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

合集下载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以下是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实施细则:
1. 建立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上学、做作业、休息等时间节点,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培养独立自理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自己洗漱等,提高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4.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推荐优秀的图书和读物,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培养阅读兴趣。

5.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6. 培养社交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7. 学习艺术和音乐:开展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能力。

8.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9.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康的心理教育体系,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0.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定期沟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阶段制定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施方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目标,围绕学生研究生活的全过程,以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为内容,激发研究兴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1、全员性原则。

研究习惯培养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

其次,研究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全员参与,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

2、阶段性原则。

学生研究习惯的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

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有计划地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实施,有侧重地进行习惯培养。

3.巩固的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巩固下来,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练习和巩固学生的行为,直到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永久的习惯。

下来吧。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来来回回,要有心和耐心,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良好习惯形成的环境。

要分阶段开展相关活动,重点巩固其他习惯,让学生在反复的巩固训练中,把自己的行为巩固为自觉,直至成为自己的需要。

三。

基本内容(1)制定计划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周、月、学期研究目标、研究计划以及生活、读书、实践活动的计划。

计划应简明扼要,内容明确,并按计划认真实施。

(2)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三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在中年级,学生要掌握预习和主动预习的方法;高年级学生要学会设定目标,养成自我预习的习惯,了解课本内容与之前所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不了解的重点和问题画出或写下预习笔记,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完成相应的预习和学导作业,为课堂研究做准备。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5篇)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5篇)

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

(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早到后能设法早读。

(6)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8.收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收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实践的习惯(1)能积极、主动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2)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

(2)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

(3)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细则(201302)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细则(201302)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细则一、学习习惯1、准备学具,按时上学(1)上学前要认真检查书包,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带齐。

背书包时,书包带要正,长短适宜。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学会课前预习,自学,不懂可以查资料,或者不耻下问。

(2)课后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知识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课堂专心,积极思考(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读课文背法则,或一诗一歌,等待老师上课。

(2)上课专心听讲,不说悄悄话,不做小动作;多动脑,敢发言,会思考,不做与课堂无关事。

(3)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冷静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4)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认真自习。

4、完成作业,及时订正(1)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不边做边玩。

(2)爱护作业本,不乱撕作业本,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格式正确,书写姿势正确。

(3)答题细心、准确、养成先审题再解答后检查的习惯。

(4)作业的错题,要在完成下次作业前认真订正。

二、行为习惯1、举止文明,注意安全(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

(2)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敬礼问好,课间遇到老师说“老师好”,放学见到老师说“老师再见”,在校内遇到来宾说“叔叔好或阿姨好”,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或来宾要让行。

(3)不准在校园里追逐打闹,课间不在教室和楼道内喧哗、打闹。

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准攀爬栏杆和围墙,不准带鞭炮、小刀等危险品进校园。

(4)不能散布谣言,影响安全或造成不良影响。

(5)不进入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不吸烟,不喝酒,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

(6)不说谎话、粗话、脏话;不以强欺弱,不骂人,不打架;不起叫绰号,不起哄,不嘲笑。

2、尊老爱幼,乐于助人(1)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出门告知父母,回家见到长辈要打招呼。

小学学生培养规章制度

小学学生培养规章制度

小学学生培养规章制度
一、学习规章制度
1.学生要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学生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发言。

3.学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提交。

4.学生要爱惜教室和学习用具,不在桌子上乱写乱画。

5.学生要遵守考试规则,不作弊。

二、卫生规章制度
1.学生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学生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3.学生要保持饮食健康,不吃垃圾食品。

4.学生要爱惜公共设施,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三、纪律规章制度
1.学生要有礼貌待人,不凶恶欺凌同学。

2.学生要遵守学校规定,不违反校纪校规。

3.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乱跑。

4.学生要守时守约,不拖延或违背诺言。

四、安全规章制度
1.学生要遵守校园安全规定,不在走廊上奔跑。

2.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不随便向他人借钱或东西。

3.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在车辆过马路时横冲直撞。

4.学生要尊重师长,不擅自离校或参加不良活动。

以上是学校制定的小学学生培养规章制度,学生要遵守这些规定,努力做到遵规守纪,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学生开学学习习惯养成指导方案

学生开学学习习惯养成指导方案

学生开学学习习惯养成指导方案第一部分: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开学后,学生要养成规律的学习生活。

这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减少拖延行为。

第三部分: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部分: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要持有积极的心态。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学习,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

第五部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第六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上课、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部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可以采取番茄钟或者25分钟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方法,以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学习。

第八部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九部分: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

课外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潜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第十部分:与同学互助学习学生可以与同学互助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学生开学后,应该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培养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培养阅读习惯,参与课外活动,与同学互助学习。

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

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

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会倾听、会思考、会发言、会表达----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讨论稿)低年级1.学会倾听的习惯上课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小动作,用心听老师讲课,学着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2.善于思考的习惯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问同桌、老师;学着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敢发表不同的看法,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请教;学习预习方法,试着自己预习或请老师辅导预习。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遇事要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与人谈话时要有礼貌,要大胆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不要怕说错;发言时,身子要站直,要尽量说普通话,要大声说,能让别人听清楚。

