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完成)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
(共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
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
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初中记叙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中考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中考阅读答案04恩施陈泰秋和他的朋友们在一天当中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定期的旅行。
如果你不到达中间,你会去Taiqiu,甚至在你离开之后。
袁芳当时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
客人问袁芳:“你在吗?”答案是:“我等了你很长时间,所以一直不在家。
”朋友很生气,说:“这不是人!跟人一起去,让他们去。
”袁芳说:“你和你的家人都在一天当中。
如果你不在一天中到达,你就无话可说;如果你责骂你的儿子和父亲,你是无礼的。
”朋友们感到羞耻,赶紧走开,带领他们。
袁芳简介。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8.请按要求写下故事的以下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尾: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正确的:①②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原因:陈太秋、尤奇出行;发展:朋友们不是到达日本而是离开;高潮:袁方按道理驳斥朋友;结尾:朋友们感到羞愧并道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省略《陈太丘与友期》中考阅读答案05厦门陈泰秋中午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
如果他不在中午到达,他就去Taiqiu的房子,甚至在他走后。
袁芳当时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
客人问袁芳:“你在吗?”答案是:“我等了你很长时间,所以一直不在家。
”这位朋友很生气:“这不是人类!和人们一起去,让他们去。
”袁芳说:“你和你的家人都在一天当中。
如果你不在一天中到达,你就没有信仰;如果你责骂你的儿子和父亲,你是无礼的。
”朋友是羞耻的。
他下了车,领着他。
袁芳不理他。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侯与虞人期猎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离开 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C.饮酒乐,天雨雨水 D.身自罢之停止,取消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 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分)(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分)答案:(一)1.C2.C3.B4.(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得分点:“君”“期”“则”)(2)即使在这里很快乐,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得分点:“虽”“岂”“哉”)。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下载《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仅供参考。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2)弱者抚之以仁。
(2分)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
(3分)答案: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尊君:_对__别__人__父__亲__的__一__种__尊__称__。_____________
家君:_对__人__称__自__己__的__父__亲__,__谦__词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 经走了。”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__做__人__要__讲__信__用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 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 乙文选取的是__郭__伋__守__信____的正面例子;从 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描__写____,乙文侧重 叙述。(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尊君在不.()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5)同“否”2、(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 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 , 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
节词语.
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约定 舍弃
离开
3.去后乃至
才
4.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通”否”
《世说新语》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读 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 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 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
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期 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
《世说新语》
期
——刘义庆
行
《世说新语》
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文人编著的笔记 小说。主要记述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以 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 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 真实。这部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文人所处 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也能让我们清 楚地看到“魏晋清谈”的风貌。
5.相委而去
丢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别人的尊称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下车引之 8.元方入门不顾
拉 回头看
9.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 还不见朋友来。
10.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想表示 歉意,)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
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到
才
约定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从文章中你可 以看出这几个 人物的什么性 格特点?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指出父亲的朋友有哪些错 误?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理由
4、在你眼中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 子?
梦想剧场
❖ 提示: ❖ 1.把本故事编成短剧。 ❖ 2.三位同学自由组合,扮演太丘,友人,元
我的父亲
(有礼貌地 (谦词,对别人
称呼对方) 称自己的父亲)
补充举例: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练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却能赢得一切。
[英]玛·沃·蒙塔古
你读、我读、大家读
要求: 1、读准字词。 2、把握人物语言的语气、 表情,注意节奏。
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 疏通文意
要求:参照对译,默读课文, 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 方法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 ❖ 3.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 ❖ 4.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
课文告诉我们:
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 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420年,袭封临川王。刘义 庆平生爱好文学,广交文士,编撰笔记体小说《世 说新书》,后改名为《世说新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 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方元那年七岁, 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 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 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 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 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故事情节
开端: 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 客问元方,元方答客。 高潮: 客骂太丘,元方驳客。 结局: 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一 句话概括。
讲 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请你复述这个故事。
要求:1、用自己的语言 2、能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评 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文中三个人物,你赞同谁的 做法,不赞同谁的做法?为什 么?
尝—曾经 走—跑 唯—只
2、翻译句子。(2分)
信—真的
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很多,压断了树枝, 许多小孩争着跑过去摘取。
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由此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小孩?(4分)
考考你!
字词积累:完成表格。
红体字
字义
相同字义的成语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太丘舍去 则是无信 入门不顾
约定 离开 舍弃
信用
回头看
不期而遇 去世
舍近求远、锲而不舍
背信弃义 、言而有信 瞻前顾后、顾影自怜
名名言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诚到永远 ——海尔著名广告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
相报。
——李嘉诚
名言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
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 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 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 。
课外涉猎
“方正”(正直,为人正派, 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 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 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 理。“无信”“无礼”是核心。文 章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话语,从反 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个人 物, 你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
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一、读: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二、译: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三、讲: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四、评: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您
难兄难弟
东汉陈寔(shí)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 (chén)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 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 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 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 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 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课文翻译: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行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 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 小组讨论,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 将小组仍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标出 来,等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