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2019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2019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数学知识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幂函数的性质

2019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 幂函数的性质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 高中数学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 因此相对增加一些难度, 2019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了解得当的话, 相对来说就不会太难了, 逐渐也会对这门学科增加一些兴趣!2019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 幂函数的性质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 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 q和p都是整数, 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 如果q是奇数, 函数的定义域是R, 如果q是偶数, 函数的定义域是[0, +∞)。
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 设a=-k, 则x=1/(x^k), 显然x≠0, 函数的定义域是(-∞, 0)∪(0, +∞).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 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 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 即对于x>0, 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 即对于x0的所有实数, 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 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 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 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 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 如果a为任意实数, 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 则x肯定不能为0, 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 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 则x 不能小于0, 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 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 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 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 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 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 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可以看到:(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 1)这点。
(2)当a大于0时, 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 而a小于0时, 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指数运算知识解读-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一)

专题4.1 指数运算(知识解读)【学习目标】1.理解n 次方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整数指数幂1、正整数指数幂的定义:n n a aaa aaa =个,其中,n N *∈2、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m n m n a a a +⋅=(,m n N *∈)②m n m n a a a -÷=(0a ≠,m n >,,m n N *∈)③()m n mna a=(,m n N *∈)④()mm mab a b =(m N *∈)⑤()mm m a a b b=(0b ≠m N *∈)知识点2:根式1、n 次根式定义:一般地,如果n x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1n >,且n N *∈.特别的: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 的n 次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表示,叫做a 的n 次算术根;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0a >). ③负数没有偶次方根;④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 2、根式: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中,注意:①1n >,n N *∈②当n 为奇数时,n a 对任意a R ∈都有意义 ③当n 为偶数时,n a 只有当0a ≥时才有意义. 3、()n n a 与n n a 的区别:①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a R ∈) ②当n 为偶数时,()n n a a =(0a ≥) ③当n 为奇数时,且1n >,n n a a = ④n 为偶数时,且1n >,,0||,0nna a a a a a ≥⎧==⎨-<⎩知识点3:分式指数幂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mnm n a a=(0a >,,m n N *∈,1n >)于是,在条件0a >,,m n N *∈,1n >下,根式都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相仿,我们规定,11mnm nmna a a-==(0a >,,m n N *∈,1n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知识点4:有理数指数幂①r s r s a a a +=(0a >,,r s Q ∈) ②()r srsa a =(0a >,,r s Q ∈)③()r r rab a b =(0a >,0b >r Q ∈)知识点5:无理数指数幂①r s r s a a a +=(0a >,,r s R ∈) ②()r srsa a =(0a >,,r s R ∈) ③()rr rab a b =(0a >,0b >r R ∈)【典例分析】【考点1根式的概念及意义求参】【典例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481x =,那么x 等于( ) A .3B .3-C .3-或3D .不存在【变式1】(2022·江苏·泰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已知75x =,则x 的值为( )A B C .D .