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中药十三味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30例先兆流产的体会

中药治疗30例先兆流产的体会

中药治疗30例先兆流产的体会【关键词】中药;先兆流产;治疗本院于2003-2006年采用中药治疗先兆流产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0~35岁,病程3 d~3个月,妊娠40d~4个月25例,另5例为妊娠6个月以上。

其中10例有自然流产史,最多流产3次,最少流产1次。

按中医辨证分型,30例中有25例为阴虚血热、胎动不安,5例为脾肾不足、胎元不固。

2 治疗方法及结果阴虚血热型的基本方:生地、白芍、天冬、杜仲、莲肉、扁豆、侧柏炭、阿胶、宁麻根、黄芩。

腹痛重者加重白芍、血多者加大止血药用量。

脾肾不足型基本方以归脾汤为主,随症加减,水煎内服。

服药剂数5~30剂。

其中服5剂血止胎安12例,治愈2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0%。

3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早孕,阴道少量流血10 d以上于2005年11月8日来诊。

自诉末次月经2005年9月16日,2005年自10月26日起阴道少量流血,在外院产科诊为“先兆流产”,注射黄体酮治疗,症状未减,阴道出血淋沥不净,伴头晕、失眠多梦、纳差、腰胀、下腹不适、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舌质白,舌尖红,脉细弦滑。

证属阴虚血热、脾肾不足。

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安胎、健脾益肾。

药用生地15 g、白芍6 g、黄芩10 g、杜仲1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5 g、莲肉10 g、白术6 g、生山药12 g、宁麻根10 g、阿胶10 g(烊化)、侧柏炭10 g,1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服药5剂后,血止,诸症均减。

仍用上方续服3剂,诸症消失。

于2006年6月2日产一活男婴,婴儿健康,发育良好。

4 讨论4.1 病因病机“先兆流产”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根据不同症候而有“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漏胎”、“妊娠下血”、“妊娠腹痛”等名称,这些均属先兆流产的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导致本病有母体和子体两方面的原因,唐代昝殷在《经效产宝》中说:“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初胎但疗母,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固致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违也”。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胎常用中药方子》的内容,具体内容: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

它是妇科借用来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以下面的许多安胎药一起配合使用。

和胃糯米、砂仁在妊娠早期,可常见有围棋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症。

这时候首选是和胃安胎。

砂仁芳香和胃,对安泰止呕很有效,所以临床很常用。

较轻的人可以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也可以同与其他药同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能养胃也能安胎。

如:可以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吃,可常用食疗保胎的方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要保证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的话,前提是先要孕妇的脾胃坚强。

反过来,如果妇女脾胃虚弱的话,就容易损伤胎气,健脾安胎可比和胃重要呢。

白术就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后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想要保证胎气牢固,必须母体元气充沛,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可以使用常用方法:补气安胎,而黄芪、党(人)参就是常用的补气首选。

如: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补气安胎,又能健脾、和胃,所以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可以使中气上升,对有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更合适不过了。

养血地黄、阿胶、当归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孕妇如果血虚,会严重影响胎儿,如有见漏红的现象,则多为流产先兆。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

安胎中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预防流产安胎是指通过中药的使用来预防和减少流产的发生,有效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在传统中医学中,安胎是一个重要的保胎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安胎中药的原理、常用的药材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安胎中药的原理安胎中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子宫的血液循环,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含量,从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整体内的荷尔蒙水平,提高子宫的收缩能力,减少流产的风险。

二、常用的安胎中药药材1.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有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调理血气的功效,可以增强母体的体质,提高胎儿的抗病能力。

3. 黄芪:黄芪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增强母体的免疫力,减少胎儿受到感染的机会。

4. 甘草:甘草具有温中健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母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胎儿的营养摄取。

5.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孕妇身体的水肿症状,提高子宫的血液循环。

三、安胎中药的使用方法安胎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口服、煎剂、冲剂等。

一般来说,可以将中药材用水煎煮成药汤,每天饭前或饭后适量服用。

同时,也可以选择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服。

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方式,确保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使用安胎中药的注意事项1. 咨询医生:在选择使用安胎中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情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中药。

2. 质量保证: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饮食调理: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摄取,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 动态监测:在使用安胎中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产检和妇科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和预防流产的效果。

中药提高保胎成功率

中药提高保胎成功率

中药提高保胎成功率患者:“医生我已经发生3次自然流产了,我如何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健康宝宝呢?”医生:“我们中心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有很好的成效,能帮您拥有健康的宝宝”中药保胎历史悠久,对症下药,成功率高达88.2% 。

紫苏、黄芩、桑寄生、砂仁、艾叶、白术、菟丝子、杜仲、阿胶、竹茹、苎麻根和石菖蒲等多种药材具有保胎作用。

一、先兆性流产:中医称“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主要表现为:停经后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比月经量少,无血块,伴有下腹轻微胀痛或无腹痛,早孕反应仍存在。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合,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

