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最后一个是哪个国家
秦统一六国

(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 秦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从的愿望
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生 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 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 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 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 帝国的创立者。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二、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地方设置郡县制
(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秦灭六国以后,赢政说:“今天下大定, 秦灭六国以后,赢政说:“
不更改名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 不更改名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议定帝号。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 是古代帝王不能够相比的,应当改用最尊 贵的名号。赢政最后决定称皇帝。 • 为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秦始皇规定国家一 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 皇帝任免。
第一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一、秦灭六国 一、秦灭六国
• 1、长平之战
• 2、秦灭六国
(一)长平之战示意图
(二)灭六国
• 时间 • 前230年 230年 • 前229年 229年 • 前225年 225年 • 前223年 223年 • 前222年 222年 • 前221年 221年
国家 灭韩 灭赵 灭魏 灭楚 灭燕 灭齐
秦朝疆域
长城 陇 西 南海 东 海
匈奴的崛起
(二)抗 击 匈
手中夺取河套地区。
奴
•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
• 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 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 • 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长城。 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长城。
万 里
长
城
秦灭六国顺序及时间表(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字为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的顺序。
其中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这就导致不少人认为,秦第一个攻打的对象是他。
其实不然,虽说韩国第一个被灭,其实赵国才是秦第一个攻打的国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吕不韦与嫪毐(lào ǎi),着手亲征。
在大臣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20字的“天下一统”策略: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图丨秦灭六国顺序图这一策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个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燕、齐两国距离秦国最远,短时间内打不了,因此需要笼络。
而魏、楚两国则处于七国的中间位置,与秦国之间隔了韩、赵两国,因此需要稳住他们。
与秦国紧挨着的韩、赵两国,则需要快速消灭。
总的来说,这个策略将战争步骤分为3个阶段,从近到远,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
因此才有了后半部分八个字: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其实这个策略在制定过程中,远不止根据距离远近来决定攻打的先后顺序。
因为将“韩赵、魏楚、燕齐”两两组合后,你会发现都是一个强国与一个弱国的情况。
对秦国来说,另外六国中有3块骨头十分难啃,分别是地盘最大的楚国、地势最好的齐国以及战斗力最强的赵国。
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指出: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图丨战国合纵连横图简单的说就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从地图中不难看出,秦位于各国的西边,而楚位于各国的南部,均位于边缘。
因此说楚国是战国时期,除秦国外的第二强国,并不过分。
插个题外话,后来灭秦的项羽、刘邦等人,在地理位置上,算楚国人。
位置最好的齐国,因为背面是渤海与东海,没有后顾之忧,自春秋开始便一直称霸,得益于地理优势,使得齐国在各国中脱颖而出。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帝,并且为了离间东方各国的关系,派人去说服齐国称帝。
齐国同意后,这就有了“东西二帝”这一说法。
后来因为欲与各国合纵攻秦,才复称王。
秦国与齐国向来交好外,除了因为位置较远,齐国本身国力也强。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4)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创造条件。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5、秦始皇统一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6、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7、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8、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9、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4)特点:中央集权(5)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10、焚书坑儒:(1)内容: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关于秦朝历史简介

关于秦朝历史简介秦朝(前221—前20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秦朝历史,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朝历史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
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
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
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
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大规模平民暴动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15年国祚。
发展历程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十五年。
秦始皇统一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
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
中央政治制度则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类似于现在的年度述职。
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于秦灭六国先后顺序

关于秦灭六国顺序目前国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四个版本,但其对秦灭六国的顺序却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归纳起来说,人教版的观点是韩、赵、魏、楚、燕、齐;人民版的观点是韩、赵、燕、魏、楚、齐;岳麓版的观点则是韩、赵、魏、燕、楚、齐。
