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蚕病防治

蚕病防治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养蚕过程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包括血液型、中肠型脓病、病毒型软化病)、细菌性疾病、真菌病、中毒症等。

一、病毒病病毒病是生产是最常见的蚕病,主要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三种。

1、血液型脓病的诊断本病自感染至发病的潜伏期,小蚕期一般经过了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

血液型脓病特有的典型症状是:体色乳白、体躯肿胀、常在蚕匾边缘狂躁爬行、皮肤易破流出乳白色脓液。

2、中肠型脓病的诊断本病是一种慢性病,潜伏期较长,蚁蚕感染的,要到二、三龄发病,三、四龄感染的,要到四、五龄甚至上蔟前才发病。

中肠型液病蚕,个体发育迟缓、喜潜伏于蚕座蚕沙中、吐液、排白色稀粪或粘液、胸部透明呈空头症状。

3、病毒性软化病的诊断本病发病较快,大蚕期发病后很快死去。

观察病蚕外观症状,亦有空头、下痢等症状,但病蚕整个肠腔没有桑叶、空头症状更明显。

4、病毒病防治对策①严格消毒,杜绝病源,防止污染。

养蚕前,必须对蚕室、贮桑室、蚕具及蚕室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用含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液或漂白粉液消毒,都能收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养蚕期间,经常用0.3%-0.5%有效氯次氯酸钠液或用0.5%-1%新鲜石灰水对蚕室贮桑室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

养蚕结束后,对蚕室蚕具要进行消洗消毒,并加强对蚕沙、蔟具的管理。

②隔离弱小蚕,选除病蚕,防止蚕座传染。

凡发育迟的弱小蚕,应采用分批提青的措施与健康蚕分开饲养。

一旦发现病蚕,必须及时选除,以防蚕座重复感染。

③添食药物,防病抗病。

在2-4龄起蚕及5龄蚕期添食蚕病清,对病毒病有一定辅助疗效,能抑制和延缓发病。

④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让蚕儿吃饱,防止高温闷热对蚕儿的不良影响,使蚕儿发育齐一健壮,以提高蚕儿的抗病力。

二、细菌病本病夏秋蚕期发生较多,常见的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和细菌性胃肠病三种。

1、细菌性败血病蚕儿发病后停止食桑、体躯挺伸、静伏蚕座、胸部膨大、排软粪、死后尸体腐烂流出污水。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蚕桑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病虫害是制约蚕桑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蚕桑养殖业,以下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1. 白僵菌病的防治白僵菌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白僵菌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蚕种,提高遗传抗性;-加强饲料管理,保持蚕室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2. 细菌性蚕病的防治细菌性蚕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有:-选用抗病蚕种,增加蚕的免疫力;-控制饲料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蚕的抵抗力;-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如四环素等。

3. 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桑根黑斑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桑树苗进行栽植,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避免桑树过度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和叶子;-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技巧:1. 蚕蚜的防治蚕蚜是常见的蚕桑养殖中的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定期巡视蚕室,发现蚕蚜及时清除;-合理施肥,保持桑树的生长健康;-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性蜂类等;-在桑树的底部放置黄色的黄板,吸引蚕蚜并进行集中捕杀。

2. 蚕叶螨的防治蚕叶螨是蚕桑养殖中的常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及时清除桑树的杂草和枯叶,减少螨虫的滋生地;-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百虫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螨虫的发生。

3. 蚕蛾的防治蚕蛾是蚕桑养殖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在蚕室周围悬挂黑色的灯泡,吸引蚕蛾并进行集中捕杀;-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氰戊菊酯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蚕蛾的滋生。

综上所述,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包括白僵菌病、细菌性蚕病和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蚕蚜、蚕叶螨和蚕蛾的防治技巧。

3_7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3_7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加强桑园管理,增施有机肥、P、K肥 2. 每个阶段都精选适熟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
喂,让蚕儿良桑饱食。
3. 在标准饲育温度下,采用略偏低温度饲养,
严防高温危害
4. 光线应均匀、散射,并有一定的亮度。
(六)做好眠起处理工作,严格淘汰迟眠蚕
1. 加强蚁蚕、起蚕、将眠蚕的保护管理 2. 严格分批、提青,彻底淘汰迟眠蚕、弱小蚕 3. 减少起蚕饥饿时间,在分批提青的基础上起齐
4. 装桑叶与装蚕沙的用具必须严格分开。
5. 要注意操作,除沙时尽量减少灰尘飞扬,除沙
后经清扫或消毒地面后才给桑。给桑、扩座、 除沙、分批等操作要在架上进行,严禁把蚕匾 放在地面上操作。
6. 蚕沙要及时正确处理。
7. 病蚕及其尸体要放人消毒缸内。缸内盛石灰粉
或2%有效氯漂白粉液或其他消毒药液,浸渍12d后埋于土中。不能随便乱丢或喂家畜家禽。
方格蔟消毒时间要比蚕室蚕具药剂消毒早一些。 先清除死蚕、屑茧等杂物,用火燎法烧去乱丝, 再喷洒4%福尔马林,堆积在向阳处,加塑料薄 膜覆盖,利用太阳光加温,覆盖密闭24h,再打 开晾晒,贮存备用。
五熏:将消毒后的蚕具搬入蚕室,插入蚕架, 封闭蚕室门窗,用氯制剂或醛制剂进行熏烟消 毒,并密闭蚕室24小时。醛类熏烟要保证温度
3. 蒸汽消毒:利用蒸汽湿热,使病原体蛋白质凝 固而死。 ⑴消毒对象:病毒、真菌、细菌。
⑵适用范围:竹木制品的蚕具、棉麻织品及草制 品的蚕网。 ⑶消毒标准及方法:100℃30分;若温度不够, 加福尔马林10ml/m3,90℃30分。降至60℃以 下开灶取出。
四、农村养蚕消毒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敌情”观念淡薄
泥土地面示情况刮去一层表土。
清扫出的垃圾、表土搬至远离蚕室处作堆肥。

