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考试试题

测树学考试试题在测树学考试中,试题是评估学生对树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树的基本概念、树的性质和树的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测树学考试试题。
一、树的基本概念在测树学考试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涉及树的基本概念的问题。
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node)和边(edge)组成。
树的一个节点称为根节点(root),根节点下面可以有多个子节点(child node),子节点可以再有子节点,形成树的分支结构。
树的节点之间通过边相连,边表示了节点之间的关系。
二、树的性质在测树学考试试题中,通常会涉及树的一些重要性质的问题。
其中一些常见的性质包括:1. 树的节点个数等于边的个数加一。
这是因为在树中,每个节点除了根节点外,都有唯一的一条边与之相连。
2. 树中不存在环。
这是因为树是一种无向无环图,其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只存在唯一的一条路径。
3. 在树中,从根节点到任意一个节点,存在唯一的一条路径。
这是因为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不存在多条路径。
三、树的应用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测树学考试试题中,也常会出现一些与树相关的应用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树的应用:1. 文件系统:计算机的文件系统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每个文件夹都是一个节点,文件夹之间的关系由边连接。
2. 数据库查询:数据库中的索引结构通常采用树的结构,例如B树、B+树等,以提高查询效率。
3. 网络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使用树状的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4. 分析算法:在算法设计中,很多问题可以使用树的形式来建模和解决,例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
通过对树的基本概念、树的性质和树的应用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测树学考试试题。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加深对树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对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这将有助于解决各类与树相关的问题。
总结:在测树学考试中,试题是评估学生对树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
测树学——精选推荐

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错)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错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错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对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错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错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错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对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三、1、-0.2cm +1.8cm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智慧树测树学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测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树学是一门研究树木生长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树木的形态特征B. 树木的生长速度C. 树木的生物量估算D. 所有以上选项2. 树木生长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光、水、温度B. 土壤、水分、养分C. 光照、温度、土壤D. 光照、水分、养分3. 树木生物量估算中,以下哪个指标不是常用的:A. 树干体积B. 树干直径C. 树高D. 树叶数量4. 树木生长的年轮可以用来研究:A. 树木的年龄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所有以上选项5. 树木的立地条件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因素不是立地条件:A. 地形B. 土壤类型C. 树木种类D. 光照条件6. 树木的年生长量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测量:A. 直接测量树干直径B. 观察年轮C. 测量树高D. 所有以上选项7. 树木的生物量估算通常采用:A. 直接称重法B. 间接估算法C. 体积估算法D. 所有以上选项8. 树木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A. 树根B. 树干C. 树叶D. 树皮9. 树木的水分吸收主要发生在:A. 树根B. 树干C. 树叶D. 树皮10. 树木的养分吸收主要发生在:A. 树根B. 树干C. 树叶D. 树皮答案:1-5 D, B, D, B, C;6-10 B, C, C, A,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树木的生物量估算通常采用________法。
2. 树木的年轮可以反映________年的气候条件。
3. 树木的立地条件包括地形、________、光照条件等。
4. 树木的年生长量可以通过________来测量。
5. 树木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_。
6. 树木的水分吸收主要发生在________。
7. 树木的养分吸收主要发生在________。
8. 树木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干直径、________、树高等。
9. 树木生长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光照、水分和________。
