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中药方

合集下载

治疗习惯性流产安胎秘方

治疗习惯性流产安胎秘方

治疗习惯性流产安胎秘方.1安胎合剂【来源】朱水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菟丝子、熟地各12克,党参、怀山药各15克,白术、续断、桑寄生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益气、健脾补肾、固冲安胎。

【方解】中医认为先兆流产主要是因脾虚肾亏,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胞脉失养所致。

方中菟丝子是保胎药中极重要之品,具有雌激素活性,而雌激素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肾精之化,因于脾胃,故以党参、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养胎载胎;菟丝子配熟地、续断、桑寄生补肾养血。

诸药相伍,能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且对胎儿无任何不良影响。

对妊娠晚期之先兆流产亦有效。

本方据江西中医学院实验证明,安胎作用有三方面:一是抑制子宫收缩;二是能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三是促进子宫发育。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腰腹痛者,加杜仲、枸杞;胀痛甚者,加炒白芍、陈皮;阴道下血者,加阿胶、仙鹤草、地榆炭;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黄连、苏叶、砂仁等;偏阴虚胎热者,加生地、麦冬、黄芩;偏气虚胎寒者,加黄芪、艾叶炭。

【疗效】治疗100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

结果痊愈98例,治愈率达98%。

阴道出血停止,无腰酸腹胀,B超检查证明为活胎者方为治愈。

其中服药5剂以内即愈者12例,5~10剂愈者51例,11~15剂愈者27例,16~20剂愈者8例,20剂以上者2例。

2清热安胎饮【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组成】山药15克,石莲、黄芩各9克,川连3克(或马尾连9克)、椿根白皮、侧柏炭各9克,阿胶块15克(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补肾、清热安胎、止血定痛。

【方解】胎漏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

妊娠初期,由于血聚养胎,故病人多见阴虚而阳气偏盛,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致胎漏下血,腰酸、腹痛等症。

《本草备要》中曾云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

因为白术能健脾,脾健则能统血,黄芩苦寒能清胎热。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中医病证选药——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暑证: 香薷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胎常用中药方子》的内容,具体内容: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

它是妇科借用来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以下面的许多安胎药一起配合使用。

和胃糯米、砂仁在妊娠早期,可常见有围棋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症。

这时候首选是和胃安胎。

砂仁芳香和胃,对安泰止呕很有效,所以临床很常用。

较轻的人可以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也可以同与其他药同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能养胃也能安胎。

如:可以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吃,可常用食疗保胎的方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要保证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的话,前提是先要孕妇的脾胃坚强。

反过来,如果妇女脾胃虚弱的话,就容易损伤胎气,健脾安胎可比和胃重要呢。

白术就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后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想要保证胎气牢固,必须母体元气充沛,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可以使用常用方法:补气安胎,而黄芪、党(人)参就是常用的补气首选。

如: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补气安胎,又能健脾、和胃,所以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可以使中气上升,对有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更合适不过了。

养血地黄、阿胶、当归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孕妇如果血虚,会严重影响胎儿,如有见漏红的现象,则多为流产先兆。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1、葱豉安胎汤【处方】香豉27克(熬)葱白(切)27克阿胶6克(炙)【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上三味,切。

以水600毫升,煮前二物,取200毫升,去滓,下阿胶,更煎至胶烊化。

一日一夜可服三四剂。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删繁方》2、葱白汤【处方】葱白(切)6克阿胶(炙)当归续断芎藭各9克银适量【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

用水2升,先煮银,取1.4升,去银,纳余药,煎取500毫升,纳胶令烊,分三服。

不愈,更作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3、柴葛安胎饮【处方】柴胡8分,葛根8分,青黛8分,石膏1钱5分,升麻5分,栀子1钱,知母7分,葱白3根。

【功能主治】孕妇热病,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有痰,加竹沥1小杯,姜汁2匙。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4、补中安胎饮【处方】白术6克当归6克人参3克甘草0.9克熟地3克黄芩1.2克紫苏1.2克白芍1.2克【功能主治】主妊娠气血虚弱,致患胎漏。

受孕之后,下血不止,或按月来血点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指南》卷一5、必应散【处方】枳壳4两(去瓤,麸炒),甘草2两(炙),阿胶2两(炙),黄耆1分(细锉,蜜炙),川芎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安胎养气,和血辟邪。

