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变迁
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历史变迁的镜鉴

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历史变迁的镜鉴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在南京的历史演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历史变迁,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与教益。
一、古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在古代,南京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明代的南京城是南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明太祖朱棣建都南京后,对城市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建设。
明成祖朱棣还在南京修建了盛世宫苑,如明孝陵等,将南京打造成一个宏伟壮丽的皇城。
然而,明代的南京城并未完全保留下来。
清朝入主中原后,南京成为了南京卫的一部分,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清朝在南京修建了夫子庙、秦淮河等重要景点,注重了宗教和文化的发展。
二、近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京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
然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重新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中心。
这一时期的南京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例如,南京中山陵的设计中融入了西式建筑风格,体现了新中国的民主、开放和现代化。
此后,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持续发展。
20世纪30年代,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包括南京新街口、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等。
这一时期对于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南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当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近年来,南京进行了多个重要的城市建设项目,如南京奥体中心、南京紫峰大厦等。
这些项目不仅让南京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为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城市规划方面,南京注重发展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通过规划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南京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建筑发展方面,南京注重保护历史遗产和传统建筑。
例如,南京夫子庙秦淮河景区保留了古老民居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南京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演变

南京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演变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南京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南京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演变,并对这种演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南京的历史城市规划南京作为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南京的城市规划一直以宏伟的城墙和皇家建筑为特点。
著名的南京城墙是当时规模最大、完整程度最高的城墙之一,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壮丽景观。
而南京的皇家建筑如明孝陵、夫子庙等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城市规划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京开始经历城市化进程。
以城市规划为导向,南京的城市建设逐渐朝着现代化和功能分区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注重交通流畅、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划分、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南京的道路网逐渐完善,大量的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相继兴建。
3. 当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目前的南京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的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道路交通逐渐与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相结合,大力推动低碳出行方式。
另外,南京近年来还加强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使其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
4. 南京建筑风格的演变随着城市规划的变迁,南京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从传统的风格,如古典园林式建筑和红墙黛瓦的民居,到现代风格,如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公共建筑,南京的建筑风格变得多样化。
同时,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也逐渐增强,许多国际建筑公司在南京承建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项目。
5. 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演变的原因南京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的需求使得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功能逐渐多样化。
另外,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国际化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总结:南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的城墙和皇家建筑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和生态城市,展现了南京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

明清时期的南京
03
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京师,清朝时期则成为江宁府,均为当时
的政治、文化中心。
近代南京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民国时期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这一 时期,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南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和破坏,城市发 展受到严重中国成立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开始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重视和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 了快速发展。
南京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为南京 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06
南京城市的人口变迁
南京的人口历史变化
人口增长
南京人口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增 长,尤其是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由于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升,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人口减少
在战争和政治动荡时期,如太平 天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南京 人口出现了大幅减少。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经历了东吴、东 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朝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太平天国时期,南京作为天京,是太 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南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 中心。
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如太平天国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重大历史 事件都与南京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南 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发 生了显著变化,高等教育 人口比例增加。
南京城市变化 作文

南京城市变化作文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巨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
我还记得小时候,南京的街道并没有现在这么宽敞。
那时候,狭窄的小巷子里挤满了各种小摊贩,卖着热气腾腾的馄饨、香气扑鼻的梅花糕。
路边的梧桐树虽然高大,但枝叶似乎没有如今这般繁茂。
一到夏天,阳光还是会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那时,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车里总是挤满了人,大家紧紧地贴在一起,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晃。
每次等车都像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还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挤上去。
车上的广播声音总是有点沙哑,报站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若隐若现。
而如今,南京的交通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在城市地下蔓延开来,几乎可以带你去城市的任何角落。
地铁站里明亮整洁,指示牌清晰明了。
人们有序地上下车,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拥挤和混乱。
而且,公交车也都换成了新能源的,宽敞又舒适,还有实时的电子站牌,告诉你车辆还有多久到站,让等车变得不再那么焦虑。
说起购物,以前的商场数量有限,规模也不大。
印象中,新街口的某个商场就是我们心中的购物天堂。
每到周末,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可选择的商品种类相对较少,款式也没有那么新颖。
但现在,南京的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除了新街口,还有河西的金鹰世界、江宁的百家湖商圈等等。
这些地方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品牌店,还有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
你可以在逛累了之后,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而且,现在的购物方式也更加便捷,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乐趣。
南京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
曾经,一些河流的水质让人担忧,河边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经过治理的河流清澈见底,河岸边修建了美丽的步道和公园。
闲暇时光,人们可以沿着河边散步,欣赏着岸边的花草树木,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别提有多惬意了。
城市的建筑也越来越有特色。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
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
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
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
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
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
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
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
南京的城市变化作文

