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共2

合集下载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世界第一节:物体的运动第二节:力的作用第二章:力的运动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摩擦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杠杆原理第六节:滑轮与轮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力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2. 摩擦力的计算。

3. 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 杠杆原理与滑轮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第三章杠杆原理、滑轮与轮轴等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2. 板书细节:用图示、公式、关键词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的合力。

论述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观察家中或学校的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答案:1. 合力为约18.03N,方向为东北方向。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五章“光”和第六章“声音”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能量:光的辐射、光的热效应、光的化学效应。

3.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接收。

4.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5. 声音的应用: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物理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声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特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等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定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与光和声音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解答与光和声音相关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光和声音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关键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物理规律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光的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光的反射可以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光的折射可以解释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

2. 题目:请根据声音的产生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简介物理与物理学2. 物理量的测量3. 物质的性质4. 力与运动5. 热现象6. 光现象7. 电流与电路8. 电磁现象详细内容涉及物理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物质的三态变化、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热量传递、光的传播与反射、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理量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分析等。

2. 教学重点: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天平、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章物理概念。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解析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章重点概念、定律。

2. 板书右侧: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3. 板书中间:详细解析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的性质及三态变化。

(2)已知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3)分析电路图,求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答案:(1)物质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体的加速度a=F/m=10N/2kg=5m/s²。

(3)电流表读数:I=U/R=10V/5Ω=2A;电压表读数:U=IR=2A×5Ω=10V。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3 . 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与技能】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综合应用。 2.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综合应用
【自学检测】 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 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79“科学世界”内容。 【自学检测】 球 面 镜 分凸面镜 为 两种。 凹面镜 和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60“信息窗”内容。 【自学检测】 球面镜分为 凸面镜 和 凹面镜 两种。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凸面镜与凹凸镜组合使用可以做成哈哈镜。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走进商场,你会看到平面镜制成的货柜上琳琅满目,那么 用平面镜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D ) A.美观 B.廉价 C.清洁 D.增加顾客视觉上的商品数量
2. 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B ) A.避免噪声 B.避免平面镜成像造成开车障碍 C.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D.为了美观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钩码、光具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练习题册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讲解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4. 巩固:通过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05
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包含了本学期所需学习的所有物理知 识和实验。
参考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初中物理 考试大纲》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为 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网络资源
在线课程
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初中物理课 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学生 自主学习的资源。
密度与物质鉴别
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如 鉴别物质种类、判断物质纯度等。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
直观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 不同角度下光线的折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折射定律。
讨论法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完重力后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重力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师自我提升
参加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交流和分享学术研究 成果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 讨会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师可以与其他专家 学者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了解学 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自己的学术研
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是教师提 升自我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
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教 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 和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
和启示。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分 享经验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为 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机械运动与力1.1 速度与速率1.2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1.3 重力与质量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2.3 牛顿第三定律3. 章节三:能量与能源3.1 动能与势能3.2 机械能守恒定律3.3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的掌握、物理规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能量等概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概念、定律、公式、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机械运动的速度与速率的计算。

(2)力的作用效果及其计算。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的发展,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知识点的连贯性:确保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1.1 力的概念1.2 力的测量1.3 力的作用效果2. 第二章运动与力2.1 速度2.2 加速度2.3 牛顿第一定律2.4 动力与阻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3.2 斜面3.3 轮轴与滑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

2. 使学生掌握运动与力的基本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 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了解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杠杆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小车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3. 讲解速度、加速度,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例。

4. 通过实验,探究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5. 介绍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斜面、轮轴与滑轮的原理,举例说明。

6. 课堂练习:解答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2. 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3. 动力与阻力4. 简单机械:杠杆、斜面、轮轴与滑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计算:一物体质量为2kg,加速度为3m/s²,求所受合力。

(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应用原理。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等。

(2)F=ma=2kg×3m/s²=6N(3)杠杆:剪刀、钳子等;斜面:盘山公路、楼梯等;轮轴与滑轮:自行车、吊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掌握较好,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还需加强,可通过课后辅导、讨论等方式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练习
4.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拐弯处的反光镜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画出平行光射向凹面镜 的光路图。
2.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 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 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
实验验证: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现象: 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 将 成为平行光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凹面镜的应用 (1)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 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 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 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 观察耳道情况等。
利用凹面镜取火种
凹面镜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 观察病情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 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 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 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②刻度尺的作用是 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 。
③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因为实像和虚像人眼都可以看到,所以区别实像和虚像的 方法要看像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或像能不能用光屏来 承接。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课本上完成P80第4题和第5题。
2.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 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 ) A.3:40 B.4:20 C.8:20 D.9:40
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3.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 实验: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 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 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 哪个小?
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P′ 虚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例题: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A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分析:我们远离平面镜时感觉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小是由于 视角变小引起的,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 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进行实验 要领:在白纸中央画线、玻璃板压在线上、玻璃板与桌面垂 直、物和像的位置作标记。 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像与物的大小
距离/cm
比较
第二次
第三次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79“科学世界”内容。 【自学检测】
球面镜分为 凸面镜 和 凹面镜 两种。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一.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演示实验:平行光入射凸面镜,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 平行光射向凸面镜的光路.
得出结论:凸面镜能使平行光变的发散,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没有
不能
(2)教师点燃蜡烛,拿走镜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了烛焰?
要看到物体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3)放上镜子,看到烛焰的像,问:你为什么看到了烛焰的
像? 还是要有光射入眼睛,是反射光射入眼睛
小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
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叫 虚 像。
知识技能
P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分析论证: (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 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 道的?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 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 的方法。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 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 距离怎样变化?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 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 方向射出,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S
O1 O2 A B

二:为什么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
A

1.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 2.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 3.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 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像高1.6m,像离镜0.5m,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 镜面的距离增加0.5m。
2.P80第2题和第3题作图。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出示图片:隧道照明、潜望镜。 讲解:利用平面镜 改变光路 。
3.总结平面镜的两个作用: (1)利用平面镜 成像 ;(2)利用平面镜 改变光路 。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有如下几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等大).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等距).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5.图示讲解:成像原理(如图)
(1)问:镜子后面有点燃的蜡烛吗?用纸板能接收到这个像
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