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姚镇海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知识回顾←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巩固习题

开始

结束

符号说明: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媒体展示

归纳小结

质疑反思

回收二氧化锰,再称其质量,比较烦琐

归纳小结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领悟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器材: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试管、烧杯、

集气瓶、镊子、火柴等。

药品:6%的双氧水、15%的双氧水、二氧化锰、氧化铜、新鲜土豆等。

教学过程:

【板书】

)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填字母)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填字母)中分液漏斗的作用是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_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滴定条件和操作步骤; (2)掌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液体样品的取样和稀释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由于在酸性溶液中,KMnO4的氧化性比H2O2的氧化性强,所以,测定H2O2的含量时,常采用在稀硫酸溶液中,室温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反应为:5H2O2+2MnO4-+6H+=2Mn2++8H2O+5O2 开始反应缓慢,第1滴溶液滴入后不易褪色,待产生Mn2+后,由于Mn2+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故滴定速度也应加快,直至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即为终点。根据高锰酸钾浓度和滴定中消耗KMnO4的体积, W H2O2= C1/5KMnO4(V KMnO4-V空)×10-3×M1/2 H2O2×100%/M样品×0.1 ρH2O2= C1/5KMnO4(V KMnO4-V空)×10-3×M1/2 H2O2×1000/V样品×0.1 式中p(H2O2)——H2O2的质量浓度,g/L。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移液管(25ml),吸量管(10ml),洗耳球,容量瓶(250ml),酸式滴定管(50ml). 试剂:工业H2O2样品,C1/5KMnO4=0.3mol/L标准溶液,H2SO4(3mol/L)溶液。 四、实验步骤 2.H2O2的含量测定 用吸量管吸取2mlH2O2样品(约为2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合物均匀。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过氧化氢稀释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20mlH2SO4(3mol/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开始反应缓慢,待第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后,再加入第二滴,随着反应速度的加快,可逐渐增加滴定速度,直到溶液呈为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即为终点。计算未经稀释样品中的含量。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与MnO 2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 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 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 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_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滴定条件和操作步骤; (2) 掌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液体样品的取样和稀释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由于在酸性溶液中,KMnO 的氧化性比HO 的氧化性强,所以,测定 HO 的 含量时,常采用在稀硫酸溶液中,室温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反应为: 5H2Q+2 Mn O+6H f = 2Mrn ++8H l Q+5O 实验室用NaQQ 标定KMnQ 容液,KMnQ 溶液在热得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如下: - + 2+ 2KMnQ +5HC 2C 4+6H=2 Mn +10CQ+8H2Q C(K Mn Q=2m(Na£2Q)/5M(K Mn Q)V(K MnQ) 开始反应缓慢,第1滴溶液滴入后不易褪色,待产生Mn +后,由于Mn +的催化 作用,加 快了反应速率,故滴定速度也应加快,直至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 退色,即为终点。根据高锰酸钾浓度和滴定中消耗 KMnQ 的体积,按下式计算过 氧化氢的含量: 式中p(H 2Q)――稀释后的HQ 2质量浓度,g/L 。 三、 仪器与试剂 仪器:移液管(25ml ),吸量管(10ml ),洗耳球,容量瓶(250ml ),酸式滴定 管(50ml ). 试剂:工业 HO 样品,KMnQ0.02mol/L)标准溶液,HSQ(3mol/L)溶液。 四、 实验步骤 1.0.02mol/L 的KMn C 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1) 0.02mol/LKMnQ 标准溶液的配制 1.5~ 2.0gKMnQ 4固体,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400ml 蒸馏水—表面皿,煮沸 20~30min ^—冷却后倒入棕色瓶,加水稀释至 500ml ,摇匀,静置7~10d —上 清液砂芯漏斗过滤一洗净试剂瓶,滤液倒进试剂瓶,贴上标签,待标定 KMn (标准溶液的标定 (2) 准确称取0.15~0.20g 基准物N&GC 4,置于250ml 锥形瓶中—— 40ml 蒸馏水,15ml H 2SQ (3mol/L ),水浴至蒸汽冒出— 趁热标定,开始速度慢点,随后可适当加快但不能使溶液连续流下,紫红色快褪 去时速度再次减慢― 最后加半滴KMn (标准溶液,在摇匀后30s 内保持红色不退去,表明到达终点。记 下KMn 4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滴定三次 2.H2Q 的含量测定 用吸量管吸取10mlHO 样品(约为3%,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 线,混合物均匀。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ml 过氧化氢稀释液三份,分别置于三 个250ml 锥形瓶中,各加5mlHSQ(3mol/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开始反 应缓慢,待第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后,再加入第二滴,随着反应速度的加 快,可逐渐增加滴定速度,直到溶液呈为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即为终点。 计算未经稀释样品中的含量。 C V 0.01701 M 100%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分类:药学资料 标签: 化学 实验报告 过氧化氢 反应速率常数 教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 (2)熟悉一级反应的特点,了解催化剂对反映速率的影响。 (3)掌握用图解计算法求反应速率常数。 二、实验用品 1、仪器 玻璃反应容器1个、水准瓶1个、50mL量气管1个、超级恒温槽1套、三通活塞1个、秒表1块、10mL量筒1个、5mL吸量管2支、胶管3m。 2、药品 质量分数为2%的H2O2溶液(新鲜配制)、0.1mol·L-1KI溶液。 三、实验原理与技术

