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液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都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四)教学反思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与MnO 2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 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 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 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案

、分解反应: 1、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表示为: 2、 特点是“一变多” 三、学案 [名师导学] 1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 ?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 ①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氧气+水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 、氯酸钾 二氧化锰 >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 、高锰酸钾一加热r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3. 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梯度导练] 1 ?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 B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 ?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 CO ?转化为。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不变。则NiFe 2O 4在该过程中是(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消毒剂 3 ?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 氯酸钾固体,其 [板书设计] 一、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 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特点:一变二不变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③、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氧气+水 2、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4 A+B 二氧化锰 > 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作业名称 学员培训帐号:xy5011094 学员姓名:吴红 所在学校名称:织金县珠藏中培训所在班级名称:织金、纳雍初中化学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化学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九年级1、2册 4)课题名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一)知识点的过渡和连接:本届内容是探究氧气的制取,以氧气的制取为例,对学生教授如何通过已学的知识来探索新的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的教学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虽然过氧化氢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化学试剂,但学生对过氧化氢一点都不了解,它为什么会分解生成氢气,这学生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如何让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是一个问题。 (二)对催化剂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去理解的问题,这里提到过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参加反应了吗?这都得给学生做相关的解释,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我们该如何去解释这个问题,这就得老师把握好一个度了,这个度是最不好把握的,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不能违反科学规律,如不可以说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除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外,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能够当场做出评价或者能在探究过程在红体现出来,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变得具体使用而且有操作性。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过氧化氢的颜色状态,知道过氧化氢常温下是无色的气体; 2.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3.能组装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学会探究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道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氧气的制取,在氧气的制取中学生一个明白氧气制取的原理,反应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装置等部分,掌握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明确气体制取的装置,知道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2.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的相关内容,以这个知识储备为基础,对氧气的制取及收集进行一些讨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知识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那么当时我们用什么药品制 取了氧气?制气装置是怎样 的?收集装置呢?书写比较三 个化学方程式 (回忆)用高锰酸钾 作药品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 内容,也为下面的新知识 打下埋伏。 2.课题引入 对比之后发现由过氧化氢制 取氧气比较简单环保,认真听讲学生能比较出用高锰 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实验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 为下面的实验方案选择 提供依据。

3.学习活动1通过实验方程式2H2O2MnO2 2H2O+ O2↑,分析理论实验 步骤。 【提问1】打开漏斗的活塞 会看到什么现象? 认真思考做笔记 代表上台观察,描述 现象 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方法 现象:过氧化氢接触二氧 化锰,反应剧烈,导管口 有气体产生。 学习活 动2 【提问2】在实验室氧气的收 集装置该怎样确定呢? (提示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下图中选择: 小组的成员回忆、讨 论 希望同学们记住向上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制取 氧气的方法。并注意能与 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 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 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 收集。并得出“气体收集 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 的密度和水溶性”的结 论。 教师要补充说明:在“塞”好带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后 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 为分液漏斗,则打开塞子,缓慢 滴入溶液(根据反应速度确定滴 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 回忆固、液试剂加入 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们想到先“固” 后“液” 的顺序。 待气泡均匀且较快放出时,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若为分液漏斗,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从水槽中取 出导管。】 清理实验台。 学生体会制取到氧气 时的快乐 体验分液漏斗与长颈 漏斗在制取气体过程中 的不同之处。同时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大同铁一中仝淑英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杨国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省九台区第八中学 国琴 2016年11月2日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通过【实验2-5】讲述了用加热 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接着再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再通过介绍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后分析三种制取氧气的原理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点:1.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介绍催化剂的概念。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的探究。 3.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初步掌握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过程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催化剂的概念;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边实验边启发讲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归纳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课件)准备: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仪器:大试管、木条、酒精灯、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 铁架台、火柴、小烧杯、药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实验室常采用加热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分解过

