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最后一个国家是哪个
秦灭六国顺序及时间表(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字为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的顺序。
其中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这就导致不少人认为,秦第一个攻打的对象是他。
其实不然,虽说韩国第一个被灭,其实赵国才是秦第一个攻打的国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吕不韦与嫪毐(lào ǎi),着手亲征。
在大臣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20字的“天下一统”策略: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图丨秦灭六国顺序图这一策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个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燕、齐两国距离秦国最远,短时间内打不了,因此需要笼络。
而魏、楚两国则处于七国的中间位置,与秦国之间隔了韩、赵两国,因此需要稳住他们。
与秦国紧挨着的韩、赵两国,则需要快速消灭。
总的来说,这个策略将战争步骤分为3个阶段,从近到远,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
因此才有了后半部分八个字: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其实这个策略在制定过程中,远不止根据距离远近来决定攻打的先后顺序。
因为将“韩赵、魏楚、燕齐”两两组合后,你会发现都是一个强国与一个弱国的情况。
对秦国来说,另外六国中有3块骨头十分难啃,分别是地盘最大的楚国、地势最好的齐国以及战斗力最强的赵国。
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指出: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图丨战国合纵连横图简单的说就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从地图中不难看出,秦位于各国的西边,而楚位于各国的南部,均位于边缘。
因此说楚国是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第二强国,并不过分。
插个题外话,后来灭秦的项羽、刘邦等人,在地理位置上,算楚国人。
位置最好的齐国,因为背面是渤海与东海,没有后顾之忧,自春秋开始便一直称霸,得益于地理优势,使得齐国在各国中脱颖而出。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帝,并且为了离间东方各国的关系,派人去说服齐国称帝。
齐国同意后,这就有了“东西二帝”这一说法。
后来因为欲与各国合纵攻秦,才复称王。
秦国与齐国向来交好外,除了因为位置较远,齐国本身国力也强。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朝的统一

D
巩固练习
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9.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10.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11.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 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 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巩固练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 —— A.夏朝 B.秦国 C.秦朝 D.元朝
秦始皇向地方郡县发布的诏令所用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秦灭六国形势 图
赵
燕 齐
秦
魏
楚
秦灭六国形势 图
燕 齐
秦
魏
楚
秦灭六国形势 灭六国形势 图
燕
齐
秦
秦灭六国形势 图
齐 秦
秦灭六国形势 图
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 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建立
⑴时间:公元前221年 嬴政 ⑵都城:咸阳 (秦始皇帝) ⑶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⑷意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课
秦的统一
一、国家的统一 1.秦灭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⑵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⑶原因: ①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②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 ③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 ④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
秦灭六国

韩原之战韩原战役是春秋中叶,秦晋间爆发的第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
此战是秦穆公东进战略与晋国自身利益相矛盾的产物。
直接导火线则源于晋惠公背信毁约。
其背景须从晋王室的王位争夺说起。
晋献公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处置不当,酿成宫廷流血斗争。
世子申生含冤自杀,公子重耳与夷吾处境险恶被迫外逃。
公元前654年夷吾逃到与秦国接壤的梁国(地当今陕西省韩城市南)。
二公子出逃后,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王室纲纪紊乱,弑杀不已。
献公宠妃所生的公子奚齐、卓子先后即位,又相继被大臣所杀,再次出现权力真空,国内大臣在迎立重耳、夷吾的人选问题上争执不下。
夷吾闻讯忙馈赠厚礼予秦,请求穆公助一臂之力,并许诺事成割让大片土地与秦。
夷吾得秦军之力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惠公,但旋即反悔背约不予地于秦。
晋惠公许诺割上述之地也是无奈之中的权宜之计,很有可能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因为秦国急需得到这些战略重地。
此后晋惠公从国家利益着想背信弃义拒绝割让上述战略要地亦在情理之中,但此举在道义上已失一着,使秦大为不满,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事情并不至此为止。
惠公回国四年,即公元前647年,晋国谷物歉收,冬天发生饥荒。
晋派人向秦求援,秦君臣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大批粮食源源不断运抵晋国,此举声势浩大,史称’泛舟之役’。
次年冬,秦亦饥馑,自然求救于晋。
晋廷两派为此激烈争论,最后惠公采纳反对派意见,拒绝援助,并认为这是削弱秦的大好时机,决定积极备战乘虚攻秦。
对于晋一再忘恩负义,秦君臣义愤填膺。
穆公也决定备战伐晋。
次年,即公元前645年,秦收成较好,国内安定。
此年为,在晋即将举兵攻秦之际,穆公先发制人,亲率大军伐晋。
秦军士气高昂,连战连捷,晋军三败退到韩原(山西省河津、万荣二县间)。
韩原离晋国都并不太远。
晋惠公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敌人深入国境,该怎么办呢?’大臣中庆郑是去年极力主张助秦度荒者,意见未被采纳未免心存积怨,这时便讥讽道:’君主你让他们深入的,我们能怎样呢?’惠公大骂’放肆无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
战国七雄最早灭亡的国家

