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 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 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 0 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 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 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可以在无有机碳和氧的条件下,以光和氨、硫化氢、硫和铁离子等的氧化获得必要的能量,而生长所需的碳则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无机物的转化。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1生物法的概念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是在已成熟的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净化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附着在多孔、潮湿介质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0)或细胞组成物质。
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过由气相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的传质过程,然后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吸收;在此条件下,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产生的代谢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析出到空气中,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
2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机理对于生化法处理废气的机理研究尽管已做了不少的工作,当至今仍没有统一理论。
目前在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是荷兰学者,依据传统的双模理论提出额生物膜理论。
另外一种是PEDERSEN、孙佩石等根据吸附理论提出的吸附-生物膜理论所为生物膜及是由微生物群体在固体载体表面构成的粘性膜结构。
润湿环境下,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物为能源,将其氧化分解过程中,得以生长、繁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
这种生物膜尤其在处理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废气时,更显示了优越性。
3生物法的工艺特点由于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因此,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
同时,由于废气生物处理系手机的再生可直接通过吸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而不需要先理化吸收和吸附那样的专门设备,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降低运行操作费用,所以,生物处理技术已逐渐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4主要工艺及对比4.1生物过滤床生物过滤床是一种在其中填入具有吸附性滤料(如泥炭、土壤、活性炭等物质)的净化装置。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表1-1微生物对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化合物生物降解效果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丁醇、四氢呋喃、甲醛、乙醛、丁醛、三甲胺非常好苯、丙酮、乙酸乙酯、苯酚、二甲基硫、噻吩、甲基硫醇、二硫化碳、酰胺类、吡啶、乙腈、异腈类、氯酚好甲烷、戊烷、环己烷、乙醚、二氯甲烷较差1,1,1-三氯甲烷无乙炔,异丁烯酸甲酯、异氰酸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不明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废气处理 生物法

废气处理生物法
废气处理是指将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来净化废气的处理方法。
生物法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定的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自然界存在的,也可以是经过改良和选育的菌群。
在生物法中,废气首先经过预处理,去除其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
然后,废气会进入一个生物反应器,这个反应器内会有适宜生物生长和活动的环境。
微生物会利用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能源和营养源,通过酵解、氧化等过程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
最后,经过处理后的废气会被释放到大气中或经进一步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法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处理方法,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微生物资源。
其次,生物法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此外,生物法还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法在处理某些特定的有机废气中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能够实现高效的处理效果。
总之,生物法是一种有效的废气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广泛。
微生物处理废气

