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过氧化氢(H2O2)分解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常用的催化剂之一就是二氧化锰(MnO2)。
本文将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的作用。
首先,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因此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2H2O2(aq) → 2H2O(l) + O2(g)过氧化氢自发分解的速度非常缓慢,但当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会显著提高。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二氧化锰提供了一个表面供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进行。
过氧化氢分子吸附在二氧化锰表面上,分子中的氧-氧键断裂,产生两个羟基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继续吸附在二氧化锰上,继续发生分解反应,从而产生氧气和水。
二氧化锰的表面提供了一个能够容纳和稳定自由基的平台,从而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进行。
其次,二氧化锰还可以提供物理支撑,形成氧气的出口通道。
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会产生大量氧气气体。
二氧化锰作为固体催化剂,可以形成许多微小的孔隙和通道,提供氧气的排出通道。
这些孔隙和通道可以帮助将氧气从催化剂表面有效地释放出来,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综上所述,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个反应表面供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进行,并提供物理支撑形成氧气的出口通道,使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其详细的机理。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5)用双氧水滴加到二氧化锰中也可用于制取氧气,制取装置能
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什么?
。
•1.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 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 能产生氧气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3、步骤:
•加 压 •空气
•液态空
•蒸 发
•降 温 气
•氮气 •(沸点低,先出 来)
•液
•氧气
氧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二、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气体发生装 置由反应物的状态
及反应条件决定
•气体收集装 置由气体的密度
和溶解性决定
•【思考】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 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鱼塘缺氧导致大量鱼群死亡
• 鱼塘增氧剂大粒氧:经特殊压片造粒 ,使用时能直达池塘底部,均匀释放出大 量微小氧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自下而 上溶解到水体中,达到立体增氧的效果。 • 鱼塘增氧剂大粒氧产品性状:白色片 状颗粒物,无味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 活性氧含量 ≥13.5%
•习
•①
题 •右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
•复习: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思路:
•1.药品: •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气:•过氧化氢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氧气+水
•3.发生装 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4.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5.验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有何优点: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制取氧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3. 学习气体的收集和实验现象的记录。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₂O₂)在二氧化锰(MnO₂)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2H₂O + O₂↑。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玻璃棒、止水夹。
2.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约为3%-6%)、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干燥。
2. 加入催化剂: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3.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注意:不要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直接混合,以免提前发生反应。
4. 连接装置:将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确保导管一端伸入瓶内,另一端伸入水面下或水槽中的水中,以便收集氧气。
5. 开始实验: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促使二者充分接触,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说明反应已经开始。
6. 收集氧气:待氧气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倒置放在水槽中,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使氧气充满集气瓶。
当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取了氧气。
收集到的氧气充满集气瓶,且氧气性质活泼,能够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
2. 实验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反应进行。
通过收集到的氧气性质活泼,验证了实验的成功。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够顺利分解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一、引言氧气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在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取氧气。
本文将介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及相关过程。
二、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产生氧气和水。
过氧化氢在储存和运输时需要特殊的注意,避免其分解或爆炸。
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1. 催化分解法过氧化氢可以通过催化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MnO2),它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当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时,会发生以下反应:2H2O2(过氧化氢)→2H2O(水)+ O2(氧气)2. 热分解法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利用过氧化氢的热分解。
当过氧化氢受热时,其分子内的氧气键断裂,分解为水和氧气。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例如使用催化剂加热或通过电加热。
3. 光解法光解是指利用光能使化学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的方法。
过氧化氢也可以通过光解来制取氧气。
当过氧化氢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照射时,会分解为水和氧气。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室中小规模制取氧气的需求。
四、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装置:需要一个适当的容器来储存过氧化氢,可以使用试管或烧瓶。
同时需要一个催化剂,如二氧化锰,以及一个收集氧气的装置,如气球或气体收集瓶。
2. 加入催化剂:将适量的催化剂加入容器中。
3. 加入过氧化氢:将过氧化氢缓慢地加入容器中。
4. 观察反应:观察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进行,可以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5. 收集氧气:将产生的氧气通过管道或导管引导到收集装置中。
6.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应避免与易燃物质接触。
同时,实验操作要小心,避免剧烈分解或爆炸。
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小规模制取氧气的需求。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1. 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这个实验可不只是简单的化学反应,它可是有点儿科学小魔法的感觉!你知道吗,过氧化氢其实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化学物质,我们在家里洗伤口时常用的那种小瓶子里的液体,就是它!它的化学式是H₂O₂,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它的结构就像水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氧原子。
想象一下,如果把水里的氢氢俩个小伙伴和氧氧俩个小伙伴合在一起,再多来一个氧,那就是过氧化氢,真是神奇吧?说到分解,它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拆成两个或多个小东西。
在我们的实验里,过氧化氢分解成了水和氧气,简单说就是H₂O₂变成H₂O和O₂。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团子,突然变成了两个小团子——一个是水,一个是氧气!这可有趣了,氧气可是咱们呼吸的宝贝儿,没了它我们可活不成哦!所以,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了解氧气是如何产生的,简直是边玩边学,一举两得!2. 实验原理2.1. 反应方程式咱们再来聊聊实验的原理。
