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关于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风险提示广大居民朋友:春节将至,宴请聚会、“吃血汤”等聚集性活动明显增多,为切实保障广大居民饮食安全,根据《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等规定,提醒各举办、承办农村集体聚餐者应遵守如下食品安全要求:1.举办、承办农村集体聚餐,或者承办者应举办者要求开展延伸服务时,均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要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选择场所和加工制作食品。

2.加工制作场地应清洁卫生,远离禽畜圈、厕所等污染源。

3.餐饮具及工用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

4.集体聚餐加工服务人员应身体健康,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有传染病和近期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不得进行食品加工。

专业加工服务者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并经食品安全培训合格。

5.食品原料应进货验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不得使用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病死毒死禽畜肉及鱼类;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

6.散装白酒应当从合法渠道购买。

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所用的散装白酒应当从合法渠道购买,并索取票据、凭证。

禁止使用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家庭自酿酒、自制泡酒、配制酒等酒品。

文明聚餐,不要劝酒、斗酒、酗酒和过量饮酒。

7.采购的肉类、水产品及半成品等不能及时加工处理的,应使用冰箱或冰柜进行冷藏(冻)保存。

8.加工过程做到生、熟食品分开,生、熟食品加工用具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隔餐食品必须煮熟烧透,有异味及感观性状异常等不得食用。

9.制作虾、蟹等海鲜类食品应具备专用场地和工具,用后立即消毒。

条件不具备者,不得使用和加工制作虾、蟹等海鲜类食品。

10.不做或少做凉菜卤菜。

加工制作凉菜卤菜必须有专门场所、专用工具和容器,不得使用亚硝酸盐。

凉菜卤菜现食现做,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食用的应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存放。

11.禁止采购、使用、存放亚硝酸盐,管好农药、鼠药、有毒化学物品等,防止化学性食物中毒。

12.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农村集体聚餐制度]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

[农村集体聚餐制度]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

[农村集体聚餐制度]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集体聚餐一、报告制度:农村集体聚餐由举办者和承办者实行双报告,须提前3天向监管部门报告,自行举办的集体聚餐活动由举办者报告。

二、流动厨师和帮厨人员基本要求:1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2有发热、腹泻症状或患有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帮厨;3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清洗;4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5操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外露,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饰物。

流动厨师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及时履行聚餐活动报告义务,对采购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查验收,对帮厨人员的健康体检及身体状况进行审查核实,对加工环境和设施设备进行现场勘验,对食品贮存和加工操作进行规范管理,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食品留样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环境与设施要求:1聚餐加工和就餐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附近无开放式厕所、化粪池、污水池、家禽家畜圈(舍)、垃圾场(站)等污染源。

2聚餐活动举办场所应事先进行环境清扫,消除老鼠、蟑螂、蚊蝇及其孳生条件,保持环境清洁。

3需要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平坦、硬化,四周设围护,并设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

4用于加工的刀、墩、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应当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区分开使用,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采取自行清洗消毒的聚餐活动,使用的餐饮具必须按规定洗净、消毒、保洁。

5无法满足清洗消毒要求的聚餐活动,原则上应使用合格的集中消毒餐饮具或一次性餐饮具。

体聚餐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采购与贮存要求:1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应从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市场采购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食品,并索取有效购货凭证(大肉还须索取非洲猪瘟检测报告)。

2禁止采购和使用下列食品:(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3)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以及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4)超过保质期食品或者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5)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6)使用后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如发芽的土豆、野蘑菇、鲜黄花菜、四季豆类等;(7)清真聚餐所需食材原料不得含有穆斯林禁忌的成份;(8)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关于农村集体聚餐的建议

关于农村集体聚餐的建议

关于农村集体聚餐的建议
1. 食品安全:确保使用新鲜、卫生的食材,并遵循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

在准备食物时,要注意洗手、清洁厨房用具和餐具,以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传播。

2. 合理规划:提前计划聚餐的规模和菜品,根据人数和口味需求来准备食物,避免浪费。

3. 分工合作:让村民们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聚餐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这样可以分担工作量,提高效率,并且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 环保意识:在聚餐过程中,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和厨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 文化传承:利用农村集体聚餐的机会,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可以通过传统菜肴的制作、民间故事的分享等方式,增进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6. 社区互动:将农村集体聚餐作为社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村民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舞蹈、游戏等,增添聚餐的乐趣。

7. 安全保障:在聚餐现场,要确保场地的安全,包括检查电线、燃气设备等,以防止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确保村民们的出行安全。

2024年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

2024年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
为保证集体聚餐人员的餐饮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就集体聚餐注意事项向举办者和承办者告知如下:
1.厨师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餐饮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洗碗、洗菜、切菜人员不得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餐厨人员衣帽应干净整洁,食品加工时,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2.食品采购严格查验索证索票,严禁采购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严禁采购和使用亚硝酸盐等。