战国七雄最早灭亡的国家战国七雄一时没有全部灭亡,而是秦灭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秦朝,秦朝在统一中国15年后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
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军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
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俘虏楚王,楚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
秦于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了逃到辽东的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
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以上是六国灭亡时间。
秦的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06年。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
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
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
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
秦国、燕国实力较弱。
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
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
关于秦灭六国先后顺序

关于秦灭六国顺序目前国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四个版本,但其对秦灭六国的顺序却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归纳起来说,人教版的观点是韩、赵、魏、楚、燕、齐;人民版的观点是韩、赵、燕、魏、楚、齐;岳麓版的观点则是韩、赵、魏、燕、楚、齐。
三种互异的观点令很多中学历史教师感到茫然,他们觉得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很希望能在三种观点中辨别出一种“权威”的说法,以便在教学中贯彻和应用。
然而,很可能令他们感到更加困惑的,有关秦灭六国顺序的不同说法还不止以上三家,杨宽先生在其所著的《战国史》中还有第四种看法,即韩、魏、楚、燕、赵、齐的看法。
面对言人人殊的秦灭六国顺序问题,笔者认为,这当从各家对于六国灭亡标准的不同认识上去找原因——各家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六国的灭亡,其必然对六国灭亡时间有不同的判定,由此对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也会有不同的排列。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以及韩、赵、魏、齐、楚、燕各个《世家》中都有记载,根据杨宽先生《战国史》中整理,秦王扫六合最后十年的情形大体如下: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秦大破赵军,在东阳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出奔代,自立为代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围攻魏都大梁,决河和大沟的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蒙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自杀。
秦设上谷郡、广阳郡。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设置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设会稽郡。
秦将王贲攻取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
……又攻取代,俘虏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派王贲从燕南攻齐,俘虏齐王建。
根据史实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国的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六国灭亡的标准的;人民版是以六国的都城陷落、国土事实上被秦国占领作为六国灭亡标准的;杨宽先生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全部被秦国扫灭作为六国灭亡标准的。
秦始皇的历史故事-秦王吞并六国

秦始皇的历史故事-秦王吞并六国在秦国之前,国家一直是以诸侯国的形式存在的,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
才实现了统一中国,那么秦始皇是怎么统一六国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秦始皇的历史故事-秦王吞并六国吧!秦王吞并六国秦王政斩了荆轲,恨透了燕国,就加紧攻打燕国。
燕太子丹亲自带着兵马出去交战,被秦军打得稀里哗啦。
燕王喜和太子丹带着一部分兵马和老百姓退到辽东。
秦王政非要把太子丹拿住不可,燕王喜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王政谢罪求和。
谋士尉缭对秦王政说:“韩国已经兼并,燕国搬到辽东,赵国只剩了一个代城(今河北蔚县),他们还能干得了什么?目前天冷,不如先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把这两国收服了,辽东和代城自然也就完了。
”秦王政就把北方的军队撤回,派十万人马去打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接着去打楚国。
秦王政发兵二十万,结果打了败仗,将军死了七名,士兵死伤无数,退了回来。
秦王大怒,用自己的车马亲自把王翦接到朝廷里来,拜他为大将,交给他六十万兵马。
出兵的那天,秦王政亲自送到灞上(今陕西西安东)摆酒席给王翦送行。
王翦斟了一杯酒,说:“请大王干了这杯。
”秦王政接过来,一口喝完。
王翦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单子来,上头写着他要咸阳上等的田地几亩,上等的房子几所,请秦王赏赐。
秦王政一口答应下来,心里想:“这位将军小家子气。
”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去打楚国,路上又打发人回去向秦王请求给他修一个花园,过了几天,再派人去恳求秦王赏赐一个水池子,里头好养鱼。
副将蒙武笑着说:“老将军请求了房屋、田地、还要花园、水池子?打完了仗,将军还怕不能封侯吗?”王翦咬着耳朵对他说:“哪个君王不猜疑,你能保证咱们的大王不这样?他这回交给了咱们六十万大军,简直把全国的兵马都交给咱们了。
我左一个请求,右一个请求,为的是让大王知道我惦记着的不过这点儿小事,好让他安心。
”蒙武这才明白过来。
王翦的大军到天中山(在今河南商水西北)驻扎下来。
楚国大将项燕带了二十万兵马,副将景骐也带了二十万兵马,向王翦挑战。
秦统一六国

