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养蚕防病技术

养蚕防病技术

养蚕防病技术
家蚕脓病是一种核型病毒寄生繁殖于血液及体腔各组织的细胞核内而发生的一种
蚕病,因其体皮易破,流出白色脓汁,故称脓病。

这种病毒多角体大量存在于病蚕和串病昆虫(如桑蜻、野蚕等)的尸体及脓液中,一般经口或伤口传染给蚕体。

经口感染,多发生在小蚕期,二龄期感染发病率达99% ,四龄期感染发病率仅22%。

经伤口传染,多发生在大蚕期,主要是皮肤有伤口,病毒
可直接进入血液,进而感染发病。

发现此病,可按以下方法治疗:
1.每日用1次“防病一号”对蚕体蚕座消毒。

在给桑前10-15分钟,用纱布袋把“防病一号”筛在蚕身上,厚如薄霜。

2.用中药板兰根0.25公斤,洗净切碎后加水25公斤,放入锅中煮沸2-3小时,
使水达20公斤,去渣后给蚕添食。

每日l-2次,连续2-3天。

3.八十万单位青霉素加冷开水0.5公斤,搅匀后给蚕添食。

每日l-2次,连续2-
3天。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蚕桑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病虫害是制约蚕桑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蚕桑养殖业,以下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1. 白僵菌病的防治白僵菌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白僵菌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蚕种,提高遗传抗性;-加强饲料管理,保持蚕室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2. 细菌性蚕病的防治细菌性蚕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有:-选用抗病蚕种,增加蚕的免疫力;-控制饲料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蚕的抵抗力;-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如四环素等。

3. 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桑根黑斑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桑树苗进行栽植,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避免桑树过度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和叶子;-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技巧:1. 蚕蚜的防治蚕蚜是常见的蚕桑养殖中的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定期巡视蚕室,发现蚕蚜及时清除;-合理施肥,保持桑树的生长健康;-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性蜂类等;-在桑树的底部放置黄色的黄板,吸引蚕蚜并进行集中捕杀。

2. 蚕叶螨的防治蚕叶螨是蚕桑养殖中的常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及时清除桑树的杂草和枯叶,减少螨虫的滋生地;-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百虫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螨虫的发生。

3. 蚕蛾的防治蚕蛾是蚕桑养殖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在蚕室周围悬挂黑色的灯泡,吸引蚕蛾并进行集中捕杀;-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氰戊菊酯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蚕蛾的滋生。

综上所述,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包括白僵菌病、细菌性蚕病和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蚕蚜、蚕叶螨和蚕蛾的防治技巧。

蚕病防治技术

蚕病防治技术

蚕病防治技术
生产中常见蚕病有血液型脓病、白僵病、蝇蛆病、农药中毒症、蚂蚁危害和鼠害。

防治措施有:
一是用消毒王、漂白粉、灭蚕病药液进行2次以上蚕前、蚕后的蚕室蚕具严格消毒;
二是蚕中坚持防病卫生制度,每个龄期起蚕第一天早晚两次1:10防僵粉消毒;起蚕饷食前硫磺熏烟,10-15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眠中不熏硫磺;蚕室地面每天用1:80漂白粉水液消毒1次,贮桑室每龄期消毒1次;除沙后地面及时消毒,蚕沙和桑叶用具严格分开,洗手给桑;病死蚕放入石灰浆中浸渍消毒后深埋入土,蚕沙远离蚕室,集中堆沤,充分发酵腐熟后作肥料;
三是五龄期用灭蚕蝇添食或喷蚕体防治蝇蛆病;
四是桑叶试喂,严防农药中毒;
五是装沙窗门严防鼠害和其它动物危害蚕体。

常见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

常见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

常见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家蚕养殖的经济效益,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家蚕养殖。

一、常见家蚕病害预警1. 白点病白点病是家蚕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病毒传播。

预警信号包括家蚕体色发白,呈现出白点状;食欲减退,蚕体生长缓慢;蚕室内出现大量死蚕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桑蚕热病桑蚕热病是由桑蚕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预警信号包括家蚕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食欲减退,蚕体生长缓慢;蚕室内出现大量死蚕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常见家蚕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的基础。

要合理安排蚕室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保持蚕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蚕床和饲料,及时清除蚕室内的蚕粪等。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家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防病抗病家蚕养殖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病抗病。

一是加强家蚕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调配饲料,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家蚕的抵抗力。

二是定期给家蚕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消毒剂对蚕室和器具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是合理使用药物,如家蚕病害严重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家蚕产生不良影响。

3. 种蚕选择在家蚕养殖中,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蚕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养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蚕,避免引入病原菌。

