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总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2.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艺术不断地从非艺术走向专门艺术,从幼稚走向成熟艺术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盛衰的密切关系上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态,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3 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书法专业,谈谈你对“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艺术概论复习整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习艺术概论的必要性一、建构新型的科学合理性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深化对艺术规律的理解1、艺术规律:艺术本身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艺术:形象性,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科学:抽象性,公式2、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①一般规律所有的艺术形式、艺术现象都具有超功利性②特殊规律A、不同的艺术形式,规律不同造型艺术:绘画,透视、色彩、明暗文学:间接性,心理描写、议论、抒情语言B、同一艺术形式内部各种不同题材有不同规律。
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三、艺术的规律可用来借鉴进行广告的创作1、意境与语言的借鉴2、新颖手法①现代主义手法:超现实主义,荒诞派②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颠覆逻多斯中心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如语言/言语、道德/欲望、所指/能指、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第二节学习艺术概论的方法一、多读一些艺术原理、美学原著二、多写第二章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一节艺术存在与意象世界艺术本体论,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源或本性的最根本部,亦译为“存在论”。
一、意象界定1、中西方学者论意象①中国《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②刘勰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量,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文心雕龙·神思》②西方A康德:“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判断力批判》2、意象界定是指艺术作品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细胞),其客体形象具有主体所赋予的某种意蕴(情思)。
形象——意象二、意象特征1、主客交融性意意义,情意(主)象形象(客)2、非确定性同一种象可表无穷之意3、主客离散型只用其意而并不表明当时实有其象三、艺术存在于意象之中科学存在于世:抽象的公式、定理1、造型艺术(直接、视觉)①绘画:国画,菊、梅、荷、自然山水等②油画:圣母、耶稣、教堂、人物等③雕塑:维纳斯等2、建筑:巴洛克、罗可可等3、音乐①歌A、歌词B、曲②器乐:小提琴协奏曲、月光奏鸣曲A、拟声B、旋律4、文学:间接性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第二节艺术意象与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一、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构成论模式二、从三个子系统看艺术的存在方式与艺术意象1、艺术家:起主导作用,创造艺术意象①心象:意象,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中,还没有符号化2、艺术作品:是艺术构思符号化产物(物化对象化)①符号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
00504-艺术概论

00504-艺术概论艺术概论复习资料1、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具有审美价值。
2、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等几类。
其中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
3、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4、大量资料表明,原始歌舞确实和原始人类的巫术崇拜活动有关。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名作,也是一幅著名的风俗画长卷。
6、在艺术构思中,形象思维贯串始终,但灵感思维和抽象思维也起很大作用。
7、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它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
8、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叔本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吸收了尼采的思想和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威登堡的“对应论”思想。
9、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10、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11、散文的种类丰富多彩,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13、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14、按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来分,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5、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几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精神文化是核心。
16、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17、《日出·印象》是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油画作品。
这幅画虽然不是他的最典型的作品,但它却是印象派画史上一面旗帜,因为“印象派”这个名称就源于这幅画。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宗白华我国最早对国际上“艺术学独立”运动应答的学者。
2、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东方之冠。
3、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著名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
德国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4、一般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5、特殊艺术学科: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美术学等。
6、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7、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体的冲动”。
康德《悲剧的诞生》。
8、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亚里士多德《诗学》。
9、艺术的创作主体——艺术家,客体——社会生活。
10、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11、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
12、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中世纪宗教的束缚和封建统治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人生和现实的赞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的《巴尔扎克像》摒弃了一切细枝末节,以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大作家的内在精神气质(虾奔马);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具有活生生的个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性格内涵,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特定的时代并概括了全民族性格的弱点。
13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真、善、美的结晶;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1、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发生论2、艺术确实有着极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考古发现,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3、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距今约有2万年的历史。
4、澳大利亚发现了距今7万年前的岩画。
5、西方出现了文艺女神缪斯的神话,中国出现了夏禹的儿子启偷记天帝的音乐并带回人间的传说。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着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3.“艺术的特征”★(名词)(1)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库

4、艺术创作可分为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重要阶段。对应于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5、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6、艺术作品从表层到深层可以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第三,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2分)
第四,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2分)
4、形象思维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2分)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尤其是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4分)
9、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我者死”的是齐白石。
10、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论述了诗歌与绘画各自的特点和界限。
11、“席勒—斯宾塞理论”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
12、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
13、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5、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6、亚里斯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诗学》。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他提出了“净化说”。
7、将古典艺术特质概括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艺术史家是温克尔曼。
8、“寓教于乐”是指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最早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是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他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诗艺》。
44、最早的舞蹈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艺术起源说有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4.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静止性。
5.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8.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9.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1.工艺美术所追求的一般标准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12.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结合艺术四个类型。