【典例2】(1)(2021·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11[,]22-D .R(2)(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若34(12)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B .1(,)2-∞C .11(,)22-D .11[,]22-【变式2-1】(多选)(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n N ∈,a R ∈,则下列四个式子中有意义的是( )A BC D【变式2-2】(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已知a ∈R ,n ∈N *,给出四个式子:②________.(只填式子的序号即可)【考点2 根式的形式化简】【典例2】(2021·2,结果是( ) A .6x ―6B .―6x +6C .―4D .4【变式2-1】(2021·的结果是________.【变式2-2】(2022·青海西宁·高一期末)若a ,b =,则a b +等于( ) A .10-B .10C .2-D .2【变式2-3】(2021·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考点3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典例3】(2021·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将下列根式化成有理数指数幂的形式:(1a >0);(2x >0);(3)23-⎝⎭(b >0).【变式3-1】(2022·江苏·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化简2531433(2)(3)(4)a b a b a b -----⋅-÷(,0)a b >得A .232b -B .232bC .7332b -D .7332b【变式3-2】(2022·湖南·高一课时练习(理))化简(式中字母都是正数):(1)21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 ⎪⎪ ⎪⎝⎭⎝⎭⎝⎭;【考点4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典例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化简下列各式:(1(2)12133113344x y z x y z ---⎛⎫⎛⎫⋅⋅⋅⋅⋅ ⎪ ⎪⎝⎭⎝⎭;(3)214⎛⎫⎪⎝⎭+13-0(1.03)×⎛ ⎝⎭. 【变式4-1】(2021·全国)计算112313824527-⎛⎫⎛⎫⎛⎫---= ⎪ ⎪ ⎪⎝⎭⎝⎭⎝⎭__________;若0x >,则13131142422223234x x x x x -⎛⎫⎛⎫⎛⎫+---= ⎪⎪ ⎪⎝⎭⎝⎭⎝⎭_________. 【变式4-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理))(05934.-⎛⎫--=⎪⎝⎭________.【变式4-3】(2022·江苏·10.7525316(4)---÷+. .【考点5 整体代换法求分数指数幂】【典例5】(2022·江苏·3=,求下列各式的值: (1)1a a -+; (2)22a a -+; (3)11122a a a a--+-.【变式5-1】(2021·全国)若3x xa a-+=,则3322x xxxa a a a --+=+________. 【变式5-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11x x --=,其中0x >,求122121x x x x x x x---+-的值.【变式5-3】(2021·江西高安中学高一月考)计算:(141210.252-⎛⎫+⨯ ⎪⎝⎭;(2)已知:11223x x-+=,求22123x x x x --+-+-的值.专题4.1 指数运算(知识解读)【学习目标】1.理解n 次方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数学高一人教a版2019知识点

数学高一人教a版2019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高一数学主要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为同学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下面,将介绍高一人教A版2019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图象,函数的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介绍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如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等。
3. 数列与序列:介绍数列与序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
4. 方程与不等式:介绍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
二、空间几何与图形1. 二元一次方程组: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2. 点与直线:介绍点与直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
3. 角与三角形:介绍角的概念,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勾股定理等。
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介绍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定义: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样本空间等。
2. 随机事件与概率: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计算概率的方法,事件的独立性等。
3. 统计与统计图表: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频数、频率等,常用的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四、解析几何1. 坐标系与直线: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
3. 曲线与方程:介绍二次曲线的性质,如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的方程与图形。
这些知识点是高一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掌握了这些知识,同学们就能够顺利进行高中数学的后续学习,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勤于练习,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2019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知识点,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了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供您参考练习!一.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3)交集:AB={x| xA且xB}4)并集:AB={x| xA或xB}5)补集:CUA={x| x A但xU}注意:①? A,若A?,则? A ;②若,,则;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 = ?,AB=B②AA=A,A? =A,AB=B③Cu (AB)= CuACuB,Cu (AB)= CuA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高一数学万能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万能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代数是数学的基础,涉及到各种算式、方程和函数。
