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医中情绪分类

中医中情绪分类

中医中情绪分类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将情绪分为七种类型,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每一种情绪都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医中情绪分类,并探讨其对人体的影响。

喜,是指人感到愉快、满足的情绪。

喜情绪可以使人体气血流畅,心情愉悦,对身体有积极的影响。

而长期过度喜悦或喜怒无常则会消耗人体精气,导致心火旺盛,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怒,是指人在愤怒、生气时的情绪。

怒情绪会使人体气机郁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心慌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愤怒情绪还会导致气机郁结,影响肝脏的功能,进而引发肝胆疾病。

忧,是指人在担忧、焦虑时的情绪。

忧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不舒展,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忧虑还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思,是指人在思考、记忆时的情绪。

思情绪会使人体气血运行集中在脑部,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头晕、失眠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过度思虑还会导致脑神经衰弱,影响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悲,是指人在悲伤、难过时的情绪。

悲情绪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胸闷、气短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悲伤还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恐,是指人在恐惧、害怕时的情绪。

恐情绪会使人体气机不舒展,影响肾脏的功能,进而引发尿频、遗尿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恐惧还会导致肾气不足,影响人体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功能。

惊,是指人在受到突然刺激时的情绪。

惊情绪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心悸、失眠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惊恐还会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

中医中将情绪分为七种类型,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每一种情绪都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以维护身心健康。

可以通过调节饮食、锻炼、休息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让我们情绪波动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智;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情绪失控,陷入愤怒、焦虑、悲伤等强烈的情绪之中。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情绪失控并非只是一时的心理状态不佳,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诸多深远且严重的影响。

首先,情绪失控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直接的冲击。

当我们陷入极度的愤怒或焦虑时,思维往往会变得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处理问题。

长期的情绪失控可能导致我们出现心理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会让人感到持续的低落、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而焦虑症则会使人总是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情绪失控还可能引发强迫症,患者会反复出现不必要的想法和行为,无法自拔。

情绪失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高血压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心脏、肾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冠心病则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同时,情绪失控也会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当我们处于愤怒、紧张或焦虑等情绪时,肠胃的蠕动会减缓,消化液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长期的情绪失控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另外,情绪失控还会削弱我们的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的人更容易生病,因为负面情绪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下降。

这意味着我们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甚至是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癌症。

对于睡眠质量而言,情绪失控也是一大“杀手”。

当我们的心情无法平静,脑海中充斥着各种负面情绪和想法时,入睡会变得十分困难。

即使勉强入睡,也可能会频繁醒来,或者睡眠质量很差,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情绪对人的身心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

积极的情绪会使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身体机能协调,心态平静、舒畅,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引起种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会使人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情绪的表达要适当,不能过头,积极健康的情绪应该是平和、稳定、愉悦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关系密切。

长期焦虑、忧愁、悲伤、恼怒、压抑,可能导致精神分裂、高血压、心脏病、溃疡、胃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一般称它为心因性疾病。

如,在我国古代就曾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人到朋友家喝酒,突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蛇影,随之心情紧张、疑虑,心境颇坏,不久身体颇感不适,不思饮食,最后患了一场大病。

后来,他得知那杯中的蛇影,原来是朋友挂在墙壁上的一张弓的影子,这才解除了疑虑,恢复了心情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

此人的病情可以说完全是由疑虑的情绪造成的。

而在治疗上,除药物治疗作用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有人在临床上曾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众多的伤员中,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要快些。

关于情绪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在心理学中已通过许多动物实验得到验证。

如,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在一只铁笼里关进两只猴子,一只可以自由活动,一只被捆在笼边上不能自由活动。

笼子的一边有一根绝缘棒,当研究人员每隔半分钟向笼内通一次电的时候,自由的猴子可以抓住这根绝缘棒免受电击。

实验开始以后,自由的猴子提心吊胆,总是惦记着每隔半分钟去抓一次绝缘棒。

而不自由的猴子只能听之任之,倒也很坦然。

一段时间以后,对两只猴子进行身体检查时发现,自由的猴子得了溃疡病,而不自由的猴子反而安然无恙。

这个实验表明,长期不良的情绪是造成疾病发生的原因。

不良情绪,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消除不良情绪的6个方法不可错过

不良情绪,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消除不良情绪的6个方法不可错过

不良情绪,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消除不良情绪的6个方法不可错过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它是表达人的感觉的无声语言。

心情出现波动和异常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产生也容易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1、影响精神状态不良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容易让人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力下降。

