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滑坡治理项目总结汇报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治理滑坡,我们开展了一项滑坡治理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滑坡的风险,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我们的项目总结汇报。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滑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地质条件、土壤类型、降雨等。

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地质环境、加固土壤和进行防洪措施来减少滑坡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我们的目标是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区域的抗灾能力。

二、项目内容和实施1. 地质调查和评估: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调查和评估,确定了滑坡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

通过评估,我们了解到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重力和水分的作用。

2. 治理方案设计: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滑坡治理方案。

方案中包括了改善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土壤抗滑性、植被恢复等措施。

3. 施工和实施: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了滑坡治理的实施工作。

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 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掌握治理效果,我们进行了滑坡治理项目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评估了治理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后续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三、项目效果和影响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减少了滑坡的风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我们的滑坡治理项目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当地居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四、项目的优缺点和经验教训1. 项目的优点:- 科学的地质调查和评估,确保了项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 制定了全面的治理方案,包括了不同层次和范围的措施; - 严格的施工和实施过程,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2. 项目的缺点:- 治理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项目周期较长,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评估。

3. 经验教训:- 在项目前期,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确保方案的科学和可行;-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果的预测准确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技术实践经验总结解析

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技术实践经验总结解析

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技术实践经验总结解析引言: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是建筑工程行业中常见但又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通过对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与解析,分享关于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的专业知识与方法。

一、滑坡地段地基加固的需求分析1.滑坡地段地基的特征与问题滑坡地段地基通常具有不稳定、土壤脆弱易崩塌等特点。

其主要问题包括土体的失稳、坡体的滑动、水分的渗透以及地基承载力的不足等。

2.需求分析与目标确定在进行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之前,我们必须对地基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估,确定加固的目标与需求。

只有全面了解地基的问题与限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固方案。

二、滑坡地段地基加固的方法与技术1.土体巩固技术土体巩固技术是滑坡地段地基加固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体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常见的土工格栅加固、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灌浆加固等技术。

通过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实现地基加固的效果。

2.排水与防渗技术排水与防渗是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中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和雨水对土体的影响,减小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局部支护技术对于某些滑坡地段地基,可能只需要进行局部的支护加固。

常见的支护技术包括喷锚支护、钢板桩支护等。

通过设置支护结构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滑坡地段地基稳定性维护的方法与技术1.定期巡检与监测滑坡地段地基稳定性维护的关键在于监测与预警,通过对地基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监测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监测点的布设等。

2.维护与修复一旦发现地基存在稳定性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与修复措施。

维护与修复方法包括补强土体、加固结构、修复排水系统等。

3.科学管理与交流在滑坡地段地基稳定性维护中,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交流非常重要。

建立稳定性维护的档案和数据库,及时总结经验,开展行业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滑坡地段地基的稳定性维护水平。

结论:滑坡地段地基加固与稳定性维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务,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抗滑桩施工总结范文

抗滑桩施工总结范文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山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周边道路的安全通行。

为了保障道路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决定采用抗滑桩施工技术进行边坡加固。

二、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1)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为施工提供依据。

(2)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对施工图纸进行学习,明确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安全规范等。

(3)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实施(1)桩位放样:按照设计图纸,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确保桩位准确。

(2)挖孔:采用人工挖孔法,分节开挖,每节高度宜为0.6m~2.0m。

挖孔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质变化,及时反馈信息。

(3)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强度C15-C25,厚度一般20cm,分段高度1-1.5m,配筋10-16,钢筋间距200-500mm。

(4)钢筋笼制作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并确保钢筋笼安装位置准确。

(5)混凝土浇筑:采用设计标号的水泥混凝土,连续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

(6)监测与检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测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成果1. 边坡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滑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 道路通行安全得到保障,行车安全得到提升。

3.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无质量事故发生。

四、经验与教训1.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密切关注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各环节顺利进行。

总之,本项目抗滑桩施工取得了圆满成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一)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一)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一)引言概述: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事件,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在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包括滑坡预警与监测、滑坡风险评估、滑坡处理方法、复杂滑坡案例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使山体滑坡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并提高我们应对山体滑坡的能力。

