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学校考评标准

附件3:“绿色学校”考评标准一、学校管理(23分)1、领导重视(6分)●学校有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有领导分管该项工作。
(2分)●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容,有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
(2分)●平时有检查、督促措施,年终有总结。
(2分)2、资料齐全(6分)●有有关会议记录和工作检查记录。
(2分)●环境教育文件、总结、论文、教材、教案、音像等资料齐全。
(3分)●订阅有两份以上环境保护报刊。
(1分)3、教师环保培训(5分)●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培训班。
(3分)●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培训。
(2分)4、宣传活动(6分)●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及固定的环境教育标语。
(3分)●阅览室、广播站、图书馆等有环保宣传内容。
(3分)二、环境教育过程(35分)1、课堂环境教育(14分)●各学科均注意渗透环境教育,主渠道学科有渗透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
(6分)●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选修课和讲座。
(4分)●学校报告会、团(队)会、班会及其它集体活动安排有环境保护内容,每学年班会至少安排2次环境教育专题内容。
(4分)2、课外环境教育(16分)●成立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坚持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4次活动)。
(4分)●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
(4分)●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4分)●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全校性环保主题宣传活动(4分)3、环境教育教研活动(5分)●各环保相关学科有环保专题性教研活动安排,能定期开展环保教研活动。
(5分)三、校园建设(16分)1、校园绿化(4分)●学校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绿化覆盖率较高。
2、环境整洁。
(6分)●校园洁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达标,厕所干净无臭味,卫生无死角。
3、污染控制(6分)●对学校自身产生的各污染源已有效控制,对环境没有产生污染。
四、教育效果(26分)1、环境意识(5分)●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
绿色校园及其评价标准

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校园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
它强调将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它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所中等的学校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学校总面积的35%,而现在的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绿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学科当中,做为理论知识来学习,更要结合实际做实事。
内涵意义一、“绿色校园”的内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校园”,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和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和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
“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1. 节能减排:评估学校是否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包括设立节能设备、推广能源管理系统以及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2. 垃圾分类:评价学校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垃圾分类系统,并提供相应的垃圾分类指导和设施。
3. 水资源管理:评估学校是否采取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如安装节水设备、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4. 绿色交通:评价学校是否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如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建立自行车停车设施。
5. 绿色建筑:评估学校是否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如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
6. 绿色食品:评价学校是否提供健康、环保的饮食选择,如推广有机农产品、减少食品浪费。
7. 环境教育:评估学校是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8. 绿化景观:评价学校是否注重园林绿化,营造宜人的校园环境,如种植和维护绿色植被。
9. 用水管理:评估学校是否采取措施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如修复漏水设备、推广浴室定时器。
10. 环境监测:评价学校是否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校园环境的空气质量、水质等,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
11. 社区参与:评估学校是否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清洁公共空间、植树造林。
12. 健康与安全:评价学校是否营造健康与安全的学习环境,如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有害物质,提供紧急应急措施。
13. 环境治理:评估学校是否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环保政策和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
14. 环境认证:评价学校是否获得绿色校园或环境认证,如国家绿色学校认证、LEED认证等。
15. 环保科研:评价学校是否鼓励和支持环保科研项目,并积极宣传和推广科研结果。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 年 3 月
1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 CSUS/GBC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 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运行管理、教育 推广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校园应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应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 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校园等级划分按表 3.2.2-1、3.2.2-2 的规定。
4 中小学校 .........................................................................................................5
4.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5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6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4.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9 4.6 运行管理................................................................................................................10 4.7 教育推广................................................................................................................ 11
绿色学校评估标准及要求

附件2:江苏省中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2004年4月修订附件5:江苏省“绿色学校(幼儿园)”申报表申报单位(盖章)填表日期:年月日制表:江苏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附件6: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要求一、江苏省省级绿色学校申报材结构↑↑↑二、申报材料的有关要求和说明A. 江苏省绿色学校(幼儿园)申报表以打印形式填写。
B. 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自评报告⑴可按学校概况、创建过程和成果、存在问题和不足三部分撰写;⑵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特色;⑶反映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过程。
⑷以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评估标准衡量学校的创建工作;⑸ 3000字以内。
C. 支持性材料C1.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成、职责分工和运作。
以图表形式说明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构成、分工和开展工作情况,以及有关记录。
C2. 近三年内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报告。
2009年以后逐年(学期)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报告。
C3.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文档总目录和管理文件。
①编制一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大事记;②目录的编号要与学校实际保存的文档资料相一致;③学校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管理的相关目标、决定、规章制度、重要通知等。
C4. 学校负责人和主管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①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环境教育、绿色学校专题培训的证明材料(证书、证明)复印件和有关记录;②培训证明要附培训日程表或培训通知。
C5. 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目录及典型个案。
①编制一份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②选1-2个典型活动,提供能追溯其策划—实施—总结过程的材料。
C6. 节约资源能源制度、措施和绩效。
①学校节水、节电、节约纸张以及其它资源、能源的管理制度、措施和师生响应情况;②分析、总结近两年来学校开展节约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和不足,要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可用图表的形式说明,并附资源、能源消耗的相关票据复印件。
绿色学校创建评价标准

