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从范畴和美学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

一、范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音乐艺术,它包括了广泛的范畴,如山歌、童谣、民歌、戏曲唱腔、牧歌、嘹歌、地方调等。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我国各地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1.山歌山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它以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质朴的词语展现出农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

山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传承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童谣童谣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儿童歌谣,它以简单、活泼的旋律和幽默、调皮的歌词为特点。

童谣多以童心、童趣为主题,歌颂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洁美好的世界,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处清新风景。

3.民歌民歌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民间歌曲形式,它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最为丰富和多彩的一部分。

4.戏曲唱腔戏曲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古朴、高亢的唱腔和富有戏剧性的表演形式为特点。

戏曲唱腔以传统戏曲剧目为载体,歌颂了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是中国声乐艺术中最为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的形式之一。

二、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它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精髓内涵。

在表现形式、审美取向、情感表达等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都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1.简约自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以简约自然为主要美学特征。

它注重以简单、朴实的旋律和词语来表达情感,追求自然、质朴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挚、自然纯粹的美感。

2.情感真挚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感表达方面以真挚为主要美学特征。

小学六年级音乐测试题剖析

小学六年级音乐测试题剖析

小学六年级音乐测试题剖析小学六年级音乐测试题类名一、填空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莱茵河畔的一座美丽城市(波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九部交响曲)最为著名。

贝多芬热爱生命和自然。

他创作了第六交响曲(田园诗)(“大地之歌”)。

贝多芬在26岁时患了耳病,逐渐失去了听力。

他写了著名的(第五交响曲)。

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乐章的主题。

3.曲艺,又称说唱,是一种集(说)、(唱)和(桌)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中国大约有(300)种曲艺艺术形式。

曲艺音乐包括两部分(歌唱)和(器乐)。

4、乐曲《阳关三叠》是(埙)演奏的。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吹秦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多为(陶土)烧制而成。

“三叠”中的主要旋律是由(埙)来演奏的。

5.《阳关三叠》的作诗人是(王维)为了派朋友到关外服役而写的。

整首歌分成(三)个部分,同一个曲调稍有变化。

唱三遍。

求助电话(三次)6。

[渔船唱晚]是(郑)的独奏。

7.【梅花三农】是(古琴)独奏。

主题音前后重复三次,故名三农。

古琴是中国独特的古代乐器。

2022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亮从东方升起】是歌剧《图兰朵》中著名的一段。

这首歌的旋律与《茉莉花》相似。

9.【伽达默林】这首音乐改编自(蒙古)民歌。

这是独奏。

马头琴是蒙古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它有近(900)年的历史,以杆上雕刻的马头命名。

10.【上山看平川】是回族民歌。

这首民歌在当地被称为(花)。

11.【天空中有一颗闪亮的星星】是歌剧选集(《党的女儿》)。

它赞扬了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坚持斗争,宁死不投降)的精神。

12.《波斯市场》是一部管弦乐作品。

这种音乐中的男合唱演唱形式是英国作曲家凯特比的心血结晶。

13.《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的一部选集,它展现了(勇敢奔放的斗牛士、热情歌唱的人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以及温暖欢快的音乐把我们带到喧闹狂热的斗牛场)。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包括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和曲目,如汉族的梆子、北京京剧、苗族的芦笙歌、藏族的唐卡歌等。

这些声乐形式和曲目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宗教内涵,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音乐创作和表现方式。

在这些声乐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美学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和词汇的统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与文学相配”的观念。

在民族声乐中,词曲并重,旋律与歌词的相得益彰,使得音乐和词汇在表现内容和情感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例如,北京京剧中的唱腔和台词相辅相成,旋律通过演唱者的配合和表情演绎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这体现了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常常在歌曲中表现出民俗习惯、祭祀崇拜、生活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演绎,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并丰富传统音乐文化。

再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性能之一。

民族声乐中经常出现身段舞蹈、换衣、扮相、变脸等演技,这些唱腔外衣的表演形式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或者角色,从而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最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美学价值的传递。