蚕害防治技术要点与常见问题解答

蚕害防治技术要点与常见问题解答

蚕害防治技术要点与常见问题解答近年来,蚕害已成为农民朋友们种植桑蚕的一大困扰。

蚕害给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蚕害防治,本文将介绍一些蚕害防治的技术要点,并解答一些常见问题。

一、蚕害防治技术要点1. 桑园的清洁与管理蚕害的发生与桑园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桑园的清洁是防治蚕害的第一步。

农民应定期清理掉桑树上的积尘和蚕茧,及时修剪并清除树干上的苔藓或其它无益物质,保持桑树的生长环境整洁。

此外,农民还需要合理地修剪桑树枝叶,保持树冠通风良好。

2. 合理施肥桑树的养分状况直接影响其抵抗蚕害的能力。

因此,合理施肥是防治蚕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民应根据桑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肥。

一般来说,农民可以采用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桑树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3. 种植抗虫桑树品种选择抗虫桑树品种是防治蚕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选择一些抗虫性较强的桑树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蚕害发生的机会,提高桑树的产量和品质。

二、常见问题解答1. 蚕害如何防治?蚕害的防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桑园的清洁与管理非常重要,要保持桑树的清洁,定期清理掉积尘和蚕茧。

其次,合理施肥也是预防蚕害的关键。

科学施肥能够提高桑树的养分供给,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选择抗虫桑树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2. 如何判断蚕害?蚕害的判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观察桑树叶片上的虫害症状,如咬食痕迹、幼虫粪便等;二是观察蚕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通常发生在桑叶中下部,而上部叶片相对较少。

3. 如何处理发生蚕害的桑树?一旦发现桑树受到蚕害,农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用手将受蚕害的桑叶抖落,将虫害的幼虫一并抖落。

其次,可以使用合适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消灭虫害。

同时,农民还应注意清理已经被害的桑叶,防止虫害再次出现。

4. 如何预防蚕害?预防蚕害的关键是加强桑园的管理,并合理施肥。

蚕僵病防治四法

蚕僵病防治四法
阳光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有 效杀死僵病菌。
02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在 阳光下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 线杀灭僵病菌,是一种简单有效 的物理防治方法。
高温杀灭
利用高温破坏僵病菌的生存环境,使 其失活。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入高温 环境中,如烘箱或蒸汽消毒柜中,利 用高温破坏僵病菌的生存环境,使其 失活,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微生物制剂
使用一些对蚕无害的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或提高蚕的抗病性,从而控制蚕 僵病的发生。
生物农药使用
生物农药种类
选择使用对蚕无毒或低毒的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这些生 物农药可以杀死或抑制蚕僵病病原菌 的繁殖。
使用方法
根据生物农药的特性和蚕僵病的发病 情况,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 效果。同时,消毒后要保持干燥,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病菌。
饲养管理防病
饲养管理也是防治蚕僵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合理安排养 蚕批次,避免过度密集,保持蚕室通风良好。同时,要提 供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蚕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蚕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 病弱蚕。同时,要保持蚕室卫生,及时清理残叶和病蚕尸 体,防止交叉感染。
低温冷冻
通过低温降低僵病菌的活性,抑制其 繁殖。
将感染蚕僵病的蚕具和桑叶放入低温 环境中,如冰箱或冷冻库中,利用低 温降低僵病菌的活性,抑制其繁殖, 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03
化学防治法
药剂选择
针对蚕僵病病原菌的特性,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 化学药剂,如甲醛、漂白粉、氯化苦等。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药剂浓度 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怎么养殖蚕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怎么养殖蚕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怎么养殖蚕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而蚕要如何正确养殖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蚕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蚕的养殖方法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

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补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

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明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

同时,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

因此,为确保人蚕安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两人以上,以便发生中毒时,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农村蚕病防治关键技术

