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

合集下载

农村集市发展历程简述

农村集市发展历程简述

农村集市发展历程简述
农村集市是指农村地区定期举行的市场活动,旨在满足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和贸易需求。

农村集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演变经历了以下阶段:
1. 初期发展:古代的农村集市大多数是在农作物丰收季节举办的,以贩卖农产品为主,交流农业技术和经验。

这些集市通常在乡村交界地带或交通便利的地方举办,规模较小。

2. 商业贸易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集市逐渐演变为农产品和日用品的贸易中心。

农村集市的经济地位提高,吸引了更多的商贩前来经营。

集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和时间。

3. 产业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需求的增加,农村集市逐渐拓展了商品种类,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家居用品等。

集市成为了农村居民获取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场所。

4. 城乡融合: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些农村集市逐渐与城市的商贸网络相连接,成为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物资和信息流通的桥梁。

这种城乡融合的发展使农村集市日益规范化和专业化。

5. 现代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化,农村集市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一些地区的农村集市引入了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等新技术,提升了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总的来说,农村集市经历了从简单的贸易场所到经济中心的演变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动,农村集市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文热闹的集市

作文热闹的集市

热闹的集市集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无论是乡村的农贸市场,还是城市的夜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家前来逛街购物,享受购物的乐趣。

早晨的乡村集市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乡村集市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

农民们赶着牛车、驴车来到集市,推着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摆开摊位。

新鲜的蔬菜水果、农家自制的豆腐蛋糕、还有活蹦乱跳的小鸡小鸭,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周围村民前来购买。

在乡村集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街头艺人吹拉弹唱,小贩推销自己的货物,孩子们在集市上奔跑嬉戏,一派欢声笑语的景象。

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卖菜的大妈、招揽生意的小贩、挑担子的老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午后的城市夜市夜幕降临,城市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

霓虹灯闪烁,各种小吃摊和小商品摊点亮了灯火,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和光芒。

人群熙熙攘攘,挤满了整条街道,彷佛是一幅灯红酒绿的画卷。

在城市夜市上,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从传统的烤串、煎饼果子,到现代的披萨、汉堡,选择种类繁多。

此外,还有各种小商品摊,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总能找到心仪的物品。

城市夜市上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

有街头艺人的魔术表演,有街舞团队的舞蹈表演,还有歌手的现场演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舞台之中。

游客们或悠闲地逛街购物,或驻足观看表演,享受着夜市带来的乐趣和放松。

集市的魅力集市不仅是购物的地方,更是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所。

在集市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感受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风情。

在这里,可以品味到传统的乡村生活和现代的都市文化,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

集市是一个热闹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它蕴藏着无穷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无论是乡村的朴实与宁静,还是城市的繁华与热闹,集市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走进集市,感受其中独特的魅力,享受购物和交流的乐趣。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ed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乡村集市开幕式发言稿

 乡村集市开幕式发言稿

乡村集市开幕式发言稿
各位亲爱的村民,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合,共同见证我们乡村集市的盛大开幕式。

在此,我代表乡村集市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
的感谢!
乡村集市是我们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集市的开幕,
不仅是我们村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体举措,更是我们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区共建、提升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此,我向全体劳动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乡村集市始终坚持“精品汇聚,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倡导“人人参与,放心
消费”的社会氛围,致力于带动村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集市是一个集品质、品牌、创意、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
市场。

我们有着完善的市场设施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我们也
在市场的布局和产品种类方面经过了认真的规划和策划。

在乡村集市,你可以找到最新鲜的水果蔬菜、最纯正的土特产、最优质的农副产品,也可以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和放心的购物环境。

乡村集市将全面开展“品牌战略、创新驱动、服务体系、物流体系”
等一系列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强化市场品牌,提升用户购买体验,
不断提升集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乡村集市将积极推动经济实
力提升和发展,为村民群众创造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

最后,我代表乡村集市的全体工作人员热情邀请各位村民和广大前来参观、购物。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感谢大家!。

乡村文化集市方案策划书3篇

乡村文化集市方案策划书3篇

乡村文化集市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乡村文化集市方案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了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计划举办乡村文化集市。

二、活动目的1. 展示乡村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2. 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增强乡村凝聚力。

3. 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三、活动主题“感受乡村文化,体验乡村风情”四、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乡村地址]五、活动内容1. 文化展示区设立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区,展示乡村特色的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设置乡村历史文化展览区,介绍乡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2. 美食体验区邀请当地村民现场制作乡村特色美食,如煎饼、年糕、土菜等,让游客品尝地道的乡村味道。