4.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合理安排家蚕的饲料,保证蚕室内的饲料干燥,避免饲料发霉。

同时,要注意给家蚕提供充足的饮水,保持水源清洁卫生。

5.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在家蚕养殖中,要定期检查家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蚕常见病的防治

蚕常见病的防治
蚕常见病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 蚕病概述 • 蚕的病毒病 • 蚕的细菌病 • 蚕的原虫病 • 蚕的其他疾病 • 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01
蚕病概述
蚕病的定义和分类
• 蚕病是指在蚕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不良环境 条件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蚕的生理机能和组织 结构受到损害,生长发育停滞或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引起产量 减少或局部或大量蚕死亡的一种蚕业生产灾害。根据病原体的 不同,蚕病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等。
防治方法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在病蚕的尸体和残余物及包装物上撒布石灰等消毒剂。对多 发性的败血病,应选用抗菌素进行预防。
04
蚕的原虫病
原虫性软化病
症状
蚕的体色变得暗淡,体壁发软,食欲减 退,排稀粪,最后全身麻痹死亡。在蚕 的各龄期都可能发生此病,但以大蚕期 发病较多。
VS
防治
改善饲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如避免蚕 室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持蚕室干燥和空气 流通。给桑要适当,避免饥饿或过饱。使 用新鲜、干净的桑叶饲养。
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蚕病的发生
预防性用药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蚕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合理使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 物等。
治疗性用药
当发现蚕病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良好且不 产生副作用。同时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避免药物过量和药物残留对蚕体造成伤害。
病毒感染性干涸
症状识别
病毒感染性干涸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病,主要症状包括 体色变黑、身体萎缩、行动困难等。在严重情况下,病蚕会 全身干涸而死。
防治方法
首先要严格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同时,要避免从有此 病的地区获取蚕卵。如发现病蚕,应立即淘汰并集中处理。 在饲养过程中,可采用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蚕的免 疫力。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1、蚕前消毒。

养蚕前必须对蚕室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分为粗消和药消。

(1)粗消就是对蚕室、蚕架、蚕匾进行打扫、清洗。

蚕室最好是水泥地坪,有天棚,对开窗户。

若是泥土地面,应将地面一层表土铲掉,垫上新土,以杜绝病原。

蚕架、蚕匾要在流水中清洗,将上次养蚕中粘附的蚕沙、病死蚕、灰尘等清洗干净,切忌在死水塘中,多家蚕户清洗,这样容易导致交叉传染病源。

蚕架、蚕匾清洗后应在日光下曝晒1—2天。

(2)药消。

主要是使用漂白粉或消毒净等进行。

切忌不进行粗消就直接进行药消,这样不能根本杀死病源物。

1公斤漂白粉或一套消毒净加入25kg水,先加入少量水搅拌,再加入全部水量搅拌均匀,漂白粉须静置1—2小时后,除去漂在上面的渣滓,用澄清的药水消毒。

漂白粉需随配随用,时间过久,药效会下降。

消毒净配水后,待药液澄清可马上使用。

且腐蚀性较漂白粉小。

应使用专用的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蚕室的天棚、地坪、四面墙壁都要喷到。

蚕架、蚕匾正反面要喷到,蚕室消毒后要将门窗关闭半天,以免降低消毒效果。

蚕室打扫干净后,可用20%石灰浆粉刷消毒,效果很好。

2、小蚕的加温保湿。

俗话讲“小蚕靠火,大蚕靠风”,小蚕期加温补湿是养成体质强健的蚕体的关键。

目前我县养蚕农户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蚕期不加温,对小蚕饲养不重视。

“养好小蚕一半收”。

小蚕饲养得好,体质强健,大蚕期发病较少。

小蚕养不好,体质虚弱,大蚕期易发蚕病。

小蚕期适宜的温湿度是l一2龄26一一27℃,湿度1—1.5;3龄,温度在25—25.5℃,湿度1.5—2。

加温可采取炭火,地火龙或木屑炉,前两种方法代价较大,且炭火加温,易发生煤气中毒,使用木屑炉,以木屑、锯木渣为燃料,投资少,效果好。

保湿主要采取在热源上放置一脸盆水。

蚕座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小蚕期通过加温补温,小蚕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食桑活泼,发育较快,体质强健,为养蚕丰产奠定基础。

4、大蚕稀放饱食。

有很多蚕农大蚕期扩座不及时,蚕座中蚕头密度过大,一是蚕体容易互相抓伤,感染蚕病,二是易导致蚕的相互争食,食量不足。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