专升本测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测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树木生长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A. 土壤类型B. 光照条件C. 温度和水分D. 风力大小答案:C2. 树木年轮的宽度变化主要反映了什么?A. 树木年龄B. 树木种类C. 气候条件D. 土壤类型答案:C3. 树木的哪些部分可以用来确定树木的年龄?A. 树干B. 树枝C. 树根D. 树叶答案:A4. 树木的哪些生长特征可以用来进行树木分类?A. 树干的颜色B. 树叶的形状C. 树根的深度D. 树干的粗细答案:B5. 树木的哪些生长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A. 树高B. 胸径C. 冠幅D. 所有以上答案:D6. 树木生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土壤类型B. 光照条件C. 温度和水分D. 风力大小答案:C7. 树木的哪些生长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A. 幼苗期B. 成熟期C. 老化期D. 所有以上答案:A8. 树木的哪些生长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A. 幼苗期B. 成熟期C. 老化期D. 所有以上答案:D9. 树木的哪些生长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树木的生长潜力?A. 树高B. 胸径C. 冠幅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树木的哪些生长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树木的生态价值?A. 树高B. 胸径C. 冠幅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树木的年轮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记录,每一圈年轮代表树木________年的生长。
答案:一2. 树木的胸径是指树木________处的直径。
答案:地面以上1.3米3. 树木的冠幅是指树木________的宽度。
答案:树冠4. 树木的树高是指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垂直距离。
答案:地面;树顶5. 树木的树龄可以通过________来确定。
答案:年轮计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树木年轮的形成原理及其在树木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原理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季节性气候变化导致细胞生长速度的变化,形成不同密度的木质部,从而形成年轮。
专升本测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测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测树学的研究对象?A. 树木的生长发育B. 森林的经营管理C. 森林的生态功能D. 森林的资源调查答案:C2. 测树学中,树木的胸径是指?A. 离地面1.3米处的直径B. 离地面1.5米处的直径C. 离地面1米处的直径D. 离地面2米处的直径答案:A3.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测树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目测法B. 样地调查法C. 遥感技术D. 人工测量法答案:D4. 测树学中,树高是指?A. 从树根到树冠最高点的距离B. 从树根到树冠最低点的距离C. 从树根到树冠的平均高度D. 从树根到树冠最低点的距离答案:A5. 测树学中,树干的体积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方法估算?A. 直接测量法B. 体积公式法C. 重量估算法D. 树干剖面法答案:B6. 测树学中,树木的冠幅是指?A. 树冠的直径B. 树冠的周长C. 树冠的面积D. 树冠的体积答案:C7. 测树学中,树木的年轮数可以用来估算树木的?A. 年龄B. 年均生长量C. 年均降雨量D. 年均温度答案:A8.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样地面积是?A. 0.01公顷B. 0.1公顷C. 1公顷D. 10公顷答案:B9. 测树学中,树木的生物量是指?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总能量D. 树木的总碳量答案:A10. 测树学中,树木的材积是指?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总能量D. 树木的总碳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答案:树木生长规律;森林资源调查2. 树木的胸径通常测量在离地面______米处。
答案:1.33. 测树学中的样地调查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答案:抽样调查4. 树木的年轮是树木生长的______记录。
答案:年际5. 测树学中的目测法是一种基于______的估算方法。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9. Richards生长方程()。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2. 冠长率3. 优势树种4. 形高5. 直径分布6.林分调查因子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8.全林分模型9. 自由树10. 绝干重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生长方程(y=Ae-k/t,式中:A,k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4分)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2. 已知某原木长4m,0m处直径为18.0cm,2m处直径为16.0cm,4m处直径为13.2cm;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卷一.判断并改错1.将树干按一定长度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个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来求材积称为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
(某)应该是: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2.求斜坡上胸高位置的胸径是以坡地以坡下方1.3m处为准。
(某)应该是:坡上3.精确度是指由于系统误差而使观测值在其平均值周围的一致性程度。
(某)应该是;偶然误差4.树高曲线是指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5.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
(√)6.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平均高与优势木平均高而决定的。
(某)应该是:林分年龄7.进行标准地境界测量时,规定测线周界的闭合差不得超过1/100。
(某)应该是:1/2008.伯克霍特提出的一元材积方程是V=a0da1(√)9.用角规法测量时,对精度要求属于外业调查阶段。
(某)应该是:准备阶段10.植物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所消耗能量+枯枝落叶。
(某)应该是:无枯枝落叶。
二.单项选择1.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A)A.林分B.标准地C.样地D.每木解析2.一株解析木树高为11.8米,用两米区分段求积,应该截取圆盘数是(A)A.5个B.6个C.7个D.8个3.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段面积为21.6㎡,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B)立方米?A.212B.127.2C.237.6D.无法计算4.林木生长发育较好,树叶偶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离,结实和繁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未受灾或轻度受灾。
