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分类;2.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3.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4.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5.发酵技术的前景和挑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通过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介绍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3.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讲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技巧;4.发酵技术的前景和挑战:展示发酵技术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前的准备:组织学生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2.实验步骤的引导: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注意安全和卫生;3.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4.实验过程的讨论和总结: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提问和互动。

五、反思和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源远流长。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发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了解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与科学、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教学用具:现代媒体——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件:酿酒等实验用品:糯米、广口瓶、显微镜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拿出一些面包、米酒、酸奶等,问同学们吃过这些食物吗?生:吃过。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而成的吗?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呀?生:想。

师: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等,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我们刚刚看到的食物就是通过发酵技术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师:放一段录像,反映食物的发酵与食品生产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

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的实验,学习酒酿。

制法: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

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度,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

盖严后用棉衩包课,放在约25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

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师、生共同总结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2)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2)

课题: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难点:1.“酿制酒酿”实验的注意要求.2.发酵技术是如何应用的.教材分析: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学情分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学生:做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展示目标: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家里的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有什么味道?学生:腐烂了,有酒的味道.那同学们知道这种味道是怎么来的么?——是因为水果发酵了!观看图片,思考:这些饮料、酒和食物都是通过哪项生物技术获得的呢?学生猜测:发酵技术.请同学回答:1.发酵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微生物.2.除了水果发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发酵有关的例子?学生: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啤酒等.【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食物作为导入,使学生易于理解.利用水果腐烂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果会腐烂,是什么造成的,有利于学生认真思考,并对本小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引导学习同步探究探究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发酵现象的发现及原因:⑴发现: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发酵.⑵直到近代,由于_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的活动引起的.⑶例子: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由_______发酵的结果;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_______发酵的结果.学生:显微镜;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2.几种常见的发酵食品(观看PPT)3.酿制酒酿的基本步骤:⑴将洗净并用水浸泡过的糯米蒸熟,认真清洗各种器具,防止 _________污染酒酿.⑵用________冲洗蒸熟的糯米,防止温度过高.⑶将酒曲_______,___________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⑷将广口瓶保温在______________的适宜环境中,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学生:其他杂菌;冷开水;碾碎;均匀地搅拌;25℃~30 ℃.⑸2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为酵母菌.⑹品尝自制的酒酿有______和_____.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和______等物质.学生:甜味;酒味;麦芽糖;酒精.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思考:1.酒曲是什么?为什么要待米饭冷却以后再加酒曲?教师提点:观看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小资料,并仔细阅读刚才操作的步骤.学生:酒曲中含有菌类,帮助发酵.高温会杀死细菌和真菌,所以要待米饭冷却后在加酒曲.思考:2.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类的生长、繁殖.思考: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教师总结:25-30℃酒曲微生物(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4.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⑴目的要求①了解目的要求、材料器具②理清方法步骤⑵材料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酸奶制作步骤(观看视频):(家庭方法)⑶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消毒,防止污染.②哪个玻璃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密闭条件的玻璃瓶,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应提供一种无氧的环境.③你认为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消毒、接种、培养.什么是现代发酵技术?人们通常把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探究二: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1.发酵的器具和场所2.发酵生产的药物3.发酵的化工产品4.发酵食品和饮料【设计意图】:本小节重点为探究一,着重讲解了什么是发酵技术,以及举例发酵的过程,尽量让学生来探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课堂小结四、达标训练1.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A.竞争B.共生C.寄生D.种内斗争2.制作泡菜时,将萝卜放进泡菜坛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泡菜坛里会出现的现象是()A.泡菜坛里的水增加了,萝卜变软了B.泡菜坛里的水增加了,萝卜变硬了C.泡菜坛里的水减少了,萝卜变软了D.泡菜坛里的水减少了,萝卜变硬了3.在生活中,我们常能闻到水果腐烂时发出的酒味,这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A.乳酸菌B.酵母菌C.大肠杆菌D.曲霉4.人们在实践中对细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与细菌的利用有关的是()A.制作酸奶B.配制腐乳C.生产青霉素D.生产啤酒5.蒸馒头时为了使馒头松软多孔,你认为应加入()A.乳酸菌B.酵母菌C.球菌D.青霉菌五、作业布置1.认真复习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2.课后寻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搜集调查5种食物,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发酵的食物.六、板书设计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反思】:本小节内容着重于简单食物的发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认识.并且,发酵技术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着重升华学生对发酵技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热爱古代文明和现在文化的意识.参考答案:1.AD 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等.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泡菜的质量,同时加盖还可以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乳酸的酸味挥发,又能增加坛内空气的湿度.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乳酸菌和其他的微生物的关系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有体现了种内斗争2.A 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制作泡菜时,将萝卜放进泡菜坛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泡菜由于失水,坛里会出现的现象是泡菜坛里的水增加了,萝卜变软.3.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4.A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制腐乳要用到毛霉菌,毛霉菌属于真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青霉属于真菌.5.B 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课的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课的教学设计
4 自制磁板教具 ,突破核 心问题
课 前 ,教 师 用 磁 板 和 写 真 纸 设 计 成 “ATP”样 式 , 以“ATP”中 的 三 个 字 母 为 基 础 ,其 中“A”涵 盖 ATP的 分 子结 构 ,“T”涵 盖 ATP的化 学 性 质 ,“P”涵 盖 ATP的 利 用 。把 每个 字 母再 划 分成 若 干部 分 ,每 一部 分 代表 ATP的 一 个 小 知识 点 在 写 真纸 上 给 予体 现 出来 。 上 课 时 教 师结合 课 件 展示 和学 生 对相 关 问题 的回答 ,用 设计 好 的磁板 在 黑板 上 同步 展 示并 补 充总 结 ,最 后把
认 同发 酵技 术与 人类 生活 密 切相关 。
3 教学过程
3.1 创 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 师准 备 趣味 小 实验 :在 一 杯温 开 水 中加 入蔗糖
和 干 酵 母 ,混 合 均 匀 后倒 入 锥 形 瓶 ,并 在 瓶 口套 一 个 气 球 。教 师要 求 学生 观 察 瓶 中产 生 的变 化 和 气 球 的 变 化 ,并思 考 :锥 形瓶 中有 气 体 产 生是 什 么作 用 的 结
设 计 思想 :学生通过 趣 味小 实验 ,亲眼 目睹发 酵 的 过程 ,感 受酵母 菌在发 酵 中的作用 ,激 发 了学 习兴趣 。 3.2 说 一说 概念— — 发酵
教 师 以填 空 形 式 提 示 ,引 导 学 生 总 结 发 酵 的 概 念 。教 师 展 示 :酱油 、牛 奶 、葡 萄 酒 、酸 奶 、面 包 、葡 萄 汁 等 图片 ,请 学 生 分 辨 :下列 食 品 中哪 些 属 于 发 酵 产 品 ?学 生 讨 论 后 得 出结 论 :酱 油 、葡 萄 酒 、酸 奶 、面 包 是发 酵产 品。
2 教学 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发酵技术的历史渊源;•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发酵技术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2.1 发酵技术的历史渊源本节教学将通过介绍发酵技术的历史源流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的基本概念;•发酵的历史渊源;•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发酵食品的分类和特点。