3. 文艺表演区安排乡村文艺团队进行歌舞、戏曲等表演,展示乡村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农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和销售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禽蛋等,推广乡村绿色食品。

5. 互动体验区设置一些乡村传统游戏和技艺体验项目,如推磨、射箭、陶艺等,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六、活动宣传1. 在当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

3. 在周边乡村和城市张贴海报、发放传单。

七、活动组织与管理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的开展。

3. 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活动期间的人员安全和秩序。

八、活动预算1. 场地布置费用:[X]元。

2. 宣传费用:[X]元。

3. 表演嘉宾费用:[X]元。

4. 美食材料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X]元。

总预算:[X]元。

九、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游客数量、销售额等数据评估活动的经济效益。

2. 收集游客和村民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的满意度和影响力。

山东优秀乡村集市案例

山东优秀乡村集市案例

山东优秀乡村集市案例一、淄博周村古商城大集。

1. 集市特色。

这周村古商城大集啊,就像一个穿越回古代的购物乐园。

你一走进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把你给包围了。

青石板路,两边是一家家的小店铺,这些店铺有的是老字号,传承了好几代人呢。

比如说周村烧饼店,那周村烧饼薄得像纸一样,咬一口“咔嚓”一声,满嘴留香。

在集市上,你能看到师傅们就在店里现场制作烧饼,从揉面到擀饼,再到贴到炉子里烤,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

除了吃的,还有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

像手工制作的丝绸制品,那些丝绸围巾、手帕,颜色鲜艳,图案精美,都是当地的手工艺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或者织出来的。

而且价格还很实惠,你要是和摊主砍砍价,能以一个特别划算的价格把这些漂亮的东西带回家。

2. 文化氛围。

这里的文化氛围那叫一个浓啊。

集市上时不时就有一些民间艺人表演,有耍杂技的,那小伙子把几个球在空中抛来抛去,还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周围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还有说评书的,老先生坐在一个小桌子后面,拿着一把折扇,绘声绘色地讲着古代的英雄故事,听着听着就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了。

而且周村古商城本身就有很多文化景点,逛完集市再去参观一下大染坊之类的景点,了解一下当地的商业文化历史,这一天下来可充实了。

3. 游客体验。

游客来到这里,就感觉像是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你可以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在集市上挑选商品,听他们分享一些生活小窍门或者当地的趣事。

这里的人都特别热情,你要是问个路或者打听个事儿,他们都会特别详细地告诉你。

而且因为集市就在古商城里,周围的环境很干净整洁,不像有些集市乱糟糟的。

在集市里逛累了,还可以找个茶馆坐下来,喝杯茶,休息休息,再继续逛,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在大城市里可很难找到呢。

二、潍坊安丘辉渠大集。

1. 集市特色。

安丘辉渠大集可是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好地方。

首先得说说这里的农产品,那可都是新鲜得不得了。

你看那些刚从地里摘出来的蔬菜,带着泥土的芬芳,什么水灵灵的萝卜啊,绿油油的菠菜啊,个头又大又饱满。

热闹的村庄集市怎么写作文

热闹的村庄集市怎么写作文

热闹的村庄集市怎么写作文《热闹的村庄集市》在乡村生活中,集市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每到约定的日子,村庄集市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吸引着四里八乡的人们。

还未走进集市,就能听到嘈杂的喧闹声。

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曲独特的乡村交响乐。

顺着人流走进集市,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

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带着清晨的露珠,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紫的茄子,色彩斑斓,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水果摊上,苹果、香蕉、橙子、梨,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再往前走,是卖衣服和布料的区域。

花花绿绿的衣服挂在架子上,随风飘动,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各种布料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有柔软的棉布,也有光滑的丝绸,供人们挑选。

除了吃穿用度,集市上还有许多手工艺品。

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现场制作着精美的竹编、木雕,那栩栩如生的作品让人忍不住赞叹。

集市里的人更是形形色色。

有背着背篓精心挑选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嬉笑打闹的孩童。

卖家们扯着嗓子吆喝着,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买家们则走走停停,货比三家,与卖家讨价还价,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小吃摊也是集市的一大亮点。

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扑鼻的炸串、甜滋滋的糖葫芦……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