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代数与函数的相关知识点:1.1 数的性质- 四则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加法逆元、乘法逆元等。
- 分配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等。
-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
1.2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线性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包括解方程、解不等式以及应用等。
- 二元一次方程组:涉及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解的意义等。
- 幂次方程与根式方程:涉及到幂次方程和根式方程的解法、特殊情况以及应用等。
1.3 函数与图像- 函数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关系等。
- 一次函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征以及相关应用等。
- 二次函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征、最值问题等。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征以及相关应用等。
-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的定义、性质、图像特征以及相关应用等。
二、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点,以下是高一数学几何与图形的相关要点:2.1 二维几何- 角与三角形:角的分类、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
- 直线与线段:直线的分类、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等。
- 圆与圆周角: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周角的性质等。
- 几何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倍数变换等的定义、性质以及变换后图形的性质等。
2.2 三维几何- 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多面体等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特征等。
- 空间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等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应用等。
三、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一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好以下相关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1 概率-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定义与性质。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函数
1、定义:若y与x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关系,则称y为x的
函数。
2、函数的分类:(1)一元函数:当函数中只有一个未知数时,称为一元函数,如y=2x+1;(2)二元函数:当函数中有两个
未知数时,称为二元函数,如z=x+y;(3)多元函数:当函
数中有多个未知数时,称为多元函数,如
f(x,y,z)=x^2+y^2+z^2;(4)指数函数:当函数中有指数时,
称为指数函数,如y=2^x;(5)对数函数:当函数中有对数时,称为对数函数,如y=log2x。
3、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2)函数的极值:函数在定义域上可能存在
极大值和极小值;(3)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在定义域上可能
存在奇函数和偶函数;(4)函数的有界性:函数在定义域上
可能存在有界和无界。
二、概率
1、定义:概率是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
它是用来表示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般用P(A)表示A事
件发生的概率。
2、概率的性质:(1)概率的定义域为[0,1];(2)概率的加
法定理:P(A∪B)=P(A)+P(B)-P(A∩B);(3)概率的乘法定理:P(A∩B)=P(A)P(B|A)。
3、概率分布:(1)均匀分布: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知识点清单总结梳理-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新教材人教A版2019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 1 指数4. 2 指数函数4. 3 对数4. 4 对数函数4. 5 函数的应用(二)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 1 指数一、根式1. n 次方根(1)定义:一般地,如果x n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1,且n∈N *.(2)表示:注意: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2. 根式(1)定义:式子√a n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2)性质(其中n>1,且n∈N *): ①(√a n )n =a.②当n 为奇数时, √a n n =a ;当n 为偶数时, √a n n =|a|={a ,a ≥0,−a ,a <0.二、分数指数幂1.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 a m n =√a m n (a>0,m ,n∈N *,n>1).2.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 a −mn =1a m n =√a mn (a>0,m ,n∈N *,n>1). 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三、实数指数幂1.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为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这样,指数幂a x (a>0)中指数x 的取值范围就从整数逐步拓展到了实数. 实数指数幂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四、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a r a s = a r+s(a>0,r ,s∈R);2. (a r )s =a rs (a>0,r ,s∈R);3. (ab)r =a r b r (a>0,b>0,r∈R).4. 拓展:a r a s =a r-s (a>0,r ,s∈R). 五、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1. 运用根式的性质解题时的注意点(1)分清根式是奇次根式还是偶次根式:n>1,且n 为奇数时,( √a n )n =√a n n=a ,a 为任意实数;n>1,且n 为偶数,a ≥0时,(√a n )n 才有意义,且(√a n )n =a ;n>1,且n 为偶数,a 为任意实数时, √a n n 均有意义,且√a n n =|a|.