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茶点下,有孕5个月外,日3次。

能除产后诸痛。

【摘录】《产宝诸方》6、保孕丹【处方】当归1两,香附炭1两,白人参1两,熟地1两,茯苓1两,广砂1两,川断1两,白术4两,杜仲炭8钱,艾炭8钱,贡胶8钱,陈皮8钱,益母草8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补血安胎。

主流产,妊娠漏血,腹痛腰酸,跌闪伤胎,妊妇腰痛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早、晚2次,大枣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7、保气散【别名】保气饮【处方】香附子4两,山药2两,缩砂仁1两,木香4钱,粉草1两1分,益智仁半两,紫苏叶半两。

安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1、救损安胎汤【处方】当归30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地30克(酒炒)白术15克(土炒)炙草3克人参3克苏木9克(捣碎)乳香3克(去油)没药3克(去油)【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瘀安胎。

治妊娠跌损,致伤胎元,腹中疼痛,势如将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2、救生散【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切片),诃子半两(湿纸裹,煨熟,去核),白术半两(锉,炒黄),陈皮半两(去白,炒),大麦糱半两(炒黄),神曲(细锉,炒黄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益气,易产。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入月加1倍,用水2盏,煎1盏,温温空心服之。

【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3、寄生汤【处方】桑寄生(洗,锉)秦艽阿胶各15克糯米15克(研粉)【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8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L2升,去滓;次入阿胶、糯米,再煮至600毫升,分三次空腹时服。

【注意】忌酒、醋三五日。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4、荆防安胎散【处方】人参3钱,当归(酒洗)3钱,白术(土炒)3钱,生地2钱,天麻2钱,麦冬1钱(去心),条芩8分,荆芥3分,防风3分,陈皮4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孕妇破伤失血,或吐衄血,忽患口噤、项强、背直之类中风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5、加味寿胎丸【处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黄耆、白术、阿胶、莲房炭。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主肾虚胎漏。

先天不足,肾气虚怯,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不固,胎漏下血,腰脊酸痛腿软,头晕耳鸣,尺脉细弱。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6、加味圣愈汤【处方】熟地(酒拌,蒸半日)白芍(酒拌)川芎人参当归(酒洗)黄耆杜仲续断砂仁【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治妊娠伤胎,腹痛不下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7、加味胶艾四物汤【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在妊娠期间,如出现腹痛、腹部坠胀、阴道出血等,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对于先兆流产,中医可以选用安胎的药物治疗。

下面半岛养生频道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中医是如何安胎的:
清热安胎类:适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黄芩、苎麻根。

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当归;苎麻根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血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黄芩、竹茹、地黄、当归、阿胶。

理气安胎类:适用于气滞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紫苏、砂仁。

紫苏性温,味辛,能行气宽中安胎,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砂仁;砂仁性温,味辛,功能行气和中、止呕安胎,用于中虚气滞所致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苏梗。

健脾安胎类:适用于脾气虚弱之胎动不安,常用药为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有补气健脾、和中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

补肝肾安胎类: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杜仲、续断、桑寄生。

杜仲性温,味甘,有补肝肾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胎元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续断、山药;续断性微温,味苦、辛,有补肝肾、行血脉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所致的胎动欲坠,常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桑寄生性平,味苦,有补肝肾、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伍艾叶、阿胶、杜仲。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中医著名妇科良方十三太保,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篇攠篇》。

由十三味中药组成。

以前我国民间妇女在妊娠期,常会到中药店购买“十三太保”方药来煎服,以期保母子健康平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安胎十三太保药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十三太保方药应用方药:酒当归4.5克、黑芥穗2.5克、川芎4.5克、艾叶3.6克、炒枳壳3克、炙黄芪2.5克、酒莬丝6克、姜厚朴2.5克、羌活2.5克、去心川贝3克、酒白芍3.6克、生甘草2克、老生姜3片组成。

