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林树木学考试试卷及答案汇总

东林树木学考试试卷汇总一、写出下列树种拉丁学名1、红松 Pinus koraiensis2、圆柏 Sabina chinensis3、紫椴Tilia amurensis4、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5、紫丁香Syringa oblata6、糖槭 Acer negundo7、旱柳 Salix matsudana 8、山楂 Crataegus pannatifida9、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 10、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11、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1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13、山荆子 Malus baccata14、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15、山槐 Maackia amurensis16、五角槭 Acer mono17、苹果 18、树锦鸡儿 19、山杨 20、家榆二、名词解释,并各举一例(每个名词2分,总计10分)1、双名法:以拉丁文描述特征,即每个植物种名加上种加词组成,后附定名人名称2、孑遗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许多古老的树种种类消失,仅保留了一部分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
3、壳斗:苞片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果实。
(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4、聚花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了果实的组成部分,这就称为聚花果。
5、圆锥花序:长花轴上分生出许多小枝,每一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
6、子房上位:花托圆柱形或圆顶,平顶状,花萼,花冠和雄蕊群顺序地着生在雌蕊下方的花托圆周,或是雌蕊外放的花托上,雌蕊的位置要比其他各部分要高,像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
7、聚合果:如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
8、球果:由胚轴,苞鳞,不发育的短枝,种子,种鳞组成。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八章林分生长量的测定习题一、填空题1.林分生长的四个发育阶段、、、。
2.在阶段由于林木间尚未发生竞争,自然枯损量接近于零,所以林分的总蓄积是在不断增加。
3.林分生长量分为、、、、、等六类。
4.林分纯生长量是减去期间内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5.应用材积差法应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一是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二是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6.林分表法的核心是。
7.、和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生长锥测定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和用经过检验符合调查地区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8.双因素法的两个因子为、。
总断面积生长量和平均高生长量9.随机过程以其状态可分为、类型。
10.一元材积差法是将测定的,通过转换为,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1.林分生长2.材积差法3.林分表法4.双因素法5.林分直径状态构造函数三、简答题1.简述林分生长的特点2.固定标准地设置和测定要求3.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共性4.树木直径生长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其重要的两个特征因子四、论述题1.试述在离散条件下,林分直径状态构造的转移2.试述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的步骤五、计算题1.某固定标准地分别于1990年,2023年测得(期间未采伐):M(1990)=155 m3;M(2023)=168 =12 m3,试计算毛生长量和纯生长量。
m3;M枯2.用林分表法计算林分生长量,试计算调查期末各径阶株数。
D(cm) Zd(cm) 期初株数期末株数12 1.2 514 1.6 1016 2.2 2018203.某林区 1995 年调查的蓄积为 5.3 亿 m3,2023 年调查的蓄积为 6.5 亿 m3,期间枯损量为0.5 亿m3,采伐量为 1.1 亿 m3,求该林区的净增量、纯生长量和毛生长量。
4.在面积为 10 hm2 的某山杨林分中,设置标准地一块,其面积为 0.1 hm2,标准地调查每木检尺结果如表 2 中所示,将本地区山杨一元材积表示于表1,请承受材积表法测算该山杨林分蓄积量。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一、填空题1.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角规测定林分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3.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
4.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和。
5.常用角规测器为角规和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
林分速测镜7.扩大圆的半径与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和的要求。
10.日本的平田种男(1955)提出用垂直角规绕测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被称为。
二、名词解释1.角规控制检尺2.同心圆原理3.可变样地4.一致高5.进测木三、简答题1. 简述角规绕测技术。
2.简述角规测树中选择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原则。
3.简述角规点整体改正法的缺点4.简述格罗森堡(1958)提出的边界样点处理方法5.简述一致高和法原理四、论述题1.试论述角规多重同心圆原理证明过程。
2. 试论述角规测树的扩大圆原理证明。
五计算题1. 角规测树中,Fg=4,某一株树D1.3=20.4cm,测点至该树间距离为10.2m,问该树计数多少。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 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3.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4. 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Dg、G/hm2、M/hm2和N/hm2。
5.常用角规测器为棱镜角规和杆式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7.扩大圆的半径与树干直径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相割、相切、相离。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调查精度的要求。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习题

第二章林分调查一、填空题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和,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和。
2.地位指数是根据和而确定的。
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或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二、概念题1. 疏密度2. 郁闭度3. 立地质量4. 地位级5. 标准地6. 林分平均高三、简述题1.林分平均胸径2.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四、论述题1.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那些?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每木检尺的记录情况如下:4径阶3株,6径阶39株,8径阶50株,10径阶69株,12径阶81株,14径阶57株,16径阶28株,18径阶10株,20径阶2株,计算林分的平均直径是多少?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林分。
