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教学科】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动申请表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动申请表
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不允许变动,变动课程为所在学期的下学期及以后学期课程,变动时间截止到第八周周五。
2.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动申请表必须有专业负责人、院长签字,并附加有关学科及教研室专家的论证报告。
3.增开新课程、课程名称调整、学时、学分调整,必须同时送交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4.变动申请表各单位签署意见后一式4份,申请单位一份,相关学院一份,教学科一份,教务科一份。
(此表格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代码120201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制表填表日期:2006年12月3日修订日期:2008年10月1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3填表说明:1、基础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凡获得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一级学科内研究领域跨度较大的学科可在一级学科下按学科群或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2-3门。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由学科规定完成学时,连同学术活动一同组织考核,填写《东北林业大学必修环节记录本》,成绩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
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课程学时原则上专业基础课不得高于48学时,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不得高于32学时。
原则上按照16学时/学分整数倍设置。
5、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一般应为本学科对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部分课程按需设置,由学院统筹安排学生选修,按照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不计入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不计学分。
6、课程编号原则:S+学科代码+序列号)(2位)例如:S0*******,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不填编号。
7、任课教师填写该门课程推荐主讲教师,如该门课程有多人可以主讲,请按照推荐先后顺序填写,如该门课程需多人共同主讲,请指定一名负责人,并在备注栏表明。
原则上主讲教师需为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担任,如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及上职称的教职工中无人可以承担此课程的可聘请校外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但需配有本校教职工担任的助教,并同其有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校外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务必在备注栏标明。
4四、培养方式与方法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②无机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孙才英
贾佩云
2
生物质资源材料高效利用
生物质如木材、秸秆等材料的改性和性能研究
王玉峰
韩福芹
郭垂根
3
天然产物化学
主要研究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的方法与应用(包括提取、分离、分析、结构鉴定方法与应用等。)
孙墨珑
王霆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科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成立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2
2
应用化学
理学院
彭进松
考查
S08170411
专业外语与写作
第二学期
32
2
应用化学
理学院
陈立钢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论文S08170412化学信息学导论
第二学期
32
2
应用化学
结构工程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不计学分
钢结构
春季
不计学分
高层建筑结构
秋季
不计学分
建筑抗震设计
秋季
不计学分
建筑结构检验
秋季
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开课学科
主管学院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0332004
第二外国语
秋季
64
4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辩证法)
秋季
54
3
考试
基础课
专业课
S08140201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
秋季
32
2
结构工程
土木
程东辉
开卷考试
S08140202
高等钢结构
春季
特色与意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构件的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具有理论及应用价值。
王钧、张亮泉、武胜
03
钢结构及大跨空间结构
主要研究内容:钢结构的材料、构件、节点,新型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结构的设计;
特色与意义:自平衡预应力杆索结构体系是本学科的创新,具有理论及应用价值。
刘晚成、张秀华、张亮泉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学院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1. 简介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计划。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培养方案的执行,学生将能够在相关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 培养目标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 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科研和实践中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完成共同任务; -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
3. 培养模式东北林业大学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等形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1 课堂教学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包括讲座、研讨会、实验课等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教学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科研实践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设有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4. 培养课程东北林业大学开设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
从大一到大四,学生将依次学习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4.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进行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东北林业大关于修订本科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20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并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思想,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定位,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个性、敢担当”的培养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践行实践育人,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1.准确定位,彰显特色。
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满足与本专业相关的认证标准或评估标准要求,并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细化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夯实基础,通专结合。
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原则,拓宽学科基础,倡导学科交叉、文理相融,注重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更新内容,优化体系。
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组成的课程体系,注意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科学衔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坚持课程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解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脱节和遗漏等问题。
4.强化实践,注重创新。
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实验、实习环节。
按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实习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设置实习环节;梳理整合实验课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与活动体系,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代码120301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制表填表日期:2007年11月26日修订日期:2009年4月30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填表说明:1、基础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凡获得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一级学科内研究领域跨度较大的学科可在一级学科下按学科群或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
2、如按照二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则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2-3门。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由学科规定完成学时,连同学术活动一同组织考核,填写《东北林业大学必修环节记录本》,成绩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
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课程学时原则上专业基础课不得高于48学时,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不得高于32学时。
原则上按照16学时/学分整数倍设置。
5、课程编号原则:B+学科代码+序列号)(2位)例如:B07101201。
6、任课教师填写该门课程推荐主讲教师,如该门课程有多人可以主讲,请按照推荐先后顺序填写,如该门课程需多人共同主讲,请指定一名负责人,并在备注栏表明。
原则上主讲教师需为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担任,如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及上职称的教职工中无人可以承担此课程的可聘请校外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但需配有本校教职工担任的助教,并同其有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校外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务必在备注栏标明。
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基本要求五、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七、需阅读的主要文献附件1博士研究生培养程序。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一)公共课(10学分)1、政治理论课(2学分)2、专业外语(3学分)3、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2学分)4、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2学分)5、科技创新方法(1学分)(二)专业课(6学分)1、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2学分)2、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2学分)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2学分)(三)选修课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学校办学特色从以下几类课程中选择设置。
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12学分。
1、植物营养与调控(2学分)2、林业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学分)3、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学分)4、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技术(2学分)5、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2学分)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7、林火管理(2学分)8、土壤侵蚀原理与技术(2学分)(四)专业实践(4学分)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林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五、学位论文(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东北林业大学培养
方案
#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 摘要
本文档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包括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份培养方案,学生可以了
解到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的所需课程和毕业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发展。
## 1. 介绍
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较早设立的工科大学之一。
作为一所以农林为主要特色的高校,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
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 2. 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东北林业大学提供了众多学科专业,涵盖了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园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
每个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
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 2.1 林学专业培养目标
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具备扎实的林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 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培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应对林业领域的复杂问题的人才。
## 3. 课程设置
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课程。
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
### 3.1 必修课程
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几门:
- 林业概论
- 森林资源学
- 林木解剖学
- 林业经济学
- 森林培育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测量学
### 3.2 选修课程
除了必修课程外,学生还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类:
-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可以选择特定的课程进行学习,例如:森林经营学、林木育种学等。
- 通识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例如:写作与表达、心理学导论等。
## 4. 选课要求
学生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选课。
具体的选课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 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不同课程的学分会有所不同。
- 先修课程要求:部分课程可能有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在选课时需要满足相应的先修课程要求。
- 选课时间要求: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课。
## 5. 实践教学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东北林业大学对实践教学有着相应的要求。
实践教学包括
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实践等。
### 5.1 实验课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究精神、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5.2 实习实训
学生需要参与相关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 5.3 科研实践
学生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可以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 6.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达到的一系列要求。
东北林业大学的毕业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
- 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或者设计项目;
- 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如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等);
- 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
本文介绍了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规划自己的学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本文还提到其他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也会有相应的设置,读者可以参考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