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第二版(刘铮)

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第二版(刘铮)

P24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表1 一般民用住宅荷载经验取值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2.0 2.0 2.0(3)对于住宅和办公的屋面,如没有特殊保温防水做法要求,一般屋面恒荷载在4.0 kN/m2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

但其缺点:(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2篇)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2篇)

读建筑结构学习心得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掌握建筑结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一个建筑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概念,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建筑结构学过程中的心得。

首先,了解建筑结构学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中研究建筑物承重系统和力学性能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学、材料学、应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应变、矩、弯曲、剪切等。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正确分析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非常重要。

其次,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建筑结构的计算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力学计算,例如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和设计等。

这些计算和设计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如材料力学、截面力学、结构分析软件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建筑结构。

此外,对于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性能分析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与所选材料的性能直接相关。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以便做出合理的选材决策。

例如,在设计钢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以确保所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强度、抗压性能和抗裂性能等。

只有对材料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科学的结构设计。

最后,实践是学习建筑结构学的关键环节。

在学习建筑结构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和观察建筑实物,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设计思路;二是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亲身体验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心得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心得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心得
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受到广大建设者和投资人的重视。

建筑结构设计必须采用正确的知识和技能,由设计技术人员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建筑安全可靠,并适应其所面临的户内外环境条件,是能够有效服务于各类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每种材料的特点和受力机理,学习设计中的强度计算和结构平衡方法。

其次,要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这是设计一个建筑结构所必须熟悉的。

需要熟悉建筑结构设计过程,设计首先要根据建设地区制定出适合当地环境特征的抗震设防烈度、计算结构的抗震要求、计算基础地基支撑能力要求等。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我掌握了结构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法,建筑结构中的砌体、土改结构、桁架结构等多种不同的结构类型,我都能够分清其特征,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正常正确地使用相应的结构形式。

例如,我还掌握了悬索桥设计方法,采用CAD模拟软件对桥梁钢构进行设计,并实现部分钢结构的仿真和性能分析,以及连接钢构的装配检查,确保其无效。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在最佳的经验基础上,更加深入和准确地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多种适用于不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技术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搭建安全可靠的结构,尽可能地保证结构刚度和受力均衡,并小心考虑节能和经济的要求,以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建筑学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学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学结构设计基础知识建筑学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确保建筑物在承受荷载和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建筑学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结构力学原理、结构材料和结构构件的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结构力学原理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学科。

在建筑学中,结构力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静力学分析和设计。

静载荷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和风荷载等。

静力平衡是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对于一个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结构体系,所有受力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为零。

这一原理在建筑学结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结构材料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择是建筑学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和砖石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选择。

混凝土是建筑学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结构。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常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中。

木材则适用于轻型结构和临时结构。

同时,在选择结构材料时还需要考虑成本、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三、结构构件的选择结构构件是建筑物中的承载元素,负责将力和荷载传递至基础地基。

常见的结构构件包括梁、柱、板、墙等。

梁是建筑结构中承载荷载的横向构件。

它可以分为悬臂梁、简支梁和连续梁等多种形式。

柱是竖向的承压构件,用于将荷载传递至地基。

板是用于承载水平荷载的平面结构构件,常用于楼板和屋面等。

墙则是承载荷载和提供空间分隔的结构构件。

在选择结构构件时,需要考虑力学性能和结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建筑设计的审美要求进行选择。

四、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结构设计过程包括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计算和结构细化设计等多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跨度和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或拱壳结构等。

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建筑结构笔记可以涵盖许多方面,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定制。

以下是一个建筑结构笔记的示例,涵盖了基础概念、主要类型、设计要素和相关术语:一、基础概念1.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中用于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部分。

它可以是实体结构(如墙、柱、梁等)或空间结构(如网架、悬索等)。

2.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用途、环境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的过程。

二、主要类型1.木结构:木结构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

它包括原木结构和组合木结构。

2.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是指以砖、石、砌块等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

它包括实心砌体结构和空心砌体结构。

3.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受力材料,并加入钢筋等钢材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

它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4.钢结构:钢结构是指以钢材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

它包括焊接结构和连接结构等。

5.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三维空间中跨越空间的立体结构。

它包括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薄膜结构等。

三、设计要素1.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包括抵抗地震、风载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承受使用荷载的能力。

2.经济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即在满足安全性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3.适用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包括空间需求、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等。

4.耐久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耐久性,即结构的寿命和使用年限。

5.环保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环保性,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噪声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四、相关术语1.承载能力:指结构承受使用荷载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承载力和稳定性。

2.跨度:指结构中相邻两个支点之间的距离。

3.刚度: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4.挠度: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弯曲变形程度。

从零开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初学者指南

从零开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初学者指南

从零开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初学者指南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行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从零开始学习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指导初学者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

一、什么是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指从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和功能需求出发,分析和计算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力的作用,通过布置结构构件和使用合适的材料,使建筑物能够承受所受的力,并保证其安全和稳定。

二、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1. 荷载分析:首先需要对建筑物所受的不同荷载进行分析,包括静态荷载(例如重力荷载)和动态荷载(例如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建筑物所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方向。

2. 结构体系选择:不同的建筑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挂结构等。

结构体系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地理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3. 结构构件设计: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包括柱子、梁、墙体等。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的选择等因素,确保构件能够承受所受的荷载,并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4. 材料选择:不同的结构构件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三、建筑结构设计的流程1. 确定设计任务:根据建筑物的需求确定设计任务,包括场地条件、建筑物类型和使用功能等。

2. 进行初步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理条件,进行初步的荷载计算,得出建筑物所受的不同荷载大小和方向。

3. 选择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

4. 进行结构计算:根据荷载和结构体系,进行结构构件的计算和选择合适的材料。

5. 绘制结构图纸:根据结构计算结果,绘制详细的结构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和结构节点图等。

