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
2、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呢?
3、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
【总结】
过氧化氢氧气 + 水
【拓展】
1、常见的催化剂,阅读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2、怎样选择制气装置呢?
3、怎样选择收集装置呢?
二氧化锰。

初中化学制作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制作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制作氧气教案
教学内容:制作氧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方法。

3. 能够实验操作,安全地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起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试管、漏斗、活性炭、过氧化氢溶液。

2. 将活性炭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将活性炭与过氧化氢充分混合。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处,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4. 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排放出的气体即为氧气。

三、实验总结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制取氧气的方法。

四、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提高了安全意识。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内容。

【教师注意】
1.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保持实验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化学实验教案二:制备氧气

化学实验教案二:制备氧气

制备氧气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基础的实验内容。

在化学实验教案二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简单方法,并通过此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将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器材:
过氧化氢3%(H2O2)、酒精灯、烧杯、试管、盆、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3%(H2O2),置于烧杯中。

2、点燃酒精灯,并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口放向烧杯中的过氧化氢中心。

3、缓缓将试管致过氧化氢,用滴管滴入几滴洗涤剂。

4、观察烧杯中的反应情况,会发现氧气慢慢地从试管口逸出。

5、当烧杯中的氧气足够多时,将试管口从反应液中取出,并用试管盖盖好。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点燃酒精灯,请学生们切记注意安全。

2、制备过程中,试管需要缓缓致过氧化氢,以避免反应过程中氧气逸出。

3、若实验失败,要马上停止继续实验,避免造成伤害。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制备出氧气,并且了解到氧气的一些性质和应用。

氧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较大,占空气的21%,在人类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医学界中的氧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同时,氧气也可以应用于航天、制氮、钢铁生产等领域。

结语:
制备氧气是一项基础的实验内容,但其实验过程并不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效果,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和应用。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理解过氧化氢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氧气的原理;3.学会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教学内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试管、滴定管、气液分液器、火箭瓶、导管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酶溶液、柠檬酸溶液等;3.实验器材:点火器、扑火器等;4.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等;5.实验安全措施:实验室通风设备、安全镇痛器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过氧化氢的认知和兴趣。

例如:“大家有听说过过氧化氢吗?它有什么作用呢?”Step 2: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示范操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例如,“我们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火箭瓶中,加入酶溶液,然后使用导管将氧气引入到气液分液器中,最后用点火器点燃氧气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Step 3:实验讲解教师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过程中产生氧气的原理。

例如,“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酶能够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气体氧气。

这个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点燃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Step 4:实验操作分组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和讨论。

例如,“我们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到了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会随着氧气的disa的增加而增大。

这与我们的实验预期结果相符合。

”Step 6:实验应用推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例如,“除了在实验室中使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如潜水装备、航天器和医疗设备等。

”Step 7:实验总结和反思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意义的思考和反思。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1、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4、教学过程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么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教师评价】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置: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足呢?【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麻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讨论探究一,利用桌面上的仪器进行筛选、并展示成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此装置的优缺点学生讨论思考:如何组装仪器使反应可以随择实验仪器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法呢?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套装置的不足.【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点呢如何改进【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能节约药品呢?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时添加药品呢?实验体会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套装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2该装置有没有缺点呢?学生讨论思考:怎样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并节约药品呢?实验前不提醒,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设计
冯素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液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教学反思
(一)知识点的过渡和连接:本节内容是探究氧气的制取,以氧气的制取为例,对学生教授如何通过已学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的教学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虽然过氧化氢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试剂,但学生对过氧化氢一点都不了解,它为什么会分解生成氢气,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分析是不合理的。

(二)对催化剂的相关概念如何让学生去理解的问题,这里提到过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参加反应了吗?实验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做相关的解释,是不到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