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矿山安全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采空区处理方法:(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王明伟苗圃万传新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①技术资料组组长:王信海副组长:张俊强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

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组长:王衍生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决定的防灭火方案,并与指挥部及技术组汇报进度情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煤矿复采是指对已经采空或者靠近采空的煤矿区进行再次开采的一种技术方法。

该方法可以提高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减少环境破坏,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煤矿复采的方法与技术1. 采空区充填法:即在采空区域内进行充填物填充,形成稳定的地下构造,防止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以保护地面建筑和地表环境的安全。

2. 水封法:即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和抽水,防止底水向上冒出,造成地表塌陷,同时可以通过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提供开采的条件。

3. 二次开采法:即在采空区附近重新开采未采尽的煤炭矿体,以提高煤炭的回收率。

1. 采空区的稳定性问题:采空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对采矿施工,采空区充填等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2. 煤炭资源回收率问题:由于原先煤矿的开采方法和设备限制,部分煤炭资源无法完全开采,如何提高回收率是煤矿复采的一大难点。

3. 环境保护问题:煤矿复采过程中,矿工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废水,如何处理和净化这些废气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关键问题。

三、煤矿复采的实践案例1. 河南大同煤矿复采项目:该项目通过充填法和开采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得采空区域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

2. 山西阳泉矿区复采项目:该项目通过底水封闭和抽水的方式,保护了地表环境安全,同时提供了煤炭开采的条件。

3. 宁夏煤炭矿区复采项目:该项目通过二次开采法,对已经不能继续开采的煤矿进行再次开采,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

煤矿复采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采矿、机械和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复采开采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应用。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展望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展望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展望采空区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留下的未得到挖掘的煤炭层和矸石,因此,采空区不仅对煤炭开采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和利用采空区成为了煤炭开采中的一大难题。

一、采空区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采空区是指在采煤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未被开发的煤层和矸石。

由于层数深,有大量含水层和黄土层,一旦采出来,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更会对地质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受限。

由于采煤活动的影响,采空区的地表地下结构变得复杂,极大地影响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导致土地空间的浪费。

2、对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

采空区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矿区的土壤、水源、草地等自然资源都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污染,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3、安全隐患大。

由于采空区经常出现地面塌陷现象,容易引发事故,同时,煤矿的爆炸和火灾等事故也时常发生。

二、采空区治理技术概述为了解决采空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各级政府和企业引入新技术,开展采空区治理和利用。

采空区治理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矿山地面沉降治理。

采煤工程会严重破坏地下土层的结构,导致地表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注浆技术、人工贯通、地下铁块等技术手段,减少或避免地面坍塌发生,保证矿山地面的稳定性,提高矿山的安全性。

2、采煤支柱回收。

在采煤面工作完成后,一部分的支柱可以回收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采空区进行再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缓解土地利用的压力。

3、矿区生态修复。

通过采用生态植被方法、土地再造方法、水资源利用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还原当地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为当地人民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采空区治理的应用展望当前,采空区治理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补连塔煤矿12405采空区煤层自燃火灾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补连塔煤矿12405采空区煤层自燃火灾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风孔隙等显著增多等不利因素 ,此次火灾治理工作
的复杂性 、 工 程量 都是 巨大 的 。
2 测 氡 法 的火 源探 测
煤炭 自燃 的早期 预 测 预报 和 火 源探 测 技术 是 矿 井 防灭火 的关键 技 术 。煤 层 自燃 火 灾发 生 于地 下 数 百 米 深处 , 人 员 无法 靠 近 以及 火 源 的隐蔽 性 , 使得 自