一、微生物法处理恶臭废气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了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等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
恶臭的治理技术即脱臭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种。
脱臭技术生物脱臭原理如图所示,在水、微生物和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发臭物质,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生物脱臭大致可以分为3个过程:1、发臭物质被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吸附的过程;2、发臭物质向微生物表面扩散!被微生物吸附的过程;3、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发臭物质氧化分解成无臭味物质,不含氮的物质被分解成CO2和H2O,含硫的恶臭成分可被分解成S、S032-,SO12-,含氮的恶臭成分则被氧化分解成NH4-,N02-,NO3-。
生物脱臭原理图二、生物脱臭的方法生物法处理废气实际上也是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三种形式。
人们根据这三套系统的液相运转情况(连续运转或静止)和微生物在液相中的状态(自由分散或固定在载体或填充物上)来区分它们。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塔。
1、生物滤池生物滤池(Biofliter)内部充填活性填料,恶臭废气经加压预湿后,从底部进入生物滤池,废气中的恶臭物质与填料上附着生成的生物膜(微生物)接触,被生物膜吸收,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或其他成分,处理过的气体从生物滤池的顶部排出,如图所示,生物滤池的进气方式可采用升流式或下降式,前者容易造成深层滤料干化,后者则可避免,并可防止未经填料净化的可溶性有机物排出。
为防止气体中颗粒物造成滤池堵塞,废气进入滤池前必须除尘。
生物滤池处理恶臭示意图生物滤池脱臭法目前研究得最多,工艺最成熟,在实际中也是最常用的生物脱臭方法。
该法的脱臭效率受滤料中的含水率、pH、温度、布气的均匀性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滤料有土壤、堆肥和泥炭等,这样生物滤池脱臭法又可细分为土壤脱臭法、堆肥脱臭法和泥炭脱臭法等。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方法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方法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方法生物法处理废气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可以在无有机碳和氧的条件下,以光和氨、硫化氢、硫和铁离子等的氧化获得必要的能量,而生长所需的碳则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无机物的转化。
由于自养菌的能量转换过程缓慢,导致其生长速率也非常慢,其生物负荷不可能很大,因此对无机气态污染物采用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困难,仅有少数工艺找到了适当种类的细菌,如采用硝化、反硝化及硫酸菌等去除浓度不太高的臭味气体硫化氢、氨等。
有机固体废弃物和废气的微生物处理

物分解代谢,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微生物细胞等无害物质。
03
特点
生物滴滤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
浓度、低流量有机废气。
04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提高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效率
优化微生物种群结构
生物反应器改进
通过筛选和驯化,提高特定有机废弃 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群比例,提高处理 效率。
微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废弃 物和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 碳、水、甲烷等无害物质或能源。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环保、高效、可持续、能源回收率高。
缺点
处理时间长、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需要良好的营养源和氧气供应。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
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
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
复利用,降低了成本。
微生物吸附技术需要解决微生物 对不同有害物质的吸附效果和吸 附机理等问题,以更好地应用于
实际废水处理中。
03
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
生物过滤法
原理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 解有机废气的方法,通过填充有 微生物的滤料层将废气中的有机
组分吸收并转化为无害物质。
过程
废气通过填料层时,气体中的有 机组分被吸附在滤料表面,然后 被微生物分解代谢,最终转化为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微生物细胞
特点
生物洗涤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可处理高浓度有 机废气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洗涤液和清洗填料。
生物滴滤法
01
原理
生物滴滤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气的方法,通过填充有微生物
的滴滤床将废气中的有机组分吸收并转化为无害物质。
废气的生物处理

五、主要影响因素
3、pH 生物反应器水相pH 6-9,降解含氯、氮、硫的化 合物时,会有酸的积累。可在液相中加碱或加缓 冲物质调节。
4、其他因素 污泥浓度、溶解氧、营养盐等。
· 六、应用及工艺
(一)含硫恶臭污染物的净化
