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合集下载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3.2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3.2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的分解(H2O2) 加热氯酸钾(KClO3)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1
实验3-4: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 气
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 现 象:木条不能复燃, 结 论:说明常温下无氧气放出。
2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结 论: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 氧化锰(MnO2)时迅速产生大量的氧气。
速率变。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
性质不变。
4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符号表达式:H2O2 MnO2 H2O + O2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3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结 论:说明产生大量的氧气,也就是说二氧 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制备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和设备:双氧水溶液、玻璃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酒精灯架、钳子、气球。

2. 将一小瓶双氧水溶液倒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装满,留有一定空间。

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双氧水溶液加热至沸腾。

加热时应小心,以免溶液溢出。

4. 当试管中溶液沸腾时,立即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密封,同时将试管倒置。

5. 将试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使试管的另一端离开水面。

这样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的氧气在水中上升。

6. 将一个气球套在试管的另一端,注意保持气球的口与试管口紧密贴合。

7. 随着试管内的气体的上升,气体会逐渐被气球充满。

直到气球充满氧气为止。

8. 当气球充满氧气后,使用钳子夹住试管,使试管从水中取出。

9. 将气球的口用手指封住,可以将气球中的氧气取出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加热试管时要小心,以免溶液溢出或试管破裂。

同时,处理试管时要戴上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试管和双氧水溶液。

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实验药品:3%过氧化氢溶液、小木条、二氧化锰固体。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出现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3)当停止生成气泡时,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出现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4)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氧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从技术上说,不仅
仅是在实验室里可以实现,也可以在家里居家环境自行实现,现在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
首先,准备工作包括:
1、准备好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如重酸(如HCl)、氨水(NH3)、硼酸水溶液等,以及取氧容器,如玻璃瓶等;
2、准备配好H2O2溶液,应用在过氧化氢氧化反应中;
3、准备好接氧用的橡胶管,以及用于收集氧气的容器,如瓶子;
其次,过氧化氢的制备及取氧流程:
1、将重酸(如HCl) 、氨水(NH3)、硼酸水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从实验室的
滴定架中滴定进去;
2、将混合液中的HCl溶解后,再加入H2O2;
3、将可溶性混合液和非溶性混合液放入立方体容器中;
4、把橡胶管插入容器,并用玻璃瓶容器收集产生的气泡;
5、等小颗粒结晶完全溶解时,会出现白色烟气,并有助于氧气产生;
6、等气泡收集到瓶中,便可取得氧气;
最后,实验完成后,需要注意几点:
1、实验室要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
2、过氧化氢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强毒性,所以应做到定期检查,以免出现意
想不到的意外;
3、实验时,要多留意安全操作,如穿防腐手套,工作室用木头工具等;
4、收集好取氧容器,并保存于实验室合适的位置;
以上就是通过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本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但需
要加强安全性,不能忽略任何安全操作,以免出现意外。

总之,认真对待这个过程,可以顺利的制取出氧气,真正的实现利用氧气的目的。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双氧水制取氧气双氧水(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在常温下,双氧水呈无色液体,可以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这使得它在实验室中常被用来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装置。

这包括一个双氧水溶液瓶、一个集气瓶、一个导管和一个水槽。

然后,将双氧水溶液倒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应该填满双氧水溶液,但不要让溶液溢出。

接下来,将导管的一端插入集气瓶的瓶口,并将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确保导管在水槽中的一端完全浸入水中,以便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

现在,可以开始分解双氧水了。

轻轻地倾斜集气瓶,使双氧水溶液缓慢流入导管,进入水槽中。

可以看到,随着双氧水的流入,气泡开始从导管的另一端冒出。

这些气泡是由于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产生的。

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根据这个方程式,每分解一个双氧水分子,会产生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

因此,通过分解双氧水,我们可以制取氧气。

继续倾斜集气瓶,使双氧水溶液持续流入导管。

随着双氧水的分解,氧气会积聚在导管的上部,逐渐充满整个集气瓶。

当集气瓶中的氧气充满后,可以停止分解双氧水。

此时,可以用橡皮塞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将集气瓶密封起来,以防止氧气泄漏。

现在,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

集气瓶中的氧气可以用于各种实验或化学反应中,也可以用于供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个实验过程时,要注意安全。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