分解过氧化氢其实是个化学反应,反应式是这样的:2H₂O₂ → 2H₂O + O₂。
看,这个反应式就是我们实验的“名片”,简单又明了!听起来简单,但是要让它发生可得费点功夫。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分解的,它就像个懒汉,总需要一点“推动力”。
2.2. 催化剂的作用这时候,催化剂登场了!催化剂就是那些神奇的小帮手,能加快反应速度,而不被消耗掉。
实验中,我们常常用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MnO₂)。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反应中的“火箭推动器”,只要一加进去,过氧化氢就像喝了兴奋剂,迅速开始分解,冒出大量的氧气!反应开始的时候,液体会起泡泡,像是小朋友们在洗澡时的泡泡浴,热闹得很!一会儿工夫,整个实验室就充满了氧气的香气,简直让人想大喊“太好玩了!”3.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1. 实验步骤现在来讲讲这个实验怎么做。
首先,准备好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然后找一个烧杯,慢慢把过氧化氢倒进去。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1. 通过加热过氧化氢(H2O2),可分解得到水(H2O)和氧气(O2)。
2.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2H2O2 -> 2H2O + O2↑。
实验材料与仪器:1. 过氧化氢溶液(H2O2)2. 锥形瓶3. 减压法产气装置4. 温度计5. 水槽6. 火柴实验步骤:1. 准备好过氧化氢溶液,并倒入锥形瓶中。
2. 将锥形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浸没在水中。
3. 准备减压法产气装置,将装置的一端连接到锥形瓶的瓶口,另一端放入水中。
4. 记录初始水银柱位,然后将水槽内的水银柱高度调低,使水银柱与锥形瓶内的气体平衡。
5. 在水银柱中观察氧气气泡生成情况,并观察产气速度。
6. 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产生的氧气在温度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与空气的体积比为2:1。
2. 计算出实验中氧气产生的体积,并与预期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3. 比较实验中氧气的颜色和气味与已知的氧气性质进行对比。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避免与可燃物接触。
2. 氧气具有氧化性,避免与易燃物接触以免发生火灾。
3.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装置,并注意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论: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到氧气。
实验中观察到氧气呈无色、无臭的性质,与预期的氧气特性一致。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实验制氧过程成功。
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研究

科技纵览Overview of science■ 罗宇轩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研究摘要:在氧气分解制取的过程中,利用过氧化氢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相关问题,然后结合实验的具体案例,探究了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实验过程。
关键词:过氧化氢;氧气分解;制取方法根据我国高中化学的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氧气的制作和生成会伴随许多白色物质的出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那么,要怎样弄清这种白色物质的来源,并要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消除,学生可以自主展开思考和探究。
要找出能够替代二氧化锰的催化剂,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利用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方法。
1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问题探讨在正常的温度当中,过氧化氢可以在催化剂的影响之下产生作用,进行分解并制造出氧气。
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实验,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作氧气的方程式,结合实际原理进行氧气的制作。
该方式具备许多优势,比如反应过程不必加热,对于反应速度有较大空间的选择,且反应过程比较容易调控,耗费成本不高。
但是,要选用这一方式进行氧气制作,就要先处理好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要仔细探究这类反应会产生何种影响因子,以及其最终效果究竟怎样,然后找到最佳实验途径[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所想要研究的影响因素之一,将其作为实验的目标。
学生可向老师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基本都涵盖了催化剂、溶液浓度、实际操作对反应的影响等。
对此,可以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影响因素”作为研究的课题,再按照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自主分为几个小组,研究并拟定实验方案。
2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实验探究2.1研究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进行氧气分解制取的影响有的物质比如强碱、重金属离子、活性炭等,都可以让过氧化氢进行催化分解。
但是,这部分物质的效果却比不上一些过渡元素金属以及其氧化物。
初中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教学篇•教学创新在化学学科中,实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整个化学教学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化学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于氧气制法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化学实验,学生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能够基本掌握气体的制取过程。
那么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如何对初中化学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实验进行更好的革新呢?下文将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缺陷(一)玻璃容器容易破碎,在连接装置时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
(二)实验时所用的装置的气密性过差,对于氧气的收集产生不利因素。
(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应没办法很好地控制,不能够实现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
(四)在进行实验时关于药品的用量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控制,所以容易导致药品的浪费。
二、实验的优化(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20毫升的注射器把过氧化氢溶液注入250毫升的输液瓶中,把二氧化锰配置成悬浊液,用20毫升的注射器注入到输液袋中,将输液瓶和输液袋通过输液管进行连接。
(二)反应过程的改进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和水。
2.实验药品改进首先是过氧化氢,我们采用的是利用20毫升的注射器把过氧化氢溶液融入250毫升的输液瓶中。
过氧化氢此时的浓度最好在15%左右。
然后进行了下列实验,通过实验找到关于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分解率的影响。
我们将四支试管加入了各0.5克的二氧化锰,然后分别和5%、10%、15%以及20%的过氧化氢溶液融合,当收集到50毫升的氧气时,对所用的时间进行记录。
结果得出了下表的数据:实验顺序1234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5%10%15%20%反应时间(s)63562216通过上表我们看出过氧化氢的溶度在比15%低时,反应相对较慢,而高于15%则反应趋于稳定,因此考虑到对反应速度的控制这一点时,我们在选用过氧化氢时,最好选择的过氧化氢浓度为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名称
学员培训帐号:xy5011094 学员姓名:吴红
所在学校名称:织金县珠藏中培训所在班级名称:织金、纳雍初中化学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化学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九年级1、2册
4)课题名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一)知识点的过渡和连接:本届内容是探究氧气的制取,以氧气的制取为例,对学生教授如何通过已学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的教学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虽然过氧化氢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试剂,但学生对过氧化氢一点都不了解,它为什么会分解生成氢气,这学生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如何让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是一个问题。
(二)对催化剂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去理解的问题,这里提到过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参加反应了吗?这都得给学生做相关的解释,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去解释这个问题,这就得老师把握好一个度了,这个度是最不好把握的,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不能违反科学规律,如不可以说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除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外,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能够当场做出评价或者能在探究过程在红体现出来,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变得具体使用而且有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