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
光伏发电项目系统接入方案

*********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云南省电力设计院201*年* 昆明准:批核:审核:校编写:目录1项目概况及设计范围 (1)1.1项目概况 (1)1.2设计范围 (1)2******电网概况 (2)2.1***电网概况 (2)2.1.1***电源现状 (2)2.1.2***用电情况 (2)2.1.3***电网现状 (3)2.2**市电网概况 (4)2.2.1**市电源现状 (4)2.2.2**市用电情况 (4)2.2.3**市电网现状 (4)3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5)3.1***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5)3.1.1***负荷预测 (5)3.1.2***电源规划情况 (5)3.1.3***电力平衡结果 (6)3.2**市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6)3.2.1**市负荷预测 (6)3.2.2**市电源规划情况 (7)3.2.3**市电力平衡结果 (7)4**光伏发电项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7)5**光伏发电项目供电范围 (9)6 **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96.1光伏电站附近电网概况 (9)6.2接入系统方案设想 (10)6.2.1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及接入点分析 (10)6.2.2接入系统方案 (12)6.2.3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 (15)6.2.4 推荐方案接入系统导线截面选择 (16)7 对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相关电气设备参数的推荐意见 (17)7.1 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 (17)7.2 对电站主接线的建议 (17)7.3 对主要电气设备参数的建议 (17)8 投资估算 (18)9 结论 (18)1项目概况及设计范围1.1项目概况*********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市苍岭镇南侧,场址至***城公路里程约12km,距离省会昆明高速公路里程约140公里。
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10kv单点接入)

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10kv单点接入)XX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杭州市电力局经济技术研究所201x.x浙江·杭州目录XX项目所在地为XX,设计总装机容量为XMWp,安装于XX。
项目业主为XX,项目性质为全部自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工程计划201X年X月X日完成建设具备并网条件。
二系统一次设方案2.1接入电压等级挑选根据并网方案、周边电网情况、相关技术规定及《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修订版)》(国家电网办[2013]1781号),项目考虑通过10kV电压等级并网。
2.2并网方案XX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为XMWp,综合效率系数为X,按相应规程、规范,应有1个并网点。
另外根据国网公司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本工程采用单点10kV接入用户配电室方案(XGF10-Z-1),示意图如图1.1。
图1.1 XGF10-Z-1方案一次系统接线表示图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周边电网实际运行工况,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如下:考虑该漫衍式光伏电站采用全部自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方式,本工程漫衍式漫衍式光伏电站采用10kV电压等级并网。
本期漫衍式光伏电站通过新建1回10kV电缆线路接入XX配电房的10kV高压开关室内新增/备用10kV联系线间隔,联系线电缆截面为Xmm2,长度约为X米。
再经XX配电房原有10kV线路接入上级电源,接线表示图如图1.2所示。
相关并网线路及公共线路均满足光伏接入的要求。
漫衍式漫衍式光伏电站并网后,应加强运行办理,优化运行方式,在漫衍式漫衍式光伏电站间歇性停电期间,调整负荷,增加备用容量,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图 1.2XX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接线示意图(以用户收资为准)2.3分布式光伏电站主接线方案根据相关技术规定,结合杭州市区/XX县区电网实际情况及工程可研报告,推荐采用单母线接线。
2.4无功配置分布式光伏电站输出有功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50%时,10kV接入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8(超前或之后);输出有功功率在20%~50%之间时,接入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5(超前或之后)。
山东某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低压380V多点接入)

(山东)某项目三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7.2.20目录1、编制依据和规划基本思路 (3)1.1 编制依据 (3)1.2 设计范围 (3)1.3 电站规模与概况 (3)1.4 报告提要 (4)2、电力系统概况及光伏电站概述 (4)2.1电站厂区中低压配电网现状 (4)2.2电站电量测算与电力电量消纳 (4)3、光伏并网项目一次接入系统方案 (4)3.1 供电范围 (4)3.2上网电压等级 (5)3.3接入系统方案 (5)3.3.1 接入系统方案拟定与接入点和并网点选择 (5)3.3.2 对电网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 (6)3.3.3设备校验与选择 (6)4、相关技术要求 (7)4.1电能质量 (7)4.2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8)4.3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9)5、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9)5.1 保护 (9)5.2 频率电压异常紧急控制装置 (10)5.3 防孤岛保护 (10)5.4 其他 (10)6、电能计量系统 (10)7、补充说明 (11)1、编制依据和规划基本思路1.1 编制依据(1)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2005);(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4-2005);(3)《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4)Q/GDW 