4.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临时标准地、固定标准地。
5. 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通常有依据土壤因子、指示植物、林木材积或树高等划分立地质量的指标。
二、概念题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site class)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测树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测树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生长的主要特征?A. 年轮的形成B. 高度的增加C. 树干的增粗D. 叶绿素的合成答案:D2. 在测树学中,下列哪项是衡量树木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A. 树高B. 胸径C. 冠幅D. 所有选项答案:D3. 树木的年轮宽度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树木年龄D. 所有选项答案:A4. 树木的胸径测量通常在哪个部位进行?A. 地面B. 1.3米处C. 树干中部D. 树冠基部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测树学中的测量工具?A. 测高仪B. 测距仪C. 测角仪D. 显微镜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年轮2. 树木的_________可以用于估算树木的年龄。
答案:年轮数3.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速度的直接反映。
答案:年轮宽度4. 树木的_________测量是确定树木体积的基础。
答案:胸径5. 树木的_________测量有助于了解树木的健康状况。
答案:叶绿素含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测树学中的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在一年内生长速度的变化。
春季生长速度较快,形成的年轮较宽;秋季生长速度减慢,形成的年轮较窄。
年轮的形成与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测树学中,年轮的宽度可以反映树木生长的快慢,进而推断出当年的气候条件和树木的生长状况。
2. 描述树木胸径测量的步骤及其重要性。
答案:树木胸径测量的步骤包括:确定测量高度(通常为 1.3米处),使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沿着树干水平测量胸径。
胸径测量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估算树木体积和生物量的重要参数,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某树木的年轮宽度分别为:第一年1.5mm,第二年1.2mm,第三年1.8mm,第四年2.0mm。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四章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一、填空题1.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与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直径生长量。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随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1. 立地2. 立地质量3. 地位级4. 地位指数5. 疏密度6. 立木度7. 林分密度指数8. 树冠竞争因子三、简述题1. 确定地位指数基准年龄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 绘简图说明人工林和天然林中林分株数密度的变化规律3.四、论述题1.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2. 描述树冠竞争因子的计算过程3. 论述数式法编制地位级表的过程五、计算题1. 1. 河北隆化地区油松人工林自由树冠幅与胸径之间的线性方程为CW=0.235805D+1.257798现在某一油松人工林中,设标准地面积为0.03987hm2,其林木直径分布如下表所示2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越小,直径生长量越小。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小,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大。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林分优势树高随林分年龄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
更确切地说,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卷)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卷)“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5年07月04日)林业专业:本科生、2003级班、姓名:、学号: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实验形数2. 材积表3. 角规控制捡尺 4.树高曲线 5. 削度方程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绘图)。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2. 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4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0.6 m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测树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树学是研究什么学科的科学?A. 树木生长B. 森林资源C. 木材加工D. 森林生态答案:B2. 树木的胸径通常是指距离地面多少厘米处的直径?A. 10B. 30C. 50D. 100答案:C3. 树木生长的年轮可以反映哪些信息?A. 树木年龄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所有以上答案:D4. 树木的生物量是指什么?A. 树木的总重量B. 树木的总体积C. 树木的干重D. 树木的叶重答案:A5.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五查”包括哪些?A.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保护B.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利用、查管理C.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管理D. 查面积、查树种、查生长、查保护、查经营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从地面到树顶的高度。
答案:树高7. 树木的_________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年轮的数目。
答案:年龄8.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_________是指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进行的全面调查。
答案:全面调查9. 树木的_________是指树木的生物量和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
答案:品质10. 测树学中,_________是指树木的胸径和树高。