4.与人合作的习惯学着跟同学、老师合作,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要学着尊重别人,和同学交流时要用心听,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5.自主读书的习惯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要边读边想,学着把书中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愿意和书交朋友;要爱护自己的书,不能在书上乱写乱画,不读不健康的书,不看不健康的光盘。

6.认真书写的习惯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姿势,并能按要求去做,注意书写要端正大方,尽量不用橡皮,要保持卷面整洁。

7.自评和互评的习惯学习基本的自评互评方法,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自评互评,基本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业进行正确判断和对言行进行是非判断。

8.搜集资料的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观察,搜集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初步认识观察、搜集的好处;根据自己的喜爱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等,并试着记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9.动手操作的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做边想怎样做得更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准确性,如果有错误,要反思总结。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试着回想当天学了哪些知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量,作业要独立完成,不潦草,不抄袭。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三篇)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三篇)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1. 细化行为习惯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每个年级的行为习惯目标。

例如,一年级可以注重礼貌和整洁,而四年级可以注重独立和自律。

2. 制定行为规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例如,要求学生做到守时、守纪律、尊重他人、关注卫生等。

3. 设计行为习惯培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组织礼仪培训、环保宣传、卫生检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4. 倡导示范引领: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榜样。

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5. 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不良行为,可以适度的惩罚措施,促使学生改正。

6. 设置行为习惯监测机制:建立学校行为习惯监测机制,定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

7.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行为表现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8. 持续监督和改进:通过定期评估和总结,持续监督和改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总之,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面规划和实施。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通过明确的目标、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以及相关的活动和监测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持续监督和改进,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

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二)1. 建立规范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包括课堂纪律、礼貌待人、守时等方面的要求,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习惯。

2. 培养良好的上课行为习惯:学生应准时到校、准时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随意离席、不说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倾听、会思考、会发言、会表达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讨论稿)
低年级
1.学会倾听的习惯
上课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小动作,用心听老师讲课,学着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2.善于思考的习惯
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问同桌、老师;学着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敢发表不同的看法,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请教;学习预习方法,试着自己预习或请老师辅导预习。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遇事要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与人谈话时要有礼貌,要大胆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不要怕说错;发言时,身子要站直,要尽量说普通话,要大声说,能让别人听清楚。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学着跟同学、老师合作,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要学着尊重别人,和同学交流时要用心听,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5.自主读书的习惯
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要边读边想,学着把书中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愿意和书交朋友;要爱护自己的书,不能在书上乱写乱画,不读不健康的书,不看不健康的光盘。

6.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姿势,并能按要求去做,注意书写要端正大方,尽量不用橡皮,要保持卷面整洁。

7.自评和互评的习惯
学习基本的自评互评方法,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自评互评,基本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业进行正确判断和对言行进行是非判断。

8.搜集资料的习惯
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观察,搜集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初步认识观察、搜集的好处;根据自己的喜爱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等,并试着记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9.动手操作的习惯
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做边想怎样做得更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准确性,如果有错误,要反思总结。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试着回想当天学了哪些知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量,作业要独立完成,不潦草,不抄袭。

中年级
1.学会倾听的习惯
上课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细心听老师讲课,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

听其他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听发言是否正确、通顺、完整。

2.善于思考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多动脑筋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努力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不会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按照自己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要学会动脑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与人交流时要有礼貌,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怕说错。

发言时身子要站直,眼看着对方,要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学会和同学、老师合作,能与同学、老师主动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要学会尊重别人,交流时要有礼貌,等同学把话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要养成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学会作批注,学着写读书笔记,愿意和书交朋友。

要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要多读好书,看健康的光盘。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能保持读写姿势端正,学会正确执笔,逐步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尽量保持卷面整洁,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正确。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学会自评互评方法,基本能进行自评互评,不断积累自评互评经验,在做出是非、正误判断的基础上,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学着用积极向上的言语激励他人,用增强自信心的话语激励自己。

8.搜集资料的习惯
认识到搜集资料是丰富知识、积累知识的好方法,会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搜集资料,不断拓宽知识面;能坚持进行资料搜集的习惯,提高搜集资料的有效性,不断总结搜集方法。

9.动手操作的习惯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完成各类操作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记住操作步骤和方法。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着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不断总结复习经验,按时、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并能认真检查,力求作业无误;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高年级
1.学会倾听的习惯
上课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对重点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要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判断其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多动脑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不会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

并且要不断总结预习方法,介绍预习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质量。

3、敢于提问的习惯
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要怕说错;提问和发表时要站直,要讲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
要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能尊重别人,交流时要认真倾听,等同学把话讲清楚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5.自主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边读边想,圈点勾画,把优美的词、句、段及读书心得,写在读书笔记里,注意知识积累,逐步养成习惯;乐于读书,能和书交朋友,多读健康有益的书,要看健康的光盘,能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上乱写乱画,养成文明读书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能保持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眼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要端正大方,要保持卷面整洁,不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正确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自评、互评,认识到自评、互评是使自己和他人共同进步的地方,在积累自评、互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既能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又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自我反思中进步。

8.搜集资料的习惯
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能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合或者深加工,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不断
拓展搜集资料的空间和改进资料的方法,把搜集资料成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技能。

9.动手操作的习惯
主动独立地进行各类操作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知识,学习新知识,不断反思操作方法和步骤,并从中有所改进或创新。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运用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按时、独立完成各科作业,细心检查,确保无误;注重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