年时间, 由于采 空 区 内浮 煤残 留情况 、 具 体 着 火 地
面, 位 于 盘 区西部 ( 见图 l 1 。采用 一 次 采全 高采 煤 方
点、 火 情信 息 不 清楚 以及 大 采高 条 件下 煤 柱 裂 隙 、 漏
法 ,工作面倾斜长度 3 0 0 . 5 m,设计走向长度 3 5 9 2
m, 实 际可 采走 向长 度 2 1 4 3 m, 工作 面煤 层平 均 厚度 4 . 9 6 m, 煤 层倾 角平 均 1 o _ 3 。 。工作 面西南 侧 为 1 2 4 0 5 综 采 采空 区 , 中间 相隔 2 0 m煤柱 , 每隔 5 0 m有 一个 联巷 , 联 巷施 工 5 0 0 mm砖墙 , 紧贴砖 墙 施工 6 0 0 m m
治理 措 施 。 在 精 确探 测 火 源确 定 发 火 范 围后 采 取 了种 综 合 治理 技 术( 措 施 主要 包括 1 2 4 0 6工作 面及 与 1 2 4 0 5联 络 巷 密 闭 处
的监测监控 ; 加 强堵漏并加 固密闭以及在 1 2 4 0 6综采 工作 面采取均压措施 防范火区有 害气体流入 ; 地面钻孔注浆、 采 空区注
燃 火 源位 置 的精 确 探测 成 为 防灭 火 的关 键 。本 次灭
混凝 土密闭 ,由于受采动压力 ,密闭 四周有 漏风 。

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泥、 粉煤灰 、 添加剂等组成 。
7 注 浆过 程 及结 束 标准
4 采 空 区治理 方 法及 技术 措 施
本 l程 采 空 区 为双 层 采 空 区 两 次处 理 ,施 工采 用 一 T L孔 自下 而 上 , 次全 灌 注 施 工 方式 。 一 注浆 主要T序包括钻孔 、 孔 、 封 制浆 、 灌浆等 。 T时 , 施 应 次 成 孑 , 口封 闭 , 帷幕 孔和注浆孔施工工艺 , 注浆结束标 准基 先施工边缘帷幕孔 , 以形成有效 的止浆帷幕 , 阻挡浆液 的 流程及要求 :
2 制浆生产系统
注浆 系统 由储料 场 、 一级搅拌 池 ( )二 级搅拌 池 搅拌机时 , 机 、 应不少于 5 i; a rn 使用高速搅拌机时 , 应不少于 ( )称量系统( 机 、 台秤 )供水系统 、 、 注浆管道 、 封孔装置等 4s 注浆材料 的配制和取样检查 : 0。 本次注浆浆 液材料 由 组成 , 现场共设置两套集 中制浆站 。 制浆站 日制浆能力为 水 、 泥 、 煤 灰 组 成 , 泥 采用 35 通 或 复合 硅 酸 盐 水 粉 水 2#普 70 m ) 日平均灌 浆量 :2 4/ = 5 ( ,, 2 ( ,, 2705 4 5 m )完全满 足施 水泥 ; 0 普通生活用水 ; 火力发 电厂粉煤灰 ( Ⅲ级 )拟处理 ;
9 1+ 1 +0 1 煤层 为采空 区 ,考虑到上部 工业广场各建 筑群
的稳 定 性 , 防止 因采 空 区 引起 地 面 下 沉对 建 筑 物 的 影 响 , 对采空区进 行治理 , 治理面积约 1 2 主要工序包括 0m 。 2
5 钻

钻 孔工 作 开 始 施 工 前对 设 计 图孔 进行 编 号 , 序 , 编 编 钻孔 、 封孔 、 制浆 、 浆等 , 灌 针对不 同采空 区类型 , 施工工 制钻孔参数表 , 每个孔明确孔位坐标及每个具体的深度 。 艺流程要适当进行调整。 施工时先施工边缘帷幕孔 , 以形 钻 孔分 为 不取 芯 孔 ( 一般 帷幕 孔 、 浆 孔 ) 注 和取 芯 孔 ( 括 包 成有效的止浆帷幕 , 阻挡浆外流 , 后施工 中间注浆孔 。 注 试 验孔 、 导孔 和 检查 孔 ) 先 。