答案:立木参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测树学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测树学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森林经营管理、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12. 描述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每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时,细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浅,形成浅色的春材;而到了秋季,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形成的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深,形成深色的秋材。
这样一年形成的浅色和深色的木材交替排列,就形成了年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6年06月12日)林业专业:本科生、2004级班、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9. Richards生长方程()。
10.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2. 冠长率3. 优势树种4. 形高5. 直径分布6.林分调查因子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8.全林分模型9. 自由树10. 绝干重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 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 生长方程(y=Ae -k/t ,式中:A,k 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2.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3.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60.14500-=g 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4. 某一白桦天然林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32m 3/hm 2,2000年复测为139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20 m 3/hm 2,枯损量为10 m 3,试求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5.在某天然落叶松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1 hm 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落叶松蓄积量为15.8 m 3,白桦的蓄积量为4.2 m 3。
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计算出该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高 2.林分年龄 3.胸径 4.树冠投影面积 5.1.7~1.86.越小 7.薪材 8.单木模型 9.c kt A y ))exp(1(--= 10.0.5 二、概念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8.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三、简述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2)t<t(Q)时,连年生长量增加较快,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
(3)t>t(Q)时,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后,由于连年生长量的衰减,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Z)与平均生长量(θ)关系(2分)2.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分)(2分)3.一元和二元材积表的有缺点: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
(2分)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分)4.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2分)(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1分)5.当林分年龄相同并具有相同林分密度时,立地质量好的林分比立地质量差的林分具有更高的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如图所示。
(2分)(2分)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1) 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2分)不同点: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 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 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 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2分)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 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 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的方法。
(2分)五、证明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20分)1. 实验形数公式为:f э=V/(g 1.3(H+3)) 式中:V —树干材积,H —树高,g 1.3—胸高断面积证明:设g n 为树干某一相对高(nH )处的断面积。
根据g n 与g 1。
3之比与H呈双曲线关系: g n /g 1。
3=α+β/H (2分)即在g 1。
3在一定的条件下,g n 随着H 的增加而减少。
g n =(α+β/H )g 1。
3由正形数的定义可得:V=g n H f n = g 1。
3H f n (α+β/H )= g 1。
3 (H+β/α)αf n令 β/α=K ,αf n = f э,则V= g 1。
3 (H+K) f э(4分)在设计f э时,取g n 在1.3/20H 处,有云杉、松树、白桦、杨树等四个树种求得K=β/α≈3。
因此: V= g 1。
3 (H+3) f э (2分) 证毕。
实验形数的优点是无论树种、树高变化如何,期数值变化较小,比较稳定,便于生产应用。
(2分)2.Schumacher 生长方程的性质:(1) 存在2条渐近线:t->∞时y->A 和t->0时y->0;(1分)(2) y 是关于t 的单调递增函数:(1分)[] 0)/2/>==--t k t k e t AkAe dt ddt dy,因为A,k>0;(3)存在一个拐点:(k/2, A/e 2) (2分) 02322=⎪⎭⎫ ⎝⎛-=t k t ky dt yd 解得:t I =k/2,将其代入y=Ae-k/t 得拐点位置: k Ae dt dy Ae y k t I I 4;;2/2max2--=⎪⎭⎫ ⎝⎛== Schumacher 生长方程比较简单,有一拐点,是一种典型的“S ”形,可以描述树木或林分的树高和材积(蓄积)的“S ”型生长过程。
(2分),图(2分)六、计算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R=50*D/Fg 0.5=7.8m, R<S=10m ,该树计数为0。
2.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L g V 2212140000π== 所以 0804.0416400002=⨯⨯=πV m 3(2分)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d L g g V n n )2(40000)(212200+=+=π 所以 0782.04)22.1318(4000022=⨯+=πV m 3。
(2分) 3.3.1542)5.14/20(2580)/(6.1=⨯=⨯=--βDg D N SDI I4. 毛生长量:Zgr=Mb-Ma+C+M0=139-132+20+10=37 m 3(2分)纯生长量:Zne=Mb-Ma+C=139-132+20=27 m 3(1分)净增量=Mb-Ma=139-132=7 m 3(1分)5.落叶松比重为:208.15=0.79白桦的比重为:202.4=0.21该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式为:8落叶松2白桦(3分) 该混交林分蓄积量为: M=1.020=200 m 3 /hm 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