618-201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5)《分布式发电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480-2010);(6)《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范》(国家电网营销【2013】436号)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3月;(7)《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国家电网营销【2014】365号)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3月;(8)《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国家电网发展【2-13】625号2013年4月;(9)《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国家电网办【2013】1781号)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11月;(10)GB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11)GB 14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12)GB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13)国家电网营销【2005】714号文《关于规范关口电能计量点管理的指导意见》。
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典型设计

目录第一篇 总 论第1章 概 述 (1)1.1 工作目的 (1)1.2 设计原则 (2)1.3 工作方式 (3)1.4 设计范围 (4)1.5 设计内容 (4)第2章 工作过程 (6)第3章 典型设计依据 (6)3.1 设计依据性文件 (6)3.2 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7)3.3 主要电气设备技术标准 (8)第二篇 接入系统典型方案及技术原则第4章 概述 (9)第5章 系统一次设计及方案划分 (10)5.1 内容和深度要求 (10)5.1.1主要设计内容 (10)5.1.2设计深度 (10)5.2 主要原则及接入系统方案 (10)5.2.1 接入方案划分原则 (10)5.2.2 接入电压等级 (10)5.2.3 接入点选择原则 (11)5.2.4 典型设计方案 (11)5.2.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26)第6章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9)6.1内容与深度要求 (29)6.1.1主要设计内容 (29)6.1.2设计深度 (29)6.2技术原则 (29)6.2.1一般性要求 (29)6.2.2线路保护 (30)6.2.2.1 380/220V电压等级接入 (30)6.2.2.2 10KV电压等级接入 (30)6.2.3母线保护 (31)6.2.4安全自动装置 (31)6.2.5 孤岛检测与防孤岛保护 (31)6.2.6 其他 (31)7章 系统调度自动化 (33)7.1内容与深度要求 (33)7.1.1主要设计内容 (33)7.1.2设计深度 (33)7.2技术原则 (34)7.2.1 调度管理 (34)7.2.2 远动系统 (34)7.2.3 远动信息内容 (34)7.2.4 功率控制要求 (35)7.2.5 同期装置 (35)7.2.6 信息传输 (35)7.2.7 安全防护 (35)7.2.8 对时方式 (35)7.2.9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36)第8章 系统通信 (37)8.1 内容及深度要求 (37)8.1.1主要设计内容 (37)8.1.2设计深度 (37)8.2 技术原则 (37)8.2.1 总体要求 (38)8.2.2 通信通道要求 (38)8.2.3 通信方式 (38)8.2.4 通信设备供电 (39)8.2.5 通信设备布置 (39)第9章 计量与结算 (40)9.1 内容与深度要求 (40)9.1.1 设计内容 (40)9.1.2 设计深度要求 (40)9.2 技术原则 (40)第三篇 光伏发电单点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第10章 10KV接入公共电网变电站方案典型设计(XGF10-T-1) 4310.1 方案概述 (43)10.2 接入系统一次 (43)10.2.1 送出方案 (43)10.2.2 电气计算 (44)10.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45)10.2.4 电气主接线 (46)10.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47)10.2.5.2 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48)10.2.6 设备清单 (49)10.3接入系统二次 (49)10.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9)10.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54)10.3.3 系统通信 (60)第11章 10KV接入公共电网开关站、配电室或箱变方案典型设计(XGF10-T-2) (67)11.1 方案概述 (67)11.2 接入系统一次 (67)11.2.1送出线路 (67)11.2.2 电气计算 (68)11.2.3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69)11.2.4 电气主接线 (70)11.2.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71)11.2.6设备清单 (72)11.3接入系统二次 (72)11.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72)11.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78)11.3.3 系统通信 (84)第12章 10KV T接公共电网线路方案典型设计(XGF10-T-3) . 9512.1 方案概述 (95)12.2接入系统一次 (95)12.2.1 送出方案 (95)12.2.2 电气计算 (96)12.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97)12.2.4 电气主接线 (98)12.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99)12.2.6 设备清单 (100)12.3 接入系统二次 (100)12.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01)12.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05)12.3.3 系统通信 (111)第13章 10KV接入用户开关站、配电室或箱变方案典型设计(XGF10-Z-1) (118)13.1 方案概述 (118)13.2 接入系统一次 (118)13.2.1 送出方案 (118)13.2.2 电气计算 (119)13.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20)13.2.4 电气主接线 (121)13.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22)13.2.6 设备清单 (124)13.3接入系统二次 (124)13.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24)13.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30)13.3.3 系统通信 (137)第14章 380V接入公共电网配电箱方案典型设计(XGF380-T-1) (146)14.1 方案概述 (146)14.2 接入系统一次 (146)14.2.1 送出方案 (146)14.2.2 电气计算 (147)14.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48)14.2.4 电气主接线 (148)14.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49)14.2.6 设备清单 (150)14.3 接入系统二次 (150)14.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51)14.