深层煤矿采空区处理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深层煤矿采空区处理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8 7 5 . 2 1 m , 孑 L 排距 2 2 mx 2 2 m, 共 布置有 3 1 个 灌 浆 孑 L , 分两序 进行 施工 , 1 6个 I序孔 , 1 5 个 Ⅱ序 孑 L 。 ( 2 )1 试验 区灌 浆结 束标 准 为孑 L 口压力 在 1 . 0 ~ 1 . 5 MP a , 泵 量 小于 7 0 L / a r i n , 稳定 1 0 mi n以上 , 即可 结束 该孔 注浆 施工 。2 试 验 区灌 浆结 束标 准为孔 口 压力在 1 . 0 ~ 1 . 5 MP a ,泵 量 小 于 1 0 L / m i n 。稳 定 1 O
试验 区分 别进行 了如下 布 置 。
( 1 ) 1 试 验 区总面 积 9 5 2 1 . 5 8 m 2 ,孑 L 排距为 l 8
mx 1 8 m, 共 布 置有 3 O个 灌 浆 孔 , 分 两 序进 行 施 工 , 1 7个 I序 孔 , 1 3个 Ⅱ序 孔 ; 2 试 验 区总 面积 l 4
ai r n以上 , 即可结束 该孔 注浆 施工 。 ( 3 )1 试 验 区充 填 灌浆 在现 场搅 拌桶 内添加 外 加剂 , 2 试 验 区不 添加外 加剂 , 以验 证外加 剂对灌 浆

( 1 ) 钻 孔定 位 钻孑 L 采用 全站 仪 、 G P S定位 仪 、 钢 尺根 据设计 的
第4 9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 惦U Wl A1 1 弧 R E S O UR CE S A ND H YD RO P 0WE R T EC HNOL OG Y
Vo 1 . 4 9. No . 4 A p t . , 2 0 1 3
1 工 程简介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研究

煤矿开采的采空区治理研究

02
保护生态环境
采空区的形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采空区治理可以减 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03
提高资源利用率
采空区治理可以优化煤炭开采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
02 采空区治理方法
充填开采技术
总结词
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采空区治理方法,通过向采空区 充填废石、尾矿或其它材料,以控制地表沉陷和围岩崩落。
采空区对煤矿安全的影响
地面塌陷
采空区的形成会导致地面塌陷,对地面建筑物、道路 、管线等造成破坏,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
矿井安全
采空区如果不及时治理,会导致矿井内部压力失衡, 影响矿井安全。
瓦斯积聚
采空区容易形成瓦斯积聚,增加瓦斯爆炸的风险。
采空区治理的必要性
01
保障煤矿安全
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预防地面 塌陷、矿井安全事故等风险。
详细描述
采空区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采空区的动态变化,为采空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地 表沉降监测、钻孔测斜和应力测试等。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采空区的安全隐患,采取 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采空区的安全稳定。
03 采空区治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矿山的采空区治理
总结词
成功案例,综合治理
详细描述
该矿山针对采空区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包括采空区充填、围岩加固和地表沉陷控制等,有效减少了采空区对生 产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某矿山的采空区监测与预警系统
总结词
技术先进,实时监测
详细描述
该矿山建立了采空区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采空区的变形情况, 及时发出预警,有效预防了采空区事 故的发生。
详细描述

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

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

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是指对煤矿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减轻地质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是煤矿生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解决。

一、煤矿井下采空区的形成原因煤矿井下采空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层的矿石被逐步开采,导致地质体的坍塌和变形,形成了井下采空区。

主要原因包括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开采强度等因素。

二、煤矿井下采空区的治理技术1. 煤矸石充填法:通过将煤矸石填充到采空区中,使采空区的上覆岩层得到支撑和固结,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2. 水平钻孔顶板分层充填法:利用钻孔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分层充填,增强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稳定性。

3. 抽采法:通过在采空区上方布设抽采设备,抽取井下采空区中的气体,减少井下采空区对上覆岩层的压力。

三、煤矿井下采空区的综合利用1. 建设地下储气库:利用井下采空区作为储气库,用于存储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应安全性。

2. 发展地下储能:利用井下采空区建设地下储能装置,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满足能源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率。