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在常温下的分解反应式为: H2O2→H2O+1/2O2(Ⅰ) 在KI作用下的分解反应机理为: H2O2+KI→KIO+ H2O (慢)(Ⅱ) KIO→KI+1/2O2 (快)(Ⅲ) (Ⅱ)式是H2O2分解的速控步骤,H2O2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dc H2O2/d t=k′c H2O2·c KI (Ⅳ) 因为c KI近似不变,(Ⅳ)式可简化为: -dc H2O2/d t=k c H2O2 (Ⅴ) (其中k=k′c KI)。 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对(Ⅴ)式积分可得:ln(c/ c0)=-kt (Ⅵ) (其中c0为H2O2的初始浓度;c为反应至t时刻H2O2的浓度;k为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反应的半衰期为: t1/2= ln2/k=0.693/k (Ⅶ)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氧气体积增长速率反映了H2O2的分解速率,本实验就是通过测定不同时刻放出的氧气的体积,间接地求出H2O2在相应时刻的浓度,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法。 令ⅴ∞表示H2O2全部分解放出的O2的体积;ⅴt表示反应至t时刻放出的O2的体积;则由(Ⅰ)式可看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作业名称 学员培训帐号:xy5011094 学员姓名:吴红 所在学校名称:织金县珠藏中培训所在班级名称:织金、纳雍初中化学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化学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九年级1、2册 4)课题名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一)知识点的过渡和连接:本届内容是探究氧气的制取,以氧气的制取为例,对学生教授如何通过已学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的教学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虽然过氧化氢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试剂,但学生对过氧化氢一点都不了解,它为什么会分解生成氢气,这学生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如何让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是一个问题。 (二)对催化剂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去理解的问题,这里提到过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参加反应了吗?这都得给学生做相关的解释,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去解释这个问题,这就得老师把握好一个度了,这个度是最不好把握的,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不能违反科学规律,如不可以说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除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外,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能够当场做出评价或者能在探究过程在红体现出来,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变得具体使用而且有操作性。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知识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那么当时我们用什么药品制 取了氧气?制气装置是怎样 的?收集装置呢?书写比较三 个化学方程式 (回忆)用高锰酸钾 作药品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 内容,也为下面的新知识 打下埋伏。 2.课题引入 对比之后发现由过氧化氢制 取氧气比较简单环保,认真听讲学生能比较出用高锰 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实验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 为下面的实验方案选择 提供依据。

