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7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专题17 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Ⅰ部分 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乙卷·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
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答案】B【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在18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门审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来代替家长或者家族直接把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同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控制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国家所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处理家庭中个人之间的纠纷,这等于把个人权利用国家法律来保障,建立了公民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而取代了家庭中家长或者家族对子女问题进行处置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主旨不是体现个人意志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体现了男女地位问题,属于以偏概全,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一致,排除C项;“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等信息说明国家利益是高于家族利益的,排除D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
”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
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力量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故选C项; 1871年5月,法国巴黎公社就已经被镇压了,并且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法兰西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且法国总统受议会影响很大,权力有限,无法对议会形成有效制约,排除D项。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题(精解版)

试卷类型:B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物理本试卷共7页,16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光子,将频率相同的光子汇聚可形成激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频率相同的光子能量相同B. 原子跃迁发射的光子频率连续C. 原子跃迁只产生单一频率光子D. 激光照射金属板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2.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我国到月球取土的伟大历史。
如图所示,嫦娥五号取土后,在P处由圆形轨道Ⅰ变轨到椭圆轨道Ⅱ,以便返回地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嫦娥五号轨道Ⅰ和Ⅱ运行时均超重B. 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时机械能相等C. 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至P处时速率相等D. 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至P处时加速度大小相等3. 某同学参加“筷子夹玻璃珠”游戏。
如图所示,夹起玻璃珠后,左侧筷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锐角,右侧筷子竖直,且两筷子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保持玻璃珠静止,忽略筷子与玻璃珠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大B. 两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合力比重力小C. 左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珠的重力大D. 右侧筷子对玻璃珠的弹力一定比玻璃球的重力大4. 如图所示,在某静电除尘器产生的电场中,带等量负电荷的两颗微粒只受电场力作用,分别从p点沿虚线pm、pn运动,被吸附到金属圆筒上。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年高中生物1月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C.在体外使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建立神经干细胞系,使其不断生长和分裂,从而阻止细胞坏死
D.在损伤情况下,肝组织表现出明显的补充损伤死亡细胞的能力,肝组织自我更新功能依赖于细胞脱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做馒头或面包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4、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许多土壤动物以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粪便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
B、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
C、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避光、趋湿和避高温的特性来诱捕,C错误;
D、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
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进化的结果,但没有产生新物种,B错误;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版)

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将八路军和民兵置换为门神形象,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卫家园,C正确;依据题干年画上“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信息可知该作品宣传军民合作抗日,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A排除;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材料关系不够紧密,B排除;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民兵要参加八路军抗战,D排除。故选C。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可知,中国劳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B正确;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原因是忙于战争,无暇它顾,而不是由于华工的缘故,故A错误;华工虽然做出贡献,但是不能够改变欧洲格局,故C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未收复山东主权,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周天子的官府行为下移到诸侯,再下移到士大夫甚至私人,这促进了书籍的流动及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的繁荣,D正确;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具体反映”的说法表述有误,排除B;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排除C。
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4.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
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
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2.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
据此可知,当时表1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论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3.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
这一转变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5.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
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
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材料表明,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6.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7.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历史:吉林省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分封制趋于解体B.郡县制得以推广C.井田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逐渐强化2.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
这一变迁()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3.“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
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
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A.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B.广东广州“蕃坊”遗址C.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D.陕西西安“西市”遗址4.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
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这表明()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5.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这主要反映了()A.不同王朝修史目的相同B.生产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制约C.历代正史史料来源一致D.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6.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
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
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
这反映出()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D.民众路权意识增强7.下表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2021八省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广东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推测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 年份,并说明推测依据。
(3)调查发现,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请分析其原因。
(4)江苏盐城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是没有大港口。请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497年到1855年,海岸线总体呈现向海洋推进的趋势,其中,497年到1582年推进速度较慢,1582-1855推进速度较快;1855年到1921年海岸线呈现向陆地后退的趋势,其中废黄河口后退程度最大。
C.空间格局优化D.交通网络变更
【答案】1. A 2. D 3. C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日照变长B.对流旺盛
C.逆温增强D.锋面过程
分析进口冷链食品成为我国现阶段新冠病毒“环境传人”主要环节 原因,并指出防范措施。
【答案】原因:中国对食品需求量大,国外的一些食品价格比国内有明显的优势;国外疫情严重,感染病毒人数多,从事冷链人员感染病毒较多;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
防范措施:加强执法检查,全面排查冷链食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全程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实行信息化追溯;对从事冷链食品贮存业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登记或备案管理;提高防范认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对冷链食品进口前及时进行病毒处理,减少病毒传入国内。
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核废水处理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3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2023.3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
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
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2.《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
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
这反映了当时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3.近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唐代将军史善应墓。
其墓志载:“(史善应)曾祖缬杰娑那可汗,祖乙史波罗可汗,父褥檀特勤,隋开皇中因使入朝,值本国丧乱,遂留不返。
隋文帝授上柱国,封康国公,君(史善应)即第四子也”。
材料可说明隋唐时期A.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密切B.门第观念影响广泛C.族际流动与文化的整合D.羁縻政策效果明显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
历史试题
2020年10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
这种制度体现了
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
2.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
据此可知,当时
表1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耕作理论比较先进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3.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
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5.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
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
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材料表明,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6.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
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
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
7.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
材料表明
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 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8.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
……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
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9.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
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
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0.表2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