绿色学校创建评价标准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个领域也开始提倡绿色环保。
绿色学校的创建正是其中之一。
那么,绿色学校应该具备哪些评价标准呢?1. 环境管理。
绿色学校应该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垃圾管理、水源管理等,保证校园环境干净和谐。
2. 节能减排。
建立节水节电节资源的环保制度,降低校园能耗和节省成本。
3. 绿化环境。
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园林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成长。
4. 环境教育。
强化环境意识,建立健康、环保、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加强校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鼓励以环保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生态文明价值观。
6. 绿色建筑。
绿色学校的建筑应该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等要求。
7. 社会参与。
绿色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参与绿色公益活动,扩大绿色影响力。
总之,绿色学校应该从环保管理、节能减排、绿化环境、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绿色建筑、社会参与等方面来评价和考核。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建设绿色生态的学校,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把它融入生活中。
绿色学校创建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环境卫生、学生健康、以及地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学校不仅仅是指环境装扮得漂亮,在绿色学校里,应该有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让这种意识贯穿于学生的一生中。
首先,环境管理是绿色学校创建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应该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清洁管理标准。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分类管理垃圾,以保证垃圾可以被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此外,学校应有良好的供水管道,设立合理的供水站点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应该管理好水源,积极开展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避免浪费。
其次,节能减排是绿色学校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一。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建立节约用电监测制度,对用电进行监管,实现降低用电量的目标。
对于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节约措施,学校也应当积极采取。
区绿色学校创建评价标准

6.加强校内环境污染管控,有效处理生活及实验室污水,食堂油烟排放得到深度治理、达标排放。(1分)
查看文件、资料、现场查看
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2分)
1.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地热、风能、太阳能等)。(1分)
1.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发展目标及分年度工作计划。(3分)
2.落实保障措施。(1分)
3.建立激励机制。(1分)
查看文件、资料
建立健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绿色管理制度并实施(15分)
1.制定节能、节水、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以及用能设备设施节能操作规程等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制度。(2分)
2.实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按要求定期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真实完整;开展统计分析,建立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台账。(2分)
4.景观和谐自然;绿树绿地多,绿色体量大;乔灌草坪搭配恰当,基本无裸露泥土。(3分)
查看规划文本、事业统计报表、资料,现场查看
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8分)
1.校舍建设坚持经济、适用、坚固、安全、环保原则,功能、规模基本满足教学生活基本需要。(2分)
2.校舍外观、用材与绿色生态校园基本协调。(2分)
查看文件、资料、现场查看
加强能源资源的计量,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3分)
1.能源资源计量率达到100%,实行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安装使用地点、测量对象等)。(2分)
2.定期公示能源资源消耗情况。(1分)
查看文件、资料、现场查看
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校园建筑及设备的绿色运行管理(5分)
《广东省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标准全文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of Guangdong ProvinceDBJ/T15-166-20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863-2019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9年12月1日前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3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3〕1029号),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广东省绿色校园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特色与创新。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州大学、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大学(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邮政编码:510006)。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大学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孝清杨延萍李丽杨丽修丁云飞程瑞希林超楠陈宇青张楠刘建孟庆林赵立华杨仕超周荃赵宝森袁磊江刚丁力行杨建坤卜增文陈春燕罗玉和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谭洪卫朱能关旋晖黄玉萍金勇强周名嘉舒杰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3.1基本要求 (4)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4)4中小学校 (6)4.1规划与生态 (6)控制项 (6)评分项 (6)4.2能源与资源 (10)控制项 (10)评分项 (10)4.3环境与健康 (14)控制项 (14)评分项 (14)4.4运行与管理 (17)控制项 (17)评分项 (17)4.5教育与科普 (20)控制项 (20)评分项 (20)5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 (23)5.1规划与生态 (23)控制项 (23)评分项 (23)5.2能源与资源 (27)控制项 (27)评分项 (27)5.3环境与健康 (30)控制项 (30)评分项 (31)5.4运行与管理 (34)控制项 (34)评分项 (34)5.5教育与推广 (37)控制项 (37)评分项 (37)6特色与创新 (40)6.1一般规定 (40)6.2加分项 (40)本规范用词说明 (42)引用标准名录 (46)条文说明 (48)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4)3.1General Requirements (4)3.2Assessment and Rating (4)4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6)4.1Planning and Ecology (6)4.2Energy and Resources (10)4.3Environment and Health (14)4.4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17)4.5Education and Spread (20)5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3)5.1Planning and Ecology (23)5.2Energy and Resources (27)5.3Environment and Health (30)5.4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34)5.5Education and Spread (37)6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40)6.1General Requirements (40)6.2Bonus Items (4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42)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6)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8)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校园的建设与评价,推进绿色校园教育,制定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I
前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 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编制而成。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 年 3 月
1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 CSUS/GBC
5 高等学校 .......................................................................................................14
5.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14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15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7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7 5.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18 5.6 运行管理................................................................................................................20 5.7 教育推广................................................................................................................21
4 中小学校 .........................................................................................................5
4.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5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6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4.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9 4.6 运行管理................................................................................................................10 4.7 教育推广................................................................................................................ 11
III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指对校园内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0.3 校园能耗审计 campus energy audit
通过对校园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其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 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0.4 能耗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2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校园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校园规模, 选用适当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并应提交相应分析报告。 3.1.3 申请评价方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阶段进行 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
3.1 基本要求..................................................................................................................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吴志强 石铁矛 汪滋淞 田慧峰 王崇杰
吴永发 葛 坚 吕伟娅 薛一冰 徐 燊 高庆龙 陈胜庆 王小平 张 琦 栗德祥 田 真 华 颖 龚 敏 刘艳峰 杨 柳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许溶烈 赖 明 王有为 毛志兵 袁 镔 程大章 王清勤 李俊奇 穆怀泽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 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运行管理、教育 推广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校园应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应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 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校园等级划分按表 3.2.2-1、3.2.2-2 的规定。
1
2 术语
2.0.1 绿色校园 green campus 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 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2.0.2 校园能耗统计 campus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本标准用词说明 ..................................................................................................23 引用标准名录 ......................................................................................................23 条文说明 ..............................................................................................................24
本标准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II
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进行 人数统计。 2.0.5 水耗 average water consumption
将全校年度水量消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 进行人数统计。 2.0.6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