人们站在摊位前,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和摊主闲聊,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这热闹的村庄集市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最淳朴的乡情和最真实的生活。

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人们情感交流的平台。

每次逛完集市,人们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和满满的收获,期待着下一次集市的到来。

乡村集市运营方案

乡村集市运营方案

乡村集市运营方案一、品牌打造1. 品牌定位:乡村集市从诞生伊始便以“本地生活美好”的理念为核心,坚持“原生态、原创意、原生活”为品牌理念。

我们致力于还原最原始的乡村生活方式,提供原汁原味的农村产品和文化体验,传承和弘扬本地的传统工艺和文化,让城市人感受到乡村的生活真谛。

2. 品牌形象定位:乡村集市以简约、自然、亲近为品牌形象,以淡雅的自然色系为主调,植根于本土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旨在传递一种原生态的乡土风情和自然美好。

3. 品牌口号:原生活,美好生活。

二、市场调研1. 目标市场:城市居民、乡村游客、传统文化爱好者。

2. 市场需求:城市居民渴望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乡村游客追求纯朴的乡村风情和食品,传统文化爱好者热衷于乡村的古老工艺和乡风民俗。

3. 竞争分析: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传统的农副产品市场和早市,但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深度挖掘和传播。

三、产品规划1. 农副产品:以当地农产品为主导,涵盖绿色蔬菜、有机水果、土特产、食用菌、畜产品等。

2. 传统手工艺品:包括竹编、粗陶、刺绣、木雕等当地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

3. 乡土风味餐饮:提供传统乡土美食,让游客品味地道的乡村味道。

4. 乡村体验活动:举办乡村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制作、农耕体验、民俗表演等。

5. 乡村民宿推广:合作当地民宿,提供乡村游客住宿、体验乡村生活。

四、运营模式1. 产地直供:与当地农产品产地直接对接,剔除中间环节,保证产品新鲜、价格实惠。

2. 品牌招商:吸引优质的农产品产地和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入驻,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乡村集市整体形象。

3. 农产品认证:推行绿色有机认证,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产品品质,增强消费者信任度。

4. 乡村旅游合作:与乡村旅游景点合作,推出组合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5. 公益推广:组织乡村公益活动,如义卖会、农民市场等,传播文化、助力脱贫致富。

五、营销推广1. 线上宣传:建立乡村集市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产品介绍、活动宣传、乡村故事等内容,引发市场关注。

乡村的集市

乡村的集市

乡村的集市
乡村的集市是农村社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逢集市日,村民们便把自家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摆在自家门前或是集市上售卖。

这里是农民们交流情感、互通信息的地方,也是彼此分享生活点滴的平台。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乡村的集市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一声声悠扬的叫卖声,夹杂着熟悉的方言,充斥在整个集市上空。

农民们亲自栽种的新鲜蔬菜、水果,还有坚果、杂粮等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摆放整齐,吸引着周边乡亲们前来购买。

这里的水果红艳诱人,蔬菜则是新鲜油亮,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农产品,乡村集市也充满了各种手工艺品和小商品。

一些妇女们将自己织制的毛线衣服、围巾、手套摆放在自家的小摊上,色彩缤纷,引人注目。

另外一些手工巧匠则摆摊展示着木雕、竹编、陶艺等工艺品,精美细致的做工让人赞叹不已。

这里还有一些小贩售卖着日用百货、零食小吃,热闹非凡。

除了商品交易,乡村集市还是邻里之间情感交流的好地方。

村民们在这里相聚交谈,商量着农事、家常。

有的老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有的年轻人则在聊着生活琐事,互相取经。

孩子们在集市上奔跑玩耍,调皮捣蛋,给整个集市增添了不少活力和欢乐。

乡村集市是一座小小的交流平台,汇聚了村民们的心情、热情和劳作成果。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找到共同话题,找到彼此间的联系。

乡村集市虽然简单朴实,却充满了温暖和乡愁。

让我们珍惜这样的乡村集市,让这份乡愁延续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集市◎我选取一个早晨,寒冷,有浓烈的白雾,开始我的乡村旅行。