农村蚕病防治关键技术

农村蚕病防治关键技术
1 农村蚕病防治
当前,蚕病在农村特别是农村山区,依然是一个凶猛的病害。

由于蚕病带来的恶劣影响,只有通过合理的农业技术,才能有效地防治蚕病。

下面将介绍农村蚕病防治的关键技术。

2 体外防治
体外防治主要指采用经济比较有效的农药和物理防治方法。

如对有害蚕虫采取用反射黑色铺展结网、使用农药进行及时处理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蚕,使农作物受到保护。

3 体内防治
体内防治包括采用能够增加农作物抗虫能力的方法,选择害虫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或转基因作物栽培。

例如,采用肥料或大宗肥料对蚕虫和它们的宿主植物进行抗性改良,使宿主植物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4 天敌管理
天敌管理是通过科学研究引进有利于农作物生存及繁殖的天敌,结合理论管理它们,作为农作物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利用天敌,能够按它们的特性管理它们,从而减少害虫对作物的损害,达到有效的害虫防治目的。

5 预防性湿的
在预防性湿的方面,要注重保存水质,深入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在作物种植时,注意注水管理,在作物田间、菜园、果树园设置一定数量的莲种,在恶劣环境下适当使用杀虫剂,在作物种植时对抗虫有效地抑制。

6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本身的天敌及其生物物理和生理机制而形成一个闭环,为作物建立自然科学的抗虫屏障,使其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

生物防治有效率高,能够根除害蚕的种群,达到防治的目的。

国家公布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中,将继续强调把促进生物农业发展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点,进一步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害虫带来的灾害,有利于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晚秋蚕防病技术要点

晚秋蚕防病技术要点

晚秋蚕防病技术要点1防蚕病。

根据晚秋蚕生产情况,特别是在山区应用菁松×皓月等多丝量品种又在地面饲养的农户,蚕期发生僵蚕的现象较多。

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以防僵为重点的防病工作。

从4龄起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拌漂白粉(1份漂白粉拌8份新鲜石灰粉)进行蚕座蚕体消毒1次:5龄起蚕用500倍液“402”药剂浸网,覆盖防僵;调节好蚕室内的湿度,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蚕座干燥。

在低温多雨天气,蚕室内生火加温熏烟排湿,改善室内环境,减少病害。

2防中毒。

中秋蚕发生不结茧蚕的农户,晚秋桑叶带有残毒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对于晚秋蚕用叶要做到先试后喂,要求在试喂4次后,确认无毒,方可采叶养蚕。

并在稻田中禁止使用杀虫双和菊酯类等高毒高浓度农药,确保晚秋蚕安全饲养。

3防敌害。

做好蝇蛆的防治工作,待蚕座内桑叶吃尽,蚕体暴露时,用“灭蚕蝇”乳剂配成300倍液,均匀地喷于蚕体,然后喂叶。

做到4龄1次,5龄2-3次,注意要在环境干燥时使用,切忌用带毒的喷雾器喷药添食,以免意外损失。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蚕桑服务站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技巧1病害症状。

金针菇黑头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病菌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

细菌性褐斑病是引起金针菇褐腐的细菌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

病菌一般只侵染子实体的表面组织,不深入菌肉。

子实体被侵染初期,菌盖表面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变色区,随后变成暗褐色的凹陷病斑。

菌盖上的病斑初成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随着颜色加深毗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致使浅色菇变为黄色,深色菇转为酱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脓,散发出臭味。

当斑点于燥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

此时病菇形态变化不大,也不会引起腐烂。

金针菇菌盖病斑外围色较深,呈深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气候干燥时中央部分凹陷。

菌柄上的病斑呈菱形,褐色,有轮纹,外面一圈色较深。

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病斑连成一片,包括整个菌柄,使菌柄全部变成褐色,不能直立,有黏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病防治技术
生产中常见蚕病有血液型脓病、白僵病、蝇蛆病、农药中毒症、蚂蚁危害和鼠害。

防治措施有:
一是用消毒王、漂白粉、灭蚕病药液进行2次以上蚕前、蚕后的蚕室蚕具严格消毒;
二是蚕中坚持防病卫生制度,每个龄期起蚕第一天早晚两次1:10防僵粉消毒;起蚕饷食前硫磺熏烟,10-15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眠中不熏硫磺;蚕室地面每天用1:80漂白粉水液消毒1次,贮桑室每龄期消毒1次;除沙后地面及时消毒,蚕沙和桑叶用具严格分开,洗手给桑;病死蚕放入石灰浆中浸渍消毒后深埋入土,蚕沙远离蚕室,集中堆沤,充分发酵腐熟后作肥料;
三是五龄期用灭蚕蝇添食或喷蚕体防治蝇蛆病;
四是桑叶试喂,严防农药中毒;
五是装沙窗门严防鼠害和其它动物危害蚕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