因此,在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因此,在分解双氧水时,应避免过量倾斜集气瓶,以防止溢出和热量积聚。

通过分解双氧水可以制取氧气。

这个过程简单而有效,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化学实践中。

通过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我们可以安全地制取所需的氧气,以满足各种需求。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氢氧化钠(NaOH)和高纯度的双氧水(H2O2)。

2.混合反应物: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于适量的双氧水中,并搅拌均匀。

3.收集氧气:将混合液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并用一根漏斗将混合液缓慢滴入容器的底部,使氧气逐渐释放出来。

氧气会在容器的顶部形成气泡,可以用一个空气袋或气体收集瓶收集氧气。

4.除杂:氧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可以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以去除杂质。

5.存储氧气:将净化后的氧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免被其他气体或杂质污染。

在进行化学法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腐蚀性的物质,操作时需要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环境:制取氧气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氧气积聚导致的安全隐患。

3.反应速度:在滴加混合液时要注意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氧气的生成。

应该控制滴入速度,保持适量的混合液进入容器。

4.收集器具:收集氧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密封性的器具,以免氧气泄漏或被其他气体污染。

5.净化氧气:制取的氧气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气体的纯度。

另外,物理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一定质量的高纯度双氧水。

2.加热分解:将双氧水加热至其沸点以上的温度(约150℃),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2H2O+O2↑3.收集氧气: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在一个收集瓶或气囊中。

4.除杂:同样,由于制取氧气时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

物理法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高纯度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和有毒物质产生等安全问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材料和设备:1.双氧水溶液(H2O2)2.还原剂(例如碘化钾)3.水槽4.水银汞柱或气体收集瓶5.实验室玻璃器皿(例如烧杯、漏斗、试管)6.水7.镊子或夹子8.导管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双氧水溶液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双氧水(H2O2)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步骤2:制备还原剂1.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还原剂(例如碘化钾)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步骤3:将双氧水溶液转移到水槽中1.将双氧水溶液缓慢地倒入水槽中。

2.确保水槽中的双氧水溶液深度足够容纳后续实验所需的氧气量。

步骤4:开始反应1.将还原剂的溶液缓慢地倒入水槽中的双氧水溶液中。

此时会产生氧气的释放。

2.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步骤5:收集氧气1.将一个试管或气体收集瓶倒置并浸入水池中,以保持试管或瓶口气体收集区域始终处于水中。

2.使用镊子或夹子将试管或气体收集瓶固定在水池中。

步骤6:将氧气收集到试管或气体收集瓶中1.将试管或气体收集瓶的开口对准气泡,并允许气体从水中逸出并进入试管或气体收集瓶中。

2.可以进一步使用水银汞柱来测量气体的收集量。

步骤7:注意安全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氧气和还原剂。

2.当氧气收集到足够的量后,关闭反应并转移到下一步。

步骤8:处理废液1.实验完成后,废液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

因此,需要将废液处理掉。

需要注意的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

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原剂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避免直接接触该物质。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需要一个安全通风环境,以防止气体浓度达到可燃或有害水平。

3.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大量的气泡,以防止气体泄漏或封闭的容器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巩固习题↓开始↓结束符号说明:开始、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媒体展示↓归纳小结质疑反思↓回收二氧化锰,再称其质量,比较烦琐↓←归纳小结↓↓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2.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领悟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器材: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试管、烧杯、集气瓶、镊子、火柴等。

药品:6%的双氧水、15%的双氧水、二氧化锰、氧化铜、新鲜土豆等。

教学过程:④剩余物很难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验。

新课引入【提问】那么在实验室中还有没有更加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呢?【交流】将课前搜索的资料取出,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使学生感受到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多样化的。

导入新课【板书】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一、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1.药品:6%的双氧水、二氧化锰【讨论】应该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呢?【阅读】书本37页【讨论】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步骤。