民族声乐不仅仅是音乐和歌曲的结合,更是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的声乐形式和曲目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讴歌,表达对祖国、家乡、自然等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等的弘扬。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美学特征包括音乐和词汇的统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以及强调美学价值的传递。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民族声乐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学特征。

本文将从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和主要美学特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探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民族声乐艺术是指我国各民族在歌唱表演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音乐艺术形式,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从音乐形式上看,民族声乐艺术包括了不同民族的歌曲、咏叹调、乐谱、音乐器乐等多种形式。

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各具特色,既有优美婉转的民歌,也有激昂豪放的山歌,更有抒情深沉的古乐。

从表演形式上看,民族声乐艺术还包括了歌唱、吟诵、对唱、合唱、童声、伪声等多种表现形式。

这些表现形式在不同民族中各有千秋,展现出了不同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从艺术内涵上看,民族声乐艺术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包括了民族历史、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感悟等多方面内容。

民族声乐艺术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不同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1. 多样性丰富性民族声乐艺术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著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声乐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丰富性体现在音乐形式、表演形式和表现内涵等方面,展现出了多元而丰富的审美情趣。

2. 民族特色浓厚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融合了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和文化特征,展现出了浓烈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符号,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表达,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3. 表现力强烈民族声乐艺术以其表现力的强烈而著称,它通过歌唱表演展现了深厚的感情和情感表达。

不论是忧伤悲愁的山歌,还是豪放激昂的戏曲唱腔,都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领略到深刻的情感内涵。

4. 融合传承民族声乐艺术以其融合传承的特点而著称,它既保留了传统的音乐元素和表演方式,又吸收了现代的音乐技巧和表现手法,展现了现代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

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的十余年,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为三种唱法,民族唱法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是植根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依据考古发现,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候人猗兮》的情歌和狩猎的《弹歌》。

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

民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

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诸如: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等。

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清调、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色彩。

同是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族则音调跌宕起伏、高亢宏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宛转、清新秀丽。

同为一首表现少女追求爱情生活、寄情于为情人绣荷包的抒情小调《绣荷包》;云南的《绣荷包》是委婉清秀,四川的《绣荷包》是高亢活泼,而山西的《绣荷包》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明快起伏、热情亮丽。

我国如此多姿多彩浩瀚的民歌演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流传发展、衍生变化。

中国民歌的基础知识

中国民歌的基础知识

中国民歌的基础知识[转]民歌的定义:广义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狭义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

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县接壤的乡村。

“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

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

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

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

“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

“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

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

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民歌的分类:当代音乐界一般常见的按体裁划分:劳动号子、山歌。

中国声乐艺术

中国声乐艺术
(6)进入明清时代,我国的封建制度面临崩溃,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一时期, 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歌。 清代收入的小曲有208首。如《满江红》、 《一剪梅》。欣赏曲目《一剪梅》
汉族民歌题材类型及作品赏析
号子:一般来说,号子的领唱者就是劳动的 指挥者,他用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 号子的节奏极为短促,歌词也比较单一,劳 动者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劳动个最突 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他强烈的节奏感。在集体 劳动中,号子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鼓 舞调节精神,组织和指挥劳动,具有实用价 值;另一方面,号子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 价值。
《猜调》赏析
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 歌词欣赏:小乖乖来小乖乖 我们说给你们猜 什么
长 长上天 哪样长 海中间 什么长长街前卖嘛 哪样长 长妹跟前
小乖乖来小乖乖 你们说给我们猜 银河长 长上天 莲 藕长长海中间 米线长长街前卖嘛 丝线长长妹跟前 喽来
小乖乖来小乖乖 我们说给你们猜 什么团 团上天 哪 样团 海中间 什么团团街前卖嘛 哪样团团妹跟前
民歌的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 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 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 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 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 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 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 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惮 憬等。(明·冯梦龙)有“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之说,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 深切的。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作坊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

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的十余年,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为三种唱法,民族唱法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是植根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发展至今。