汽车在浓雾中慢慢穿行,像只迷路的昆虫,扑面而来的,是懵懂的白色,不知清醒着的是路,还是昆虫。

道路两边,是隐约的村落房舍,在雾中反显得清朗。

雾是秘密的尘染,从它的隐身处源源而出,呈自由的形态,包围了颜色,填补了空间。

这构成了我记忆中最初的部分。

被弥盖了乡村集市,在远处也在我内心的深处,很长时间,我不想把它惊动。

◎到了一座桥,看到了水泥的栏杆,据说集市就在桥的旁边。

但听不到集市的喧哗,一切像雾一样静。

几个人推着自行车桥上走过,是赶集的人吧,我们跟着他们,小心地从桥头走下去。

小路上铺着碎的砂石,在潮润的湿气扑打下,呈现一种暗淡的姜黄。

我们只能看到很近的景象,近处却没有集市的踪迹。

下了一个坡,突然就闻到了一种气味,是大料的香气,在雾气的氤氲中,露出了摆在地上的香料摊子,近了看,是一堆八角茴香,边上柳条筐里是花椒,一个穿着黑棉袄的老头端坐着,抄着手,盯着他的东西。

花椒和茴香大概是当年新下的,所以特别地香。

簇新的,肉感的香气,用绒细的尖刺刺激着我的嗅觉系统。

◎——农舍院落中的灶间,炉灶下燃着柴火,铁锅里放了肉,添了水,抓一把花椒茴香撒进去。

炖,一会儿,就能闻到肉与大料混合的香味,烟火气也在里面,这是乡村中的一个景象,有种膏腴的气息。

往往是,伴随着红白喜事,喜庆的或悲伤的,总之都是喧闹的。

灶间的香味飘出来,似乎比平时都要闻着香,这种混合的气味,有它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又像是渗透到了气氛之中——气氛难免有点紧张,人们忙个不停,在接近吃饭的时候,这气味特别地勾人食欲,使人心神不安。

婚丧嫁娶的消息,在平静的乡村,迅速传开去,就像水面被石子激起了涟漪,一波套一波。

◎“万德他娘死了,知道吧,医院说没救了,怕死在医院,就往回赶,雇了个车,挂着盐水瓶子,没想在庄头上就咽了气。

”“啥时候发丧?”“明日吧,听说鼓乐班子都找好了。

”“到时去看看啊。

”“去,唉,吃了一辈子苦,刚到享福的时候就没了,人活着有啥味儿哟。

”“万德他娘可没福享,听说她刚过门的儿媳妇可是厉害……”然后,就凑上耳朵,噱噱噱噱地嘁喳,表情丰富地变化,嘴角扭曲,鄙夷的样子,还有难抑的兴奋掺在里面。

后来,又传:“万德在城里做生意,听说包了二奶呢。

”因此,一个凄惨的故事归于平淡——流言的作用,就是可以飞快地把一件事情添油加醋地传播,滚雪球似地越来越大,一些枝蔓的细节,渐渐超过了主干情节,重心出现了质的偏移,这样的结果,反而削弱了重点。

悲伤的事,就变成了一出家庭悲喜剧,热闹着在人们嘴巴上演出。

◎逢娶亲的喜事,流言的规模就要小,流言传也是传,大家都是轻描淡写,待说不说的。

但知情人,还是在某个场合,不经意地爆个新闻,说:“听说,孙业龙家老三媳妇有个哑巴哥哥呢。

”听的人问:“说媳妇了吗?”“说是也说了个哑巴,西柳张狗子家的老生闺女。

”“这两个哑巴在一块,可怎么过哟。

”“打手势呗,反正都懂,女哑巴还上过聋哑学校。

”“要是生个孩子不哑咋办?自己带可别也成个小哑巴。

”大家通过想象,眼前呈现出一个奇怪的景象,有人竟吃吃笑起来。

毕竟笑得有点残忍,就自觉地停下来,无语,脸上表情有点惘然。

大家讪讪地转开话题。

◎——这时候,天光似乎亮了一亮,雾的密度稍稀,或许是人的眼适应了周围的环境,看见的就远了一些。

集市的西边看过去有种纵深感,像一幅三维的图画,中间雾薄,两边雾厚。

雾厚处隐藏着简易的水泥板台,上面的商品看不清楚,人也看不清楚,只看清了有些晃动的影子。

这就有了种强烈的梦境感,不真实的在立体的空间游移,你无法走近它,因为它始终与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往东了望,看不到任何景物,因为一团团的雾气,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东涌去。

风似乎是暗藏着的,在雾中隐蔽了自己,不动声色地搬运着雾气,又好像,雾与风本来就是一体的,它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游戏。