(2)注意变式、整体代换,以及平方差公式、立方差(和)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完全立方公式的运用,必要时要进行分类讨论.2.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化简、求值的技巧(1)将根式化为幂的形式,小数指数幂化为分数指数幂,负指数幂化为正指数幂的倒数.(2)底数是小数的,要先化成分数;底数是带分数的,要先化成假分数,然后要尽可能用幂的形式表示,便于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注意:化简的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式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含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六、指数幂的条件求值问题解决指数幂的条件求值问题的一般方法——整体代换法1. 将已知条件或所求代数式进行恰当变形,从而通过“整体代换法”求出代数式 的值. 整体代换法是数学变形与计算常用的方法,分析观察条件与所求代数式的 结构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式是关键.2. 常用的变形公式如下:(1)a±2a 12b12+b=(a12±b12)2;(2)(a 12+b12)(a12-b12)=a-b;(3)a 32+b32=(a12+b12)(a-a12b12+b);(4)a 32-b32=(a12-b12)(a+a12b12+b).4. 2 指数函数一、指数函数的概念1. 一般地,函数y=a 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指数函数y=a x(a>0,且a≠1)0<a<1 a>1图象定义域R值域(0,+∞)性质过定点过定点(0,1),即x=0时,y=1单调性在R上是减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函数值的变化当x>0时,0<y<1;当x<0时,y>1当x>0时,y>1;当x<0时,0<y<1对称性y=a x与y=(1a)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三、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1. 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1)函数y=a f(x)的定义域与f(x)的定义域相同;(2)求函数y=a f(x)的值域,需先确定f(x)的值域,再根据指数函数y=a x的单调性确定函数y=a f(x)的值域;(3)求函数y=f(a x)的定义域,需先确定y=f(u)的定义域,即u的取值范围,亦即a x的取值范围,由此构造关于x的不等式(组),确定x的取值范围,即y=f(a x)的定义域;(4)求函数y=f(a x)的值域,需先利用函数u=a x的单调性确定其值域,即u的取值范围,再确定函数y=f(u)的值域,即y=f(a x)的值域. (以上a均满足a>0,且a≠1)四、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1. 形如y=a f(x)(a>0,且a≠1)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当a>1时,函数u=f(x)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为函数y=a f(x)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当0<a<1时,函数u=f(x)的单调递减(增)区间即为函数y=a f(x)的单调递增(减)区间.2. 形如y=f(a x)(a>0,且a≠1)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方法:通过内层函数u=a x的值域确定外层函数y=f(u)的定义域,在此定义域内讨论外层函数的单调区间,再根据复合函数“同增异减”的规律确定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五、指数幂的大小比较1. 比较指数幂大小的方法(1)底数形同,指数不同: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2)底数不同,指数相同: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3)底数不同,指数不同:通过中间量来比较六、指数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1. 指数方程的解法(1)对于a f(x)=b(a>0,且a≠1)型的指数方程,通常将方程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用指数相等进行求解.(2)解复杂的指数方程时,常用换元法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换元法时要特别 注意“元”的范围,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时,要注意对二次方程根的取舍.2. 简单指数不等式的解法(1)形如a f(x)>a g(x)的不等式,可借助y=a x (a>0,且a ≠1)的单调性求解;(2)形如a f(x)>b 的不等式,可将b 化成以a 为底数的幂的形式,再借助y=a x (a>0,且a ≠1)的单调性求解;(3)形如a x >b x 的不等式,可借助函数y=a x 与y=b x (a ,b>0,且a ,b ≠1)的图象求解.4. 3 对数一、对数的概念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a>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log a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2.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1)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log 10N 记为lg N ;(2)以e(e=2. 718 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并把log e N 记为ln N.3.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当a>0,a ≠1时,a x =N ⇔x=log a N ,这是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依据. 相关结论如下:(1)负数和0没有对数;(2)log a 1=0,log a a=1(a>0,且a ≠1);(3) log a N a =N ,log a a N =N(a>0,且a ≠1,N>0).二、对数的运算性质1. 如果a>0,且a≠1,M>0,N>0,那么(1)log a(MN)=log a M+log a N;(2)log a MN=log a M-log a N;(3)log a M n=nlog a M (n∈R).三、对数换底公式1. 对数换底公式:log a b=log c blog c a(a>0,且a≠1;b>0;c>0,且c≠1).2. 相关结论:log a b=1log b a ,log a n b m=mnlog a b(a>0,且a≠1;b>0,且b≠1;n≠0).四、对数的运算1. 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值的关键是化异为同,先使各项底数相同,再找真数间的关系2. 对于复杂的算式,可先化简再计算. 化简的常用方法:①“拆”,将积(商)的对数拆成两对数之和(差);②“收”,将同底对数的和(差)收成积(商)的对数.3. 在利用换底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一般情况下是根据题中所给对数式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底数进行换底,一般可以选择以10为对数式的底数进行换底.4. 利用换底公式化简与求值的思路:(1)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部分运算→换成同一底数.