3.学习活动1通过实验方程式2H2O2MnO2 2H2O+ O2↑,分析理论实验 步骤。 【提问1】打开漏斗的活塞 会看到什么现象? 认真思考做笔记 代表上台观察,描述 现象 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方法 现象:过氧化氢接触二氧 化锰,反应剧烈,导管口 有气体产生。 学习活 动2 【提问2】在实验室氧气的收 集装置该怎样确定呢? (提示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下图中选择: 小组的成员回忆、讨 论 希望同学们记住向上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制取 氧气的方法。并注意能与 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 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 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 收集。并得出“气体收集 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 的密度和水溶性”的结 论。 教师要补充说明:在“塞”好带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后 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 为分液漏斗,则打开塞子,缓慢 滴入溶液(根据反应速度确定滴 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 回忆固、液试剂加入 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们想到先“固” 后“液” 的顺序。 待气泡均匀且较快放出时,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若为分液漏斗,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从水槽中取 出导管。】 清理实验台。 学生体会制取到氧气 时的快乐 体验分液漏斗与长颈 漏斗在制取气体过程中 的不同之处。同时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分析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 项目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课程:分析化学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2. 掌握以N単C2O4为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方法原理及滴定条 件。 3. 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基准物质有H2C2O4 ? 2H2O、Na2C2O4、FeSC4 ? 7H2O、(NH4)2SO4?6H2O、AS2O3和纯铁丝等。由于前两者较易纯化,所以在标定高锰酸钾时经常采用。 本实验采用Na2C2O4标定预先配好的浓度近0.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两者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 O4+5Na2C2O4+8H2SO4===2 Mn SO4+8H2O+10CO2 T +5Na2SO4+K2SO4 H2O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医药上使用较为广泛。在酸性条件下,可用KMnO4标准溶液直接测定H2O2,其反应如下:2MnO4一+5H2O2+6H+= 2Mn2 ++5O2+8H2O 此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开始时反应速度较慢,随着Mn 2+的产生反应速度会逐渐加快。因为H2O2不稳定,反应不能加热,滴定时的速度仍不能太快。测定时,移取一定体积H2O2的稀释液,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KMnO 4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H2O2的含量。 注:1?用KMnO4溶液滴定H2O2时,不能用HNO3或HCI来控制溶液酸度。 2. H2O2样品若系工业产品,常加入少量乙酰苯胺等稳定剂,这时会造成误差,可改用碘量法测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子天平、称量瓶、50mL酸式滴定管、10、25、50mL移液管、 50mL量筒、电炉、2mL刻度吸管、250mL容量瓶 试剂:3mol L-1H2SO4、0.02mol L--1KMnO4标准溶液、Na2C2O4、 过氧化氢样品(质量分数约为30%) 四、内容及步骤 1、0.02mo L-1KMnO4溶液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约1.7gKMnO4溶于500mL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1h,煮时及时补充水。静置一周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保存于棕色瓶中待标 2、K MnO4溶液浓度的标定

初中化学教材《双氧水制作氧气》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材《双氧水制作氧气》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材《双氧水制作氧气》教学反思 在过去的人教版《全一册》初中化学教科书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只提供两种: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②单独加热高锰酸钾。而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2005版)第二单元课题《制取氧气》中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提供了3种: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③单独加热高锰酸钾。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多数学校都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虽然高锰酸钾稍热就能产生氧气,但由于其受热,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氧气流喷出而污染器材、或导气管被堵塞、或水槽中的水被污染,且其中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比率只有1/4,其价格较高,所以并不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选择。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微热,可迅速产生大量氧气,且氯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比率可达到100,故二者混合共热一直是实验室制氧气的重要方法,是许多化学老师认同的方法。 近年来偶见媒体报道氯酸钾制氧气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些人员伤害,主要原因是误把木炭粉等可燃性物质当作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引发爆炸,可能是为了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2005年版前教科书都删除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氧气的方法介绍,取二代之是用稀的.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常温制取氧气。 回顾新教材2005年版前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用5的双氧水制氧气。书上设计了三个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本,并分析原

因。然而,其实验现象的可靠性和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却值得商榷和反思。 【教材叙述】实验(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发现: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这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教学反思:我们知道,双氧水在常温下可缓慢分解,该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并非因为没有氧气,而是氧气量太少、浓度太低所致。 【教材叙述】实验(2):微微加热(1)中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木条伸入复燃,说氧化氢溶液受热后能分解出氧气。 教学反思:在实验室多次进行预做实验或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均不能出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教科书提供的步骤和示意图给教学带来了困扰。 【教材叙述】实验(3):往另一只装有5ml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教学反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可迅猛反应冒出大量气体和大量热,由于水蒸气的大量产生而干扰对“氧气使带火星木条持续复燃”的观察,不易达到最佳效果。 在开展“活动与观察”时,若使用双氧水制氧气,不仅仪器成本高昂,而且双氧水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安全可靠,其危险性或许比氯酸钾更大,双氧水作为产氧剂存在隐患甚多。进行学生实验时,我们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作为反应物,只要教师高度负责,不把木

