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作品原文: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

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⑻?”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⑼!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⑽。

”元方曰:“君与家君⑾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⑿之。

元方入门不顾⒀。

词句注释: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白话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注释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原文怎么翻译,相关注释有哪些?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注释”,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拓展资料: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赏析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赏析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芳曰: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惨,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

智者河流与子同行
时,深秋时节,树叶飘零,浓雾重重,冷风扑面,寒气逼人。

晨八时,翰林求学,父撷子乘电车行道中。

忽阴风骤至,父在前不由颤栗,子在后见状,遂伸右手引车前被覆父前胸,以暖其身。

父甚感之,曰:吾儿大矣,明:人存于世,天地孝其间,虽古有卧冰求鲤,亦不过如此。

子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琴瑟和谐,家幸福之根源也。

父子大笑乐。

学海无涯,知识普及
优良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敬亲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供养,还要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没这种爱,就谈不上对父母孝敬。

2奉养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最低标准。

3侍疾父母生病,要及时送医,精心照料,精神关怀。

4谏诤父母违背道义,儿女应谏诤,使其改正,防止父母陷于不义。

5立身子女事业有成,父母感到高兴,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也是不孝。

6善终父母丧,子女要尽各种礼仪。

总之,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抛弃,舍弃。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文言知识一、通假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二、古今异义1、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三、一词多义1、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2、信则是无信(讲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四、重点词语重点词语1、期行:相约同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本内容由小编跟大家分享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及注释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朝代:南北朝作者: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cán),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原文译文赏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
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
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

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

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

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

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

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

第一句“待君久,不至,
已去。

”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

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

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

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

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

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

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

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呼应。

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一波三折。

其间,先称“尊君”,骤然口不择言“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

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
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扩展阅读: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