依据考古发现,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候人猗兮》的情歌和狩猎的《弹歌》。

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

民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

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诸如: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等。

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清调、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色彩。

同是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族则音调跌宕起伏、高亢宏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宛转、清新秀丽。

同为一首表现少女追求爱情生活、寄情于为情人绣荷包的抒情小调《绣荷包》;云南的《绣荷包》是委婉清秀,四川的《绣荷包》是高亢活泼,而山西的《绣荷包》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明快起伏、热情亮丽。

我国如此多姿多彩浩瀚的民歌演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流传发展、衍生变化。

由生活劳动中的简单原始的哼唱到载歌载舞,有情节、有声色的表演,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特别是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新中国解放后的十七年里,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得到了根本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为中国老百姓服务,为中国听众所接受,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在表现时代精神、人物风格和反映社会风貌、乡土人情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引进了外来的西洋声乐艺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唱人才,象郭兰英、王昆、胡松华、王玉珍、郭颂、马玉涛等。

他们运用熟练的声乐技巧。

将优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感情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艺术整体。

并且出现了不少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优秀民族歌剧,象《白毛女》、《刘胡兰》、《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唤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却使民歌演唱艺术这株正待盛开、怒放的花蕾遭到了几乎毁灭的摧残,整个文化艺术变成了万马齐喑的惨淡局面,形成了一段历史的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加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蒸蒸日上的向前发展。

党和国家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倡严肃高雅艺术,为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减除了矛盾、增添了动力,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由于广大文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解除了思想隔核和精神束缚,并通过对外的交流学习和自身的学习深造、实践提高,给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展示了新的局面,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花春的新时期,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上的深度、难度,还是对民歌唱演声音的认识和技巧的发挥运用上,以及演唱作品的个性、风格和艺术想象、表现力上都突出了时代的气息,增添和发展了民族色彩,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和欣赏,也引起了世界文化音乐界的注重和赞叹。

新时期民歌演唱艺术首先是在演唱作品体栽的创作色彩上的变化和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

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要求,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但民歌优美动听的音调素材,仍然吸引着人们。

这样依据原来短小的山歌、小调改编创作的新歌曲必定大量涌现,伴随着也出现了一批年青有为的优秀作曲家。

如:施光南、王酩、谷建芬、王立平、士心、徐沛东等。

作曲家们借助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把各种无声的音符倾注在谱面上,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

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原来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

现今中央及各地举办的各种歌手大赛上或剧场、电视转播的大型文艺晚会上,很难见到还有谁演唱短小的原始民歌,大多都是有一定难度或相当难度的改编、创作的民歌作品。

象第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专业组和业余组不少歌手演唱的《孟姜女》(刘麟、王志信重新编词编曲),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这首我国家喻户晓、哀婉凄楚的古老歌曲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民歌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运用多种不同的现代作曲技法,并借鉴和融汇了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表现手法,通过几次转调、扩展音域和改变节奏,拓宽和突出了音乐主题,把一首简单的都市小调民谣发展创作成为一首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

它既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貌又充满了新的意蕴,使作品的内在容量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扩充和升华。

还有于学友改编的《小白菜》、尚德义改编的《今年梅花开》、白诚仁编曲的《苗岭的早晨》、鞠秀芬改编的《我想亲亲在梦中》、李崇望和郝宗纲编曲的《牧羊山歌》、景建树编曲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等一大批作品,都是我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经过改编创作成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发展变化了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大型声乐作品,深得群众喜爱欢迎,也让歌唱家得到了能充分展示自己嗓音技巧、艺术水平的演唱曲目。

新时期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剧。

如《星光啊星光》、《第一百个新娘》、《大野芳菲》、《火把节》、《芳草心》、《原野》、《门前有座山》、《党的女儿》等,遗憾的是这些数量不少的歌剧剧目,虽然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与创造,但是在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和现代思维意识结合的创作手法和色彩上仍不能令人满意,较之文革前的几部著名民族歌剧,虽然数量增多了,而质量上却使人感到缺少了民族传统的优美风格,也欠缺了新时期的新颖特征,难以让人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这方面还有待于我们新时期的作曲家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去挖掘、创作更新更美的,让人民大众满意、喜爱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