2、影响人际假如任由不良情绪产生作用,将导致与亲友同事的争吵与不和谐,甚至气郁伤肝,刺激肝火旺盛,使人的机体产生不平衡最终导致生病。

3、影响身体健康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出现,人伤心的时候会感觉到胃脘疼痛,导致食欲变差或者暴饮暴食;从而给肠胃带来影响,另外想得太多也会导致头疼,抵抗力下降,产生疾病。

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1、改变认知法改变错误的认知方法,不要把问题看得太复杂,太悲观。

遇到困难挫折时,学会两分法看问题或换位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上下左右看问题,以减少自己的固执思维。

此外,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他人学习处理各种应激事件的方法,克服自我的暗示性或他人的感染性,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

2、精神升华法这是把负性情绪转变为有自我价值的行动中来,积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即产生化悲痛为力量、化愤怒为动力的行动。

3、精神转移法负性情绪可以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强烈的兴奋灶,此时可以用新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以削弱或抑制原有的兴奋灶。

如在心境不佳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听些愉快的音乐,释放紧张的情绪,使身心舒畅、精神焕发。

4、意识控制法即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意志抵御负性情绪的产生。

如在面临不幸时,不逃避,不埋怨,锻炼耐受性,要树立信心,以面对现实,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看待问题,坚信前景是美好的。

5、理喻法即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

在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要拉得太大,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就能从困境中得到解脱。

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情绪健康的好处

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情绪健康的好处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人的一生离不开这四种情绪的影响,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

情绪对身体得影响大多从外表可以看出,情绪好的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我们常说这个人很健康,情绪不好的人郁郁寡欢,我第一想到的便是林黛玉,她的悲惨一生恰恰是因为没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整日以泪洗面,最终毁掉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我们改变不了世俗的眼光,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用自己的思想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我认为情绪最大的影响还在于对心理的影响,因为有了对心理得影响,在导致了身体的变化,一个好的情绪代表着一个好的心态。

它对我们的智力,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情绪对智力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抑制智力水平的提高。

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积极、乐观的儿童的智力水平要比情绪悲观、忧郁的儿童的智力水平高。

智力水平不只体现在智商(IQ)上,而且体现在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众多方面。

在学习中,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做到“乐学”,这样会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消极的情绪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没帮助,而且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积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有助于人取得好成绩。

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社会精英,或智力超常的人,大多是较为沉稳,临危不惧,比较乐观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会有太多的情绪变化,并且能够冷静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情绪对人生观的影响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频频出现,而究其原因,大多是没能培养一个好的心态,在压力和不良情绪面前无法调整自己,而越陷越深。

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教人们培养一个好的心态,失败后不气馁,不放弃,不堕落,自会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情绪与疾病情绪对身体疾病的影响

情绪与疾病情绪对身体疾病的影响

情绪与疾病情绪对身体疾病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经历的各种情绪,如愉快、悲伤、愤怒等,都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实际上,研究发现,情绪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身体疾病的影响,并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不良情绪会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使得身体变得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感染病菌,发生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慢性压力还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其次,情绪对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程有着明确的影响。

例如,抑郁情绪与心脏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已被广泛研究。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血压升高等症状,且其心脏病的发展速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更高。

而焦虑情绪则与胃肠道疾病紧密相关,焦虑状态下的人容易出现胃痛、胃溃疡等消化系统问题。

因此,情绪管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情绪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和病程,还会对人体的康复产生影响。

一项研究表明,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促进人体康复。

与悲伤和焦虑相比,乐观锻炼后的身体反应更为积极,养成乐观的心态能加快康复进程。

此外,情绪的积极性也与肿瘤发展和生存率有关。

乐观的人更容易接受治疗,并且对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更高。

情绪管理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学会自我观察和情绪认知。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认知自己情绪的来源和造成的影响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其次,要学会应对和释放情绪。

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式,如运动、减压训练、冥想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紧张和焦虑情绪,缓解身心压力。

此外,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有人陪伴和倾吐心声可以减轻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总之,情绪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不良情绪会增加患病风险,影响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同时也会干扰康复进程。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情绪失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能让我们感到开心和满足,而有些则会让我们愤怒、焦虑或者悲伤。

当我们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情绪时,就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情绪失控不仅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造成困扰,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首先,情绪失控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容易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当我们遭遇挫折或者压力时,如果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而是任由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占据主导,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产生悲观的看法。

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摆脱,进而增加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因为一次失误而遭到上司的严厉批评,如果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过度自责和焦虑,就可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变得小心翼翼、缺乏自信,甚至对工作产生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长期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焦虑症,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情绪失控还会引发睡眠障碍。

当我们处于愤怒、紧张或者悲伤的情绪中时,大脑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难以放松进入休息模式。