教学环节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上节 课我们学习了加热高猛酸钾制取 氧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制取 氧气。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完成温故互查部分 3.课件出示三个文字表达式 提问:在这三个反应中都出现二 氧化锰,有什么不同?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 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探究】P38分解过氧化氢制取 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PPT出示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 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 氧化锰,把大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观察现象。 提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完成导学卡上的温故互查部分两 名学生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 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疑问】对另外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 的作用不是很清楚。 学生齐读实验内容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 学生猜想,思考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怀安县左卫中学:李媛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装置优缺点的比较。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教学器材:仪器:试管、药匙、火柴等。药品:5%的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教学过程:

除了试管,还可用 活动探究 通过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使用这套装置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那么在实验室氧气的收集装置该怎样确定教师拿出下列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其特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5.(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填序号);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____; 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是。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 _____ __ __ ,其理由是________ _ ; (3)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方法进行拓展归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氧气制取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具体实验相结合,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相关结论。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实验仪器”作教具,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课中的独特作用。而学生主要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当然,课前还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所需的仪器用品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单孔、双孔)、锥形瓶、集气瓶、水槽、棉花、玻璃片、药匙、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止水夹、火柴等。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二、猜想与假设: 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三、进行实验: 1、取三支试管编号成a、b、c,称取1g二氧化锰,木条4根,备用。 2、将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a试管中,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a试管内,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此时过氧化氢分解速度比较缓慢。 3、将称取好的1g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中,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b试管内,木条不能复燃,说明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4、再将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试管,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b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在加入二氧化锰后的分解速率加快了。 5、将试管b中的试液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称重,发现质量还是1g。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6、将干燥后的二氧化锰加入试管c中,再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一根的带火星木条伸入c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此时的二氧化锰还是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可以多次的重复使用,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四、实验结论: 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中加快其分解速率。 3、根据前面两点,可以得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五、实验反思: 1、不能比较实验4和实验6氧气产生的速率,不知道两个实验产生氧气的速率到底是不是一样快。 2、不知道实验2中不加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是不是能分解产生氧气还是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比较缓慢。 3、课堂上做这个实验所耗时间太长,最好能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实验,然后让几个小组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4、本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基本能说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教案: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 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 C+B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二氧化锰 加热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巩固奠定基础 复习回顾氧气的性质,氧气在我们生 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知识回 顾:氧气可 供给呼吸, 氧气可支 持燃烧,氧 气能使物 品腐烂,氧 气能发射 火箭… 通过复习之前所学 知识初步感知相关 知识,并提出学习疑 问,为新课教学奠定 基础 环节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设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 道大量氧气的获取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 气获得,那实验室需要少量的氧气如何 获取呢?除了高锰酸钾制氧气还有别的 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几种制取氧 气的方法 并讨论以下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氧 气 【投影展示】 1.给水通电可以得到氧气 2.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 4.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会 产生氧气 [学生交 流]预习过 的相关知 识 [讨论]:以 上方法能 否用于实 验室制取 氧气 激发了学生获取氧 气的兴趣,使教学顺 利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学生的讨论可 以知道,并非能生成 氧气的反应都可用 于实验室制氧气,实 验室制取气体要考 虑反应条件、反应 速率、成本等多方面 的问题。并以此培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学案及反思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苏州景范中学 董敏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 2、根据实验报告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规范实验基本操作。 3、探究催化剂的特点。 4、了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制取什么气体。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以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氧气制取原理探究、装置的选择 教学难点 催化剂概念 教学用品 探究实验用品多媒体投影 教学设计 问题引入: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焊接和切割金属、炼钢等都需要较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呢? 问题:前面我们学过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氧气? 回答: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设问:在实验室还能用其他物质的反应来制氧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过氧化氢制氧气 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实验:出示药品并观察。 回答:根据标签所示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 2O 2 ,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 色液体,本实验所使用的双氧水浓度为5% 。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是黑色粉末。 问题: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并且反应速率很快,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装置呢?