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51)14.3.3 系统通信 (153)第15章 380V接入公共电网配电室或箱变方案典型设计(XGF380-T-2) (154)15.1方案概述 (154)15.2 接入系统一次 (154)15.2.1 送出方案 (154)15.2.2 电气计算 (155)15.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56)15.2.4 电气主接线 (156)15.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57)15.2.6 设备清单 (159)15.3 接入系统二次 (159)15.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59)15.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60)15.3.3 系统通信 (161)第16章 380V接入用户配电箱方案典型设计(XGF380-Z-1) . 16316.1方案概述 (163)16.2接入系统一次 (163)16.2.1 送出方案 (163)16.2.2 电气计算 (164)16.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65)16.2.4 电气主接线 (165)16.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66)16.2.6 设备清单 (168)16.3接入系统二次 (169)16.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69)16.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69)16.3.3 系统通信 (171)第17章 380V接入用户配电室或箱变方案典型设计(XGF380-Z-2) (172)17.1方案概述 (172)17.2接入系统一次 (172)17.2.1 送出方案 (172)17.2.2 电气计算 (173)17.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74)17.2.4 电气主接线 (174)17.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75)17.2.6 设备清单 (176)17.3接入系统二次 (176)17.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76)17.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77)17.3.3 系统通信 (179)第四篇 光伏发电组合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第18章 380V多点接入用户电网方案典型设计(XGF380-Z-Z1) (180)18.1方案概述 (180)18.2接入系统一次 (180)18.2.1 送出方案 (180)18.2.2 电气计算 (182)18.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83)18.2.4 电气主接线 (183)18.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84)18.2.6 设备清单 (186)18.3接入系统二次 (186)18.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86)18.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187)18.3.3 系统通信 (188)第19章 10KV多点接入用户电网方案典型设计(XGF10-Z-Z1) 19019.1 方案概述 (190)19.2 接入系统一次 (190)19.2.1 送出方案 (190)19.2.2 电气计算 (191)19.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192)19.2.4 电气主接线 (193)19.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94)19.2.6 设备清单 (196)19.3接入系统二次 (196)19.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96)19.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202)19.3.3 系统通信 (207)第20章 380V/10KV多点接入用户电网方案典型设计(XGF380/10-Z-Z1) (216)20.1方案概述 (216)20.2 接入系统一次 (216)20.2.1 送出方案 (216)20.2.2 电气计算 (218)20.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219)20.2.4 电气主接线 (220)20.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223)20.2.6 设备清单 (224)20.3接入系统二次 (224)20.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25)20.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230)20.3.3 系统通信 (237)第21章 380V多点接入公共电网组合方案典型设计(XGF380-T-Z1) (246)21.1 方案概述 (246)21.2 接入系统一次 (246)21.2.1 送出方案 (246)21.2.2 电气计算 (247)21.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248)21.2.4 电气主接线 (248)21.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249)21.3 接入系统二次 (251)21.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51)21.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252)21.3.3 系统通信 (253)第22章 380V/10KV多点接入公共电网方案典型设计(XGF380/10-T-Z1) (255)22.1 方案概述 (255)22.2 接入系统一次 (255)22.2.1 送出方案 (255)22.2.2 电气计算 (256)22.2.3 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257)22.2.4 电气主接线 (258)22.2.5 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259)22.2.6 设备清单 (260)22.3接入系统二次 (261)22.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61)22.3.2 系统调度自动化 (266)22.3.3 系统通信 (272)附 录 (286)1 短路电路计算公式 (286)2 送出线路导线截面 (286)2.1 架空导线 (286)2.2电缆 (288)3 光伏电站谐波电压与电流 (290)4光伏电站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290)5光伏电站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291)6升压站主变性能参数 (291)第一篇 总 论第1章 概 述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供电公司经研院编制)

2.4 项目建设必要性................................................................................................................... 7
3
网 接入系统一次 ............................................................................................................9