由于诱发蚕病的原因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相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为提高防效,降低蚕病损失,现就本市蚕区常见蚕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毒病1、血液型脓病(俗称脓蚕、拖白水、水白肚)主要症状:食欲减退、体色发亮、肿胀、狂燥爬行,流乳白色脓液,其他如高节蚕、起节蚕、竹节蚕、不眠蚕、斑蚕等。

传播途径:食下和创伤传染。

1~5龄蚕均能发生,多发生于三龄眠前,爆发于五龄中后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亮蚕)主要症状:食欲减退,群体大小不齐,空头、下痢起缩、尖头、临死吐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病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3、病毒性软化病主要症状:空头、起缩、下痢,群体发育不齐,龄期延长。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在夏秋蚕五龄期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1)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切断垂直传播途径(即从上个蚕期传到下个蚕期)。

(2)严格消毒,杀灭病原(蚕前消毒严,蚕中消毒勤,蚕后消毒及时)。

(3)严格分批提青,隔离和淘汰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

(4)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5)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防止交叉感染。

(6)选择抗病药剂添食,增强蚕儿体质。

二、细菌病1、细菌性败血病主要症状:停止食桑,体躯挺直,行动呆滞或静伏于蚕座,胸部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吐肠液,排软粪。

腐败发臭,流出污液。

传播途径:伤口传染。

各季均有发生,夏秋季高温多发生。

防治方法:(1)消灭病原,减少传染机会。

(2)操作仔细,防止创伤,减少伤口传染。

(3)添食抗菌素。

2、细菌性中毒症主要症状:急性中毒症状是突然停止食桑,前半身抬起,胸部膨大,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慢性中毒状是体色较暗,空头、下痢,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发生在大蚕期。

防治方法:(1)消毒防病。

(2)防治桑树害虫,减少交叉感染。

(3)添食抗菌素。

3、细菌性胃肠病主要症状:起缩、空头、下痢。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家蚕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家蚕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家蚕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家蚕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家蚕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家蚕病毒病的防治办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分成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各种病都有其典型症状。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家蚕病毒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家蚕病毒病的防治办法。

一、家蚕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和种类1、血液型脓病在生产上多见于三龄后,特别在五龄中期到老熟前后较多。

一般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

大蚕常爬行到蚕匾边缘堕地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

2、中肠型脓病本病属于慢性传染病。

其症状为:蚕得病后发育缓慢,体躯瘦小,食桑很不活泼;群体发育大小开差悬殊。

大蚕期发病,由于消化道内空虚,因此,外观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

此外,还有缩小,吐液及下痢等病征。

3、病毒性软化病主要的病征有起缩和空头两种,还有起缩、下痢和吐液等症状,死后尸体扁瘪。

本病中肠不呈乳白色,消化管内腔空虚,充满黄绿色半透明的液体,粪便无乳白色而呈黑褐色污液。

二、家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1、严格消毒、消灭病原养蚕前认真做好蚕室、贮桑室、上蔟室、大小蚕具及蚕室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消毒时可采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或1%-2%的新鲜石灰浆;养蚕中要建立健全防病消毒制度,要经常用0.3%-0.5%有效氯漂白粉液或0.5%一1%新鲜石灰浆对蚕室、贮桑室、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

2、严格分批、防止蚕座感染养蚕中不论有病无病,凡是发育迟的小蚕都应该采取分批、提青等措施与健康的蚕分开,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对隔离的迟眠蚕及健康蚕都要及时使用蚕体、蚕座消毒剂或新鲜石灰粉在饷食及每次加网给桑前撒施消毒,以预防蚕座传染;发现有病蚕后要坚决及时淘汰,对有病批次的蚕沙要充分腐熟后才可作肥料。

3、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应根据饲育季节的特点及各蚕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蚕品种。

据省蚕科所沈正伦调查,竹岭x芙茹、山河x锦秀、云5x云6、云7x云8四对品种的强健性比菁松x皓月都略强,对病毒病的抵抗力也较强。

4、适当添用防病药物在饲养中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蚕有发病初兆,要及时添加相应防病药物如防脓灵、九一0九、脓微灵、丰产抗菌素、亮蚕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日期:2007-11-29]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养蚕业是我县农村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之一,农村常有勤喂猪、懒养蚕,20多天见现钱之说。

今春,由于茧丝行情稳中有升,鲜茧价格创历年新高,加之农民养蚕技术提高,一张蚕收入在800—1000元很常见,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蚕儿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的侵害,引起蚕病发生,造成单产低,质量差,严重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

为提高蚕农识别常见蚕病的能力和普及蚕病防治技术,减少蚕病损失,提高张种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

