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1. 引言1.1 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帮助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康复护理能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言语、认知、运动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护理师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康复护理是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患者才能更快更好地康复。
提高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促进患者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1. 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康复护理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预防并发症: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疮、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
康复护理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及时干预和处理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
3. 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还要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病情变化,调整心态,建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康复护理的指导和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4. 促进社会复原:脑梗死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逐渐恢复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康复护理要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社会联系,增强自信心,逐步恢复工作和社交能力,实现社会复原的目标。
2.2 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脑梗塞的护理与康复方法

脑梗塞的护理与康复方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医学上,脑梗塞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和恢复期,不同阶段的护理和康复方法有所不同。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梗塞的护理与康复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
一、急性期护理与康复方法1.定期生活体征监测:在急性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波动,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梗塞患者往往伴有吞咽和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定期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部分功能。
例如,使用功能训练器进行肌肉锻炼,改善瘫痪肢体的功能。
4.加强康复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脑梗塞的病情和预后,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建议,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二、康复期护理与康复方法1.营养摄入的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康复期患者非常重要,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补充各种营养素,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药物,同时配合康复训练,通过肌肉锻炼、体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机能。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康复期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预防脑梗塞的再次发作。
4.康复辅助设备的使用:康复期患者可以使用一些辅助设备,如助行器、助力车等,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恢复期护理与康复方法1.心理辅导与支持:恢复期患者往往面临着心理负担和情感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2.社交活动的参与:恢复期患者可以参与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社交活动,例如参加康复小组、参观展览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3.定期复诊和监测:恢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诊和监测,包括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1. 引言1.1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重要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不仅包括日常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还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方法,能够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护理还能够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康复护理团队通过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调节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康复护理的内容与方法1. 身体功能训练:针对脑梗死患者出现的各种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师会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包括肢体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 语言和认知训练: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表达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康复护理师会通过专门的语言和认知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提高认知水平。
3.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护理师会教导脑梗死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能力、社交能力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4. 情绪调节和心理辅导: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和抑郁状态,康复护理师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5. 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康复护理师会向脑梗死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管理等,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作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脑血管病恢复期的健康宣教

06
保持患者情绪稳 定,避免情绪激 动,防止病情恶
化。
07
定期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等, 发现异常及时就
医。
08
定期进行康复训 练,帮助患者恢
复肢体功能。
09
定期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
10
定期与医生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 调整治疗方案。
谢谢
汇报人:刀客特万
等不同阶段进行评估
04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健康教育
内容和方法,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脑血管病恢复 期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家庭护理是脑血管病恢复期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 患者的康复效果。