2 永强集团 1.2MWp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状况..........................................................3
2.1 电力系统概况 ...................................................................................................................... 3
1.4 设计范围 .............................................................................................................................. 2
1.5 投资估算 .............................................................................................................................. 2
浙江永强集团柘溪工业园 1.2MWp 屋顶
光伏站接入系统设计报告

xxxxxx20MWp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接入系统设计xxxxxx有限公司发证机关: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证书等级:x级证书编号:xx二0一x年六月 xx批准:审核:编制:目录1前言 (5)1.1概述 (5)1.2设计编制依据 (6)1.3设计依托 (6)1.4设计水平年 (7)2.接入系统方案 (7)2.1系统概况 (7)2.2电网发展规划 (13)2.3太阳能光伏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7)2.4接入系统方案 (23)2.5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2)2.6太阳能光伏发电出力波动对电压的影响 (43)2.7无功补偿 (44)2.8开关站规模及电气主接线 (46)2.9路径选择及导线选型 (47)2.10接入朱山变设备参数校验 (48)2.11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关要求 (49)2.12系统一次配套项目及投资估算 (55)3 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5)3.1概述 (55)3.2 35kV线路保护配置方案 (55)3.3 35kV集电线路保护 (56)3.4 35kV母线保护柜 (56)3.5安全自动装置 (56)4 系统通信 (58)4.1调度关系 (58)4.2系统通信现状 (58)4.3需求分析 (59)4.4光缆建设方案 (59)4.5通信电路方式 (60)4.6设备配置 (61)4.7通信电源配置 (62)4.8通信设备及估算 (62)5 系统调度自动化 (63)5.1调度关系 (63)5.2 调度自动化接入系统 (63)5.3 电能计量系统 (66)5.4 电力调度数据网 (68)5.5 电厂侧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69)5.6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装置 (72)5.7光功率预测系统 (73)5.8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74)5.9无功功率控制系统 (74)5.10 时钟信号及电源 (75)5.10设备投资估算 (75)6计入系统配套投资 (75)1前言1.1概述xx地处北纬27°34′-29°34′、东经116°13′-118°29′之间,位于xx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
12MW光伏项目一级进度计划

25日
23日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4日
25日
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
12日
12日
15日
2017年12月 16日
2017年12月 16日
2017年12月 20日
2017年12月 20日
2017年12月19日 2017年12月19日 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12月23日
2017年12月17日
五
日
二
四
六
一
三
五
日
二
四
2017年12月24日
六
一
三
2017年12月31日
五
日
二
四
12-23
12-25 12-26
12-27 12-28
2018年1月7日
六
一
三
2018年1月14日
五
日
二
四
2018年1月21日
六
一
三
2018年1月28日
五
日
二
四
2018年 六
2-1
Project: Simple Project Plan Date: 2017年11月6日
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
23日
23日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5日
28日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4日
25日
2017年12月5日 2017年12月
12日
2017年12月 21日
2017年12月 21日
2017年12月 23日
2017年12月 25日
2017年12月 26日
60 个工作日 58 个工作日 54 个工作日 52 个工作日 14 个工作日 55 个工作日
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光伏发电逐渐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分布式光伏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模式,具有灵活性高、安装便捷等特点,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推广。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分布式光伏系统,以满足项目所在地的用电需求,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资源。
二、项目概述1.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座分布式光伏系统,使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与周边的电网进行互联,供应给附近的用户。
同时,该项目还将积极推广光伏发电技术,提高公众对清洁能源的认识和使用意识,促进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普及。
2.项目规模和技术方案本项目规模为10兆瓦,选址在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太阳辐射充足的地区。
技术方案采用光伏电池板作为主要发电设备,通过多组并联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同时,还需要安装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通过变压器将电能提升至符合供电网络标准的电压。
三、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选址: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太阳辐射情况,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光伏发电站。
(2)项目立项及融资:编制项目立项报告,组建项目团队,安排融资计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土地准备:与当地相关部门协商,确保项目用地的合规性,并进行土地开发和规划。