这片森林的健康等级是(B)A.健康B.亚健康C.中健康D.不健康5.角规测定(C)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A.林分每公顷断面积B.林分每亩断面积C.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D.林分每亩胸高断面积6.马尾松的平均实验形数是(D)A.0.42B.0.41C.0.40D.0.397.树干上各个不同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部位直径之差与该固定部位直径相比的百分数称为(D)A.绝对削度B.中削度C.强削度D.相对削度8.在树种组成式中,若某一树种的蓄积量少于林分总蓄积量的2%时,在组成式中用(B)表示A.+B.-C.某D./9.在角规测量中,当观察到的树是相割树时,应计数为(B)A.2B.1C.0.5D.不计数10.精确度是指由于偶然误差而使(A)在其平均值周围的一致性程度A.观测值B.近似值C.真值D.测试值三.双向选择1、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高低取决于(BC)A.地形地貌B.林分年龄、立地质量C.造林质量D.林分密度、营林技术F.造林季节2、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是胸径和(BD)A.密度B.树高C.胸高形率D.胸高形数3、形数主要有胸高形数、(BC)A.胸径形数B.正形数C.实验形数D.负形数4、下面关于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C)A.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B.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5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C.标注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D.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不要求是否均匀E.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5、标准木要符合的条件有平均直径以及(CD)A.平均密度B.平均树龄C.干形中等D.平均树高6、测高器的测量原理是(CD)A.勾股定理B.平行四边形法则C.相似三角形原理D.三角函数7、根据林分的起源,林分可分为(AC)A.天然林B.实生林C.人工林D.萌生林8、我国现行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有郁闭度、(AB)A.株数密度B.疏密度C.生长量D.平均密度9、按照含水量状况的不同,木材密度可分为(AC)A.基本密度、生材密度B.生材密度、半干密度C.气干密度、绝干密度D.绝干密度、半干密度10、在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分类中,Avery和Burkhart根据模型的预估结果将模型分为三种,其中包括(AB)A.全林分模型B.径阶分布模型C.树高分布模型D.多木生长模型四.证明1、证明角规同心圆简单原理。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树学是研究什么学科的科学?A. 树木生长B. 森林资源C. 木材加工D. 森林生态答案:B2. 树木的胸径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多少厘米处的直径?A. 10B. 30C. 50D. 100答案:C3. 树木生长的年轮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树木年龄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所有以上答案:D4. 树木的生物量是指什么?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干重D. 树木的叶重答案:A5.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五查”包括哪些?A.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保护B.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管理C.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管理D.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经营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从地面到树顶的高度。
答案:树高7.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年轮的数目。
答案:年龄8.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_________是指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进行的全面调查。
答案:全面调查9. 树木的_________是指树木的生物量和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答案:品质10.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的胸径和树高。
答案:立木参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测树学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森林经营管理、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12. 描述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每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时,细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浅,形成浅色的春材;而到了秋季,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形成的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深,形成深色的秋材。
这样一年形成的浅色和深色的木材交替排列,就形成了年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证明角规测树的多重同心园原理。
2、推导说明方程:x k Ae y /3.1-+=(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均大于0;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曲线。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550.14500-=g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3. 某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50m 3/hm 2,2000年复测为155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30 m 3/hm 2,枯损量为8 m 3,试计算该林分的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4. 在面积为10 hm 2的某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2 hm 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油松的蓄积量为44.8 m 3,侧柏的蓄积量为11.2 m 3。