三种互异的观点令很多中学历史教师感到茫然,他们觉得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很希望能在三种观点中辨别出一种“权威”的说法,以便在教学中贯彻和应用。
然而,很可能令他们感到更加困惑的,有关秦灭六国顺序的不同说法还不止以上三家,杨宽先生在其所著的《战国史》中还有第四种看法,即韩、魏、楚、燕、赵、齐的看法。
面对言人人殊的秦灭六国顺序问题,笔者认为,这当从各家对于六国灭亡标准的不同认识上去找原因——各家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六国的灭亡,其必然对六国灭亡时间有不同的判定,由此对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也会有不同的排列。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以及韩、赵、魏、齐、楚、燕各个《世家》中都有记载,根据杨宽先生《战国史》中整理,秦王扫六合最后十年的情形大体如下: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秦大破赵军,在东阳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出奔代,自立为代王。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围攻魏都大梁,决河和大沟的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将王翦、蒙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自杀。
秦设上谷郡、广阳郡。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设置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设会稽郡。
秦将王贲攻取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
……又攻取代,俘虏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派王贲从燕南攻齐,俘虏齐王建。
根据史实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国的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六国灭亡的标准的;人民版是以六国的都城陷落、国土事实上被秦国占领作为六国灭亡标准的;杨宽先生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全部被秦国扫灭作为六国灭亡标准的。
秦朝攻灭六国,全国统一年表

秦朝攻灭六国,全国统一年表秦灭六国之战示意图攻灭六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
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
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
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
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
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
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当时还有卫国作为附庸存在,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被废。
至此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结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开始了。
这是古代历史上特殊的伟大事件。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器械同量,同书文字。
”。
秦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教你个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去演戏)也论秦灭六国顺序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在全国有多个版本,其中对于秦灭六国的顺序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很不统一。
如人教版认为:“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人民版认为:“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
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而岳麓版则认为:“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韩、赵、魏、燕、楚、齐等国。
”三种版本三个说法,这给很多中学历史教师造成了困惑。
然而事实上,关于秦灭六国的顺序在说法上还不止这些,如果加上杨宽先生在其所著《战国史》中认为的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魏、楚、燕、赵、齐的意见,那么关于这个问题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面对如此众多的意见,如何判断其优劣是非呢?笔者以为,这还要从诸家所采用的六国灭亡标准上去找原因。
根据史实: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大破赵军,在东阳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出奔代,自立为王。
公元前226年,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魏都大梁,决河和大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蒙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自杀。
秦设上谷郡、广阳郡。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设置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设会稽郡。
秦将王贲攻取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
又攻取代,俘虏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派王贲从燕南攻齐,俘虏齐王建。
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国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灭国的标准,人民版是以六国的国都被攻陷作为灭国的标准,而杨宽先生则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被全部剿灭作为六国破灭的标准。
历史趣闻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先被秦国灭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先被秦国灭亡?
导语:最早灭亡的国家是韩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其次是赵,再楚,再魏,再燕,最后是齐。
你这样记比较容易记,六国中,
最早灭亡的国家是韩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其次是赵,再楚,再魏,再燕,最后是齐。
你这样记比较容易记,六国中,韩最小第一个被灭,赵第二个被灭,楚国为六国最大,第三个被灭,魏国第四,而荆轲刺秦的燕第五,而齐国因为国君因为怕秦国,秦国攻六国时,他坐观上壁,最后一个被灭。
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体系(楚文化、齐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燕文化)。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介绍
魏
魏文侯——大梁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
一曰都。
前424年在位(前403年成为侯爵)——前225年
齐
齐太公(姜子牙)——临淄
姜齐前1046年——前379年
田齐前386年——前221年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灭六国最后一个是哪个国家
秦王终于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于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大一统。
经历了长期战乱和分裂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实现统一。
