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 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写作指导:关于近体诗的挤韵、撞韵、连韵

诗词写作指导:关于近体诗的挤韵、撞韵、连韵

诗词写作指导:关于近体诗的挤韵、撞韵、连韵◆撞韵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

例如: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

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

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挤韵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比如:《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2山,挤韵春风又绿江南岸---7岸,撞韵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

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

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

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

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死韵和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首凉州词的词作的首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凉州词描绘出一幅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动人的图画,勾起戍卒的离愁,而这首词《凉州词》深深人们的喜爱。

(一)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凉州词王之涣阅读答案: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8.(2分)D(二)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阅读训练】凉州词王之涣阅读: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4、.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题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练习(附答案)

修辞练习(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判断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12、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1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5、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6、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7、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2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2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2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9、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羌笛何须怨杨柳赏析

羌笛何须怨杨柳赏析

羌笛何须怨杨柳赏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诗,它完美地将美好的景致与伤感的情思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美好的艺术感受。

在这首诗中,苏轼用自然的景色,化愁于欢,勾起民人的情思,令人陶醉。

“春色撩人眼,草长莺飞时。

”苏轼以雄浑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示在观众面前。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舞剑器动地来!”苏轼用诗人目光窥探出熙攘天下,景物凝结在只言片语中,表现出祥和与和睦的景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仅如此,这首诗尤其以美好的景象和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苏轼对朝圣的心态,“鹧鸪唱晚,郊原远芳草,暮色凝重”,晚上的朝圣者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行走,清澈的月光下,普照大地,在精神和肉体的信仰中,得到自我救赎,走出心里的洗礼。

此外,苏轼也表达了他对秦国的依恋之情,“汉家天子赐我节,汉使短问苍天”,苏轼用利剑和长祈祷苍天,祈求朝代的和平,表达了他深深的依恋之情。

最后,苏轼用一种深刻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他深厚的情谊:“但见新人笑靥如花,佳人难再得。

”苏轼形容了新人的容貌,表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无限向往。

总之,苏轼在这首诗中点缀了精彩的笔墨,完美地将景物与心情、歌唱和想象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示出一副完整而清新的图画,激发出无限的情思与情愫。

修辞手法练习(精选20道)

修辞手法练习(精选20道)

修辞运用练习题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以下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嫩绿和墨绿的植被编织出硕大无边的毡毯,一直铺展到天边。

B.时间与空间好似在你的脑海里,无止境地延伸着,延伸着。

C.从破败的城墙中,他们看到了美,一种残损的美,像维纳斯。

D.日记本是我的所爱,就如同我儿时的抽屉,里面装满了钉子和小刀。

3.对下边各句中的“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②只在小路的旁边,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③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子,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A.①②副词,表猜想;③④动词,表比喻。

B.①动词,表比较;②副词,表猜想;③④动词,表比喻。

C.都是动词,①②表比较,③④表比喻。

D.①③④动词,表比喻;②副词,表猜想。

4.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形成朵朵盛开的白莲。

B.就像白缎上绣着几朵浅浅的银色的暗花。

C.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

D.好似镶嵌在蓝色的玻璃上的几片洁净的羽毛。

5.以下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譬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开始,就一直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

B.荞麦正开花,远远望去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地毯的边缘上长着森林一般的大麻和玉米。

C.甬道两旁那婀娜多姿的垂柳,雄赳赳地站在路边,仿佛是在列队欢送我们的到来。

D.他想到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6.“有的侧身探海〞一句应放在下文①、②、③、④的哪一处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①有的错落成桥,②有的兀立如柱,③有的怒目相向。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篇一: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篇二: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显示全部关注者15被浏览626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匿名用户34 人赞同了该回答很久之前回答过的。

搬运作者:匿名用户链接: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想到的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修辞手法
《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绘羌笛和杨柳,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诗中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诗人通过对羌笛和杨柳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羌笛是高亢激昂、豪放热情的乐器,而杨柳则是柔婉娇美、优雅静谧的植物。

这种对比使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将读者引入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人将羌笛拟人化为“何须怨”、“似在空谷”等词语,使羌笛有了情感和思绪。

这种修辞手法赋予了羌笛以人性,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中的“岁晚”被比喻为“杨柳”,诗人通过比喻将岁月的流转和杨柳的柔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诗中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中的“九秋声”的“九”字,强调了乐声的长久和持久。

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中还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整首诗的韵脚为“aabbccdd”、
“eeffgghh”,句与句之间呼应和对仗,使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突出。

这种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韵律美,更容易被人们记诵和传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这首诗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加深刻、生动。

通过对比、拟人、比喻、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思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感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活在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正如诗中所言:“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命短暂,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充实自己的生活,不留遗憾。

让我们用杜牧的诗歌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的宝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