家庭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 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家庭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B 运动指导:适当运动, 提高心肺功能
C
心理辅导:保持乐观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D
药物指导:遵医嘱用 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E 预防复发:定期复查, 控制危险因素
F
家庭支持:家庭参与, 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健康教育方式
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包括疾病知识、 预防措施、康复方法等。
脑卒中:脑血管破
1
裂或堵塞,导致脑
组织缺血、缺氧,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脑出血:脑血管破
2
裂,血液流入脑组
织,引起脑组织损
伤
脑梗死:脑血管堵
3
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
脑动脉瘤:脑血管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恢复期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
康复护理的特点是综合性和系统性,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康复护理包括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生活指导、营养饮食等方面。
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需要根据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方案,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功能训练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运动训练、言语训练和认知训练。
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言语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理能力。
心理疏导也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促进康复。
生活指导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睡眠、饮食、排便等方面。
患者需要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促进休息和恢复,饮食要注意控制盐分和脂肪,避免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排便要保持顺畅。
营养饮食也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营养建议,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
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护理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监护,确保康复护理的实施和效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指南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指南脑血管疾病是指引起脑血管供血受限或阻断,导致脑组织缺血和坏死的疾病。
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主要类型。
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的功能。
同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特殊的护理,以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复发。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指南。
一、康复训练1. 早期康复训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方面。
物理治疗主要针对肌肉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包括步行、平衡训练、肌肉强化等。
言语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吞咽功能,包括口腔肌肉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2. 持续性康复训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以巩固和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持续性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等方面。
运动训练包括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跳绳、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力和心肺功能。
认知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如解谜游戏、数学计算等。
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如心理咨询、支持性治疗等。
二、日常护理指南1. 注意饮食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保持均衡营养。
应多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胆固醇。
同时,限制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以减少血管的负担。
饭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胃肠道反应。
2. 定期复查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控制病情。
同时,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按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降压药、降脂药等。
患者需要按时服药,严格控制药量和用药时间,以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质量,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质量,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本文就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要点和措施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后出院的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实际健康状态和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健全的康复护理方案。
结果:本组的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社区、家庭护理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患者的心理障碍也得到了明显的舒缓和控制。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各方面机能,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脑血管疾病;康复训练;护理措施;疗效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1]。
脑血管疾病以急性发病居多,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社区、家庭护理作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对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家庭护理指导,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脑血管疾病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据统计,本组的160例患者当中共有男73例、女8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3.5±5.2)岁;脑出血37例、蛛网膜下腔出现34例、脑梗塞22例、脑动脉硬化20例、小中风18例、脑动脉炎16例、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13例。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心理障碍。