6. 施工图设计:根据结构图纸,进行施工图设计,明确各个构件的尺寸和细节。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1 需要掌握 的基本 设计知识和 需要具 备的基 本条件
11熟悉 建筑结 构设 计所 需规范 . 在进 行建筑 结构 设计 时 , 须 了解 应具 备 的基 本 必
规范:
【 关键词】 结构设计; 快速入 门; 基本条件 ; 相关软件
【 中图分类号】 .9 T2 【 文献标志码】 B
求 施 工 方 比质 、 比价 , 经建 设 单 位 认 可 后方 可采 购 。 对 于 新材料 、 新技 术 的运 用 , 算 定额 中没有 相应 子 预
1总平 面 图。了解 该项 目在 总平 面 图上 的位 置 , )
工作: 首先在前期阶段要深入 了解市场需求, 准确定
位, 并在 设 计 阶段 优 化 和 完 善设 计 ; 次 , 招 标 阶 其 在 段 要对 合 同主要 条 款进 行合 理 、 致 的约 定 , 免 工 细 避 程 结算 纠 纷 的发生 ; 三 , 工阶 段严 格控 制 设计 变 第 施 更和 现 场签 证 , 少投 资 的增加 。总之 , 求 建设 单 减 要 位 在每 个环 节 都要 加 强管理 ,才 能有 效减 少项 目投 资, 把项 目建设 成本 控 制在 合 理 的范 围 以 内, 高企 提 业市 场竞 争力 , 在房地 产市场 站稳 脚跟 。
建 筑 结构 设计在 整个 建筑 工 程 设计 中 占有 很 重
要 地位 。每个 结 构设 计人 员 都要 充分 重 视设 计质 量
问题 。 是初 始设 计人 员如何 快速地 掌握 设计技 巧 , 但
如何 进行 专业化 的设 计 , 是做好设 计工 作 的关键 。目
1混 凝土 结构设 计规 范 ;) 筑抗 震 设计规 范 ; ) 2建 3 建筑地 基 基础 设 计规 范 ;) 筑 结构 荷载 规 范 ;) ) 4建 5 砌 体结 构设 计规 范 ;) 高层 建筑 混 凝土 结 构技 术规 6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补充)cscsu原创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补充)cscsu原创
3
(或剪力墙开洞) ,于是抗弯刚度减小,地震作用减小,剪力减小,墙肢剪力的减小幅度一 般大于抗剪承载能力降低的幅度;第二,增大墙厚,增大墙厚后地震作用的增加幅度一般会 小于抗剪承载能力的增大幅度(加墙长,抗剪能力一般不如加墙厚提高得多) ;第三:提高

混墙肢混混凝土强度等级;第四:改变结构布置,减小因扭转变形产生的剪力。 在实际工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应根据 SATWE 中的计算指标比如层间位移角、 轴压比等来判别和调整,当然减小墙厚也能减小地震作用; 当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时,超筋信息里面可能还会有:水平施工缝验算不满足, 此时可以在 SATWE 特殊构件中的特殊墙里面加大墙的竖向配筋率。
第八章:上部结构其它构件设计
1.挑板 补充: 一般阳台小于 1.5m 挑板,大于 1.5m 挑梁。一般按 1/10 估算。 注释: 增加封口梁,可以减小板厚(100mm) ,,将"悬挑"板变为接近于"简支"板,但边梁的增 加几乎不改变板的受力模式,悬挑板的属性没有改变。封口梁要想作为板的支座,板支承条 件的梁其高度应不小于 3 倍板厚。 若用悬挑板,施工单位可能会偷工减料,悬挑板根部厚度太大,与相邻房屋板协调性 能不好。悬挑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原因,顶部受力钢筋会不同程度的被踩踏变形,导 致根部的计算高度 h0 削弱较多。 以上也可以从变形协调的角度考虑,当板挑出跨度比较大时,比如大于 1.5m,此时挑 板的厚度会增大很多,于是布置封口梁,悬挑板厚可以做 100mm(具体工程具体分析)。 封口梁是协调变形的关键和新增的传力途径,通过封口梁把一部分荷载传递到两边的悬挑 梁上去。当然也有个临界点。 2.女儿墙设计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补充: 某 2900mm 高混凝土女儿墙设计(中华钢结构论坛某讨论帖,COLT 前辈回复) 女儿墙是悬臂板结构,压弯设计,与阳台等悬挑构件不同。简化为长细比(统一)200 为目标,2H/i<200,得出 H/h<28.86。 这个是混凝土结构初步估算, 基本可以取到 h=H/25~ 28,2900/25=116m,取 120mm。 水平力应该考虑: 根据当地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和使用的水平推力计算配筋,适 当方法地震作用,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动力放大系数 5(幕墙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考 虑 amax,简化计算比较可靠。 注释: 结构设计均有方法可循,一般梁、板经验尺寸都是由跨高比估算,而承受压力为主的构 件截面尺寸一般可由长细比估算, 3.楼梯、电梯 补充 1:绘制楼梯施工图的主要步骤 (1)检查建筑提供的楼梯剖面有没有跟结构的梁位置及梁高一致; (2)检查楼梯是否存在碰头的问题; (3)根据楼梯剖面图使用小软件计算楼梯 (4)绘制楼梯结构平面图 (5)绘制楼梯结构剖面图 补充 2:板式楼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梯板厚一般取 L/30,且不小于 100mm;一般梯板的底筋、面筋不小于 10@200; (2)当墙 200mm 厚时,梯柱截面可取 200*300mm,也有的设计院规定梯柱截面面积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4
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
(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
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
2.0 2.0 2.0
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
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
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
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
(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
(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
(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

但其缺点:
(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
(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搭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