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矿山安全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采空区处理方法:(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王明伟苗圃万传新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①技术资料组组长:王信海副组长:张俊强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
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组长:王衍生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决定的防灭火方案,并与指挥部及技术组汇报进度情况。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1. 引言采空区是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下的煤矿矿脉中的煤炭被完全开采出来,形成的空洞和凹地。
采空区的存在对周围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采空区治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2.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恢复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并保护地面和地下环境免受采空区的影响。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2.施工准备工作3.采空区填充与支护4.采空区监测与修复5.施工安全措施3. 采空区调查和设计规划在进行采空区治理之前,需要对采空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大小、形状和煤炭开采情况等。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确定治理方法和工程量。
4. 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施工•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围栏设置,确保施工安全•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制定应急预案5. 采空区填充与支护为了恢复采空区的稳定性和地下空间的承载能力,需要进行填充和支护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采空区:首先,对采空区进行清理,移除其中的杂物和残渣。
2.填充物选择:根据采空区的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填充物,如砂土、碎石等。
3.填充施工:将选定的填充物运输至采空区,进行逐层填充,并进行相应的压实工作。
4.支护工程:根据采空区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支护工程手段,如钢架支撑、混凝土注浆等。
6. 采空区监测与修复在采空区治理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采空区的监测和定期修复工作,以确保治理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监测可以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井、地表沉降监测点、应力监测点等进行,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修复工作可能包括重新填充和支护。
7. 施工安全措施在采空区治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南官庄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南官 庄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李 亮 张 涛
中国 华 西 工程 设 计建 设 有 限 公 司 ,河 南郑 州 4 5 0 0 0 0 摘 要 本章 通过 分析 南 官庄煤矿 的具体 情 况,对 南 官庄 煤矿 采空 区稳 定性 进行 评价 ,并根 据评
4 . 1采空 区治理 设计 原则 南官 庄煤矿 采空 区处 理时需 要考 虑 所处 环境 的特 点 、工程地 质情 况 、建筑材 料 的供 应以 及施 工所需 时 间等 因素的前 提 下 ,采用 先进 的技 术 、经济效 应最 好 的措施 ,满 足巩 登高 速通车 的 各项功 能 。坚持 一次根 治 ,不 留后 患的原 则 。保证 经过 相应 措施 治理 后的 公路 路基 在公 路运营 期 间 ,地 基的 变形 应满 足 公路工 程对地 基稳 定性 的要 求 ,不产 生超 过 公路 工程允 许的 变形 。 4 . 2 采空 区治理 设计 方 案 根据 公 路路 基设计规 范 》( J T G D3 0 一
沉 陷学* 。
图1
影 响 带 采 空 区范 嗣 影 响 带
公 路 路 堤
第 四系松散 物 n
:
▲
№
3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南 官 庄采空 区为 2 0 0 5 年以 前开采 ,煤 层 的 平 均采 厚 为 3 . 3 m,采深 8 0 m~1 4 0 m,走 向长壁 式开 采 ,顶板 全垮 落法 管理 ,煤 层 尚 有2 5 %未 被开采 。本 项 目施工 时 ,煤矿仅 停 止 开采 5 年 ,未 充分 塌 陷 。预 计最 大剩余 沉 降量 还 有总 沉 降量 的 1 5 %( 即o 【 = 0 . 1 5 )。 F 沉 系数 取 n= 0 . 8 5 ,t g p : 2 . 2 ,水平移 动 系数b = 0 . 3 ,估算 的结果 如 下 : 最大 沉降 量 :w 。 = 2 8 0 5 mm 最大 剩余沉 降量 :W ̄ 1 = 4 2 0 . 7 5 am r 最大 剩余 倾斜量 :
采空区管理制度(4篇)

采空区管理制度采空区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因煤矿资源的剥采而形成的空腔和裂隙。
针对采空区进行管理,是保护煤矿资源和确保矿山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采空区管理的背景和意义、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管理实施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采空区管理制度。
一、采空区管理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大量的煤矿采空区逐渐形成。
采空区对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许多隐患和问题,如采空区坍塌、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入等。
针对采空区的管理成为保护矿山安全和环境的必然选择。
2.意义(1)保护矿山安全。
采空区的存在对矿山的安全构成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矿山覆盖层坍塌和地面塌陷等灾害。
因此,加强采空区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保护地质环境。
采空区是地下水涌入的重要通道,地下水涌入会导致矿井内涌水泵站、矿区道路、建筑物等设施被淹。
采空区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地下水涌入的量和速度,保护地下水资源。
(3)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采空区中仍然蕴藏有可开采的矿石资源和煤层气资源,通过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采空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管理目标采空区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证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不对矿山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矿山开采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内容(1)采空区划定和标示:根据煤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采矿工艺,对采空区进行准确划定,并在相应区域进行标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采空区治理技术:煤矿采空区治理是防止采空区发生灾害的关键。