1、家蚕常见蚕病的种类及识别方法
1-1:常见蚕病种类
蚕病共有七大类,20余种。

在养蚕生产中,常见的易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具有传染性的蚕病有5种,尤以血液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中肠型脓病三种病毒病发生严重。

真菌病中的白僵病和细菌病中的败血病次之。

此外非传染性蚕病中的蝇蛆病在夏秋二季也发生较重。

1-2:常见蚕病的识别
1-2-1.病毒病中的三种蚕病识别方法。

病名俗称病征病程尸体
血液型脓病高节蚕、脓蚕环节肿胀,体躯乳白发亮、狂躁抓行箔边流脓死亡4—6 户体流脓皱缩
中肠型脓病空头蚕中肠肿胀,白色横纹,大小不齐,俯伏蚕座病程长黑腐臭列
病毒性软化病亮水蚕头胸昂举,挺胸呆立,全身发亮,空头严重5—12 户不烂,干瘪
在识别中肠型脓病与病毒性软化病时应注意:二者病征相似易混淆,最大区别在于:病毒性化病的病蚕全身透亮,中肠不肿,下痢乌水昂胸不动。

1-2-2真菌病中的白僵病识别方法
白僵菌潜伏期较长,蚕儿感染后,照常食桑不显病态,重病时食桑不活泼,身躯无力,头胸俯伏萎靡,死前躲在桑叶下,体色灰白没有光泽,有的皮肤显现小圆点,有的气门呈油渍状,头胸伸长吐黄水,或拉稀粪后死亡,刚死柔软有弹性,尸体变成桃红色再硬化,一两天后长出白色粉末状孢子。

1-2-3细菌病中的黑胸和青头败血病的识别
黑胸病,胸部膨大,墨绿色,叶水少,边球粪,血液黑褐有臭气。

青头病,血液浑浊,胸背淡绿有水泡。

吐水多,稀软粪,尸体腐烂有很大臭味。

1-2-4蝇蛆病的识别方法
多化性蛆蝇产卵于蚕体上,一两天内孵化成蛆,幼蛆钻入蚕体,皮肤外面现黑疤,初病蚕儿仍食桑,五至八天蛆长大,眠前寄生,眠中死,死蚕乌黑。

2、蚕儿为什么发病?
引起蚕儿发病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蚕儿的体质状况,环境条件,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蚕儿食下一定数量的病原物,其毒力超过自身防御机能就会生病。

蚕儿食下少量病原物,但蚕儿体质虚弱,不健康也会生病。

虽然蚕体质强健,但饲养条件恶劣,有利病原滋生漫延,而不利蚕儿生长也同样会使蚕儿发病。

总之蚕儿生病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是主要因素。

因此,在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力求消灭各种病原,是蚕儿不生病的关键措施。

3、蚕病的防治方法
3-1消灭病原,减少传染。

坚持“三消”制度即蚕前全面彻底消,蚕期重点经营消,蚕后抓紧立即消。

各龄坚持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发生。

3-2 良桑饱食,创造适宜蚕儿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等饱育条件。

俗话说湿生僵病、闷生脓病,饿出软化病。

因此养蚕过程中禁喂热桑叶,鲜桑饱食,尽力创造适宜蚕儿生长发育的条件。

如高温闷热,应尽量开门窗,给蚕儿吹风扇(禁强风直吹蚕座,应对过道吹风);高湿多湿,多撒吸湿材料如石灰,草木灰;高湿干燥,用0.3%漂白粉澄清液喷在桑叶、蚕体上,补湿降温。

3-3妥善处理蚕沙、病死蚕、簇具等严防病原传染。

不在蚕房内抖动堆放蚕沙,蚕沙应腐熟后使用。

病死蚕丢入石灰中后深埋,簇具用后消毒,堆放地远离蚕房。

4、药物防治
4-1病毒病和细菌病的防治
俗话说:万病一把灰,蚕病应重防而不重治,多撒石灰有利减少病毒病等多种蚕病危害,当病蚕发生时,看天气情况,可连续添食500单位克蚕菌或防微剂或蚕安三次。

每8小时一次。

以后每天一次,至不发病为止。

一斤药液喷洒10斤桑叶。

4-2真菌病的防治
用柏桠、硫磺熏烟。

(硫磺3—4克/米3熏30分种开门窗。

眠蚕不能熏烟。


4-3蝇蛆病的防治
喷体法:用灭蝇片1片加水0.3公斤喷体,湿润为度,4龄一次,5龄2、4、6天各一次。

添食法:一片灭蝇片加水0.5公斤,喷在5公斤桑叶上,添食时间同上(用药后4—6小时不撒石灰等碱性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