一级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测定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 (2)熟悉一级反应的特点,了解催化剂对反映速率的影响。 (3)掌握用图解计算法求反应速率常数。 二、实验用品 1、仪器 玻璃反应容器1个、水准瓶1个、50mL量气管1个、超级恒温槽1套、三通活塞1个、秒表1块、10mL量筒1个、5mL吸量管2支、胶管3m。 2、药品 质量分数为2%的H2O2溶液(新鲜配制)、0.1mol·L-1KI溶液。 三、实验原理与技术 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在常温下的分解反应式为: H2O2→H2O+1/2O2(Ⅰ) 在KI作用下的分解反应机理为: H2O2+KI→KIO+ H2O (慢)(Ⅱ) KIO→KI+1/2O2(快)(Ⅲ) (Ⅱ)式是H2O2分解的速控步骤,H2O2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dcH2O2/d t=k′cH2O2·cKI(Ⅳ) 因为cKI近似不变,(Ⅳ)式可简化为: -dcH2O2/d t=k cH2O2 (Ⅴ) (其中k=k′cKI)。

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对(Ⅴ)式积分可得:ln(c/ c0)=-kt (Ⅵ) (其中c0为H2O2的初始浓度;c为反应至t时刻H2O2的浓度;k为H2O2的催化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反应的半衰期为: t1/2= ln2/k=0.693/k (Ⅶ)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氧气体积增长速率反映了H2O2的分解速率,本实验就是通过测定不同时刻放出的氧气的体积,间接地求出H2O2在相应时刻的浓度,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法。 令ⅴ∞表示H2O2全部分解放出的O2的体积;ⅴt表示反应至t时刻放出的O2的体积;则由(Ⅰ)式可看出: 定温定压下反应产生的O2的体积ⅴt与被消耗的H2O2的浓度成正比,而 ⅴ∞则与H2O2的初始浓度成正比,且两者比例系数为定值,则:c。∝ⅴ∞;c∝(ⅴ∞-ⅴt)。 代入(Ⅵ)式可得:ln[(ⅴ∞-ⅴt)/ⅴ∞]=-kt (Ⅷ) →ln(ⅴ∞-ⅴt)=-kt+lnⅴ∞(Ⅸ) (其中ⅴ∞可以通过外推法或加热法求得)。 四、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实验室工作人员已经装好)。 (2)先用量筒量10mL蒸馏水和用吸量管吸取5mL 0.1mol·L-1KI溶液注入反应器的一室;再用另一支吸量管吸取5mL质量分数为2%的H2O2溶液于另一室。(注:此过程中各室的溶液都不能滴漏于另一边)。接着,盖好瓶塞,查漏。方法如下: 水准瓶装入一定量蒸馏水,旋转三同活塞,使体系与外界相通;高举水准瓶,使量气管的水平面达到0.00mL(即ⅴ0)刻度处,然后再旋转三通活塞,使体系与外界隔绝,水准瓶放回实验台面。2min内保持不变,则表示不漏气;否则,要找出原因,排除它。 (3)倾斜反应器,使KI溶液流入H2O2溶液中,立即开启秒表,混合溶液两室中反复转移3-4次,最后全部停留在一室,平稳且力度适中地摇匀。(注:反应器必须与量气管相通)

杨国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省九台区第八中学 国琴 2016年11月2日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方法进行拓展归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氧气制取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具体实验相结合,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相关结论。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实验仪器”作教具,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课中的独特作用。而学生主要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当然,课前还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所需的仪器用品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双孔)、锥形瓶、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药匙、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止水夹、火柴等。

关于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探究

关于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有一个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2-5),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可用这一方法制取氧气。 课本上的这个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很快放出氧气,并引出催化剂概念,但在考试中,往往要求学生会用双氧水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若不让学生亲自操作,只观察教师演示,不形成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他们一般不能把演示实验的操作迁移到用双氧水来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要求上来。 在实际教学中,用5%的双氧水(医用)来做这个实验,一是产生氧气的速度较慢,二是产生氧气的量较少,若要制取几瓶氧气,需要较多5%的双氧水才能完成,化学试剂商店出售的双氧水,一般都是30%的,用来制取氧气,因为浓度较高,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不好控制实验过程,也不利于实验的开展。也就是说,用5%的和30%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为克服用5%的双氧水和30%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的不