管理制度应包括采空区治理技术的介绍,如注浆桩、搅拌桩、固化材料填充和综合治理等。
(3)地下水管理:采空区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影响,管理制度应包括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如设立地下水监测井、调整地下水位和水质等。
(4)资源综合利用:采空区中蕴藏有大量的矿石资源和煤层气资源,管理制度应包括对采空区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措施。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最新版】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煤矿开采后会导致围岩失稳,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采空区治理成了当下重中之重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下: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法、采空区填充式注浆设计、老采空区注浆方法、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等。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原则采空区的治理方案设计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工程地质条件、材料分布与供应、资源规划与工期要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拟建工程的各项功能,保证构造物的安全、坚固、稳定和使用寿命。
坚持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治理后的采空区地基在工程运营期间,能有效地承受建构筑物的动静荷载,不产生超过建构物允许的变形,保证建构物的安全营运。
同时遵守投资合理、效益高、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则。
煤矿采空区治理常用方法1、干砌法干砌法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砌筑。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煤层开采后未全塌落、空间较大的空洞,且埋深小、通风良好,具备人工作业,材料运输等条件的即将关闭矿山采空区治理。
2、浆砌法浆砌法同样是在采矿后形成的空洞内,用灰岩或砂岩片石等人工回填,砂浆砌筑,片石规格尽量大一些,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要求砌筑物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采空塌陷区。
一般用于建构筑物重要部位的即将关闭埋藏浅的矿山采空区治理。
3、注浆充填法注浆充填是指用钻孔灌注永泥-粘王或粉煤灰混合料浆液的方法。
常用于长壁式开采冒落带、裂隙带的残余空隙、尚未密实的采空部位以及离层裂隙带中,适宜于各种埋深、复杂煤矿采空区的治理中对于生产矿井采空区治理时,应根据进行治理区与井下生产运输系统的关系进行治理工程专项设计。
4、注浆注骨料充填法注浆注骨料常用于地下残余大量空洞,且体积很大的采空区治理中,该类采空区大多为部分开采所形成。
骨料的选择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以经济适用为主。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

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完毕后形成的空洞区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将会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采空区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空区治理的必要性采空区治理是保障矿区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治理的采空区存在坍塌、地裂、地陷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同时,采空区的废弃矿井和矸石堆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
因此,采空区治理的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空区治理的原则1. 科学合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方法,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2.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采空区资源,开发绿色矿山经济,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3.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修复。
4. 安全可靠:确保治理工程安全可靠,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三、采空区治理的具体措施1. 采空区封闭: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采取填充、固化等措施,防止地表塌陷和地下水外溢。
2. 废弃矿井治理:对废弃矿井进行封堵、加固和排水处理,防止矿井坍塌和地下水位下降。
3. 矸石堆积处理:对采空区的矸石进行清理、整治和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修复:采用植被覆盖、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实施采空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5. 安全监测:建立采空区治理后的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采空区治理的保障措施1.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采空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理责任和监管机制。
2. 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采空区治理技术水平,推动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3. 资金投入:加大对采空区治理工程的投入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宣传教育:开展采空区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评估对采空区治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安全稳定性、生态环境改善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治理工程的长期效果。
煤矿开采的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填充

流动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 流动性,以便能够顺利 地充填到采空区的各个
角落。
压缩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 压缩性,以便在采空区 压力作用下能够逐渐密
实。
经济性
填充材料应具有较低的 成本,以便能够降低采 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成本
。
04
采空区填充技术与实践
填充技术介绍
采空区填充技术
采空区填充是矿山开采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填 充材料来支撑采空区,防 止塌陷和地质灾害发生。
煤矿开采的矿山采空区治理 与填充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矿山采空区概述 • 采空区治理方法 • 填充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 采空区填充技术与实践 • 采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效果评估
01
矿山采空区概述
采空区的形成与影响
采空区的形成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煤炭资 源的不断开采,地下空间逐渐形 成空洞,即为采空区。