2.设计与施工阶段(1)光伏系统设计:由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光伏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的选型与布置。
(2)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交付时间。
(3)施工建设: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光伏系统的施工建设,包括基础工程、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等。
3.电网连接与调试阶段(1)与电网接入:与电网企业进行协商,办理电网接入手续,并建立与电网的连接。
(2)系统调试:对光伏系统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4.运营维护阶段(1)系统运营:启动光伏系统,监控电力输出情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设备维护:定期对光伏系统进行设备维护,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的部分11.1.工程简介11.2.工程建设周期11.3.设计内容11.4.设计依据12.工程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简况1 1.1.工程建设规模11.2.工程所在电力系统简况13.接入系统技术方案23.1.接入系统原则23.2.接入系统技术方案3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44.1.潮流计算44.2.最大工作电流44.3.短路电流计算54.4.无功补偿容量6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8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10 5.1.电能质量要求105.2.电压异常时的相应特性135.3.频率异常时的相应特性136.一次设备清单157.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6 7.1.配置及选型168.调度自动化208.1.调度关系及调度经管208.2.配置及要求209.系统通信259.1.通信技术方案259.2.通信通道组织259.3.通信设备供电259.4.主要设备材料清单26附件1: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备案确认书27附件2: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意见函28附图01:光伏电站区域10kV线路现状图29附图02:光伏发电子系统主接线图291.总的部分1.1.工程简介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场址中心位于东经114.67°、北纬33.66°,海拔高度50m左右。
工程占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设计年发电量约1300万千瓦时,全额上网方式并入国家电网。
主要建设内容:利用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建设12MWp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及其他。
工艺流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主要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汇流箱、配电柜及其他。
1.2.工程建设周期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
1.3.设计内容根据国家规范及国家电网企业规范及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系统技术方案的编制。
1.4.设计依据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意见函》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备案确认书《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480-2010《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50866-2013;《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检测规程》GB/T31365-2015;《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20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国家电网发展【2013】625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3】333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的通知》;2.工程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简况1.1.工程建设规模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位于神农路与大庆路交叉口西北角。
工程建设装机容量为12兆峰瓦屋顶光伏电站及配套输变电工程,利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本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6兆峰瓦,二期建设6兆峰瓦,一期、二期同时并网。
采用全额上网方式并网。
1.2.工程所在电力系统简况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南侧为神农路,沿神农路北侧,目前有两回10千伏公网线路同杆架设,分别为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和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导线型号均为:JKLGYJ-240/10。
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附近适合T接的杆号为9#杆,9#杆距110千伏永宁变10kV双回线路长度约1.52千M;分布式电源距T接点线路大概长度约0.2千M。
3.接入系统技术方案3.1.接入系统原则3.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规范Q/GDW480—2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4条.接入系统原则:(1)并网点的确定原则为电源并入电网后能有效输送电力并且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当公共连接点处并入一个以上的电源时,应总体考虑它们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
(3)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额定电流之比不宜低于10。
(4)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压等级宜按照:200kW及以下分布式电源接入380V电压等级电网;200kW以上分布式电源接入10kV(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布式电源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优于高一电压等级接入时,可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
3.1.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规范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4.2条.接入方式:光伏电站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方式分为专线接入公用电网、T接于公用电网以及通过用户内部电网接入公用电网的三种接入方式。
