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0 %的漂 白粉药 液对蚕 室地面消 毒 。 .3 24 加 强易感期 蚕的饲 养环境 。易 感期 即 “ . 蚁蚕 、

3l 一
维普资讯
农业科技
汉中科技
20年 6 06 第 期
将眠蚕、起蚕 ”,当蚕处于易感期时 ,加强饲育 蚕等情况 ,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预 防蚕病 。 环境 ,选用优质桑 叶 ,避免 喂养虫 口叶 ,污染 32蚕病的 急救措施 . 叶,预防病原的交叉感染。 a .发现病 蚕 ,立 即加网 除沙 ,隔离病 蚕及 其
31 勤观 察蚕的发 育状况 。及早发 现病蚕 。在 养蚕 防治 ,如 是 农 药 中毒 ,及 时 添食 阿托 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 喂新 .
过程 中应加强观察 ,根据蚕的表现特征 ,如发育 鲜 桑 叶。 是否 艇 齐 ,食 桑是 否 旺盛 ,反 应 是否 灵 敏 ,排 粪 是否 正 常 ,特 别注 意每 次除 沙时 蚕 沙 中是否 有 病
几点 :
a .蚕室 内消毒与蚕室周围的消毒结合起来 ,
样可 以达到药物消毒效果的互补 ,最大 限度的杀 灭病原 。
2 加 强 饲 养管 理 ,增 强蚕 的体 质 。蚕 的抗 病 力 除 既要对蚕室消毒 ,也要对蚕室周围进行消毒。 b .彻 底 清 除 蚕 室 、蚕 具 上 病 蚕 尸 体 及 残 留 受品种 影响外 ,体质是否强健和饲养环境有密切 物 , 因为在病蚕尸体及其残留物 中存在大量的 的关系,加强饲育管理 ,才能有效 的减少蚕病 的 病原。
d 化学消毒方法要得当,药液浓度要标准, 。 采用多回育,使蚕充分达到 良桑饱食。 . 早止 桑 ,迟 饷食 ” 。 喷洒均匀 ,使蚕室蚕具充分得到消毒 ,熏烟 应在 22 加强 眠起 处理 。提 倡 “

蚕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蚕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蚕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蚕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蚕为什么会发生血液型脓病?如何防治?
【本人解语】
血液型脓病俗称爬蚕、奶奶蚕
1.发病主要原因。

由于清毒不彻底有病毒存在、桑叶偏嫩含水率高、养蚕环境高温多湿、蒸热和眠起处理不提青造成健康蚕与病蚕混养相互传染。

2.防治方法。

每次给桑前把蚕体乳白、狂躁爬行的病蚕提取放入有石灰的容器中统一深埋,然后洗净手,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天1—2次。

在饲养中重视桑叶成熟,不吃嫩叶、不成熟叶(一龄用叶为新梢第2—3叶,二龄用叶为新梢最大叶,三龄用叶为三眼叶,四龄用叶为全芽叶),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1—2龄眠中蚕室内要有空气对流窗,3—4龄室内空气要流通,5龄要开门窗养蚕,如碰到阴雨天桑叶湿的话更要重视开门窗养蚕。

蚕血液型脓病简介
血液型脓病的病毒寄生在病蚕的血液中,健康蚕的血液为无色透明,而病蚕的血液为乳白色,所以病蚕又称为奶奶蚕。

蚕儿一旦发病随着病情加重病蚕要拖着乳白色脓汁狂躁爬行,所以又称爬蚕。

病蚕通过爬行把大量病毒传播在桑叶、蚕痤上,使健康蚕食下带病毒的桑叶后感染发病。

【点评】蚕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的进行防治,今天悦蓝为您介绍的《蚕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技术》一文就是希望养蚕的朋友能获知更多蚕病防治技术,避免经济损失。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桑蚕是生产丝绸的主要原料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保证桑蚕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必须掌握一定的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桑蚕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桑蚕饲养技术1.环境准备桑蚕对光照、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饲养室应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温度要保持在20-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在饲养室的墙壁和设备上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传播病菌。

2.种蚕的选择种蚕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应选择品种纯正、产蛹率高、抗病能力强的蚕种。

同时要注意蚕种的存活率和成活率,选取健康的蚕种进行繁殖。

3.养蚕的饲料桑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要选择嫩叶和大小适中的叶片。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换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饲料要干燥,避免霉变。

4.蚕室的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蚕室的清洁,定期清理蚕室内的蚕粪和蚕蛹。

同时要控制好蚕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避免引起蚕的生长不良。

5.蚕的疾病防控在养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蚕病,如白点病、黄点病和蚕蛹病等。

要及时发现和防治这些病害。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病毒、真菌等天敌来防治病害。

第二部分:病害防控措施1.定期检查养殖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包括观察蚕的生长状况,注意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虫体变色、食欲减退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的迹象。

2.病虫害监测可以在蚕室内设置监测器,用于监测蚕室内的温度、湿度和虫害密度。

一旦发现虫害密度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合理施药在发现蚕室内出现病虫害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选择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施药。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可以引入健康的桑蚕和寄生蜂来控制蚕室内的有害昆虫。