2.2 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本节教学将介绍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需性。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3 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教学将介绍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解释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学原理,增强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微生物的作用和发酵机理;•发酵反应的控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课件展示借助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发酵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过程,并加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发酵反应实验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3 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深化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与掌握。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小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继续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展示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9.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9.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发酵食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难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引出“酒”。

而酒的产生离不开生物技术中的生物发酵技术。

那么什么是生物发酵技术?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活动一:观察发酵现象教师展示实现做好的两个发酵瓶,并指出1、2号两个发酵瓶中主要区别是1号瓶中加入了酵母,而2号瓶中没有加入。

学生根据图片或是现场观察发酵瓶,回答出气球的变化。

并现场触摸发酵瓶感知1、2号发酵瓶的温度差异。

学生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中活动一的相关思考题。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及时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2、检测二氧化碳学生现场分组完成二氧化碳的检测,先设计实验然后进行操作。

教师选取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教师小结发酵现象,结合课件简要介绍酵母菌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讲,能够理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有氧条件下主要进行生长和繁殖。

3、活动二:自制酒酿教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酒精发酵,利用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用酵母菌来制作酒酿。

课件展示自制酒酿的主要材料:酒曲、糯米。

学生在观看《自制酒酿》视频的同时思考学案中活动二的相关习题,并回家尝试自己去制作酒酿。

学生先自己完成相关习题,然后跟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完成情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案

第一节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过程】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食品都是发酵食物,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发酵呢?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这些现象称为发酵。

发酵的定义:广义的发酵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食品观看PPT发酵中常用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厌氧)自制酒酿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蒸熟的糯米、甜酒曲、干净的容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稀碘液等1、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

2、保持酒酿的温度为25-30℃;3、2d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

酒酿制作的主要过程1.拌入甜酒曲2.保持适宜温度3.酒酿制作完成观看PPT习题酒酿液体中的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酵母菌将糯米中的糖类转变为酒精等,这使得酒酿具有独特的香气。

归纳小结1、酒酿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2、发酵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是现代发酵技术?人们通常把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

例如,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可以大量生产酱油等各种各样的发酵产品。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近百年来,发酵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进入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

23.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23.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5.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教学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了解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与科学、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用具:现代媒体——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件:酿酒等
实验用品:糯米、广口瓶、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拿出一些面包、米酒、酸奶等,问同学们吃过这些食物吗?
生:吃过。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而成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想。

师: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等,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我们刚刚看到的食物就是通过发酵技术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
师:放一段录像,反映食物的发酵与食品生产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

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的实验,学习酒酿。

制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

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度,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

盖严后用棉衩包课,放在约25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

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师、生共同总结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
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师: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并在酿制前给大家一些提示:
(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
(3)温度应保持在25度。

师:要求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你的产品影响,关键点:熟糯米、酒曲搅匀、温度适宜。

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显微镜等。

生:按照座位的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完成,
1、学生4人一组,先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操作。

3、下节课取出酿制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二)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多媒体演示:多种利用发酵原理生产的食品。

例如:面包、饮料。

(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相应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等。

2、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3、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等。

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