2 方法2.1 康复训练2.1.1 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针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综合的刺激训练法对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经常呼喊患者的名字,指导患者家属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予以患者外界刺激;采用固定的手势代表简短的语句,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氛围。
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康复护理的三个方面,即身体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来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
一、身体康复1.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针对每个脑血管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针对性的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2. 运动训练:推行早期运动康复,包括适度的肌肉训练、均衡的协调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
康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脑血管病类型和程度,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训练强度。
3. 药物治疗:康复护理人员需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定期帮助患者规范用药,并及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心理康复1. 心理疏导:康复护理人员应与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了解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和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2. 应用心理疗法:根据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疗法进行康复,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和艺术治疗等,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
3. 提供社会支持: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社区相关人员合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三、社会康复1. 康复教育:康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脑血管病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教育,提供关于脑血管病的知识、康复技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指导,以增强他们对康复的参与和治疗的合作性。
2. 康复辅助设备:根据患者实际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轮椅、语音助听器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 社区康复服务:鼓励脑血管病患者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如康复训练班、志愿者活动和康复社团等,以增加其社交活动、增强康复动力。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加强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以促进其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在病人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方法:将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80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
康复护理组40例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被动康复护理,进行日常护理及心理康复;对照组40例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
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血管患者在恢复期实施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患者练习脑血管偏瘫患者80例康复护理效果观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死亡率高,且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如果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后果是会截然不同的。
由于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大部分患者急性期正确的康复护理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需继续进行康复护理,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受损机能和生活能力。
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临床资料:将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80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
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0-80岁; 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5例,伴失语9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
对照组40例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
康复护理组40例患者在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早期(24 h内)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2心理护理: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瘫痪多为突发性的,患者心理上往往蒙受巨大的打击和创伤。
针对病人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讲明病情,使其了解发病原因、患病危险因素、用药治疗的必要性和预防发作常识,懂得配合医生,坚持治疗的长远意义,做到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去除致病危险因素,从而稳定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疾病使患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不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加上疾病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较重等原因,因此,容易产生沉闷、少语、焦虑、烦躁、郁郁寡欢悲观失望,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
有的患者由于情感上发生障碍,长又是哭是笑的现象发生,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有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1]。
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还要在心理上给予帮助,要与患者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
3康复护理3.1语言障碍的康复对于不能发音的患者,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声,或用咳嗽诱导发音,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特别是后者更易诱导发音,因失语症患者的唇音最易恢复。
能发音的患者在家属或医护人员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
先随着旁人发音和说词汇,以后让患者自己发音和说词汇,由易到难,由长到短,并在视觉和触觉帮助下观察构音器官位置和口形,随时矫正。
家属可中风后不能说话,但还能唱歌,对此要大力鼓励,可让老人写写家人的姓名及简短的句子。
结合日常生活经常和患者进行交谈,让患者看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复述,有的老人瘫痪肢体由于关节肌肉不能活动处于废用状态,若不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很容易导致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韧带钙化等后遗症因此,在患者度过危险期的一周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活动幅度有小到大,避免用力过猛而致肌肉关节损伤。