13.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大致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想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14.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5.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16.贝多分的《英雄交响曲》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艺术。
17.天鹅舞是视觉艺术中的舞蹈艺术。
18.口技是听觉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19.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0.巴黎圣母院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1.五针松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2.龙灯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3.金项链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4.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5.郭沫若的《屈原》是视觉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6.相声《打电话》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27.电视剧《公关小姐》是综合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
28.京剧《打渔杀家》是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9.《红高粱》影片是综合艺术中的电影艺术。
30.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31.颐和园是造型艺术中的园林艺术。
《艺术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3.艺术制造的目的〔单项选择、推断〕★
艺术制造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4.艺术具有稳定性、继承性的原因〔多项选择、推断〕★
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超越时空的独立自在的“艺术世界〃,除了它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之外,艺术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拥有的那种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制造力或者艺术生产力的水平。
注:
埃及的金字塔是东方法的冥想和心灵稳定不变的最正确例证。
印度的泰姬陵象征了爱情的纯洁和永恒。
我国的长城,表达了我们祖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抵御外患、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它的曲折起伏、连绵千里,造成了一种动感的美,如同凝固的复调音乐。
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说: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答复他的心灵。
〔2〕综合艺术之二:戏剧•表演
①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戏剧最根本的感情符号是动作。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
②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
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到达下意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地是演员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3〕综合艺术之三:建筑
①建筑,是三维、四维或多维空间里建筑、构成主体范式的艺术。建筑的主要特点:内部结构的空间性。建筑以各种形式将空间加以围拦和覆盖,
目的是为了圈定和爱护一个空间。建筑功能、用途分为:祭祀、纪念、民用、军用和家用五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常识1.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这应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3.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这句话是要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的主体差异性。
二、概念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
该学说认为理念、道等是超然于物我之外的,但无法解释理念、道从何而来,因此客观精神说无法科学揭示艺术的本质。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观看法,主张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夸大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无法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该学说认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艺术自身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自己的规律,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
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5.艺术真实:是指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表现高度抽象了的生活真实,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一切艺术生产的共同规律。
三、思考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答题思路: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艺术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大致上是平衡发展的。
但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发展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所以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比如古希腊时期、莎士比亚时代的艺术,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然而,到了物质生产发达的资本主义时期却没有出现同类作品的繁盛。
2. 简单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答题思路:丑作为审美活动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美背道而驰。
但是生活丑却可以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因为生活丑经过艺术处理后,可以成为一种渗透着艺术家的否定性评价的形象,以艺术的存在否定自身现实存在,从反面肯定了美。
在艺术作品中,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获取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常识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德谟克利特说:“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2.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席勒在《美育书简》提出,人在现实生活中,收到种种压力或束缚,是不自由的。
只有当人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了,有了剩余的精力,才能参与游戏,享受自由的快乐。
人这种游戏的本能需要,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3.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中国汉代《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句话也是说明了艺术发生的原理,是感情的催化。
4.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中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5.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中国的《春秋公羊传解诂》中评价《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意思是艺术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的感情,艺术起源于劳动。
6.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据此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概括而言,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思考(答案参看教材):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2.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3.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4.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五章实用艺术一、常识1.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等。
2. 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
3. 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4.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概念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三、思考与练习1.请简要阐释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答案参看教材)。
2.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答题思路:作为实用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它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
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人的诗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
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因此欣赏中国式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第六章造型艺术一、常识1.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
2.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3.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作品《哀悼基督》《大卫》《摩西》的雕塑家是米开朗基罗,作品《巴尔扎克像》、《老妓》《思想者》、《地狱之门》的雕塑家是罗丹。
4中国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5.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6.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三种。
7.汉字书法有五种书体:字形整齐,转角处多圆滑的是篆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方折的是隶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整齐端庄的是楷书,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的是行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是草书。
8.书法作品的艺术构成包括:笔法、墨法、结构、章法、神韵。
9.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10.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和写意画。
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刻画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表达。
二、概念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书法艺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三、练习与思考1.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答题思路: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