如H2S、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 和二甲基亚矾等。有许多细菌能对含硫恶臭污染 物进行净化。主要是硫杆菌属和硫磺菌属。
生物滴滤法
有机废气
循环液
生物法工艺比较
(二)微生物对无机废气的处理
■ 适合于微生物处理的无机废气污染组分主要有:氨 和硫化氢、SO2和NOx。
■ 作将用NH将3溶其于氧水化中成成NNOH2-4和+,N通O3-入。生物滴滤池,利用硝化
■ SO2先吸附并与NaOH反应转化成亚硫酸盐,再由 硫酸还原菌将其转化为H2S,最后用硫醚杆菌将H2S 转化为元素硫。
· 污染物气体与水接触,由气相转入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 膜中;
· 污染物在液相或固相表面被微生物吸附或吸收在生物体 内,当溶液流经填料表面时,溶解在水中的气态污染物 被栖息在填料上的生物所吸附,由液相转移到生物相, 此阶段遵循一般生物化学反应速度。
· 传质速率取决于填料表面的物理性质、挥发性物质的性 质及浓度。技术开发主要强化传质和控制有利于转化的 反应过程。
· 污染物气体与水接触,由气相转入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 膜中;
· 污染物在液相或固相表面被微生物吸附或吸收在生物体 内,当溶液流经填料表面时,溶解在水中的气态污染物 被栖息在填料上的生物所吸附,由液相转移到生物相, 此阶段遵循一般生物化学反应速度。
· 传质速率取决于填料表面的物理性质、挥发性物质的性 质及浓度。技术开发主要强化传质和控制有利于转化的 反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重点难点:
1.介绍三种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2.微生物脱硫机理;
3.烟气脱硝机理。
7.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7.1.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原理
微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需经历三个步骤:
(1)有机废气成分首先同水接触并溶于水中(即由气相扩散进入液相);
(2)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并吸收;
(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 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7.1.2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工艺
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洗涤法等。
1.生物过滤法
废气处理工艺利用含有微生物的固体颗粒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然后微生物再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工艺设备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和微生物过滤箱。
生物滤池中,有孔的介质通过进气的湿度调节器和偶尔的喷淋而保持潮湿。
生物过滤法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微生物过滤箱。
(1)土壤滤池
构造:采用特制的颗粒化土壤作为填料,由气体分配层和土壤滤层两部分组成。
气体分配层下层铺设粗石子、细石子或轻质陶粒等,上部由黄砂或细粒组成;土壤滤层由粘土、含有机质沃土堆肥、细砂土和粗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配料组成。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pH值及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应用:土壤滤池已用于肉类加工厂、动物饲养场、堆肥场等产生恶臭废气的处理,这类废气的主要特点是带有强烈的臭味,这种臭味是有一种或多种有机成分引起的,而这些有机成分在废气中的浓度并不高。
优缺点:土壤滤池具有投资小、抗冲击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
(2)堆肥滤池
工作原理:将畜粪、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经好氧发酵、热处理后作为填料。
有机废物经稳定化作用后形成的堆肥是一种高达50~80%腐殖质含量的疏松物质,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其中含有大量可降解有机气体的微生物。
构造:在地面挖浅坑或筑池,池底铺设排水管,在池的一侧或中央设输气总管,总管上接出多孔配气支管,并覆盖砂石等材料,组成厚度为5~10cm的气体分配层;分配层上再铺厚度为50~60cm的堆肥,形成过滤层。
应用:可用于处理易生物降解有机气体产生量大的场合。
由于堆肥产品受pH的影响,堆肥滤池一般不适合于酸性有机气体的处理。
优缺点:具有空隙率高、渗透性能好的特点,因此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要远小于土壤滤池,堆肥中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因此堆肥滤池处理效率远大于土壤滤池,而停留时间
一般仅为土壤滤池的0.25~0.5倍。
使用堆
肥做填料也存在缺陷,当肥料软化时容易
产生水平和垂直压缩作用,水平压缩使滤
料内部产生裂缝,也有可能使过滤层与池
壁间产生裂缝;垂直压缩使填料孔隙堵
塞,从而增加了水头损失。
当废气经过填
料到达裂缝和开口处,处理效果会明显恶
化甚至失效;如果增湿和喷淋系统运行不
好,由于干化作用也可能使填料发生收
缩,干肥料通常呈疏水性,将得再次润湿
填料很困难。
(3)微生物过滤箱
构造:由箱体、生物活性床、喷水器等组成,微生物一部分附着于载体表面,一部分悬浮于活性床水体中,有机废气通过活性床,部分污染物被载体吸附,部分被水吸收,然后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图7-2微生物过滤箱
优缺点:处理过程可控性强,可充分发挥微生物及反应器的作用;处理效率高,抗冲击性能强;占地面积小,可实现封闭操作,卫生条件好。
与微生物过滤箱相比,土壤滤池和堆肥滤池的运行和管理费用较低,但处理效果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生物滴滤法
构造:以生物滴滤反应塔为主体设备,内布多层喷淋装置,废气从底部进入,上升过程中被喷淋的混合也充分吸收,并在反应塔底部形成废水处理系统,在曝气作用下,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稳定化、无害化。