投影: 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直接装入一支试管内,是否可行? 投影: 回答:不可行。固体和液体始终接触,不能控制反应停止。 问题:那怎样才能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呢? 回答:将液体装在漏斗里,固体装在试管中。 投影: 问题:这样可行吗? 回答:不可行,因为短时间内有大量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体,有可能造成爆炸。 问题:选用怎样的装置才能控制双氧水的量,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呢? 回答:要控制反应速率,就要逐滴滴加双氧水,因此就要在漏斗上加一个活塞――分液漏斗。 投影:

探究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最佳条件

探究不同植物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董晓静 朱昕宇 张霄喃 丁亚景 汪嗣竣 刘路遥 化院 2010级 1班 【实验目的】 ①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从而寻找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最佳植物催化剂; ②通过实验加深对催化剂功能的认识; ③通过收集分解产生的氧气,获得定量测定气体体积的技能; ④通过设计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曾强实验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 【实验原理】 2H 2O 2 = 2H 2O + O 2 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过氧化氢酶也普遍存在于植物中,但不包括真菌,虽然有些真菌被发现在低pH 值和温暖的环境下能够产生该酶。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来测定氧气的体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仪器与试剂】 ①仪器 铁架台(试管夹),试管,胶塞,导管,锥形瓶,药匙,量筒,台秤,矿泉水瓶,火柴; ②试剂 过氧化氢溶液(15%),胡萝卜,香蕉,苹果,桔子,MnO 2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

(1)探究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①在试管中先加入约10mL15%的过氧化氢,加入3g 胡萝卜,迅速塞上胶塞,用排水法连续收集100mL,200mL,300mL 氧气,记录所用时间;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香蕉,苹果,桔子,二氧化锰,重复上述步骤,并进行空白对照。 ③实验记录表1: ④实验分析: (2)探究过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①在支试管中加入1,2,3,4,5g 实验(1)中选出的最佳催化剂, 10mL15 %的双氧水,用排水法连续收集100,200,300mL 的氧气,记录所需时间; ②实验记录表2: ④实验分析: 【实验总结与反思】 (1)总结: 本实验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我们主要探究了室温条件下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我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2)反思: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彩虹学校高峰 2016-04 1、教学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4、教学过程

下面装置均是我们常见的反应仪 器,哪些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为什 么 提示:我们如何才能让气流按我 们的想法排出方便收集呢? 【教师评价】 大部分同学都组装出了以下装 置: 这套装置,很显然组装起来很方 便,它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不 足呢? 【探究实验3】用以下装置制取氧 气,体会此装置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若用这套装置制 取氧气时,操作很方便,装置也 很简单,但是若还未收集满,药 品已用完,此时还需拔掉胶塞, 再加液体,会混入空气,很麻 烦,所以不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思考】有没有制得气体多些, 讨论探究 一,利用 桌面上的 仪器进行 筛选、并 展示成 果。 学生观察 实验现 象,交流 讨论此装 置的优缺 点 学生讨论 思考: 如何组装 仪器使反 应可以随 择实验仪器

又可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的方 法呢? 提示:可以试着选用以下仪器 【讲解】研究者们经过不断探索 改进得到以下装置,克服了第一 套装置的不足 . 【探究实验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 行实验 【思考】那这套装置还有没有缺 点呢如何改进 【教师总结评价】这套置制氧 气,气流会不够平稳,而且对过 氧化氢需要的比较多,那么怎样 改进可以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呢 并能节约药品呢? 通过讨论得出第三套装置: 时添加药 品呢? 实验体会 并思考以 下问题: 1这套装 置使用时 需要注意 什么呢 2该装置 有没有缺 点呢? 学生讨论 思考: 怎样改进 可以控制 氧气产生 的快慢呢 并节约药 品呢? 实验前不提醒, 让学生从自己的 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而了解使用的 注意事项,有利 于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各装 置的优缺点,引 导学生改进实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案 [名师导学]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 ①、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氧气+水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梯度导练] 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 B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 .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CO 2转化为O 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 2O 4在该过程中是(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 .消毒剂 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 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