使学生对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制取的步骤有更深刻的领悟。

进行实验【演示实验】把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从分液漏斗慢慢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收集一集气瓶放出的气体。

【观察】学生观察并归纳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旋紧胶塞,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③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等集气瓶中液面下降至瓶口,瓶外有气泡产生时,实验结束。

感受不一样的氧气制取方法,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以及正确实验流程。

指导讨论【板书】2.反应原理:H2O2H2O O2【讨论】①实验中分液漏斗的作用?②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归纳】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对各组的答案进行归纳:①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量,从而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对于生成物的量是没有影响的。

培养学生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氧化氢 水+氧气→二氧化锰归纳小结【板书】3.催化剂: 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聆听】领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勤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对比分析【讨论】与加热高锰酸钾相比,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有哪些优点?【讨论】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对各组的答案进行归纳:双氧水分解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方便,且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通过比较强调分液漏斗的作用。

指导讨论【提出问题】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呢?【讨论】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交流各组的方法。

【回答】①改变浓度来控制反应的速率;②改变温度来控制反应的速率;③改变催化剂种类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学习的乐趣。

活动探究【板书】二、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1.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3mL15%双氧水溶液与MnO2混合,3mL6%双氧水溶液与MnO2混合,分别观察现象。

【实验】按要求完成该组对比实验。

【归纳】实验结束后,对实现现象进行归纳:15%双氧水溶液加入MnO2后,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管壁发烫..,甚至有白雾产生;6%双氧水溶液加入MnO2后,试管内产生气泡,管壁发热..。

【结论】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速度越快。

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学习化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活动探究【板书】2.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分别观察:室温下3mL6%双氧水溶液,浸入80℃的水浴加热的3mL6%双氧水。

【实验】按要求完成该组对比实验。

【归纳】实验结束后,对实现现象进行归纳:常温下无明显现象;浸入80℃的水浴中的有少量细小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火星持续。

【结论】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度越快。

享受对比实验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感受反应条件对于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活动探究【板书】3.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3mL6%双氧水溶液加入少许氧化铜作为催化剂,3mL6%双氧水溶液加入少许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实验】按要求完成该组对比实验。

【归纳】实验结束后,对实现现象进行归纳:氧化铜作为催化剂的有少许细小气泡;二氧化锰作为催化的有大量气泡。

【结论】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享受对比实验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感受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

质疑反思【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非常的好,但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一旦与双氧水混合,致使整个溶液变得非常浑浊,不便于现象的观察;也无法观察到二氧化锰的量是否发生改变;同时对于二氧化锰的回收再称量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那么,我们能否寻找【聆听】思索整个实验过程,发表自己观点。

培养学生勇于对书本提出质疑,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

一种更好的催化剂来解决以上困难呢?活动探究【实验过程】称取一定质量的新鲜土豆,放入10mL6%双氧水溶液中,待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取出土豆,擦干,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出质量,再将该土豆放入新取的10mL6%双氧水溶液中,观察现象。

【观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每一步实验用途所在。

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指导讨论【交流讨论】用新鲜土豆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有何优点?【讨论】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对各组的答案进行归纳:①能更好观察气体的产生;②能更好证明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③无需废液处理,绿色环保。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布置作业见附件1 课后完成有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1.药品:6%的双氧水、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H2O2H2O O23.催化剂: 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二、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1.浓度对反应的影响2.温度对反应的影响3.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过氧化氢 水+氧气→二氧化锰课后习题:1.实验室用加热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A B C D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锥形瓶中装二氧化锰②旋紧胶塞③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④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打开活塞。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C.④①②③⑥⑤D.④①②⑥⑤③()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4.已知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双氧水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B.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总量减少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填字母)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填字母);(2)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作用是;(3)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 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 .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 .用体积小的锥形瓶C .加热反应物6.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O 2生成O 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 H 2O 2生成O 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 2O 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MnO 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 2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 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实验记录】【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H 2O 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或 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 2和 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是否改变。

H 2O 2生成O 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6% H 2O 2 6% H 2O 2 催化剂 1g 红砖粉 1g MnO 2 时间152 s3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