3. 建设地下储库:利用井下采空区进行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储存,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四、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的意义1. 节约资源:利用煤矿井下采空区进行能源和物质储存,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 保护环境:有效治理和利用煤矿井下采空区,可以减少地表塌陷和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井下采空区的治理与利用,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安全性: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矿工和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五、研究与应用展望目前,煤矿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煤矸石充填法在实践中存在回采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技术的创新,解决井下采空区治理与利用中的难题,实现煤矿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10T16:04:04.4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孙晶
[导读] 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在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简要阐述采空区的治理过程,为今后的采空区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准格尔旗煤炭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7100
摘要: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在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简要阐述采空区的治理过程,为今后的采空区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治理
对我国的一些煤炭资源大省,大量的煤炭开采后造成地表大面积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更有一些非法小煤窑长期乱采滥挖,不按规定留设村庄保护煤柱,致使房屋主体开裂影响使用,道路路面下陷影响交通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山区,山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有限,采空区内的土地长期达不到有效利用,使得建设用地更加紧张,已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采空区的治理迫在眉睫。

1 场地采空区工程地质概
采空区内主要开采2#、9+10+11#煤层,2#煤层厚度平均1.37 m,煤层厚度稳定,9+10+11#煤层厚度平均6.90m。

区内原采煤方法为房柱式,留设有大量煤柱,回采率25%-35%左右。

2 制浆生产系统
注浆系统由储料场、一级搅拌池(机)、二级搅拌池(机)、称量系统(台秤)、供水系统、注浆管道、封孔装置等组成,现场共设置两套集中制浆站。

制浆站日制浆能力为720(m3),日平均灌浆量:22740/50=455(m3),完全满足施工需要。

3 主要材料
灌浆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液,注浆材料主要由水、水泥、粉煤灰、添加剂等组成。

4 采空区治理方法及技术措施
主要工序包括钻孔、封孔、制浆、灌浆等。

施工时,应先施工边缘帷幕孔,以形成有效的止浆帷幕,阻挡浆液的外流,后施工中间注浆孔。

注浆工作间隔式分序次进行,一序次孔浆液可能扩散范围较大,二、三序次孔注浆将使前序次未充填的空洞得到再次充填,从而提高充填率,灌浆按一序、二序、三序孔依次进行,每序次必须间隔一定时间,满足浆液凝固要求。

本工程采空区施工采用一次成孔,孔口封闭,一次全灌注施工方式。

5 钻孔
钻孔工作开始施工前对设计图孔进行编号,编序,编制钻孔参数表,每个孔明确孔位坐标及每个具体的深度。

钻孔分为不取芯孔(一般帷幕孔、注浆孔)和取芯孔(包括试验孔、先导孔和检查孔)。

①钻孔流程包括注浆孔定位;钻机就位;帷幕孔、注浆孔的成孔工艺:用Φ108~Φ150 mm钻头开钻,钻至基岩下3 m,然后变径经一次变径,钻至2#煤层、9#10#11#煤层底板以下0.5 m或采空区、空洞终孔,终孔孔径不小于89 mm。

②钻孔技术要求。

③浇筑孔口管。

6 制浆
制浆材料必须称重,称量误差应不小于5%,水泥采用袋装水泥计量法,砂采用体积计量,粉煤灰采用体积计量。

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测定浆液密度和粘滞度等参数,并作好记录。

水泥粉煤灰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不少于5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应不少于40s。

注浆材料的配制和取样检查:本次注浆浆液材料由水、水泥、粉煤灰组成,水泥采用325#普通或复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生活用水;火力发电厂粉煤灰(Ⅲ级);拟处理采空区范围边界的帷幕孔的水泥:粉煤灰固相比(重量比)2:8,浆液水固比(重量比)为0.8:1,并添加水泥重量3%的速凝剂;治理范围内的注浆孔的水泥:粉煤灰固相比(重量比)2:8,浆液水固比(重量比)为1:1。