正文内容:1. 滑坡预警与监测:- 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如倾角仪、地下水位仪等,以及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 建立滑坡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并预警可能发生滑坡的山区,并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2. 滑坡风险评估:- 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详细了解山体的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

- 分析山体滑坡的潜在原因,如水分饱和、土壤松动等,并评估滑坡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 滑坡处理方法:- 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如土体加固、排水系统建设等,以减轻山体的滑坡风险。

- 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保护和重建来稳定土壤,防止再次发生滑坡。

4. 复杂滑坡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复杂滑坡案例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地质构造复杂、滑坡规模庞大等。

- 总结这些案例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将来的滑坡事件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情况。

5. 应对策略:- 加大对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对滑坡发生机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滑坡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滑坡事件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总结:本报告总结了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包括预警与监测、风险评估、处理方法、复杂案例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事件,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鉴于山地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提升我们的滑坡处理能力。

滑坡治理项目情况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情况汇报

滑坡治理项目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在此向您汇报我们所负责的滑坡治理项目情况。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解决滑坡治理问题,以确保当地居民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初步调研和评估工作。

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多处滑坡隐患点,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这些滑坡隐患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

首先,我们进
行了地质勘察和工程测量,对滑坡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植被覆盖、加固支护、排水排涝等措施,以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稳定性。

最后,我们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滑坡防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和防范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由于地形复杂、气
候恶劣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是,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克服了各种困难,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经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滑坡治理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已
经成功治理了多处滑坡隐患点,有效减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相信,随着项目的继续推进,我们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
做好滑坡治理项目的后续工作,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谢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此致。

敬礼。

山体滑坡工作实施方案总结

山体滑坡工作实施方案总结

山体滑坡工作实施方案总结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我们制定了一份山体滑坡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全面防范和减轻山体滑坡带来的危害。

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研究。

在实施山体滑坡工作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对目标区域的详细调查研究。

通过地质勘察、地质雷达探测、遥感影像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了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等重要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目标区域的山体滑坡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我们确定了山体滑坡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应对措施。

针对山体滑坡的风险,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固山体工程、植被恢复、排水排涝、监测预警等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减轻山体滑坡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实施方案。

在确定了应对措施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施工计划、监测预警方案、应急预案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我们将有效减轻山体滑坡的危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五、效果评估。

在实施了山体滑坡工作方案后,我们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和情况,我们发现山体滑坡的危害得到了有效减轻,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障,工作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结,通过我们的工作实施方案,成功减轻了山体滑坡带来的危害,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案,为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900字

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900字

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900字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建设与山地利用的需求也愈加紧迫,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山体滑坡问题却频频出现。

因此,进行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已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

本文将对一次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宝贵经验。

一、前期准备1.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为了真正解决山体滑坡问题,必须进行详细的研究,以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和项目的可行性。

在制定规划设计时,需要下好基础,进行地质勘探、地形测量、土壤力学等专业工作。

2.人员培训在牵涉到大型工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是首要问题。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人员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正确地使用相关设备,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安全。

3.材料准备在项目的材料采购方面,应当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并注意供货商的信誉和服务质量,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可靠耐用的。

二、施工过程1.场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预处理,在工作区安装必要的标识,确保现场人员和设备安全。

2.控制钢管桩的安装深度作为桩身的主要支撑结构,钢管桩的安装深度直接影响着治理工程所达到的治理效果。

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在安装钢管桩时仔细测量,确保钢管桩的安装深度符合规定标准,以确保工程的整体正确性。

3.控制钢管桩的间距在施工过程中,钢管桩的间距非常重要。

若间距过小,将导致使用区域的缩减,若间距过大,又将导致工程的功效不足。

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钢管桩的间距,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4.控制加固土体的深度在实施钢管桩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时,加固土体的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控制钢管桩的安装深度后,需要特别注意加固土体的深度,以确保可以对治理对象产生足够的支撑。

三、质量控制1.现场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督人员必须要对施工人员的所有操作进行核实,并在每个操作步骤之后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内容清晰)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内容清晰)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内容清晰)
本工程采用了项目管理体系及技术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加大施工人力、机械设备的投入,多开工作面,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从而保证了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