方歌:钱半芎归钱半芍,钱半菟丝六枳壳,八分黄荆芥穗,七分祈艾姜厚朴,川贝一钱姜和药,羌活甘草五分作。

方解:此方虽然不是“大补”的药方,却可治多种妇科疾病。

方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

黄芪补气举胎。

羌活、荆芥升举元气,更兼能治孕妇感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

艾叶暧宫,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安胎之功。

川贝利肺气消痰。

莬丝子益精固胎。

厚朴、枳壳宽胸理气,消除腹满胀痛、宿食不消。

生姜可治腹寒痛、呕吐、泄泻。

甘草甘苦和中缓急,能缓解子宫肌痉挛而止腹痛,又能调和诸药。

功效:安胎,催产。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以及难产,可用于纠正胎位。

也用于妊娠呕吐、痰水、心中郁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卒痛、下血不止。

适合怀孕七个月以后,胎位不正、胎动不安的孕妇吃的。

加减:身体虚弱者可酌加人参或党参。

对孕妇呕吐甚者可去甘草。

本方去川贝对治疗孕妇妊娠尿潴留有良好疗效。

服法:水煎服。

原书有记载,怀孕七个月服一剂、八个月服两剂、九个月服三剂、十个月也服三剂,要临产时再服一剂。

禁忌:阴虚血热者忌用。

十三太保药方临床应用中医认为胎位不正与气血虚弱、无力运转有关。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推动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增强胎儿活动,自然矫正胎位。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究其病因有二,一则气血虚,冲任不固;二则孕后过度安逸,则气血欠通畅,胞脉阻滞,胎元失养。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理气安胎,补而不滞,疏而无过。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大全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大全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大全1、芎椒白术散【处方】白术,芎藭,蜀椒3分(去汗),牡蛎。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胎,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主妊娠脾虚,寒湿中阻,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胎动不安,胎萎不长;室女带下,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干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妊娠脾虚寒湿中阻,每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甚至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芎藭、牡蛎用量原缺。

《外台》引《古今录验》本方用白术、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蛎二分。

但苦痛,加芍药。

心下毒痛,倍加芎藭。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1两;半夏(大者)20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白术主安胎为君,川芎主养胎为臣,蜀椒主温胎为佐,牡蛎主固胎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当归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术散,不可混施也。

芍药能缓中,故若痛者加之。

川芎能温中,故毒痛者倍之。

痰饮在胸膈,故令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浆水以调中。

若呕者,复用浆水服药以止呕,呕不止,再易小麦汁以和胃。

呕止而胃无津液作渴者,食大麦粥以生津液。

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药可常服也。

2.《金匮要略心典》: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

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寒湿之剂也。

仲景并列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摘录】《鸡峰》卷十六)、2、白术散【处方】川芎1钱,归身8分,白术(土炒)5分,白芍(酒炒)8分,竹茹5分,紫苏1钱,前胡8分,木香5分,乌药8分,香附(便制)1钱,陈皮8分,甘草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定痛安胎。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如兼腹痛,加砂仁、泽泻。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3、白荷花露【处方】鲜白荷花瓣。

【功能主治】清暑,凉脾,消瘀,止血,安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胎中药方
推荐文章
牙痛有哪些实用的治疗药方热度:感冒有哪些实用的治疗药方热度:祛斑有哪些实用的药方热度:治脱发有什么实用的药方热度:夏至时节养生要点热度:
最常用的几味安胎中药。

当女性朋友一旦怀孕了,就会担心腹中的宝宝是否安全,时刻小心以免流产。

然而令孕妈妈悲伤的流产事件仍时有发生。

那么安胎中药方有哪些呢下面和店铺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安胎中药方:
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

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

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

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

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

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

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

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

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保胎安胎的中药:
1、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

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2、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

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

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

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

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3、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

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

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

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4、养血地、胶、芍、归身
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如果孕妇血虚,最为影响胎儿,或见漏红之象,多为流产先兆。

养血安胎法为临床最常用。

主要药物有地黄、芍药、当归身、阿胶等。

成方胶艾四物汤即以四药为主,既可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为临床所常用。

十全大补汤能温补气血,孕妇气血两虚者,每多选用之。

5、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

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

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6、南瓜蒂和苎麻根,配合六法胎安宁
上述民间验方苎麻根糯米粥中,有的再加南瓜蒂同煮吃,收效更
佳。

临床医家常服用南瓜蒂和苎麻根与以上六法配合应用。

成方泰山磐石饮为治疗屡屡滑胎即习惯性流产的安胎名方。

综观全方用法,以上各法齐备,用的及时,其胎自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名符其实矣。

7、补肾仲、断、菟、寄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妊娠亟须肾气充足,胎儿易生长成熟。

又谓“腰为肾之府”,孕妇肾虚,会出现腰酸,每当孕妇流产之际,必然腰酸、腹痛、出血三症并见。

因此,补肾安胎一法是不可缺少的。

常用药有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山茱萸等。

张锡纯的寿胎丸就是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等药组成的,既可补肾安胎,又能强腰、止血,确为一首良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