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应力和完全退火工艺

合集下载

黄铜去应力退火温度

黄铜去应力退火温度

黄铜去应力退火温度1. 介绍黄铜及其应力退火过程黄铜是一种常见的合金材料,由铜和锌组成。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和装饰品。

然而,在黄铜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变形等原因,会产生应力,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消除这些应力,常常需要进行应力退火处理。

应力退火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减少或消除材料中的应力。

黄铜的应力退火温度是指在何种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铜去应力退火温度的相关知识。

2. 黄铜的组织和性能黄铜由铜和锌的固溶体组成,锌的含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黄铜的晶粒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同时,黄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器、通信、建筑等领域。

黄铜的性能会受到应力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黄铜产生应力,使得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晶粒变形或产生细小的晶粒。

这些应力会导致黄铜的力学性能下降、变形增大、导电性能降低等问题。

3. 黄铜的应力退火温度黄铜的应力退火温度是指在何种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减少应力。

退火温度的选择应根据黄铜的成分、加工工艺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黄铜的应力退火温度范围在300℃到600℃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黄铜的晶粒能够得到再结晶,应力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退火时间通常为1小时到数小时。

具体的退火温度选择需要根据黄铜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较高的温度可以更彻底地消除应力,但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较低的温度可以避免晶粒长大,但可能不能完全消除应力。

4. 黄铜应力退火的工艺过程黄铜的应力退火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清洗和准备在进行应力退火之前,需要对黄铜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

清洗可以使用溶剂、酸洗或机械清洁等方法。

清洗后,需要对黄铜进行干燥,以避免退火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4.2 加热将清洗和干燥后的黄铜样品放入退火炉中,进行加热。

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

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

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一、引言不锈钢焊接件在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焊接产生的应力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退火工艺对于不锈钢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的基本原理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从而消除焊接产生的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退火过程中,材料的晶界和晶内的原子重新排列,晶粒尺寸得到控制和调整,从而使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三、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的步骤1. 加热:将焊接件放入退火炉中,逐渐升温至退火温度。

加热速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快速加热引起材料的热应力和变形。

2. 保温:将焊接件在退火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材料的温度达到均匀,并使晶粒重新长大。

3. 冷却:逐渐降低焊接件的温度,使材料在退火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冷却速度应适中,过快的冷却可能导致材料再次产生应力。

4. 清洗:将焊接件从退火炉中取出后,应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四、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的影响因素1. 温度:退火温度是影响退火工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不锈钢材料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

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过快,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决定了晶粒的再长大和晶体结构的稳定化程度。

保温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能耗的浪费,而保温时间过短可能使晶粒长大不完全。

3.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直接影响晶粒尺寸和晶体结构的形成。

冷却速度过快可能引起材料的应力再次产生,影响材料的性能。

4. 清洗方式:清洗方式对于去除材料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有重要影响,应选择适当的清洗方式,避免对材料造成二次污染。

五、总结不锈钢焊接件退火工艺是提高焊接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工艺之一。

通过控制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清洗方式等因素,可以有效消除焊接产生的应力,调整和改善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使不锈钢焊接件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304不锈钢去应力退火工艺

304不锈钢去应力退火工艺

304不锈钢去应力退火工艺304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然而,在加工过程中,304不锈钢可能会积累应力,导致材料变形、开裂或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应力退火工艺对304不锈钢进行处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304不锈钢去应力退火工艺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应力退火的基本概念。

应力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消除其内部应力的工艺。

在加工过程中,304不锈钢会受到塑性变形、焊接或冷加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304不锈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或失去一些机械性能。

应力退火的目的就是通过恢复材料的晶格结构和消除内部应力,使304不锈钢恢复到最佳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状态。

304不锈钢去应力退火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艺条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去应力退火工艺:1. 热处理退火:这是最常见的去应力退火方法之一。

通过将304不锈钢加热到特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使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得以恢复,内部应力得到释放。

热处理退火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具体的304不锈钢材料和应用要求进行确定。

2. 振动退火:这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来改善304不锈钢内部应力分布的方法。

通过在304不锈钢材料表面施加机械振动,可以使材料分子的排列重新组合,从而减小内部应力的影响。

振动退火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形状的304不锈钢材料。

3. 冷处理退火:此方法通常适用于冷加工过的304不锈钢,可以通过将材料在低温下退火来减小内部应力。

冷处理退火可以使304不锈钢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不锈钢304的应力退火工艺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通过适当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可以消除304不锈钢内部应力,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此外,去应力退火还可以提高304不锈钢的加工性能,使其更容易进行后续加工和使用。

完全退火的目的及应用

完全退火的目的及应用

完全退火的目的及应用完全退火是一种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

在完全退火的过程中,材料会被加热到其临界温度以上,然后保持一段时间,最后慢慢冷却到室温。

这种热处理工艺可以解决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缺陷,恢复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完全退火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完全退火可以消除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切削或焊接等操作,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开裂和变形。

通过完全退火,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可以得到释放和消除,恢复材料的原始状态,从而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完全退火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和晶粒的各向异性,材料的晶格结构和形态会发生变化,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

通过完全退火,材料的晶粒可以再结晶并重新排列,同时消除位错和间隙,使得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

这对于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成型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完全退火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在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晶格缺陷和晶粒的大小和形态不一致,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可能不稳定。

通过完全退火,材料的晶粒可以得到均匀细化和再排列,消除内部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抗压和抗磨损能力。

总的来说,完全退火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完全退火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成型性,从而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其次,在金属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完全退火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因此,完全退火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设备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工程中,完全退火通常需要根据材料的组织和用途来确定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