同时,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研究、落实各项规范标准要求,熟悉施工图纸,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标准施工。

对各工序进行了事前交底、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并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等工作,使施工质量按预期目标进行。

同时,项目部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工作,确保工序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U x) |9 y5 Q0
(2)电动空压机(20 m3/h):5376 台班×674 元/台班=36 23424 元; (3)压浆机(50 L):1449 台班×36 元/台班=52164元; (4)拌浆机:1449 台班×20 元/台班=2898元。
5.4 材料费 (1)锯木:352 m3×800 元/m3=14 080 元(按两次摊销); (2)钢管:21 t×4 200 元/t=88 200 元; (3)砂浆(30#):10 m3×240 元/m3=2 400 元; (4)水泥(325级):4371 t×330 元/t=14 4243 元; (5)水玻璃(35波美度):3848 t×900 元/t=34 632 元; (6)磷酸氢二钠(缓凝剂):088 t×4 600 元=4 048 元。 4项费用合计:284 3461元; 管理费与税收按15%计:42 65191 元; 管棚费用按每吨钢管计: (284 3461+42 65191 元)/21 t =15 57133元/t。 按隧道延米计: (284 3461+42 65191 元)/40 m =8 17495元/m。 6 结语 6.1对于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浅埋地段采用长大管棚施工工 艺,提前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增加了施工安全度,提高隧道的长期稳定 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2在管棚支护下开挖,可减少地表下沉和防止围岩坍塌。 6.3管棚钻孔可作为地质预探预报,地质资料可指导洞身开挖提供依 据。 6.4管棚施工工艺的引用,对福建省隧道施工技术的探索迈开新的步 伐。
% [ I' O! A- j# ]/ w ' r7 D& e7 v! ]1 W : v8 n+ K2 }8 J7 E" N ( Y& g" }5 t7 h8 O q1 x 1 K" I; h. ^0 J9 w 5 N, i5 w/ s5 j. |) d$ T3 ^ ) n% x& S' j i3 _0 @, T + m i8 `( z5 m% s+ R9 \ 5 B: ~, x1 F p* _/ n' I e* d2 |. X/ d7 f& c9 Q 6 V4 \+ _; V3 C8 R ~4 M+ M4 q; ^
长大管棚在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技术
% F$ M3 h, I! _0 {# e4 d+ r0 J# B
0 E9 C1 S# r5 m+ A; ?
陈荣典 林爱芬
, G7 S" g# ?- k9 O& V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介绍福建省首例采用40 m长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并在参 数确定、机具选择、进度情况、质量控制与成本分析5个方面作了具体 介绍。 关键词:长大管棚;施工技术;参数确定;机具选择;质量控制;成本 分析 1 工程概况 杨梅岭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4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左线长1 365 m,右线长为1 340 m。全隧道按新奥法设计和施工,进口左洞和出口右 洞洞口浅埋段最薄覆盖层分别为367 m、405 m,在洞口35 m范围内 为强风化、弱风化花岗岩,顶板为残坡积层,风化裂隙,发育具块状镶 嵌结构,局部散体结构,围岩不稳定,易塌。福建省首次采用40 m长大 管棚对洞口段进行超前支护。沿隧道衬砌外缘一定距离打入一排纵向钢 管,并且在插入钢管后,再往管内注浆以固结软弱围岩、充填钢管与孔 壁之间的空隙,使管棚与围岩固结紧密,以提高钢管的强度。开挖后架 设拱形钢架支撑,形成牢固的棚状支护结构。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略。 2.2 管棚参数 (1)钢管布设在圆心角为150°的隧道拱部; (2)钢管环向间距为50 cm; (3)管心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40 cm; (4)倾角:仰角1°(不包括路线纵坡); (5)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 cm; (6)管棚长度为40 m,热轧无缝钢管Φ 108 mm,壁厚6 mm,节长3 m、6 m; (7)孔口管为天缝钢管Φ 127 mm,壁厚6 mm,节长2 m。 2.3 机具选择 机具选择如表1所示。 表1机具选择表 管棚长度(m)〖〗管棚机型号〖〗管棚机参数8~16〖〗KSZ100型 〖〗钻杆外径50 mm16~40〖〗MK5型〖〗钻杆外径80 mm 2.4工艺说明
' h( O5 p7 J3 z6 ^1 r$ @& w * ^' _% ^" u; S * P r' {0 E1 G( _" G4 I6 u / K# V9 R! X# x. J! l+ p: k + B8 v% _1 \6 J " V3 S& R0 E' k* Y; L $ Y( g3 q" V! `6 S: B 1 f! z' H; a" G4 H0 {