南京的城市变化作文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不断地变换着它的色彩和模样。
小时候,我住在南京的一个老旧小区里。
那时候,小区的道路狭窄而又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脚踝,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溅得一身泥水。
小区的房子也显得有些破旧,墙壁上的石灰剥落,露出里面斑驳的红砖。
还记得小区门口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店面不大,里面的商品却琳琅满目。
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
那时候,我最喜欢拿着几毛钱,去她那里买上一颗糖果,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杂货店的门口总是摆着几张破旧的竹椅,午后,老人们会坐在这里,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
当时的交通也没有现在这么便捷。
公交车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像个沙丁鱼罐头。
每次等车,都像是一场漫长的等待,车来了,还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挤上去。
而且,那时候的公交车开起来“哐当哐当”响,还时不时地冒出一股黑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狭窄坑洼的道路被拓宽铺平,变成了宽敞整洁的大马路。
道路两旁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朵,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天,樱花如雪般飘落;夏天,法桐的枝叶交织成绿色的穹顶;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地面,宛如金色的地毯;冬天,傲雪的寒梅在枝头绽放,送来阵阵清香。
老旧的小区也进行了改造。
原来破旧的房子被重新粉刷,变得焕然一新。
小区里还增添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在那里欢快地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小区。
停车位也规划得整整齐齐,再也不用担心车辆乱停乱放堵塞道路了。
交通更是有了极大的改善。
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在城市地下蔓延,无论想去哪里,都能快速到达。
公交车也换成了新能源车辆,安静又环保,乘坐起来舒适极了。
而且,共享单车随处可见,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曾经的杂货店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现代化的超市。
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人们推着购物车,悠闲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物品。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市内有秦淮河流过其间。
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一座大都市逐渐形成。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现在南京城楼和五台山东一带,出现了最早的聚落,这就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约在四千年前,又有一批新的民族到这里来生活,他们会用手转轮来制造圆形的陶器,具有一层薄薄的器壁,颜色带灰色以至黑色。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
大约三千多年前又有一支懂得冶炼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技术的部落,从秦淮河方向千迁来,他们会用青铜器制造头、鱼钩和小刀,但大量还是石器。
在时代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和西周。
近年被发掘出来的这术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京地区有二百多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年)在东面太湖流域的奴隶制国家叫吴,西面长江中游的奴隶制国家叫楚。
吴的都城在姑苏(今江苏苏州),楚的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北)。
现在的南京地区处在“吴头楚尾”。
传说吴王夫差曾经在今南京城里冶山,筑冶城,为冶炼的作坊。
吴国东南有个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越国为了对付楚国在边境上筑了个越城。
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这里筑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叫金陵邑。
南京古名金陵,艰险导源于这个金陵邑。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四处巡游。
在南京周围的重要城邑停留。
其中的秣陵为一政治中心,所以南京在古代称秣陵。
秦淮河在孕育这些古代城邑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国时代(公元220年——280年),东吴控有长江中下游。
孙权的统治中心,初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迁秣陵,再迁公安、武昌(今湖北鄂城),终于定都建业。
公元212年孙权从京口迁秣陵,改秣陵为建业,取建功立业的意思。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两大古都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建康(建业、南京)在江东于安宁中得到发展。
孙权又派兵到台湾和海南岛,派使者出使南海诸国,有些国家的使臣和商人也和建康交往。
南京变化的报告