正确的体位是防止挛缩形成的有效方法,在恢复期仍不可忽视这一点,经常变换体位,可以促进肢体各部分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1,仰卧位注意患者侧的肩、上肢和髋部下垫软枕,患侧的上肢外旋稍外展,掌心向上,下肢处于内收,内旋位。
2,侧卧位应左右两侧轮流变换体位,当患侧卧位时,患肩朝前,避免压陷在身下,上肢伸直,手指分开,掌心朝上,患腿伸直在后,防止髋屈性挛缩,健腿屈曲在前,至于枕上;取健侧卧位时,患侧的肩及上肢向前伸直置于胸前的枕上,这样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
防止肢体浮肿,患腿自然屈曲于身体前另一枕上,不论患侧卧位还是健侧卧位,踝关节均要保持背屈位[3]。
3.2 被动活动在主动活动没有恢复前,或患者由于疼痛不愿主动运动时,护士要对患者的患肢各关节采取被动运动,以放松痉挛肌肉,保持关节活动度。
活动时应按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由近心端到远心端的原则,动作要轻柔,幅度要从小到大,左右两侧肢体交替进行,并指导患者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做被动活动,同时,要教会家属为患者做被动活动[4]。
3.3 主动活动当患者有主动活动时,要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正确的主动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痉挛的形成,更主要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到患肢的存在,增强其战胜疾病恢复功能的信心。
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主动训练,上肢主要是训练关节的外展外旋,上臂上举或双手抓握上举,目的是保持肩关节是活动度,以利患者日后生活自理,防止肩痛和关节不全脱位;下肢主要训练屈、伸、内收、外展、踝背屈等;并保持动作的协调性。
对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废用性肌萎缩和肌肉软弱无力的患者,可通过主动活动等方法来改善其活动能力。
3.4 床上训练1,翻身:护士或家属协助不能自己完成翻身动作的患者进行翻身训练。
能自行完成翻身动作的患者可自己进行翻身训练。
能自行完成翻身动作的患者可自己进行翻身训练,可在床边放置护驾供患者抓捏。
主要训练仰卧位翻成侧卧位,侧卧位翻成仰卧位。
2,移动:在护士或家属的协助下,或者自行进行床上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训练[5]。
3,四只活动:主要进行上肢和下肢的活动训练。
4,躯干活动:主要是进行伸髋运动的训练,护士或家属一手扶住患膝,另一手扶患足,使患者保持屈膝位,嘱患者做挺腰运动,通过健侧臀大肌和腰背肌的作用带动患侧的伸髋运动,同时这种训练方法也有助于患者侧伸髋肌的功能恢复。
3.5 其它训练1,坐位训练包括坐位耐力和坐位平衡的训练,当坐位平衡功能较好时,可让患者坐在座椅上或轮椅上进行坐位一系列手的功能训练。
2,站立训练有条件可采用站立床训练,进行扶持站立,扶物站立、扶拐站立、无依靠站立,逐渐达到站立平衡,根据患者训练的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和难度,以达到站立平衡。
,3,步行训练这是患者为争取日后生活自理的主要环节。
开始训练病人用患侧腿站立负重时的平衡也就是用患腿站立,健侧腿前后移动,然后用这种平衡方法控制行走。
接下来,可练习扶四脚拐,单拐直至徒手行走。
在这一系列的步态训练中注意髋、膝、踝、足趾的正确姿势,防止形成不正确的画圈步态,到逐渐形成的自然的步态后,可训练患者步态的稳定性及协调性。
4,上肢和手功能的训练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对于瘫痪患者日后生活自理,是相当重要的,对肩关节要利用主动运动来进行训练,这样即可达到训练目的,又可防止肩痛和关节不全脱位。
具体方法是:先用患手摸同侧脸、额、梳头,再摸对侧脸、额、梳头;肘骨节要训练屈伸,旋前、旋后等动作;可左右两手叉握,用健侧手腕带动患侧手腕带动患侧手腕做上下、左右翻转,可训练腕关节的协调性;指关节主要是训练其灵活性,可练习捡玻璃球、黄豆等[6]。
5,家属对患者偏瘫肢体按摩,理疗、温热水浸泡等方法。
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的变形。
3.6后遗症的护理 1,肩关节半脱位的护理:重点是做好预防,并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和治疗中,如在给患者翻身等各项护理操作中,切忌拖拉患肢,对迟缓性瘫痪的患者,为减轻患肢本身重量的牵拉而造成肩关节损伤,宜早期使用肩关节保护带,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健手带动患手的各种活动如上举、划大圆、前臂旋转等以及各种肩关节主动活动如耸肩、肩关节旋转等,促进肩带肌收缩和肌力的恢复,达到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目的。
2,关节挛缩畸形的护理:从早期护理开始即应注意采用对抗痉挛模式的体位,上肢的肘关节取伸展位,腕关节微背屈,手指伸展;下肢的膝关节要微屈,踝关节要保持在解剖0°位(即踝背屈90°位)。
注意患者在卧床时,患手不要放在腹部,脚背不要受压。
指导患者及家属重点做好痉挛肌的牵伸训练,对能下地站立患者,应鼓励其站斜板,斜板的坡度为109-40°,以主动牵拉跟腱、小腿三头肌和揠绳肌,有条件的可2小时牵伸l次。
对严重痉挛的患者应及时配带矫形器,以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3,肩痛的护理:肩痛的致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的因素有:肩关节半耽位、肩ˉ手综合征、肌痉挛、护理或康复训练不当造成肩部损伤等。
患者一旦出现疼痛,就会对其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极易导致恶性循环,而成为整个康复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
①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和姿势,包括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的姿势。
②在给患者做被动运动时,必须注意肩胛骨的运动。
③鼓励患者用健手带动患手一起运动。
④在给患者逆行各种主、被动运动时,必须在生理活动范围内,防止造成损伤。
⑤注意保护肩关节,在给患者翻身、转移或其他护理操作时,切忌暴力活动和直接拖拉患手[7]。
3.7注意事项: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并患有各种慢性病,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1)家属应时时陪伴,活动度不可太大,宜缓慢,防止跌倒,以免发生骨折。
(2)注意观察面色及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日常护理及饮食调摄:在恢复期,要根据脑血管病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要把每天的治疗、功能锻炼休息安排好,形成一个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适合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在饮食上,应根据每天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季节的变化来变化。
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或接近标准体重范围。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限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忌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但原则上是以清淡、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纤维素,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类食物。
而肥肉、油类奶制品不吃或少吃。
每餐不可过饱,进食要有规律,忌暴饮暴食及吸烟和酗酒。
饮食应选易消化、多纤维的食物,对一些不易消化的如油煎、腌制食品,应忌食,并应经常变化食谱增加患者的食欲。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少肌力减弱,易造成便秘,对这些患者在饮食上要多食水果、蔬菜及一些粗纤维食物,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须要时用一些缓泻剂[8]。
5结果: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护理组40例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被动康复护理,进行日常护理及心理康复,康复组总有效率90.0%,而对照组40例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结论: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脑血管偏瘫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躯体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代偿,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害因此,康复护理的科学、合理的介入,能使偏瘫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使脑血管偏瘫患者真正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