7 注浆过程及结束标准
本工程采空区为双层采空区两次处理,施工采用一次成孔,孔口封闭,自下而上,一次全灌注施工方式。

注浆流程及要求:帷幕孔和注浆孔施工工艺,注浆结束标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施工先后顺序,孔距、添加剂等;帷幕孔采用间歇式注浆,单孔注浆量达到200m3而未注满时,在孔口加漏斗状投料器,用浆液将砂或粒径不大于0.5的矿渣带入孔内,同时按以上注浆方式进行循环灌浆;钻孔注浆应按煤矿采空区的底板倾斜方向,先施工采空区底板标低位置的注浆孔及构造物工点处的注浆孔,再沿倾斜方向由低向高、由边部向中心展开施工。

7.1 注浆过程
一般按下述程序进行:
①帷幕孔、注浆孔注浆时,均应先从低流量(≤90 L/min)开始,当孔口压力≤0.6 MPa时,可逐渐提高流量。

②当孔口压力>1.0 MPa时,要降低流量;当注浆量达到单孔平均注浆量的30%时,要求用稠浆(1∶1.3~1∶1.4)。

③当单孔注浆量较大时,应添加速凝剂,添加速凝剂后,注浆量超过单孔平均注浆量的150%,孔口压力≤0.6 MPa,注浆泵量≥90 L/min 时,应进行间歇灌浆,间歇时间≥12 h。

④间歇过程中,在孔口加入一漏斗状的投砂器,用浆液将矿渣粗料带入孔内。

⑤间歇后的注浆,不得用稀浆。

间歇后注浆时,应确保注浆管(孔)通畅无阻碍。

⑥注浆按一序、二序、三序孔依次进行,每序孔必须间隔一定时间,一序孔宜大间隔进行,以进一步探明采空区分布范围。

结束后对剩余钻孔施行注浆,并检验一序孔注浆效果。

⑦对空洞区,为减少注浆量,应先灌注天然砂砾料,再灌注水泥粉煤灰浆。

⑧注浆开始后,要定时观察注浆泵的吸浆量和泵压,测定注浆孔及周围邻孔的孔内水位,记录注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收集原始数据,出现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和浆液浓度。

⑨注浆过程中如出现地表裂隙大量跑浆时,应采用间歇式注浆,或减少泵量及时采取地表回填裂隙的措施,阻止浆液从地面大量流失。

7.2 注浆结束标准
①孔口管压力升至1.5 MPa以上,稳定15 min,即可终止注浆。

②注浆过程中,孔口压力<1.5 MPa,吃浆量≤75 L/min,稳定15 min,即可终止注浆。

③地标溢浆、钻孔串浆。

8 灌浆质量检查
灌浆工作结束1个月后,矿方会同监理人员进行灌浆质量的检查,按照以下规定的各项质量检查项目和内容进行了检查:
①灌浆质量检测孔位置应布置在脱空较大、串浆孔集中,或阶段性评估确定的部位,检查孔的数量应为灌浆孔总数的5%。

②根据国内同类项目的施工验收经验,采取钻探取芯、波速测井、孔内电视观测和岩芯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进行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指标:注浆浆液对采空区及上伏冒落带、裂隙带的充填率≥75%;注浆浆液的结石率≥80%。

室内做浆液结石体强度试验,浆液结石强度达到1.0MP;注浆结束6个月后,检查孔取芯检查冒落岩石中浆液充填情况,取芯率为80%以上;钻探检测过程中,循环液基本不漏失;注浆前注浆孔内主要治理地段的波速测试结果,与注浆后注浆孔内主要治理地段的波速测试结果比较:纵波波速提高率应大于15%;质量检测孔内的验证注浆量小于该区平均注浆量的5%~10%。

③灌浆孔灌浆和检查孔钻孔注浆结束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将孔封填密实,并将孔口压抺平整。

④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物探探测。

⑤通过上述质量检测,在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矿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最终确定本次灌浆质量为合格,不需要补充灌浆。

本次采空区治理工程于2011年4月13日正式开工,4月31日完工,共用时109 d。

共计钻孔15 878 m,灌浆8 333 m3。

参考文献
[1] 徐友宁,武征,赵子长.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类型[J].西北地质,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