这会导致我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等问题。

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不断回放争吵的场景,导致一夜无眠。

第二天,他会感到疲惫不堪、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更加烦躁,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此外,情绪失控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

当我们情绪激动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就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脾气暴躁的老人,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

长期的情绪失控导致他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最终患上了冠心病,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的根本函义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表达出来的。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表现,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消沉、懒散、忧郁等等。

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

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人们都在争取跻身社会成员中最优的位置,都在力争实现自己最高的期望值,都具有很强烈的开展自己的愿望。

在这种高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以期实现自我。

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于是,相应地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

人们能否有效地管理自我情绪,营造良好的情绪气氛,要看其是否具备了较高的“情商〃。

情商是衡量情感智力的参照指数。

情感智力包括五方面内容:了解自己情感的能力;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控制他人情感的能力;自我鼓励的能力。

情感智力的上下将关系到一个人在今后的个体自我成长中的成功与否。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技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有两个学生,一个功课好,一个功课虽不如前者,但毕业进入社会后,开展得却比前者好。

这里就包含一个后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具备较强的情感智力的因素。

而反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

卢刚由于处理不好嫉妒情绪,即不能正确看待自我,导致伤人也害己的惨痛悲剧。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的生存质量更加决定于个人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情绪控制、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的自我认知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方说,一个公司招聘10个人,但报名竞争的就有1000个,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都是失败者。

如果应聘者不能正确对待这次失败,他下次还能坦然地面对再一次的招聘时机吗?如果处理不当,这个人的人生前景也许就很灰暗。

因此,对于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较高的情感智商,是社会开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自我建设的当务之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0-17T10:28:27.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第14期供稿作者:孙薇薇方莉[导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因此培养积极、乐观、平稳的情绪有利身心健康。

孙薇薇方莉(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卫生院 314407)
【摘要】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不良情绪也日趋增加,对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

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

在我国抑郁症、躁狂症、自闭症,恐惧症甚至有自杀趋向等精神神经疾病亦日趋增多。

【关键词】不良情绪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82-01 一(1)所谓不良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为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二者对于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害的。

一(2)不良情绪的危害长期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会妨碍个体正常的心理功能,如注意力、记忆、思考、抉择的能力,同时导致社会功能的下降,如上学、上班、家务、社交能力削弱;如果进一步发展,严重的抑郁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容易酿成自杀的悲剧。

有人用动物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A、B两只猴子的身体固定在相邻的铁架上,只让前肢自由活动,下肢均有导线相连,可由一自动控制的仪器通电给以电击。

两猴面前各置一弹簧开关(放松即自动弹回),所不同者A猴面前的开关可用以切断电流,使两猴都解除痛苦,人猴面前开关虽可操弄但无效用。

实验开始前,先让猴子学会操纵开关。

每次实验时间为6个小时,然后休息6小时。

实验中每隔20秒电击一次,在通电之前先亮灯为信号。

由于A猴要时刻警觉,每隔20秒操纵一次开关(倘若疏忽,两猴会同时受到电击),因而比“坐以待击”的B 猴加倍紧张。

实验持续23天后A猴便不支死亡,经解剖发现其肠胃中已产生溃疡,而B猴的肠胃却安然无恙。

压抑、暴躁、恐惧、焦虑等情绪状态还会使某些人产生某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癌症等。

对已患疾病的人会进一步加剧生理功能紊乱,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加速原有疾病的恶化。

不良情绪还会破坏周围人的好心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家庭矛盾或婚姻破裂;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生活在坏情绪环境当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情绪发展,甚至导致其不良行为或人格障碍。

某些人寻求一些错误的应对方式,如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依赖或酒精中毒,导致人格改变,智力下降,产生某些精神症状,甚至产生自杀、冲动、伤人、毁物或违法行为。

还有人为了摆脱烦恼,长期自行应用一些镇静药物或毒麻物品,产生心理依赖或成瘾综合症。

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整
1合理宣泄不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写日记、听音乐、旅游、找朋友聊天来加以宣泄,也可以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或大哭一场来解除自己的压抑情绪。

2 转移注意力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切断不良情绪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把不良情绪转移到现实行为中去,以弱化坏情绪的提升,切记不要把心中的烦恼和怨气发泄到他人身上,或采取一些不良的嗜好进行错误的应对。

3 自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所以称作“酸葡萄心理”。

与此相反的是“甜柠檬心理”,即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种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人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不无益处。

但若用得过多,成为个人的主要防卫手段,则是一种病态,会妨碍自己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因此培养积极、乐观、平稳的情绪有利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江宇.(大庆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11月2卷2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