优缺点; 集废气吸收和废水处理于一体,投资少、占地小、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处理效率高,逐渐受到普遍的关注。
缺点是有时需要外加营养、运行成本较高、填料比表面积小(100~300m 2/m 3填料),不适合处理溶解度低的有机气体。
3.生物吸收法
原理:利用对有机废气成分有特别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营养物和水组成的微生物吸收液处理废气,适合于吸收可溶性的气态污染物。
吸收了废气的微生物混合液再进行好氧处理,去除液体中吸收的污染物,经处理后的吸收液再重复使用。
构造:一般由吸收装置和废水反应装置两部分组成,可采用各种常用的吸收设备,如喷淋塔、筛板塔、鼓泡塔等。
吸收过程进行得很快,混合液在吸收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仅约几秒钟,而生物反应的净化过程相对较慢,废水在反应设备中一般需要停留几分钟至十几小时。
图7-1堆肥滤池
7.1.3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法的应用及研究方向
应用:处理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废气中的无机蒸气物质(含有氮、氯或可产生少量酸的硫化合物)
研究方向:
(1)低浓度、复杂的混合型恶臭气体的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2)开发适合于特定有机物降解的细菌种类和接种方法;
(3)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动力学及生物学原理的研究;
(4)新型、高效生物处理设备的研制。
7.2硫氧化物微生物净化技术
7.2.1煤的无机硫脱除
煤中的无机硫大部分以黄铁矿(FeS 2)的形式存在,在微生物作用下,煤中的无机硫被氧化、溶解,最终生成硫酸和Fe 2+而被去除。
可用于煤中无机硫脱除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种类是氧化亚铁硫杆菌(Tfer-rooxidans )和硫化叶菌(Sulgolobus )。
无机硫脱除的反应过程是开采出来裸露的原煤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2224242FeS +7O +2H O 2FeSO 2H SO −−→+
经自然氧化后的煤矿水变酸,一般pH 值在2.5~4.5之间,因而促进了耐酸性细菌的繁殖,例如氧化硫杆菌(Tiobacillusthiocxidans )。
FeSO 4是细菌生成的能源,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将FeSO 4氧化成Fe 2(SO 4)3,其反应式为:
424224324FeSO +2H SO +O 2Fe (SO )2H O −−−−−→+氧化亚铁硫杆菌
硫酸铁与黄铁矿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硫酸,硫酸使黄铁矿中的硫得到进一步转化而脱除,其反应式为:
22432424FeS +7Fe (SO )+8H O 15FeSO 8H SO −−→+
7.2.2煤的有机硫脱除
煤中的有机硫主要以噻吩基(C 4H 4S-)、硫基(-S-)和多硫基(-S-)x 形式存在,其中二苯并噻吩(DBT)是煤中含量较高的有机硫。
煤中有机硫脱除的过程为脱硫微生物在酶的作用下,使C-S 键断裂,DBT 分解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环羟化使碳环开环、结构变化,把不溶于水的DBT 转换成可溶性的噻吩衍生物;二是通过微生物的直接作用,将DBT 中的硫元素变成硫酸,而从煤中脱除。
脱除有机硫的菌种主要有拟单球菌、恶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根瘤菌、大肠杆菌等,多数为异养型微生物。
7.2.3微生物烟气脱硫原理
烟气中的SO 2一方面以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的形式转变为H 2SO 4,另一方面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促使反应(7-4)加快。
吸收液中的微生物使Fe 2+和Fe 3+相互转化,使反应(7-5)迅速发生。
Fe 222242SO +O +2H O 2H SO −−−−−→离子,微生物 (7-4)
24322424Fe (SO )+SO +2H O 2FeSO 2H SO −−−→+微生物 (7-5)
Fe 3+是较强的氧化剂,其浓度越高,脱硫的速度就越快;同时反应生成的Fe 2+又可作为
营养源被微生物利用生成Fe3+,再次加快SO2的吸收。
7.2.4微生物脱硫研究进展
在细菌工业废气脱硫研究中,最成功的代表是氧化亚铁硫杆菌,其生长的最适宜pH为2.0~2.2,利用该菌的间接氧化作用进行脱硫,脱硫率已达到95%以上。
7.3微生物烟气脱硝技术
7.3.1NOx脱除技术
NO x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硝酸、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目前脱除NO x的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液膜法和微生物法。
各种技术及方法的比较见表。
表7-1NOx废气净化技术比较
7.3.2微生物净化NOx废气的原理
微生物净化NO x的原理是:适宜的脱氮菌在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利用NO x作为氮源,将NO x还原成最基本的无害的N2,而脱氮菌本身获得生长繁殖的过程。
其中NO2先溶于水中形成NO3-及NO2-再被生物还原为N2,而NO则是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后直接被生物还原为N2。
NO x废气的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
(1)悬浮生长系统
悬浮生长系统即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于液相中,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与悬浮液接触后转移到液相中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喷淋塔、鼓泡塔等生物洗涤器。
(2)附着生长系统
附着生长系统中,微生物附着生长于固体介质上,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介质构成的固定床层时被吸收、吸附,最终被微生物所净化,其形式有土壤、堆肥等材料构成的生物滤床。
废气在增湿后进入生物滤床,通过滤层时,污染物从气相中转移到生物膜表面并被微生物净化。
7.3.3微生物脱除NOx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