我感觉到冰冷潮湿的气流擦着我的脸滑过去,闻见了水草一般的微微的腥气,如同池塘水底柔软的鱼的身体,冷的,腻的,徐徐离我远去。

东边是不是集市,我在猜测,这时候赶集的人这么少,几乎看不到人在走动。

忽听到“嘎”地一声叫,却像老林上空盘旋的声响,有惊悚片的效果。

在恍然中,极需要现实可触的东西来提醒自己,就发现身边正有个女人摆了地摊。

◎女人穿着收身小袄,罩了洒金丝绒外套,蓝直筒牛仔裤,头发大概用梳子蘸水梳过,紧紧抿着,在脑后扎住,别了仿牛角塑料发卡。

她的面色很白,但不细腻,肉有些横,眉毛看得出修过的痕迹,眼皮有点肿——不知是睡眠不足,还是天生的肿眼泡——她是丰满的,衣服包在身上,有些撑的样子,却是合身,显出体态的圆润。

这种圆润有溶解功能,女人身边的雾就眼看着化开了许多,显得稀薄,所以,她的样子,特别能看得清。

◎她的摊子上摆了各种塑料发卡,发套,塑料梳子,木梳子,塑料壳镜子还有毛烘烘的人造毛的钥匙链。

东西成堆地摆着,积了灰尘,像商店清仓处理的积压品。

此时的寥落,正好吃早餐,女人一只手里拈了根油条,一只手拿了保温瓶,油条已凉透,她费力地撕扯着吃,面部的筋肉连带滚动,显出了泼辣像。

她不像是农民,但也不像城里人,而是在农民的朴拙之中透出了油滑,一种走南闯北跑单帮,练习出来的生意人的精明。

她的年纪,你看着,觉得不小,但也不能说老,脸上的皱纹不少,但比较细,肉也不松驰,有光泽,就是说,她的肉比较硬,有劲道,是经常的辛苦劳作的结果,还是从杂事困境中淘出来的结果。

因此,她的年龄也有了硬度,茬苒时光,就从她的年龄上轻轻滑过去了。

有个女孩过来,蹲下挑拣,女人眼角梢动一动,眼睛也不朝她看,嘴里仍在咀嚼,油亮的唇一动一动。

多年的经验,她能看出顾客是不是诚心想买,再说,现在她也许有点心不在焉。

果然,女孩轻轻一翻就走了。

◎——表姐小琴回到家,找了把梳子梳头,她从水缸里舀出一瓢子水来,哗啦倒进生铁盆里,然后解开辫子。

这时,屋里没人,大舅和表哥们去队里出工,大妗子在灶间里熬猪食喂猪。

琴姐进门时,手里是抓着把镰刀的,因为她一大早就出去割草了。

我见她这么早就回来了,就问她怎么就回来了呢?琴姐蹑着脚,一个劲儿地冲我摆手,嘴里嘘嘘的。

她把梳子泡在盆里,端进里屋,趴在双屉桌上,对着一面方镜子梳头。

我也趴在桌子上,看这个小妖蛾子干什么。

我大妗子净这样骂她。

镜子的框子是镀铜的,早已氧化得分不出什么颜色了,镜子背面是幅陈旧的图画——芍药花上飞蝴蝶,彩色的套印出了问题,像电视的重影,虚飘飘的,原本的俗艳便大大地打了折扣,像一种自暴自弃的美丽。

琴姐从不看镜子的背面,她注重的是镜子的前面,镜子前面映出的自己的脸。

只可惜,镜片有了一条长长的裂缝,从一侧到另一侧,刚好分开了她的脸,她的黑红饱满的小脸,就显得不那么完美;当然,她额头上还有一道黑疤,是她小时候,和表哥抢锅巴吃不小心在大铁锅上磕的。

但,琴姐这次只照她的头发,她吃力地用梳子拉着头发,她的头发是黑亮的,也是涩滞的,她甚至叫我给她拿着镜子照,她好全力以赴地对付她的头发。

她的头发真多啊,披了一肩,她梳得仔细着呢,不放过任何一绺。

梳好了,她又扎起了两条大辫子,这辫子跟早晨她去割草时,是多么地不同啊。

早晨起来,琴姐吃个煎饼,喝碗开水就走了,头也没顾上梳,那辫子脱茬露毛,难看死了。

现在,是两条油光大辫子,琴姐真精神啊。

琴姐不照镜子了,她开始在裤兜儿里掏呀掏,先是抓出一只蚂蚱,绿的小毛荚,她扔给了我;又掏出来一把青的麦穗子,放在桌子上;最后掏出来一只红色塑料发卡,很简单的样式,但那红是殷殷的,特别醒目。