5.加强防病管理除了定期检查和监测外,还应加强蚕室的卫生管理。

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驱虫杀毒且无公害的肥料,确保其可以生长出鲜嫩的叶子, 一步提高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
从而为蚕养殖提供适宜蚕进食的桑叶。
参考文献
在防治桑树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时,相关养殖人员应当 [1] 谷山,王小燕,吕金凤,等 . 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J]. 畜禽业,
在喷洒农药之前了解化学药剂的药性,同时准备喷洒无公害
具或者蚕室等在养殖中可能接触到的物品进行认真地消毒与 病蚕后的第 1 d 喂饲药叶 24 h,第 2 d 和第 3 d 分别喂饲药
预防,给蚕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干净无毒害的环境。此外, 叶 6 h;若发生了血液型脓病、中肠性脓病以及空头性软化病
在对蚕进行养殖前、养蚕中以及养蚕后的消毒工作时,严格 等,可使用克蚕菌胶囊,掺水搅拌使其溶解,将其喷洒在桑
栽培育种
ZAIPEIYUZHONG
种植管理
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武铁良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
摘 要 在分析蚕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消毒意识、桑园管理、蚕病诊断方法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旨在为提高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提供相关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蚕病防治;桑蚕养殖;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桑蚕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桑蚕养殖规模逐渐扩 农药的设备,通过施加农药及时破坏病虫赖以生存的环境,
大,但是蚕病的发生往往是导致桑蚕养殖业经济效益难以迅 就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此外,蚕农可以通过及时
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有利于提 处理已被农药污染的蚕叶,来实现从源头消灭病菌的目标,
工作不到位等方面。蚕农消毒意识不到位,蚕农侥幸心理严重, 长过程中的身体颜色,总的发育体态以及蚕在排泄时的排泄

蚕病防治

蚕病防治
•长期接触某种化学因素可产生抗药性。
3 物理因素
(1)引起蚕病的物理因素 ❖ 机械创伤:养蚕操作粗放(收蚁、给桑、扩座、
除沙、采茧、蚕头过密、鉴蛹等)。 ❖ 射线损伤:直射阳光等。 (2)物理因素作用的特点
具有触发性;无特异性;无潜伏期。 4 饲料因素
桑叶质量差:桑品种、肥培管理、采运贮、病 虫害等。
原发性感染与继发性感染;
3 转归期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先行感染后
痊愈;维持病态又前;被者死另称亡一原;种发病性原感微染生,物后传者染为,继
发性感染。
第三节 蚕体的防御功能
❖ 昆虫缺乏免疫淋巴系统,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 然而,昆虫却是地球上最为繁荣的一类生物。
为什么?
❖ 昆虫经4亿年进化所形成的许多独特生存机制, 尤其是抵抗病原体侵染的活体防御机制起到了 主要作用。
指组织器官
蚕感病后出现
的病症。
的典三肉型眼症蚕可状病见。的的 发病经过
(一)病症、病变与病程
1 病症、病变、病程的概念。
2 有典型病症病变的蚕病种类
有典型病症与典型病变的蚕病。
3 病原微生物感染蚕后的病程。
从蚕感染到出现病 症或死亡的时间。 据此,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慢性。
常见传染性蚕病的病程
发病因素 血液型脓病
中肠型脓病
浓核病 细菌性败血病 细菌性中毒症 细菌性肠道病 白僵病 绿僵病 曲霉病
微粒子病
蚕龄 1~3 4~5 1
2~3 4~5
1~2
1 2~3 1~2 4~5 Nhomakorabea发病或死亡时间 3~4天 4~6天 4~7天 6~10天 8~12天
一般7~12天 1天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2~3天 7~10天 1天 2~4天

蚕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蚕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徐 中艳

色特 明显 ,病斑 中央褪 成灰 褐色 ,病情 严重 时相 互
融合 成 不规 则 大斑块 ,湿度 大 时 ,病部 破裂 穿孔 或
枯死 。茎部 染病 产 生椭 圆形 较大 斑 块 ,中央 灰 白色
稍 凹 陷,周 缘 赤褐色 ,被 害茎 常枯 死折 断 。防 治方
又 防斑 潜蝇 。
. I 牟 几 年 来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 收购 青
7 内 蚕豆 的老板越 来越 多 ,价格越 来越 高,
蚕 豆 的种 植 倍 受 农 民 的关 注 ,蚕 豆 病 虫
草 害 的防治 显 的尤 为 重要 。
2 . 2 豆 荚螟 。豆 荚 螟 也 就 是 豆 蛀 虫 ,蚕 豆 以幼虫 在豆 荚 内蛀 食豆 粒 ,被 害籽 粒重 则蛀 留下种 子柄 ,一 般在 豆粒 开始膨 大 时结 合 防
水6 O 均匀喷雾。也可采用 9 0 %晶体敌