不买非定点屠宰或未经检疫检验的猪肉,不使用病死畜禽。

尽量不做凉菜,如要制作凉菜,必须在就餐前2小时内开始制作,并当餐食用完。

3.宴请所用的餐具应清洗干净并煮沸10分钟消毒(有条件的使用消毒柜消毒),并放到干净的容器保洁备用。

4.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自来水的坚决不使用井水、河水。

没有自来水的,可使用煮沸后的没有被污染的井水。

5.保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加工过程应做到生熟食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加工好的食品应冷藏留样100克以上48小时。

6.不食用无保存条件的剩饭剩菜,剩饭剩菜冷藏后重新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7.其他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

8.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要根据以上告知内容认真执行,确保聚餐人员的食品安全,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立即上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并逐级上报,及时处理。

如发现有违反食品安全法
律法规的行为或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举办者和承办者要负全部法律责任。

宴席举办人签名:宴席承办人签名:
年月日。

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范文

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范文

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范文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农村集体聚餐行为,保障集体聚餐安全和卫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集体聚餐活动。

三、组织管理1. 聚餐组织者:由村委会或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安排聚餐活动,需提前确定聚餐地点、时间、规模等相关信息,并通知参与人员。

2. 聚餐场所:选择卫生条件优良的场所进行聚餐活动,场所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如餐馆、集体食堂等,不得临时搭建帐篷或者在不具备餐饮条件的地方进行聚餐。

3. 食材采购:餐前负责人需提前三天协调村委会采购食材,确保购买到新鲜、无污染的食品,并保留购买发票备查。

4. 安全卫生:聚餐场所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保证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厨房和餐具要定期清洁消毒,不得使用过期食品和有毒有害物品。

5. 医疗保障:聚餐组织者要提前联系医疗机构,保持通畅的医疗救治通道,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四、参与管理1. 参与人员:参与聚餐的人员必须是村民,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慢性病等不适宜参与聚餐的情况。

2. 报名登记:聚餐前需要进行报名登记,登记表上需填写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签署参与责任承诺书。

3. 个人卫生:参与聚餐的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吃过量油腻食品等。

4. 聚餐费用:聚餐费用由每位参与者自行承担,费用包括食品采购、场地租用费等,按人头费用平均摊派。

5. 不良行为:禁止在聚餐现场进行赌博、涉及暴力、诽谤他人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参与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安全措施1. 防火安全:在聚餐场所周围设置灭火器和泡沫灭火设备,聚餐活动期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

2. 用电安全:对聚餐活动所使用的电源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电线电器无破损和漏电现象。

3. 餐具洁净:餐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洗净消毒,洗净后要进行保洁操作,并贴上标明洁净状态的标签。

4. 食材检查:聚餐前对食材进行检查,如发现变质、有异味或者有疑似有毒有害的食材,立即予以淘汰。

农村集餐管理制度

农村集餐管理制度

农村集餐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农村集体餐饮行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保护农村居民的饮食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农村集体食堂、农家乐、农村饭馆等集体餐饮场所。

三、食品安全1. 食品购买:食品应从合格的农贸市场、食品超市、农户等正规渠道采购,不得购买过期食品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2. 食品存储:食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不得使用过期食品。

3. 食品加工:厨房应保持清洁卫生,使用合格的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具,加工食品时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得使用生熟混放、不洗净的菜品。

4. 食品摆放:食品应按照不同种类、不同性质摆放,标识清晰,避免交叉污染。

5. 食品供应:供餐应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不得供应变质、污染、过期的食品,供应量应根据就餐人数合理分配。

6. 饮水安全:提供给食客的水源应保证安全、清洁,餐具清洁卫生。

四、餐饮卫生1. 食堂环境:餐厅应保持室内通风、卫生,桌椅、地面、墙壁等应保持清洁整洁,不得有异味。

2. 餐具消毒:餐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出现油污、碎渣、异味等情况。

3. 廚房卫生:厨房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保持厨房内设施设备整洁,炊具、切菜板等应定期消毒。

4. 垃圾处理:餐厅、厨房应准备足够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不得随意乱扔垃圾,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处理。

五、员工管理1. 培训:员工接受食品安全和卫生培训,熟悉相关操作规范,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餐饮工作。

2. 着装:员工上岗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健康证明,头发整齐,不得穿着拖鞋、户外鞋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服装。

3. 卫生习惯: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烟、不聊天、不用手机等,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把手指、头发等接触食品。

4. 健康状况:员工应每月接受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传染病检查,如发现有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得上岗工作。

六、监督管理1. 农村集体餐饮场所应定期接受当地卫生部门、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如有不合格情况,应及时整改。