足,经过我们多次实验研究,可用下面两种方法来实验,使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控制,也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掌握用双氧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把30%的双氧水用蒸溜水稀释成10%左右的浓度,再用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产生氧气的速度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比5%的双氧水制氧气快很多。 二、用来做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是一种粉末状的物质,直接用作催化剂,因其与双氧水的接触面积太大,使反应速度太快,而且用过之后不好回收,一般是直接倒掉,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可以用水泥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成颗粒物,待其干硬成形以后,再用来做催化剂,减小了二氧化锰与双氧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度适当减小,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现象,而且用过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将之回收,以便下次实验再用。 用上述两种方法改进以后,可以让学生很方便地做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减小了做实验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化学课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紫云县开元实验学校)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的作用探究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的作用探究 一、探究问题 二氧化锰在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二、提出假设 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分解制氧气的速率,作为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三、探究实验步骤 步骤一⑴在试管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如图7-1。 (2)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实验前先称量好二氧化锰的质量)。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如图7-3。 步骤二过滤出上试管内的二氧化锰,称量其质量,发现和试验前的质量相同,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 步骤三再取适量的双氧水,加入上述实验中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二氧化锰仿佛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四、实验结论 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作为

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五、实验反思和心得 1、使该实验也存在某些缺点,一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二是没能证明放出的氧气是否为二氧化锰加热时放出。可以再补充两个实验。一是单独加热二氧化锰并没有氧气放出;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本身可以分解,以此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 2、实验也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带凸起的双叉试管中,一边加入约1 g的二氧化锰,试管口稍倾斜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小心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小心扭动又叉试管,使过氧化氢溶液倾入另一管中,再用带火星木条试验,木条立即复燃,并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证明有氧气放出。 此实验有明显的反应现象,时间短,用于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怀安县左卫中学:李媛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装置优缺点的比较。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教学器材:仪器:试管、药匙、火柴等。药品:5%的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教学过程:

除了试管,还可用 活动探究 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使用这套装置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样确定教师拿出下列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其特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5.(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填序号);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____; 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 _____ __ __ ,其理由是________ _ ; (3)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二、猜想与假设: 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三、进行实验: 1、取三支试管编号成a、b、c,称取1g二氧化锰,木条4根,备用。 2、将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a试管中,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a试管内,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此时过氧化氢分解速度比较缓慢。 3、将称取好的1g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中,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b试管内,木条不能复燃,说明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4、再将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试管,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b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在加入二氧化锰后的分解速率加快了。 5、将试管b中的试液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称重,发现质量还是1g。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6、将干燥后的二氧化锰加入试管c中,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c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此时的二氧化锰还是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可以多次的重复使用,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四、实验结论: 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中加快其分解速率。 3、根据前面两点,可以得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五、实验反思: 1、不能比较实验4和实验6氧气产生的速率,不知道两个实验产生氧气的速率到底是不是一样快。 2、不知道实验2中不加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是不是能分解产生氧气还是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比较缓慢。 3、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所耗时间太长,最好能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实验,然后让几个小组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4、本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基本能说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巩固奠定基础 复习回顾氧气的性质,氧气在我们生 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知识回 顾:氧气可 供给呼吸, 氧气可支 持燃烧,氧 气能使物 品腐烂,氧 气能发射 火箭… 通过复习之前所学 知识初步感知相关 知识,并提出学习疑 问,为新课教学奠定 基础 环节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设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 道大量氧气的获取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 气获得,那实验室需要少量的氧气如何 获取呢?除了高锰酸钾制氧气还有别的 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几种制取氧 气的方法 并讨论以下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氧 气 【投影展示】 1.给水通电可以得到氧气 2.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 4.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会 产生氧气 [学生交 流]预习过 的相关知 识 [讨论]:以 上方法能 否用于实 验室制取 氧气 激发了学生获取氧 气的兴趣,使教学顺 利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学生的讨论可 以知道,并非能生成 氧气的反应都可用 于实验室制氧气,实 验室制取气体要考 虑反应条件、反应 速率、成本等多方面 的问题。并以此培

探究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最佳条件

探究不同植物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董晓静 朱昕宇 张霄喃 丁亚景 汪嗣竣 刘路遥 化院 2010级 1班 【实验目的】 ①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从而寻找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最佳植物催化剂; ②通过实验加深对催化剂功能的认识; ③通过收集分解产生的氧气,获得定量测定气体体积的技能; ④通过设计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曾强实验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 【实验原理】 2H 2O 2 = 2H 2O + O 2 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过氧化氢酶也普遍存在于植物中,但不包括真菌,虽然有些真菌被发现在低pH 值和温暖的环境下能够产生该酶。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来测定氧气的体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仪器与试剂】 ①仪器 铁架台(试管夹),试管,胶塞,导管,锥形瓶,药匙,量筒,台秤,矿泉水瓶,火柴; ②试剂 过氧化氢溶液(15%),胡萝卜,香蕉,苹果,桔子,MnO 2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