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测算出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
5. 一株樟子松的树高总生长方程为:)1(5.30053.0t e H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参考答案三、简述题(20分,每小题5分)1.h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2.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3.削度方程除能较好地描述完整树干形状变化外,还可以估计树干上任意部位的直径、任意既定直径部位距树基的长度、树干上任意分段的材积及全树干材积,这些削度方程的作用正是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的重要依据。
4.林分表法是用现在的直径分布(期初)与前n年间胸径生长量来预估未来(n年后)林分的直径分布(期末),再用一元材积表计算期初和期末的蓄积,用两次蓄积之差预估间隔期间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
材积差法是将材积表中胸径相差1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1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定的各径阶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来推算林分生长量。
四、论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1.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根据胸径和树高尔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只考虑树干材积随胸径的变化,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胸径相同的林木树高差别较大。
因而,一元材积表的使用范围小,立地条件相似的某一地区(林业局或林场),又称地方材积表。
其优点是:用胸径一个因子即可求出树干材积,利用比较方便,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二元材积表由于考虑了影响材积的胸径和树高两个主要因子,因此不受立地条件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故又称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积表。
二元材积表估计树干材积的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但实际应用需要测定树高,不便于生长中应用。
我国林业生产中有国家林业局分别树种统一编制二元材积表,各地区基于该材积表,通过建立树高曲线,由部颁二元材积表导算各地区的一元材积表。
2.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林分收获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四个因子:(1)林分林龄(或异龄林的年龄分布);(2)林地的生产潜力(立地条件);(3)对林地的生产潜力现时充分利用程度(林分密度);(4)经营措施(间伐、施肥、竞争植物的控制等)。
1) 年龄:收获量与年龄呈“S ”型曲线;2) 立地条件:当年龄和林分密度相同时,立地条件越好,林分收获量越大;3) 林分密度:但立地条件相同时,在适宜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越大林分收获量也越大。
但是,当年龄较大时,遵从“最终收获量一定”的法则,即不同密度之间的收获量差异不大。
4) 经营措施:施肥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收获量。
间伐则调整密度而间接影响收获量。
五、证明题(20分,每小题10分)1.角规测树的多重同心园原理:这种原理是以测点为中心,对每株树作一圆形样地(样园),其面积大小取决于林木胸径(D )的大小。
因此,样园面积是可变的,故称为不等概抽样。
(1)假设林分中所有树木的直径相同为D i ,如图所示。
设P2为临界树(相切),则用角规观测周围树时,形成以测点O 为中心,Ri 为半径的假想扩大园,P2正好在园周上。
令:角规尺长为L ,缺口宽度为l ,则:i i i i D lL R R L D l ==所以, 则假想样园的面积为:222i i i D l L R S ∙⎪⎭⎫ ⎝⎛==ππ (2)若假想样园内共有Zi 株树时,即绕测一周计数为Zi 株,则样园内树木的断面积为:i i i Z D g 24π= (3)林分每公顷断面积Gi 计算:把样园面积换算为一公顷时,树木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可表示为:i i i i i i i Z L l D l L Z D S g G ∙⎪⎭⎫ ⎝⎛=⨯∙⎪⎭⎫ ⎝⎛=⨯=2222250010000410000ππ令:22500⎪⎭⎫ ⎝⎛=L l Fg ,Fg 为角规断面积系数或角规常数。
则: i i FgZ G =(4)原理的深入应用:在实际林分中,林木的直径并非相等,有粗细、远近之分。
设林分有m 个直径组Di (i =1,2,…………m ),按上述原理用角规观测时,实际上对每一组直径Di 形成一个以O 为中心的m 个假想样园,从而形成m 个多重重叠的假想同心园。
凡落在相应同心园内则计数为1或0.5,反之不计数。
显然,对一个林分有: FgZFgZ FgZ FgZ G G G ha Gm m =+++=+++=..........2121 证毕。
2.该生长方程的性质:(1) 存在2条渐近线:t->∞时y->A +1.3 和t->0时y->1.3;(2) y 是关于t 的单调递增函数:[]0)/2/>==--t k t k e t Ak Ae dt d dt dy ,因为A,k>0; (3) 存在一个拐点: 02322=⎪⎭⎫ ⎝⎛-=t k t ky dt y d 拐点位置:()k Ae dt dy Ae y k t I I 43.1;3.1;2/2max 2--+=⎪⎭⎫ ⎝⎛+== 该方程是一个具有初始约束(t->0时y->1.3)的典型的“S ”形,适用于描述树高曲线。
六、计算题(20分,每小题4分)1.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L g V 2212140000π==所以 0804.0416400002=⨯⨯=πV m 3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d L g g V n n )2(40000)(212200+=+=π 所以 0782.04)22.1318(4000022=⨯+=πV m 3。
2. 3.1567)5.14/20(2580)/(55.1=⨯=⨯=--βDg D N SDI I 。
3. 毛生长量:Zgr=Mb-Ma+C+M0=155-150+30+8=43立方米 纯生长量:Zne=Mb-Ma+c=155-150+30=35立方米净增量=Mb-Ma=155-150=5立方米。
4. 混交林面积为10 hm 2, 标准地面积为0.2 hm 2,标准地调查结果:树种油松蓄积量为44.8 m 3,树种侧柏蓄积量为11.2 m 3。
标准地林分蓄积量为56 m 3。
油松的比重为:568.44=0.80 侧柏的比重为:562.11=0.20 该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2侧柏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为: M=102.056⨯=2800 m 3 5. m e dt dH t 33.0053.05.3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