如果B超检查示胚胎正常,使用保胎药治疗,可继续妊娠。

保胎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选用具有固肾安胎作用的中药。

1肾虚---- 妊娠后,阴道少量出血,伴腰酸,小腹坠痛,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可用寿胎丸加减补肾益气固冲安胎药物,如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党参、白术等。

2.气虚 ---- 在妊娠初期有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腰腹胀痛或坠痛,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晃白浮肿,舌淡,苔薄,脉缓滑,可服用举元煎加减益气固元药物,如人参、黄芪、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甘草、续断、阿胶、桑寄生、艾叶炭等。

3.血虚 ---- 在妊娠初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腰腹胀痛或坠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可服用苎麻根汤加减补血固冲安胎药物,如熟地、苎麻根、当归、白芍、阿胶、甘草、川断、桑寄生等。

4.血热 -----妊娠期有阴道出血,血色深红或鲜红,胎动下坠,腰腹胀坠痛,伴有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或有潮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则多因血热所致。

可服用保阴煎加减清热凉血固冲安胎药物,如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川断、山药、甘草等水煎剂,以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5.外伤 ---- 因劳累过度或跌扑闪挫外伤所致腰腹疼痛,伴阴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可服用加味圣愈汤加减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药物,如熟地、白芍、川芎、人参、黄芪、当归、杜仲、续断、桑寄生、砂仁、阿胶、艾叶炭等。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1. 四物汤(补血安胎方)四物汤是一种补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补血安胎。

其功效是补血调经,益气安胎,对于久咳不止,面色苍白,心悸怔忡,手足发凉,月经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当归12克、川芎9克、熟地9克、白芍12克。

2. 四神丸(镇痛止血方)四神丸是一种镇痛止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经闭、痛经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镇痛止血,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痛经以及月经过多、经期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川芎、桂枝、红花各等分、茯苓6克。

3. 逍遥丸(活血化瘀方)逍遥丸是一种中药活血化瘀方剂,主要用于女性月经过多、改善子宫寒凉、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配方:桃仁15克、红花10克、香附10克、益母草20克、川芎10克、玄参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甘草10克。

5. 眉毛膏(消肿散结方)眉毛膏是一种消肿散结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其功效是消肿散结,抗炎利咽,对于甲状腺肿瘤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配方: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香薷10克、地黄9克、甘草5克、白茅根5克。

6. 安神补脑丸(安神益智方)安神补脑丸是一种安神益智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失眠、多梦、健忘、头晕乏力等症状。

其功效是安神益智,补充精神,改善记忆力等症状。

配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10克、熟地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甘草5克。

8.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方)清热解毒口服液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解热、解毒、清热等症状。

其功效是清热解毒,对于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芦根10克。

10. 五子衍宗丸(健脾消食方)五子衍宗丸是一种健脾消食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保胎顺生第一方----保产无忧汤

保胎顺生第一方----保产无忧汤

保胎顺生第一方----保产无忧汤
保胎顺生第一方----保产无忧汤
药物组成
菟丝子6g,当归(酒洗)4.5g,川芎4g,白芍酒炒4.5g(冬月只用3g),甘草1.5g,荆芥穗2.5g,炙黄耆2.5g,厚朴2g,枳壳炒1.8g ,艾叶2g ,真川贝母3g(去心),羌活1.5g 。

方剂主治
孕妇偶伤胎气,腰疼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命在垂危。

血晕阴脱。

或滑胎,漏胎等等!
方剂功效
顺胎,安胎,保胎。

如法服之,绝无难产之患,令产时不疼即下。

用法用量
上药依方修合,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另将真川贝为细末,候药煎好,冲入同服。

服8剂,或间日1服。

平时保健服法:
3、4月后,每月一剂,胎至八九月,每月服2~3剂,产时再服3~4剂,易于分娩。

产后则忌服。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中医著名妇科良方十三太保,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篇攠篇》。

由十三味中药组成。

以前我国民间妇女在妊娠期,常会到中药店购买“十三太保”方药来煎服,以期保母子健康平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安胎十三太保药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十三太保方药应用方药:酒当归4.5克、黑芥穗2.5克、川芎4.5克、艾叶3.6克、炒枳壳3克、炙黄芪2.5克、酒莬丝6克、姜厚朴2.5克、羌活2.5克、去心川贝3克、酒白芍3.6克、生甘草2克、老生姜3片组成。