(1)探究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①在试管中先加入约10mL15%的过氧化氢,加入3g 胡萝卜,迅速塞上胶塞,用排水法连续收集100mL,200mL,300mL 氧气,记录所用时间;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香蕉,苹果,桔子,二氧化锰,重复上述步骤,并进行空白对照。 ③实验记录表1: ④实验分析: (2)探究过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①在支试管中加入1,2,3,4,5g 实验(1)中选出的最佳催化剂, 10mL15 %的双氧水,用排水法连续收集100,200,300mL 的氧气,记录所需时间; ②实验记录表2: ④实验分析: 【实验总结与反思】 (1)总结: 本实验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我们主要探究了室温条件下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我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2)反思: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 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 么 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 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 【教师评价】 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 置: 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 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 足呢? 【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 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 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 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 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 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麻 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 讨论探究 一,利用 桌面上的 仪器进行 筛选、并 展示成 果。 学生观察 实验现 象,交流 讨论此装 置的优缺 点 学生讨论 思考: 如何组装 仪器使反 应可以随 择实验仪器

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 法呢? 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 【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 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 套装置的不足 . 【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 行实验 【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 点呢如何改进 【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 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 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 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 并能节约药品呢? 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 时添加药 品呢? 实验体会 并思考以 下问题: 1这套装 置使用时 需要注意 什么呢 2该装置 有没有缺 点呢? 学生讨论 思考: 怎样改进 可以控制 氧气产生 的快慢呢 并节约药 品呢? 实验前不提醒, 让学生从自己的 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而了解使用的 注意事项,有利 于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各装 置的优缺点,引 导学生改进实

探究实验——双氧水制氧气的催化剂选取

探究实验——双氧水制氧气中催化剂的选取 高中实验室制氧气有三种方法,一是氯酸钾加热制氧气(MnO2作催化剂);二是KMnO4加热制氧气;三是双氧水制氧气(MnO2作催化剂)。同其他两种方法比较起来,用双氧水制氧气有显著的优势:反应不用加热,装置简单(固液反应装置或试管即可),反应速度易于控制,成本低、产率高等。高中时候由于课本的规定,我们选择了MnO2来作这个实验的催化剂,并没有用别的催化剂做过这个实验,所以,我们并不知道MnO2到底是不是这个实验的最佳催化剂;或者MnO2是不是这个实验唯一的最佳催化剂。 本实验为了探究双氧水制氧气中MnO2是否最佳催化剂,或者还有没有别的催化剂能替代MnO2的位置,准备了包括MnO2内的七种物质(MnO2、Fe粉、CuO、FeCl3溶液、炭粉、石灰水和木炭)作催化剂,做对照实验,定性的比较得出双氧水制氧气这个实验的最佳催化剂。 一、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制氧气实验的影响 1.实验步骤 取七个一样大的小试管,加入2ml双氧水,分别加入差不多等量的七种催化剂(固体催化剂一个火柴头大小,液体催化剂一滴),观察实验现象(刚加入、振荡后和加热后)。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由实验现象可知,除开MnO2和FeCl3溶液,其他几种物质都不适合作双氧水制氧气这个实验的催化剂,因为它们的催化速率太慢、产率太低;而又比较MnO2和FeCl3溶液,FeCl3溶液作催化剂时反应太剧烈、反应速率不好控制,不适合氧气的收集。故MnO2是双氧水制氧气实验的最佳催化剂。

二、MnO2不同用量对双氧水制氧气的影响 1.实验步骤 取三个相同的小试管,加入2ml双氧水,分别加入微量MnO2、1倍微量MnO2和2倍微量MnO2,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相同条件下,随着MnO2用量的增加,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速率在加快。 三、实验反思 本实验中,只是简单定性的做了对照实验,而没有具体定量的研究等量不同催化剂下、不同时间内制得的氧气的体积的变化,以及整个反应的制氧总量,只是笼统的从视觉上得出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一点有待完善。 另外,本实验还应该加上催化剂相同、双氧水浓度不同的实验的研究,为MnO2是本实验最佳催化剂的结论增添新的、更完善的论据。 学号:10081550111 姓名: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