优化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 采空区治理与填充的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填充材料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废石 、尾矿、煤矸石、混凝土 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填充材料。
填充方式
根据采空区的特点,可以 选择干填充、浆体输送或 膏体输送等方式进行填充 。
填充工艺流程
采空区测量与评估
对采空区的形态、规模、稳定 性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为填充
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填充材料制备
根据选定的填充材料,进行配 料、搅拌、混合等工艺流程, 制备成填充料浆或膏体。
采空区的影响
采空区的形成会对周围岩体产生 压力,导致岩体失稳,引发地面 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威胁矿 工生命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
矿山开采中的采空区填充与治理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一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采空 区填充与治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
发展方向二
环保和资源化利用。在采空区填充与治理过程中,注重环 保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实 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方向三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将采空区填 充与治理与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相结合,推动相关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经验一
经验三
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根据采空区的 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良好物理 和化学性质的填充材料,如高强度、 低成本、易获取等。
加强监测和预警。在采空区填充与治 理过程中,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 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 工程安全和稳定。
经验二
优化填充工艺和技术。根据采空区的 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填充工艺和技 术,如高压注浆、膏体充填等,提高 填充质量和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
混凝土填充
使用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具 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寿命长 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采空区 的填充。
膏体填充
利用膏体作为填充材料,膏体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能够充分填充采空区,不留空 隙。
废石填充
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 石作为填充材料,成本低廉, 资源丰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
04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的环境 影响及应对措施
采空区填充与治理对环境的影响
地面塌陷
采空区填充不及时或不充分,容易导 致地面塌陷,影响周边居民和建筑安 全。
水资源破坏
采空区填充过程中可能破坏地下水层 ,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土壤侵蚀
采空区治理不当,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采空区位置、采空区灾害形成的历史背景、编制灾害治理总体规划的必要性(采空区危害性因素)和可能性分析、规划编制依据和指导思想、规划中确定的主要原则和技术经济内容、存在的题及对各方面的建议或要求。
第一章采空治理区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位置交通
简述采空治理区所在煤田(矿区、煤矿)名称、行政隶属关系、地区交通条件(附近期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地震
地形、地貌、水系、气象、地震。
第二节采空治理区地质
一、地质概况
简述采空区围内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地质、工程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二、采空治理区与相邻煤矿的关系
采空区与相邻生产(或关闭)煤矿之间的位置关系,生产煤矿开采情况(附采空治理区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图)。
三、采空治理区围控制程度
采空治理区资料来源、采空区围控制程度的可靠性。
第二章采空治理区灾害现状及治理区区块划分
第一节采空治理区灾害现状
一、采空区灾害现状特征
详述地面下沉、塌陷、裂缝、积水、滑坡、煤层自燃、烟雾、有害气体及煤炭资源损失,以及采空区对相邻区域(或下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影响。
二、以往治理工作
简述各采空区以往治理工作的时间、程度、治理主体、治理方法、治理围及工作结果。
第二节治理区区块划分
一、采空区分布
采空区形成的历史(或近期)背景(含开采方法、煤柱留设的技术参数等)、分布围。
二、采空治理区区块的划分依据和原则
三、采空治理区区块划分
治理区块划分原则、确定需要治理区块的数量、性质(矿权隶属)、类别(集中连片治理区、分散孤立治理区),各区块的围(以坐标表示)及几何参数(附治理区块划分示意图)。
四、区块煤炭资源量估算
第三章采空区灾害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灾害治理方法选择
一、灾害治理方法选择的原则
二、灾害治理方法及比较
三、推荐治理方案
第二节治理工艺
第三节工程量估算
一、工程量估算依据
二、工程量估算结果
治理工程推荐采用露天剥挖方法时,需对岩土量和残煤量分别估算。
第四章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工程规划
第一节采空治理区环境现状
一、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植被、土壤等)、社会环境(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情况)、环境敏感目标(项目涉及的各类保护区或单位等)。
二、环境质量
简述采空区及固体废弃物对区域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生态恢复工程方案
一、生态恢复规划区基本情况
采空治理区施工结束后,可供生态恢复规划的土地状况(地形地物、可供恢复规划的面积、覆盖层类别与质量、可利用方向等)。
二、生态恢复工程方案
土地利用目标描述、植被规划布局与规模、实施进度安排。
第五章主要治理条件
简述治理区的主要治理条件、现状及可利用(依托)程度。
第六章灾害治理实施规划
依据自治区政府“有序实施”灾害治理的基本要求,以本地区需进行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区的地域位置、灾害程度、治理工程区数量和规模等因素为基础,按照总体规划、采空区灾害详细勘查、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治理工程施工、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编制治理工程规划。
总体规划要按2013年~2020年时间段进行编制。
项目安排的时间顺序要体现轻重缓急的原则。
要优先安排自治区重点煤炭企业的治理项目,要优先安排灾害程度严重的煤炭企业的治理项目,要优先安排煤炭重点产区的治理项目。
第七章投资估算
依据治理工程技术方案、生态恢复工程方案和辅助工程的规划内容进行投资估算。
第八章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二、存在的主要题
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