南京变化的报告1. 引言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本报告旨在探讨南京近年来的变化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历史回顾2.1 南京的历史概述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首都。
从东晋到明清,南京都扮演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2.2 近代南京的变革近代以来,南京经历了许多变革。
例如,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署后,南京成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
此后,南京的商业和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3.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3.1 交通网络的发展近年来,南京城市的交通网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新建的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连接了城市的各个部分,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这对于促进南京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城市绿化的增加南京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大量增加了公园和绿地。
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此外,绿化还有助于减缓城市的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
4. 经济的发展4.1 产业结构的转型南京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从传统的制造业到现在的服务业,南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高科技和创新为主导的城市。
这种转型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4.2 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南京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
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研发机构的建设为南京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这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创新和科技发展,还提高了南京的国际竞争力。
5. 城市文化的传承5.1 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南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
例如,夫子庙和中山陵等著名景点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这些历史建筑和遗址不仅是南京的文化符号,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5.2 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南京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6. 结论南京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承,使南京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5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 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 重开大宊天”敀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 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 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 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 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
Page 7
【楚秦王气】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 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 故称冶城。
Page 20
南京大屠杀
【敀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 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 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 为省辖市幵作为江苏省省会 至今。 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 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 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 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 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Page 10
【六朝古都】
(1) 建业、邺(石头城、石首城)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 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 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 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 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 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周长6 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 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 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 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 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 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
南京城市变迁
班级:建1101-1
组员:王瑶
20112064
刘梦雅 20112061 韩天兵 20112046
文瑞琳 20112047
刘果戈 20112051 徐严 陈洲 20112052 20112054
指导教师:刘丽
南京简介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 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的 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化 石的出土,表明50 万年前南京就是人 类聚居之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 城史。自公元三世纪以来,先后有东 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 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之 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南京已成 为新时代的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 家园。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 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 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 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 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 陵为最。”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Page 16
【开明之城】
Page 17
【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 宁府。 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 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 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
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Page 13
【金陵情怀】
金陵: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 于公元前 333年在峭立江边癿“石头”(令四望山)建 城,置金陵邑。从这 时开始,南京才有“金陵”之名, 这是南京癿第一个称谓。金陵邑 敀址,在今八字山不清 凉山之间。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 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 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 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 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越过玄武湖眺望南京城[局部]
Page 18
晚清街景
Page 19
【浴血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 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丌久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 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 行“无差别级”轰炸。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 南京城迚行了长达半年癿血腥屠 杀。在暴行最猖獗癿6个星期里, 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 以上癿妇女,史称“南京大屠 杀”。
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 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 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 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 化往来。
Page 11
【六朝古都】
(2)建康: 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 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 临后湖(玄武湖),处天 然屏障之内。东晋南朝沿 以为都,分置建康、秣陵 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 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 城(台城)。北面白石垒 (白下)、宣武城、南琅 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 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 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 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 遂为六朝政治中心。
Page 14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宊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宊真宗 以赵祯为升王,丌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 1127年,宊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 都。丌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8年, 宊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 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 建康为集庆。
(2)越城:越巟勾 践在长千里这里建城, 是因为此地地理位置 优越。这里地势较高, 北临秦淮河,南倚雨 花台.西控长江。因 此,越巟在这里筑越 城,用它作为迚攻楚 国癿根据地之一。越 城很小,城周只有 “二里八十步”,相 当于现在癿942米, 占地面积只有6万多 平方米。
Page 8
冶城阁---竹林七贤
秦淮河 护城河 潜 洲
玄武湖 琵琶湖 前湖 紫霞湖 莫愁湖 南湖
江 心 洲
Page 5
历史变迁
【楚秦王气】 【六朝古都】
【金陵情怀】
【陪都建康】 【开明之城】
【天国风云】
【浴血之都】 【敀都重生】
Page 6
【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 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 “越城”于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Page 12
【金陵情怀】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为蒋州,隋炀帝时 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 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癿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 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辅公 祏起兵反抗,建立宊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 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 府。
Page 2
南京奥体中心、总统府、 中山陵和鸡鸣寺
南京简介--地理
虎 踞 龙 蟠 金 陵 有 王 气
Page 3
钟 阜 龙 蟠 石 城 虎 踞 真 帝 王 之 山
紫金山 清凉山 鼓 鸡 九 楼 鸣 华 岗 山 山
雨花台
方山
牛首山
Page 4
八卦洲
南京解放
Page 21
Page 22
Page 23
谢谢观赏
Page 24
【楚秦王气】
(3)金陵邑: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 遂于公元前 333年在峭立江边癿“石头”(令四望山)建城, 置金陵邑。从这 时开始,南京才有“金陵”之名,这是南 京癿第一个称谓。金陵邑 敀址,在今八字山不清凉山之间。
Page 9
【六朝古都】
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 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 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 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宊立国,都建康。479年, 萧道成代宊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 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 都建康。 吴、东晋、宊、齐、梁、陈合称六朝,敀南京被称为 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 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癿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 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