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3 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知识点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对此初中频道编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 3 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3 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退避三舍D、老马识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战争的背景是王室衰微B、争霸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天子威信C、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天子过去的经济特权D、结果是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是出现了较大的诸侯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B、促进了军事的发展C、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D、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漫长的历史【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诸侯国与其都城连线正确的是( )A、赵国──大梁B、秦国──咸阳C、魏国──邯郸D、楚国──临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A、卧薪尝胆B、尊王攘夷C、退避三舍D、围魏救赵【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鲁国B、燕国C、齐国D、韩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解析】:第8题【单选题】《一匡天下齐桓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春秋争霸的历史盛卷。
其中齐桓公首霸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B、任用管仲为相C、组建强大的军队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诸侯会盟【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如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解析】:第10题【判断题】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春秋五国争霸(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特点: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强国为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作霸主,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1.尊奉王室郑庄公率先“以王命讨不庭”,成为最早称霸的国家联合齐鲁,攻打宋卫,制服陈蔡,打败北戎,稳定政局平王时,周郑相互交换质子桓王时,起用虢公,弃用郑伯,周郑发展到交恶的地步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威严扫地,一蹶不振周天子权威衰弱,成为大国争霸所利用的工具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著名霸主,称为“春秋五霸”关于五霸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宋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宋襄公有志图霸,实未成功秦国是周室东迁后发展起来的诸侯国,虽一度号称霸主,但只是称霸西戎,未及中原吴越到春秋晚期相继崛起于长江下游,霸业短暂春秋最主要的霸主当属齐、晋、楚,秦、吴、越稍逊一筹,只具有偏霸性质(1)齐桓公:齐国地处海滨,据战略要地,拥有丰富的鱼盐矿藏齐襄公灭纪伐卫、征服鲁国,后为政昏乱为齐大夫所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策划下,继位齐国国君,即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开始了争霸大业,史称齐桓称霸一面由管仲推行改革、整顿内政,一面对外实施武力扩张公元前679年鄄会盟,齐桓公称霸的开始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利用周室的正统地位,团结诸侯,对抗楚国和戎狄公元前660年,击退戎狄进攻,存邢救卫,保证了地区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南征蔡、楚,楚成王求和,双方订立召陵之盟楚国实际上承认了齐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周天子派人前往,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2)晋文公:晋献公削除同姓宗族、重用异姓军功卿大夫,加强公室权力,积极开拓疆土公元前636年,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推行发展农商事业的经济措施和选贤任能的用人政策扩充军事编制,结束了动荡的晋国政局,创造了从事争霸的条件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平定周室太叔带叛乱,恢复周襄王地位,获得尊王美名提高了自身威望,全力南向与楚国争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败楚,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楚国向北发展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中原小国纷纷摆脱控制,归附晋国践土会盟,晋文公取威定霸,成为中原霸主(3)秦穆公:平王东迁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封为诸侯,开始与戎狄不断战斗。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 3 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习题精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 3 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习题精选十八➢第1题【单选题】(2012·日照模拟)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一鸣惊人D、反戈一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王D、韩赵魏三家分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朝代更迭及建立者的示意图。
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是( )A、周武王﹣春秋战国﹣嬴政B、舜﹣春秋战国﹣项羽C、禹﹣战国春秋﹣嬴政D、尧﹣春秋战国﹣嬴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争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③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④争霸战争加速了统一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成语“退避三舍”出自于下列哪场战役(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牧野之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1·盐城中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楚庄王【答案】:【解析】: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3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474年—公元前221年【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于( )A、吴越争霸B、晋楚争霸C、秦朝统一中国D、刘邦项羽争霸【答案】:【解析】: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知识点1 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02 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成功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②商鞅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
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7.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知识延伸】“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变法改革必然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又说明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知识点0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考点 3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齐、楚、燕、韩、赵、魏、地理位置熟知: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易错警示】1.春秋霸主是先后相继,战国七雄是同时并存。
2.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秦国、齐国和楚国。
【知识延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表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 4 商鞅变法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扩展】商鞅变法对国家和个人的启示。
(1)(从改革的结果看)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2)(从改革的过程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具有不怕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从改革的精神看)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易错警示】商鞅在变法中由于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
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细节提示】(1).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2).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县制(3).各阶层对待变法的态度:新兴地主阶级和平民支持;旧贵族反对。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
(5).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考点 5 都江堰(一定注意字的写法)课标要求: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江堰示意图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生态工程考点 6 百家争鸣(一定注意字的写法)(根据个人情况,可周末复习)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1.老子老子像2.孔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知识点归纳春秋五霸:1.齐桓公(685年-643年BC):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被尊称为“齐桓公”。
他推行政策,善于用人,使齐国大兴土木,军事兴盛,经济繁荣。
他通过重新分封,削弱了诸侯的实力,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
2.晋文公(697年-628年BC):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被称为“晋文公”。
他着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通过经济措施,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晋文公以《晋中孟田氏之诗》和《太康》两篇篇章碑文被尊称为“温故而知新”。
3.秦穆公(659年-621年BC):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被尊称为“秦穆公”。
他着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推动了秦国的军事。
在他的统治下,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
4.楚庄王(659年-621年BC):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被尊称为“楚庄王”。
他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扩大了楚国的疆土。
楚庄王也致力于发展文化和教育,提出了“爱莫能助”的名言。
5.鲁襄公(722年-662年BC):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被尊称为“鲁襄公”。
他推行政策,加强了鲁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他重视教育,提出了“三日不朝(见)则怠”,并提拔了孔子为官。
战国七雄:1.秦国:秦国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由秦昭襄王统治。
秦国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周围诸国的征服,逐渐统一了六国,开创了秦朝的历史。
2.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南方最强大的国家,由楚共王统治。
楚国通过军事扩张和外交手段,建立了强大的势力范围。
3.齐国:齐国是战国时期东方最强大的国家,由齐桓公统治。
齐国通过军事力量和积极地参与外交活动,扩大了其国力和影响力。
4.魏国:魏国是战国时期中部的一个重要国家,由魏昭王统治。
魏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贸易活动,积极地参与了战国时期的斗争。
5.赵国:赵国是战国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由赵武灵王统治。
赵国通过军事力量和参与外交活动,扩大了其国土和影响力。
6.韩国:韩国是战国时期中部的一个重要国家,由韩哀侯统治。
韩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活动,积极地参与了战国时期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 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五
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成语出自城濮之战的是( )
A、卧薪尝胆
B、围魏救赵
C、退避三舍
D、纸上谈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
其中空格处应该(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端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
A、中华文化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融合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与以上诗句有关的重大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西周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辨析改错: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______)纸上谈兵 a 牧野之战(______)阵前倒戈b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______)退避三舍c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______ )卧薪尝胆d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______ )揭竿而起 e 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______ )四面楚歌f陈胜、吴广起义(______ )约法三章g 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______ )问鼎中原h项羽兵败垓下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
第二组:连环画
孟子用材料中的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请你说出一个来,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筐天下。
———《论语》材料三春秋无义战。
———孟子
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请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政治动荡】
①请写出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四位霸主。
②写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三例。
【社会变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
①材料涉及到的是哪次变法?支持此次变法的人物是谁?
②这场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请写出这场变法中可以使秦国“富国”和“强兵”的措施。
【思想文化繁荣】
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请写出其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学派。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根据上图的编号顺序填写战国七雄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⑦______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图中所标示的哪次战役?______。
交战双方是______和______。
“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合纵”“连横”政策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