1 0 0 0 倍 液 喷雾 。
2 - 3 蚜 虫 。蚜 虫 发 生 初 期 及 蚜 虫 开 始 出 现 蚜 时喷 药防治 :亩用 7 0 %吡 虫啉 5 ~1 0 g兑
3 蚕 豆 草害 防治 技术
0 %乐果 8 0 0倍 液喷 雾 防治 。 : 圭: 欧博 l o ~ 2 0 m l 或粉锈宁水剂 7 5 m l 兑水 均 匀喷 雾或 4 蚕 豆 草 害 主要 为禾 本科 杂 草 以及 阔 叶 这 些草 害 的防治 技术 如下 : 3 . 1 播种 后 l ~2 d亩 用 5 o %# b 草净 1 0 0 ~1 9 5 %精 异 丙 甲草胺 6 0 ~8 O ml 兑水 6 0 k g均 此 防治 方法对 禾 本科 杂草和 阔 叶类杂 草都 有 3 . 2 禾本 科 杂 草 。也 可在 杂 草长 到 2~3叶 1 0 . 8 %重 盖 2 O~3 0 ml 或 1 0 . 8 %精喹 禾 灵 2 0 兑水 6 0 k g均匀 喷雾 。 3 . 3 阔 叶类 杂 草 。也 可在 杂 草长 到 2 3叶 用4 8 %排 草丹 1 0 0 ~1 2 0ml 兑水 6 0 均匀口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桑蚕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昆虫资源,其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控是保证桑蚕丰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的相关知识,帮助养蚕人员更好地了解桑蚕的养殖管理,提高桑蚕的产量和质量。

一、桑蚕饲养技术1. 确定饲养环境:桑蚕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桑蚕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饲养桑蚕时,要选择干净、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场所进行养殖。

2. 选种育种:选用优良的种桑蚕,如白、青、黄等优质桑蚕种质,并进行良好的育种管理,控制桑蚕的良好品质。

3. 合理饲料供应:桑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要选择新鲜、无公害的桑叶进行饲养。

在饲料供应方面,要注意按时、定量、定点地喂食,保证桑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定时定量管理:桑蚕的饲养要进行定时定量的管理,包括定时更换饲料、定时换笼、定时清理粪便等。

5. 人工干预:在桑蚕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人工干预,包括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及时进行种蚕、盘蚕等管理。

二、桑蚕病害防控1. 病害防治意识:养殖桑蚕要重视病害防治,保持环境卫生,提高桑蚕的免疫力,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防治。

2. 预防为主:预防病害是桑蚕病害防治的关键,要加强对桑蚕病虫害的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加强对桑蚕的管理等。

3. 合理使用药剂:当桑蚕遭受病害侵害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在使用药剂时,要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严格按照使用标准使用,避免滥用药物,造成桑蚕的二次伤害。

4.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在病害防治中,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相辅相成的,要根据桑蚕病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5. 定期检查监测:要定期对桑蚕进行检查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桑蚕的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控是桑蚕养殖的重要环节,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合理运用饲养技术和病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桑蚕的产量和质量,带动蚕丝产业的发展。

蚕浓病的防治方法

蚕浓病的防治方法

蚕浓病的防治方法蚕浓病是蚕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蚕的生长发育和丝绸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蚕浓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蚕的抗病性1.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蚕种进行育种,提高蚕的自身抵抗力。

2. 支持正常生长:给蚕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环境,提供充足的营养饲料,定期更换蚕床,保持蚕室的清洁。

二、加强蚕场管理1. 环境卫生:保持蚕室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蚕废物和死蚕。

2. 病死蚕的处理:病死蚕必须及时移除,避免蔓延病源。

3. 提倡消毒措施:定期对蚕室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杀灭病原体。

三、合理施用药物1. 预防性用药:在季节交替期、蚕蛹孵化前后将药物溶液喷洒在蚕室内,用药浓度为每千克幼虫重量用1~2克药物制成溶液。

2. 疫情爆发时用药:如果蚕场发生蚕浓病疫情,应立即查明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使用一些具有杀虫杀菌作用的药物,如亚笔滴乳膏剂、敌百虫湿性粉剂等。

四、加强监测与检疫1. 定期巡查:每天对蚕室进行仔细巡查,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和是否有异常现象,及时发现病虫害。

对于发现异常的蚕床,应立即隔离以防止病原菌扩散。

2. 严格检疫:引进新蚕种或蚕卵前,应进行严格的疫区检疫,确保引种无病虫害。

同时,新鲜蚕苗要放在阳光下晾晒,并在阳光下给蜂蜜。

五、培养健康的养蚕习惯1. 合理密度:控制蚕室内的蚕量,避免过度密集,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移动幼虫:在蚕室内移动幼虫的时候应注意仔细处理,避免损伤幼虫。

3. 养蚕环境的调节:合理调节蚕室的温湿度,保持蚕室内适宜的环境条件。

控制养蚕期间的温度变化,尽量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预防蚕浓病主要是通过提高蚕的抗病性,加强蚕场管理,合理施用药物,加强监测与检疫以及培养健康的养蚕习惯。

对于蚕浓病的有效防治,除了以上措施,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探索,以提高防治效果,保障蚕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