) T7 S1 ^& W- O* i" _) h* S P 9 ]2 Z% u" L, q4 R4 M" ` 5 P7 o) e/ _' H 5 r$ Z; f2 z' r+ X4 W |, j: E 4 N! p6 a8 \3 u$ s5 n* J 1 w! @. U3 R( Y4 Y% Y 5 i% j* {2 {+ q& Z5 R! X(Φ 115 mm)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 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2)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3)用经纬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2.4.6 安装管棚钢管 (1)钢管应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棚管四周钻Φ 8出浆孔(靠掌子面 45 m的棚管不钻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2)棚管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 直径的引导孔(Φ 115 mm),然后可用10 t以上卷扬机配合滑轮组反压顶 进;也可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3)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面 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 m。 2.4.7 注浆 (1)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注浆后再施工无孔钢管,无孔钢 管可以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 (2)注浆参数: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的比例为1∶05;水泥浆水灰比 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 (3)采用KBY50/70液压注浆机将双液浆注入管棚钢管内,初压05 MPa~10 MPa,终压2 MPa,持压15 min后停止注浆。注浆量一般为 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 度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 隙均为浆液充填,方可终止注浆。 (4)注浆结束后及时清除管内浆液,并用30号水泥砂浆充填,增强管棚的 刚度和强度。 2.5 劳动力组织 管棚施工工序多,工种杂、技术性强、要求技术工人具有各方面独立操 作能力,又能处理管棚施工中一般的故障,管棚施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钻孔和注浆的质量。一台钻机三班作业劳力组织为:技术人员1 人、机长1人、班长3人、修理工1人、电工1人、电焊工1人、钻工15 人、合计23人。 3 进度情况 钻机就位、加固:钢管47 h/t 钻进:钢管95 h/t 扫孔、顶管:钢管11 h/t 注浆:钢管55 h/t 4 质量控制 (1)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
7 ] }% r. W0 ^" [8 p( d3 c l6 K% Z! V1 L; |" c9 L 6 W9 }( L% x/ ?( E' v, c( P ! g" w# V7 I- M9 m. c- A ! o: t+ g7 o4 U3 F ! H9 R5 @' A* |% A5 k$ l! n, H ( F9 }* _9 x! T) I( p( T " Q4 Z% s# M# y / X0 W# U9 X2 q, y. j 5 @8 M! d& Y8 ]$ z
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开挖支护明洞边坡、仰坡;施作套拱;搭钻孔平 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工序技术要 求高,工艺复杂,现分别叙述如下。 2.4.1 明洞边坡仰坡开挖支护 (1)明洞段开挖应在洞顶截水沟施工完成后进行,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边坡防护应与明洞开挖同步进行:及时施工明洞边坡的锚杆、挂设钢 筋网、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坡面。 (3)对边坡渗水要及时排、引到坡面外,加强对坡面的防护。 2.4.2 施作套拱 (1)混凝土套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套拱在明洞外廓线以外施作,套拱 内埋设4榀工字型钢支撑,钢支撑与管棚孔口管焊成整体。 (2)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 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 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 的外插角。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 移。 2.4. 3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1)钻机平台可用枕木或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 由两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对称进行,可缩短移动钻机与搭设平台时 间,便于钻机定位。 (2)平台支撑要着实地,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 匀下沉、摆动、位移等影响钻孔质量。 (3)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 机位置。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 机钻杆轴线也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2.4.4 钻孔 (1)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Φ 115 mm。 (2)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 进。 (3)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0 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 钻速及风压。 (4)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 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5)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6)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 述。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作为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2.4.5 清孔验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