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

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

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

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它既是各民族表达自身独特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又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下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1.藏族音乐藏族音乐是指藏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藏族音乐通常以藏传佛教经文和典籍为歌词,演唱风格独特,音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

同时,藏族音乐也以器乐演奏为主,如长笛、板胡等,器乐演奏风格独特,擅长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表现出藏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拜。

2.哈尼族音乐哈尼族音乐是指哈尼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哈尼族音乐以情感真挚、形式简单为特点,通常以竹笛、箫等简单的乐器演奏,歌词内容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土情感的深厚感情。

同时,哈尼族音乐也擅长合唱,多以民歌形式演唱,具有强烈的群体性和参与性。

3.朝鲜族音乐朝鲜族音乐是指朝鲜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音乐以舞蹈和器乐演奏为主,器乐风格优美,演奏技巧独特。

同时,朝鲜族音乐也擅长合唱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演性和艺术感染力,反映出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4.傣族音乐傣族音乐是指傣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傣族音乐通常以傣文诗歌为歌词,演唱风格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和神秘感,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同时,傣族音乐也以器乐演奏为主,如击鼓、吹唢呐等,器乐演奏风格擅长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傣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拜。

5.苗族音乐苗族音乐是指苗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有着其特有的风格。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介绍,欢迎阅读!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

1、线条中国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韵,多彩优婉,会通于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它体现在线条上的美化处理中,一是对单音的处理;二是旋律进行时的装饰。

2、和谐中国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始终保持着天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神性。

这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因此众多的民族音乐作品,多运用变奏、启承转合、再现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缓神陈叙、忍耐。

和谐182 美也就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特征之一。

3、意境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

作为一件完成了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现在虚和实、讲究传神和悟两个方面。

虚与实是指作品中音响实体与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术上所形成的虚与实。

音乐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

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

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

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

关于民族音乐的特点赏析

关于民族音乐的特点赏析

关于民族音乐的特点赏析民族音乐是一种代表着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和风土人情的特点。

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展现了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音乐样式、歌曲主题、乐器使用等角度来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音乐样式民族音乐的音乐样式主要包括宗教音乐、舞蹈音乐、戏剧音乐和纪念音乐等。

宗教音乐是一种神圣的音乐形式,能够和宗教仪式进行结合,起到增强宗教感情的作用。

舞蹈音乐是舞蹈表演的音乐,它能够配合舞蹈动作的节奏,带动气氛,加强舞蹈表现力。

戏剧音乐是传统戏剧的表演音乐,它能够引导观众进入角色世界,融入剧情。

纪念音乐是以特定的纪念活动为主题的音乐形式,能够传达纪念活动的内涵和情感。

二、歌曲主题民族音乐的歌曲主题包括了各种社会文化内容。

它们广泛涵盖了情感、宗教、爱情、自然和生活等不同主题。

每个主题都紧密联系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例如,藏族歌曲主题主要涉及自然界和人文界的讴歌,歌颂祖国山川和悠久历史;蒙古族歌曲主题则强调农耕生活和牧民群众的生活场景;壮族歌曲则更加着重表现人们的感情和生活。

三、乐器使用民族音乐的乐器使用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乐器,例如,蒙古族使用马头琴、阮、葫芦丝等乐器;藏族使用唢呐、手鼓、唸经筒等乐器;壮族则喜欢使用木琴、铜鼓等乐器。

这些乐器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不仅是民族音乐的制作工具,还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体现。

总的来说,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它不仅是宣扬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展示人类文化多元性的无限宝藏之一。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民族性二、古老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已有6000多年的音乐历史,远古的龟兹文化和商周文明均有残存的乐器和音乐记录。

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三、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以其优美、内敛、留白的审美特征而与众不同。

传统中国音乐注重表达内心的深意,强调音乐作品的象征和意境,通常以流动的音符、变化的音色和简练的技巧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整齐的曲式、倚重旋律变化的音乐结构和乐曲间的音律与情感的呼应使传统中国音乐显得朴素而深奥。

四、纯粹性中国传统音乐以表达情感和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强调音乐的纯粹性和自然性。

传统中国音乐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而是借助音乐的独特表达方式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思考,鼓励人们通过音乐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超越。

五、情感主导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是以情感的表达为主导。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而表达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同的音乐曲调和节奏能够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将人们带入不同的心境。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音乐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六、民间性中国传统音乐大量借鉴了民间乐曲和舞蹈,深受平民百姓喜爱。

从古代到现今,中国传统音乐一直作为民间娱乐的重要形式,并与民间习俗和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传统。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民族性、古老性、审美特征、纯粹性、情感主导和民间性等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艺术,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

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

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

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

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

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

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

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

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

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

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2、四域音乐
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

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

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3、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

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旅行,并进行音乐交流。

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

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的乐器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民族音乐团体,民族音乐界涌现了一大批像彭修文这样的指挥家、作曲家和刘明源(板胡)、刘德海(琵琶)、闵惠芬(二胡)等杰出的器乐演奏家,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这方面的中青年优秀人才。

他们和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一起,为振兴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丰富民族音乐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感兴趣:
1.什么是民族音乐
2.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3.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性论文
4.试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