琴姐又开始仔细地照镜子,把一绺子刘海拉上去,用发卡别在头顶一侧。

我突然拍着手,跳起来,笑着喊道:“琴姐要出嫁喽,琴姐要出嫁喽。

”琴姐挥起手,吓唬我,我转个圈跑出门去。

我从院中的猪圈门口跑过去,大妗子正在喂猪,用勺子梆梆地敲着猪食槽子,嘴里唠唠唠唠地唤着,她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因为她得了久治不愈的肺病。

我一直跑到院门外边,听到了远处拨郎鼓的声音:拨朗朗朗,拨朗朗朗。

临近中午的太阳光有点烈,恍得我眼睛睁不开,我就手搭凉棚朝远处望,看见了村北头那棵大臭椿树下面的货郎担子,旁边围了一群大闺女小媳妇,还有几个像琴姐这么大的小闺女。

她们在跟货郎官儿交换东西,用平时梳头时积攒下来的梳掉的头发,能换到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呢。

◎——那些铁件摆在一个老汉的脚下,大都是些农具或者是家用的铁器。

有镢头、锨头、锄头、斧头、镰刀、菜刀、凿子等等。

老汉坐在马扎子上,戴一顶毡帽,黑棉袄用一条长浅灰线织围巾在腰间系牢。

他留着花白的胡子,嘴里叼着旱烟杆子,绿的烟袋嘴子,不时地“吧嗒”一下。

这个老人,不像刚才所说的那个女人,女人的丰腴,总是有些起腻的感觉,老人,衣着简朴,但是干净,面容可称得上清矍。

看他已经那么大年纪,不可能再干铁匠的活儿啦。

也许,是家里开着铁匠铺子,他帮儿子来卖。

是家传的手艺吧,一代代这么传下来的。

他坐在那里,雾气在他山羊胡子上,留下细微的水珠。

他沉稳得很,目光也不混浊,似乎能拨开眼前的雾一样——他在沉思——眼中看到遥远的打铁炉燃烧的火光。

那在另外的时空中熊熊的通红的火苗,传到眼前,将他在冷雾中浸凉的心事,捂热。

铁铺子里的时光,火星迸溅的铿锵声中,也有柔情的一刻,即使只是自己思着想着,那么一下,开了花。

到如今,也够回味上半天了。

手艺,到底是传下去了,活儿,虽说不是什么大生意,可养家糊口,也够了。

那打铁的声音,可不能断,这声音听了一辈子,离不开了,叮叮当当的,家族兴旺呢。

可是,还能传多久呢?孙子辈的就玄,虽还在上学,就是考不上学,也要去城市打工。

村子里有多少孩子都走了。

这是老人不能左右的,他的思路就出现了断层,不能连贯。

他想:儿孙自有儿孙福。

◎——大舅和二舅在他们八十多岁时结了仇,不但是这一辈,下一辈的孩子们也有了仇,在村庄里,就井水不犯河水,有时,还要发生冲突。

◎结仇的原因,还是那个永恒的主题——财产。

可统共才多少财产啊。

据说,若干年以前,战乱中,我姥娘,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将一条缝入了金子的布带子拿出来,说叫兄弟两人保管。

大舅说让二舅拿着吧,二舅心细。

这就种下了祸根。

姥娘过世后,兄弟两人分财产,大舅大度地说,他只要姥娘现留下的床褥家什等物,也就值个千儿八百的,金子值个三四千,就归二舅。

这时,二舅却翻脸不认账,先是说,根本没有什么金子。

后又说,金子早就丢失了。

大舅大概素知二舅的为人,料定金子还在他手中,就发了火。

两人自此开战,打得不亦乐乎。

先是对骂,直骂到街上,引来村人看老兄弟俩的热闹。

后又动了手——兄弟俩老了,不方便——孩子们相互打了个鼻青脸肿。

◎族中的长辈,从中做了调解工作,两头跑,兄弟俩个自开了条件,不依不挠的,终究也没和解。

二舅家的孙子,在北京当兵,为中央领导工作,颇明事理,回家探亲,见了大舅家的孙子们,热情地招呼,谁知,他们笃定自己的爷爷吃了哑巴亏,绝对是不理的,热脸贴上个冷屁股,便十分地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