3.1.3.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规范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4.3条.接入容量:(1)小型光伏电站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的最大负荷的25%,(2)T接于公用电网的中型光伏电站总容量宜控制在公用电网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30%以内。
3.2.接入系统技术方案根据上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规范要求的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原则及周围电网条件,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
建议本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分别采用1回10千伏并网线路T接于公用电网的接入系统方式。
建议接入系统技术方案如下:一期工程(6兆峰瓦)通过1回10千伏线路T接入公共电网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9#杆,T接点距110千伏永宁变约1.52千M。
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导线型号为:JKLGYJ-240/10。
二期工程(6兆峰瓦)通过1回10千伏线路T接入公共电网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9#杆,T接点距110千伏永宁变约1.52千M。
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导线型号为:JKLGYJ-240/10。
本技术方案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号为XGF10-T-3。
一次系统接线示意图见图3-1。
图3-1:一次系统接线示意图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4.1.潮流计算4.1.1.计算条件1)本工程计算水平年选择为2017年,远景年取2020年;2)运行方式选取系统大负荷大开机方式;3)负荷功率因数取0.95;4)考虑光伏电站按照70%出力;4.1.2.计算结果表4.1-1:潮流分析数据经计算,此光伏发电工程一期、二期光伏电站最大出力均为4.2MWp,如表所示,神农路1线、神农路2线均能满足。
4.2.最大工作电流本工程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为直流电,经过逆变、汇流、升压等过程后,再连接至10kV电网。
本工程一期、二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均为6MWp。
若考虑倾角、逆变、汇流、升压过程中的电能损失(30%),则经过逆变、汇流、升压为10kV交流电后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43A。
4.3.短路电流计算4.3.1.计算条件1) 本工程计算水平年选择为2017年,远景年取2020年;2)故障类型为三相接地短路故障;3)考虑光伏电站按照最大出力计算;4.3.2.短路电流计算对于含有光伏电站的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点短路电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系统提供,另一部分是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
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文中规定:光伏电站需具备一定的过流能力,在120%倍额定电流以下,光伏电站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额定电流内,光伏电站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
当监测到电网侧发生短路时,光伏电站向电网输出的短路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0%。
即:光伏短路电流最大不超过额定电流的150%。
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技术方案附录中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1)光伏电站接入前:并网点的短路电流:I POI=U N2/{√3*[U N1/(√3*I pcc)+X L]}U N2:公共连接点基准电压,U N1:并网点基准电压,X L:并网点到公共连接点线路的阻抗,I pcc:公共连接点短路电流,2)光伏电站接入后:公共连接点短路电流:I pcc’=I pcc+1.5*I n并网点短路电流:I POI’=I POI+1.5*I nI n:光伏电站额定工作电流,4.3.3.计算结果2017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4.3-1。
表4.3-12017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单位kA2020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4.3-2。
kA表4.3-22020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单位4.4.无功补偿容量4.4.1.无功容量根据GB/T19964-2012《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对无功容量的规定要求:1)无功电源光伏发电站的无功电源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
光伏发电站安装的并网逆变器应满足额定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并应满足在下图所示矩形框内动态可调。
图4.4-1 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无功出力范围2)无功容量配置光伏发电站的无功容量应按照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并满足检修备用要求。
通过10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功率因数应能在超前0.98~滞后0.98范围内连续可调,有特殊要求时,可做适当调整以稳定电压水平。
通过110(66)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无功容量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满发时站内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感性无功及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感性无功之和;b)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自身的容性充电无功功率及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充电无功功率之和。
4.4.2.无功补偿计算:经计算,一期、二期光伏电站内箱式升压变、汇集线路的无功损耗之和均为570kvar,本工程光伏电站采用的逆变器具有无功调节能力,能够对光伏电站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因此,本工程不再新增无功补偿装置。
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4.5.1.主接线一期、二期光伏电站10kV均采用单母线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