秦灭六国统一则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秦灭六国最后一个是哪个国家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秦灭六国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在这十年中秦国逐渐吞并了其他六个国家,在这六个国家中秦国最后一个攻打的是齐国,秦国为什么会把齐国放在最后攻打呢?因为齐国离秦国的疆域比较远吗?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齐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周朝的诸侯国,齐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南部。
齐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在我国周朝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立的时候西周君王将功臣和宗室贵族封分为诸侯,姜太公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封土后来演变成了战国时期的齐国。
齐国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国,后来经过齐桓公的治理和名相管仲的协助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后来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将齐国放在最后去攻打不仅仅是因为齐国与他们国家的领土相距最远,还因为齐国的实力强大,所以秦国不敢贸然攻打齐国。
由于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齐国放在最后攻打,但如果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的时候施以援手的话,也不会导致最终和其他国家一样被秦国吞并。
秦灭六国的时间表灭韩
前230年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
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灭赵
前229;;前228年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
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
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拾好残部自立为代王。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俘代王嘉。
灭魏
前225年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兵出关中,攻占了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
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秦在魏国地区设立砀郡。
灭楚
前226;;前223年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
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
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城下。
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在楚地设九江郡。
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越国都城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越国王族后裔。
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燕
前226;;前222年前228年,秦军破赵以后,王翦屯军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攻打燕国。
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准备以献督亢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首级之名刺杀秦王,望造成秦国混乱,以解被灭亡的危险,结果阴谋败露,荆轲被杀。
前226年,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
后燕王喜杀太子丹,将其头献秦。
前222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灭齐
前221年秦国重金收买了齐相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
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
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
淄博北)。
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
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琊郡。
秦灭六国之战秦始皇胜利的原因秦国方面
在战争频繁,兼并不断的战国时代,任何国家都想要生存就必须改革图强。
因为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战国七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等。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取得的成效最大。
秦国自秦穆公到秦始皇,对秦内政外交作出突出贡献的贤臣都是来自外国,而六国用人大多限于本国,而且往往糟蹋从才。
“七国为争天下,都招四方游士,但六国所用为相的都是宗族及国人。
而正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使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落后的小国变为一个强国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物质基础;正因为范雎入秦纠正秦国内政外交政策的错误,在内政上实行论功行赏,因能授官的政策,对外则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正是因为张仪入秦提出以连横破合纵的政策,利用六国间的矛盾个个击破。
比如,商鞅在魏国时,他是魏相公叔痤手下的一名小官,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有治国之才,但是魏王不用,卫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
听说秦王广招贤才,便投奔秦国。
秦国在商鞅的辅助下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魏国才后悔当初没有听公叔痤的话。
但这时已为时已晚。
况且有些有才之士在本国的处境是相当悲惨的。
如范雎在魏国
时,魏王派他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发现范雎很有辩才,于是派人赐给范雎十斤金和一些牛肉和酒,范雎拒不敢收。
须贾知道后大为恼火,以为范雎将魏国秘密告诉了齐国,并将此事告于魏相魏齐。
魏齐不假思索之下派人打断了范雎的肋骨,打掉了门牙。
用草席包之扔于茅厕,并令酒客向他拉屎拉尿。
后被人救起送入秦国。
范雎原想尽忠报国,但由于丞相魏齐嫉贤妒能,致使将这个人才“输送”到秦国。
六国方面
面对秦国统一趋势的加强,六国并非都甘心坐以待毙,被秦逼急了,也想方设法的谋划对付秦国的策略,但却谋划不到点子上。
六国间如果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对付强大的秦国,那么取得胜利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前298年齐韩魏三国联合打秦国,攻入秦国函谷关。
前247年,魏公子率关东五国出兵反击秦国,大破秦兵一直追到函谷关使秦兵不敢出战有十五年之久。
但是由于六国间各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和目的,导致他们间矛盾重重。
因而不惜推行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纵容秦国攻打他们的邻国。
殊不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甚至出兵帮秦国去攻打他们的邻国,最后只好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下场。
再比如公元前259年,秦国进攻赵国,作为赵国邻国的齐国看不到赵国是他阻挡秦国的屏障,在长平之战时却袖手旁观,坐待五国灭亡。
秦灭五国后最后兵临城下,别无他途的齐国只有投降,齐王建落得个饿死松柏林中的下场。
除此而外,韩、魏等国鼠目寸光,却与秦联合攻齐楚,实际上是在自掘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