消除应力退火温度

消除应力退火温度

消除应力退火温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许多人都面临着应激和焦虑的问题。

应激和焦虑会导致身体产生应力,而应力过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消除应力成为了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而退火则是一种有效的消除应力的方法。

退火是一种通过加热材料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的过程。

在退火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消除材料中的应力。

退火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退火的效果。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应该在材料的熔点以下,但是也不能太低。

如果温度太低,退火的效果会很差,而如果温度太高,材料可能会熔化或发生其他不可逆的变化。

因此,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非常重要。

对于不同的材料,退火温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钢材来说,退火温度一般在700℃到900℃之间。

而对于铝合金来说,退火温度则一般在200℃到400℃之间。

因此,在进行退火之前,需要先了解材料的性质和退火温度的范围。

除了温度之外,退火时间也是影响退火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退火时间应该足够长,以确保材料中的应力得到充分消除。

但是,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浪费时间和能源。

消除应力退火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地消除材料中的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在进行退火之前,需要仔细了解材料的性质和退火温度的范围,以确保退火的效果最佳。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

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引言:退火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晶格再排列,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退火消除内应力的机理,以及其在金属加工中的重要性。

一、退火的定义和作用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和消除,从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二、退火的机理1. 晶体结构的再排列退火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再排列。

晶体内部的位错和缺陷会通过原子的扩散运动,重新分布和排列,从而减少晶界和位错的密度,进而降低材料的内部应力。

2. 晶粒长大和细化退火过程中,晶粒的尺寸会发生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原子的扩散速度增加,晶粒会长大;而在冷却过程中,原子的扩散速度减慢,晶粒会细化。

晶粒的长大和细化可以改变材料的内部应力分布,进而减小应力集中区域,提高材料的抗应力集中能力。

3. 残余应力的释放退火过程中,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会逐渐释放。

在加热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会逐渐减小,达到平衡状态;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晶体结构的再排列,材料的内部应力会进一步减小,直至消除。

三、退火对材料性能的影响1. 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退火可以使材料的晶体结构更加均匀和稳定,减少内部应力和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在退火后的材料中,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强,晶体结构更加完善,有利于材料的变形和形变。

2. 改善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虽然退火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但同时也会降低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在退火过程中,晶界和位错的密度减小,晶粒尺寸增大,导致材料的强度降低。

因此,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退火工艺,以平衡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3. 优化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退火可以优化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退火工艺,可以调控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界特征和位错密度,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

四、退火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退火是金属加工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铸铁的常用去应力退火工艺

铸铁的常用去应力退火工艺

铸铁的常用去应力退火工艺
铸铁件因铸造后内部存在内部应力、组织应力以及结构应力等影响,极其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发生开裂。

尤其在机加工后,结构件往往因为加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而导致加工后产生尺寸偏差,因此铸铁件在铸造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退火去应力处理。

1、灰铸铁:灰铸铁结构件进炉温度一般不低于100℃,加热速率在100~150℃/h之间,加热至550±10℃后保温,保温时间根据结构件的厚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按照25mm/h+2-5h来确定,冷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需控制在30~80℃/h 之间,出炉温度一般在200℃左右。

2、白口铸铁:白口铸铁结构件进炉温度一般不低于100℃,加热速率在50~100℃/h之间,加热至850±10℃后保温,保温时间根据结构件的厚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按照25mm/h+2-5h来确定,冷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需控制在30~50℃/h之间,出炉温度一般在200℃左右。

3、球墨铸铁:球墨铸铁结构件进炉温度一般在100~300℃之间,加热速率在100~150℃/h之间,加热至580-600℃后保温,保温时间根据结构件的厚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按照25mm/h+2h来确定,保温至指定时间后出炉空冷。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

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焊接结构件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件出现变形、裂纹和性能降低等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退火工艺来处理焊接结构件。

下面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一、选择合适的退火工艺:1.退火温度的选择:退火温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退火温度越高,内应力消除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引起晶粒长大和变形。

因此,在选择退火温度时需要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平衡。

2.退火时间的确定:退火时间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厚度和材料的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厚的结构件需要较长的退火时间,以确保内部的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3.退火冷却方式的选择:退火冷却方式有空气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等。

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可以避免结构件因冷却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内部变形和裂纹。

二、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1.控制退火温度的均匀性:在退火过程中,要确保结构件的温度分布均匀。

可以通过采用加热方式或者在退火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面来控制温度的均匀性。

2.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退火时间应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构件的内应力能够充分消除。

可以通过在退火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记录来控制退火时间的准确性。

3.控制退火冷却速度:退火冷却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能会引起结构件的变形和裂纹。

可以通过改变冷却介质的性质或者调整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控制退火冷却速度。

三、注意焊接结构件的预处理:1.去除焊接结构件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物等杂质,以避免这些杂质在退火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

2.控制焊接结构件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分布,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过高的内应力。

以上就是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的守则。

通过合理选择退火工艺以及控制退火工艺的执行,可以有效地消除焊接结构件的内应力,提高结构件的性能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应力和完全退火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钢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及操作规程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1.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

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3.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

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
类别加热速度加热温

保温时
间/h
冷却时间
焊接件
≤300℃装炉
≤100~150℃/h
500-
550
2-4炉冷至300℃出炉空冷
消除加工应力到温装炉400-
550
2-4炉冷或空冷
高精轴套、膛杆(38CrMoAlA)≤200℃装炉
≤80℃/h
600-
65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精密丝杠(T10)≤200℃装炉
≤80℃/h
550-
60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主轴、一般丝杠(45、40Cr)随炉升温
550-
600
6-8炉冷至200℃出炉
量检具、精密丝杠
(T8、T10、CrMn、
GCr15)随炉升温
130-
180
12-16
空冷
(时效最好在油浴中进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