农村群体性聚餐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

农村群体性聚餐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

农村群体性聚餐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农村群体性聚餐加工特点1、加工场所简陋、无功能分区,食品原料、餐具和其它物品混放。

2、加工场所周围环境卫生不达到卫生要求。

3、人人都是食品加工员(无健康合格证)。

4、食品容器、加工用具生熟不分,餐饮具不消毒。

5、加工用水未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标准。

6、无食品冷藏设备。

7、加工量多,加工后存放时间长等。

8、聚餐用酒多为散装米酒。

二、农村群体性聚餐现场加工卫生要求(一)选址1、加工场所应远离污染源,距离粪坑、污水池、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

2、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的地方。

(二)加工场所功能要严格分区应分为:原料区、粗加工、烹调区、熟菜(凉菜)区等。

1、原料区:各种食品原料(包括调味品)要分类存放,并有专人负责。

2、粗加工区及切配卫生①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②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

③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

④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⑤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3、烹调加工卫生要求①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②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煮透。

③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4、熟菜、凉菜区配制卫生要求①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能进行加工。

②熟菜、凉菜应备有专用刀具、砧板、桶、筐、抹布等用具,做到盛装生熟食品容器严格分开。

③要有专人负责做好防蝇、防鼠、防虫、防尘等措施。

(三)加工用水加工用水,应选择清澈无色、无味、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不得用塘水、或受污染的水加工,加工使用过的水不能重复使用。

(四)餐用具卫生要求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餐用具一般很少消毒,大多是用清洁剂清洗后未经过消毒就直接使用,这不符合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消毒餐具(如煮沸、使用药物消加净、漂白粉、漂白精等),没有条件的可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洁精清洗再用清水清洗2次到3次后再使用。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第一篇: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结婚酒、斋饭、满月酒、生日酒、升学酒……农村经常有这样的集体聚餐。

为确保群众的饮食安全,举报此类活动应注意以下事项:一、场所要求1.应选择地势干燥、通风良好、25米以内无旱厕、污水池、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区域。

确保环境清洁,无老鼠、蟑螂、苍蝇等有害昆虫滋生。

2.厨房应设置在室内,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

按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分餐及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

就餐场所如设在露天区域,应有应对下雨的措施和预案。

二、工作人员卫生要求1.宴席的临时厨师应当身体健康,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参与宴席食品加工。

2.宴席的工作人员应有食品安全意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穿戴干净衣服和工作帽,勤洗手,随时保持手部清洁,防止食品受污染。

3.宴席工作人员一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应立即离开食品加工岗位,也不得参与传菜。

三、食品原料采购要求1.应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原料,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索取并留存购货凭证,以便对食品溯源。

2.采购的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

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严禁采购使用非食用物质,尽量不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食品加工过程要求1.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用不同容器分类盛装,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2.食品应当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如有成品分餐工序,应配有足够的专用操作台。

3.宴席食品应即时制作及时食用,食品烹饪后至食用完毕不得超过2小时。

由于条件限制,隔餐或隔夜的食品不宜再利用,如确有需要,应低于10℃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前确认食品未变质,并再次充分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辄上百人的“流水席”在我镇农村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农家宴”是我们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谁家有喜事,都会在家热闹一翻。

但农家宴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个新模式。

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集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我镇农村集体性聚餐行为,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我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乡村厨师流动性大,没有接受过从业体检等情况,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宴席食品安全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及时组织展开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我镇、乡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什么是集体聚餐?
集体聚餐俗称一条龙,是指城乡居民(村民)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各种集体集餐活动。

主要有三种形式:(1)流动餐桌(主家采购原材料,流动厨师提供棚、桌椅、碗筷等);(2)家庭自办;(3)饭店等级餐饮单位送餐。

农村集体聚餐第一责任人是谁?
农村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厨师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举办集体聚餐活动注意的事项:
1、农村集体聚餐申报时间。

在举办集体聚餐活动48小时前,宴席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填写《集体聚餐活动申报表》,向所在食品监督管所或村(社区)备案。

2、填写《集体聚餐登记表》。

城乡居民(村民)无论举办何种宴席,一次性聚餐人数超过50人的必须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村委会、社区)申报登记,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村委会、社区)登记备案并与宴请户和操办厨师签订《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之后方能举办。

3、报告基本情况。

向本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及时、如实报告聚餐基本情况。

4、接受指导。

集体聚餐人数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原则上由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可报告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派人进行现场指导。

集体聚餐活动人数100人以上,原则上由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可报告县(市)区食品药监管部门派人进行现场指导。

后期工作中,我们将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小组,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加大对流动厨师的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村(居)民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和引导村(居)民到条件设施好、管理规范的饭店、宾馆举办集体聚餐活动。

确实需要举办集体聚餐的,要合理控制集体聚餐参与人数,选择聘请食品安全意
识强、有经验的厨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卫生、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