③秦王嬴政,善用人才。
④远交近攻,策略正确。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一、秦灭六国
⑺秦的统一的影响: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 战混战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农历十月一日,刚刚成为帝都的 咸阳城披上了吉祥的瑞雪。 这一天恰好是秦始皇的39岁生日,也是他称帝 后的第一个生日。帝国的大臣们纷纷揣着精心书写 的贺寿诗章,赶到皇宫为始皇祝寿。没料到秦始皇 没有丝毫过寿之意,而是带着忧患的语调说:
农赋 财政
决断权 由皇帝 掌控
郎 中 令
太 尉
军事
太 仆
丞 相
行政
廷 尉
中央政府
典 客
奉 常 中 尉
京畿 治安
卫 尉
宗 正
少 府
工商 税务 皇室 财务
将作 少府
宫殿 营建
宫廷 警卫
宫门 宫廷 皇室 司法 卫戍 车马 事务 刑狱
民族 祭祀 外交 礼教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确立中央 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 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秦失于政, 而不在于制 ——柳宗元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 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 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 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 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 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灭六国最后一个国家是哪个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的君主,他是第一个统一了中原的人。
秦始皇是通过秦灭六国战争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秦朝的。
下面是有秦灭六国最后一个国家,欢迎参阅。
在这十年中秦国逐渐吞并了其他六个国家,在这六个国家中秦国最后一个攻打的是齐国,秦国为什么会把齐国放在最后攻打呢?因为齐国离秦国的疆域比较远吗?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齐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周朝的诸侯国,齐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南部。
齐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在我国周朝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立的时候西周君王将功臣和宗室贵族封分为诸侯,姜太公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封土后来演变成了战国时期的齐国。
齐国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国,后来经过齐桓公的治理和名相管仲的协助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后来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将齐国放在最后去攻打不仅仅是因为齐国与他们国家的领土相距最远,还因为齐国的实力强大,所以秦国不敢贸然攻打齐国。
由于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齐国放在最后攻打,但如果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施以援手的话,也不会导致最终和其他国家一样被秦国吞并。
秦灭六国之战过程是怎么样的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战局的历史事件更能很好的印证这句话。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几个时期之一,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混乱时期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秦灭六国之战。
在公元前223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末期的时候,有七个国家称霸于中原大地上,它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最后由于秦国逐渐强大发动起了战争逐渐灭掉了其他的六个国家。
秦灭六国之战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时间,在这10年时间中秦国相继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六个国家,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朝代,秦朝。
史书上记载的秦灭六国之战历时了十年,但是秦国为了策划和准备这场战争却花费了多年的时间。
秦始皇嬴政成为秦国的国君后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向嬴政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所以秦始皇在第一年就灭掉了韩国和赵国,同时准备向其他国家进军,在荆轲刺秦失败后又灭掉了燕国,燕国被攻破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其他国家进军最终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原。
秦灭六国之战这场战争长达十年,在这十年时间中,秦国灭掉了其他六个国家可以看出秦国国力的强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情况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战火纷飞,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
直到秦始皇的出现,灭掉诸多的诸侯国,一统天下,结束了战乱,才使得百姓摆脱了战争的迫害。
而秦始皇在
统一六国之后,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因此,秦始皇实行了很多的政策来恢复百姓的正常生活。
在法律方面,秦始皇一直都是强调法律治国,因此,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严厉奉行法学家韩非子提出的依法治国。
在全国各地颁布了诸多法令,要求全国各地的官员以及百姓全部遵守法律,不可以触犯法律,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文学上,秦始皇命令仓颉创字,也就是后来的小篆,统一了全天下的文字,保证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秦始皇对于百姓思想的统治。
在军事上,秦始皇命令军队大肆修复并且进一步修建长城,避免受到外来民族的入侵,防止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秦始皇的统治受到威胁。
在交通方面,秦始皇同样十分的重视。
秦始皇下令全国各地大力修建道路以及驿站,保证道路的运输能力,加强国内的交通发展,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
关于政治,秦始皇则是认为兵器是十分不好的东西,对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样也会影响到秦朝的统治。
因此,秦始皇将全天下的兵器全部都没收并且销毁,铸就了十二个金人,禁止百姓使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