民歌演唱艺术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技巧的运用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工作者争论的焦点,也是大家一直努力探索钻研、学习追求的对象。

自古以来,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在演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等声音技巧方面的要求都有相当科学水平的方法和经验。

在呼吸气息的运用上,历代都有不少的经验、理论流传。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氮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宋张炎《词源》中说:“忙中取气急不乱,宁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少人气转换。

”近代陈彦衡《说谭》中说:“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法则音滞,气散则音竭”等,对呼吸的方法和气息的运用。

都有精僻的论断。

后来人们依据演唱时声音强弱轻重、高低缓急的变化是由气息来控制调节的,总结为深沉饱满的气息,必须是“气沉丹田”,也就是说歌唱时要用横隔膜来控制气息。

在歌唱的发声上,由于我国民族的语言与西方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语言的单字是多音节组合而成,我国语言单字大都是一字一音一义。

一个字音又包含着声母、韵母与复韵母的组成因素,同声韵的单词又有高低抑扬不同的声调,这种字的声、韵、调的特点,即表现了我国语言自然而丰富的音乐美,又增加了发声时咬字清晰纯正的难度。

早在1324年元朝的周德清就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门歌唱要求的韵谱《中原音韵》,相隔五十年后又有乐韵凤等编撰的《洪武正韵》出现,为歌唱的准确发声、正音阐明了较有系统的理论。

长久的演唱实践,人们把歌唱的发声归结为:“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并认为美好的声音必须是具备“甜、脆、圆、润、水(清澈如水)”五大特点。

字音的喉、舌、齿、牙、唇的部位正,开、齐、撮、合的口形准,由清亮的嗓音,发出行云流水般的音乐韵律,声音自然会清晰、优美、动听。

对声音共鸣的要求,古人也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黄钟大吕,声若洪钟”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歌唱共鸣的水平已相当之高,也正是民歌演唱艺术追求的一种响亮、圆润的美好声音和科学的发声方法。

千余年来我因的民歌演唱艺术在历代官学、私学和民间交流的传承衍化中,无论是对声音的锤炼修饰,还是发声技巧的运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本民族演唱的风格特点和系统理论。

但也在五六十年代带来了不利于学习、提高、发展的“土洋之争”,排斥西洋先进的发声技巧。

实际上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在唱法和理论上都存在着去芜存菁,不断提高、发展的补充过程。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对外学习交流往来的增多,使文艺工作者在不断的教育学习和交流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

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缺陷,加速了学习、补充的积极性。

在派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往中,摆正了对西洋发声体系的认识。

西洋美声唱法在强调深厚的气息基础上,注意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上讲究比例恰当的混合共鸣和充分的泛音,音域宽广,发声自如,音色优美,声音之间过渡平滑匀净,衔接熨贴,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以及能增加嗓音美感的微颤和循序渐进的练声方法等,对民歌演唱艺术声音的铸造和演唱能力,技巧方法的充实补充是值得借鉴学习的,也是必要的。

在继承发扬、学习运用本民族优秀传统的歌唱方法(包括学习戏曲、说唱的优秀演唱方法),同时又吸取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

西洋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引进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传统的演唱艺术逐渐形成了有规律、系统的民歌演唱和教学方法及理论体系。

新时期的民歌演唱声音讲究有明亮清澈、圆润柔和的音色;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控制气息;保持吸气的状态歌唱,喉头位置相对稳定和喉咙的放松打开,使声音和气息流通顺畅;有充分的头腔共鸣和浑厚结实的音量。

在声音的表现力上,能使宽厚与纤细、泼辣与轻柔相结合。

女声演唱基本上消除了用大本嗓歌唱的错误方法,假声的运用使音域的宽度扩大了,运用有呼吸支托的声带积极闭合挡气振动发声的方法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