方歌:钱半芎归钱半芍,钱半菟丝六枳壳,八分黄荆芥穗,七分祈艾姜厚朴,川贝一钱姜和药,羌活甘草五分作。

方解:此方虽然不是“大补”的药方,却可治多种妇科疾病。

方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

黄芪补气举胎。

羌活、荆芥升举元气,更兼能治孕妇感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

艾叶暧宫,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安胎之功。

川贝利肺气消痰。

莬丝子益精固胎。

厚朴、枳壳宽胸理气,消除腹满胀痛、宿食不消。

生姜可治腹寒痛、呕吐、泄泻。

甘草甘苦和中缓急,能缓解子宫肌痉挛而止腹痛,又能调和诸药。

功效:安胎,催产。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以及难产,可用于纠正胎位。

也用于妊娠呕吐、痰水、心中郁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卒痛、下血不止。

适合怀孕七个月以后,胎位不正、胎动不安的孕妇吃的。

加减:身体虚弱者可酌加人参或党参。

对孕妇呕吐甚者可去甘草。

本方去川贝对治疗孕妇妊娠尿潴留有良好疗效。

服法:水煎服。

原书有记载,怀孕七个月服一剂、八个月服两剂、九个月服三剂、十个月也服三剂,要临产时再服一剂。

禁忌:阴虚血热者忌用。

十三太保药方临床应用中医认为胎位不正与气血虚弱、无力运转有关。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推动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增强胎儿活动,自然矫正胎位。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究其病因有二,一则气血虚,冲任不固;二则孕后过度安逸,则气血欠通畅,胞脉阻滞,胎元失养。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理气安胎,补而不滞,疏而无过。

中医教你如何保胎

中医教你如何保胎

中医教你如何保胎从得知优喜的第一天起,大多数准妈妈除了兴奋和喜悦之外,还会有些担忧,宝宝能不能平安长大呢?能顺当度过十月的漫长备孕期吗?你能健康地生下你的宝宝吗?中医为您的孕期保驾护航一般来说,假如怀孕的准妈妈怀孕了,不管身体消失什么不适,作为医生,我是不建议吃药爱护胎儿的。

其实留意饮食,不要过度劳累,正常生活,心情开朗,再加上准爸爸的无微不至的照看,这才是孕期健康生活最需要的。

但是,假如怀孕后不幸流产,对准妈妈和家人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生理损害。

而且,许多女性的自然流产往往会反复发生,给许多家庭蒙上阴影。

所以,在胎滑不稳的状况下,还是需要请中医为您保胎保驾护航。

中喜认为,导致流产的缘由特别简单,内分泌失调、妊娠免疫调整特别、子宫形态特别等都是可疑的罪魁祸首。

目前西医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避孕方法,多是补充黄体酮等孕激素,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中医抗孕更多的是调理准妈妈的脏腑、气血、经络,让准妈妈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胎儿自然好。

上调。

适当使用中药不会对胎儿造成损害。

服用中药保胎后诞生的宝宝的智力和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中药安胎是没有副作用的。

中医保胎的健康密码中药安胎适合高龄产妇和有习惯性流产的准妈妈。

一般中医会依据每个人的体质配制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安胎效果。

依据中医辨证,准妈妈的体质可分为肾虚、脾肾两虚、血热血瘀等虚实、寒热。

1、功能失调流产主要以补肾健脾为主对于因功能失调而流产的准妈妈来说,肾虚、脾肾两虚是中医最常见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小腹隐痛,头晕耳鸣,产后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泽苍白,面部或眼眶有黑斑。

但部分女性平常身体虚弱,有自然流产史,常见于孕期黄体功能障碍和免疫调整失调。

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可提高准妈妈孕早期的-HCG和孕酮水平,对胚胎有爱护作用,有利于正常妊娠的建立和维持。

中医防治自然流产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调整、防治结合、固本保胎。

2、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反复流产以养气活血为主这类准妈妈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腹痛、腰酸、烦躁、口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胎中药十三味
安胎中药十三味配方是哪些?
很多孕妇在怀孕前期喜欢用中药来调理自己的身子,中药确实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但是也不能随意服用,特别是孕妇安胎的中药,很多准妈妈不知道哪些中药可以起到安胎作用。

这里小编来跟大家说说,常用的孕妇安胎中药有哪些。

一、紫苏
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

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

二、黄芩
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三、桑寄生
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四、砂仁
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五、艾叶
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六、白术
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

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

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

还广泛
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七、菟丝子
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

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八、杜仲
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九、续断
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或崩漏,前者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后者配伍黄芪、艾叶、地榆等。

十、阿胶
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十一、竹茹
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十二、苎麻根
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十三、石菖蒲
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

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准妈妈在怀孕后不应滥用中药补品,特别是那些大辛大热的补药,
不仅对胎儿和孕妇无益,反而会加重妊娠呕吐、血压增高等症状。

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这可以使准妈妈的身体处于一种“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所以进补时要注意产前宜凉补,多用苦寒药,例如黄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热效果的中药。

倘若阴虚内热的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滋养阴血的补品,如银耳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