(2)统一换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指定底的对数) →化简、求值.五、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应用1. 在对数式、指数式的互化运算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定义和运算性质,尤其要注意条件和待求式之间的关系.2. 解决对数应用问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关键词及字母的含义,然后恰当设未知数,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转化为对数问题求解.4. 4 对数函数一、对数函数的概念1. 一般地,函数y=log a 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0<a<1 a>1图象定义域(0,+∞)值域R性质过定点过定点(1,0),即x=1时,y=0单调性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函数值的变化当x>1时,y<0;当0<x<1时,y>0当x>1时,y>0;当0<x<1时,y<0对称性y=log a x与y=log1a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三、反函数1. 一般地,指数函数y=a x(a>0,且a≠1)与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互为反函数. 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2. 拓展:(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单调性相同,但单调区间不一定相同.当a>1时,函数y=a x在R上是增函数,函数y=log a x在(0,+∞)上是增函数;当0<a<1时,函数y=a x在R上是减函数,函数y=log a x在(0,+∞)上是减函数. (2)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四、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五、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应用1. 对数型函数图象过定点问题:求函数y=m+log a f(x)(a>0,且a≠1,f(x)>0)的图象所过定点时,只需令f(x)=1,求出x,即得定点为(x,m).2. 根据对数函数图象判断底数大小的方法作直线y=1与所给图象相交,比较交点的横坐标即得各个底数的大小关系.3. 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1)一般地,函数y=f(x+a)+b(a,b为实数)的图象是由函数y=f(x)的图象沿x轴向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再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含有绝对值的函数的图象一般是经过对称变换得到的.六、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1. 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1)求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要注意真数大于0,即在y=log a f(x)(a>0,且a≠1)中应首先保证f(x)>0;(2)若底数中也含有变量,则底数应大于0且不等于1.2. 求对数型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特征,从函数自变量的范围出发,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解析式,直接得出函数的值域.(2)配方法:当所给的函数可化为二次函数形式(形如y=m[f(log a x)]2+nf(log a x)+c(m≠0,a>0,且a≠1))时,可以用配方法求函数的值域.(3)单调性法:根据所给函数在其定义域(或定义域的某个子集)上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值域.(4)换元法:求形如y=log a f(x)(a>0,且a≠1,f(x)>0)的函数的值域的步骤:①换元,令u=f(x),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出u的范围;②利用y=log a u的单调性、图象求出y的取值范围.七、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单调性1. 求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单调性的要点(1)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2)若a>1,则y=log a f(x)的单调性与y=f(x)的单调性相同;若0<a<1,则y=log a f(x)的单调性与y=f(x)的单调性相反.八、比较对数值的大小1. 比较对数值大小常用的四种方法(1)同底数的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2)同真数的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或用换底公式转化进行比较.(3)底数和真数都不同的,找中间量比较.(4)若底数为同一参数,则根据底数对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对底数进行分类讨论.九、解对数不等式1. 对数不等式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方法(1)形如log a f(x)>log a b的不等式,借助函数y=log a x的单调性求解,如果a的取值不确定,需分a>1与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形如log a f(x)>b的不等式,应将b化成以a为底数的对数式的形式(即b=log a a b),再借助函数y=log a x的单调性求解;(3)形如log f(x)a>log g(x)a的不等式,利用换底公式化为同底的对数进行求解,或利用图象求解.十、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的选择1. 常见的函数模型及增长特点(1)线性函数模型y=kx+b(k>0)的增长特点是增长速度不变,可称为“直线上升”.(2)指数函数模型y=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增长速度急剧,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3)对数函数模型y=log 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速度平缓,可称为“对数增长”.2. 不同的函数模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变化规律(1)线性函数模型适合描述增长速度不变的变化规律;(2)指数函数模型适合描述增长速度急剧的变化规律;(3)对数函数、幂函数模型适合描述增长速度平缓的变化规律.因此,需抓住题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恰当、准确地建立相应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4. 5 函数的应用(二)4. 5. 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4. 5. 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函数的零点1. 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对于一般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2. 方程、函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方程f(x)=0有实数解⇔函数y=f(x)有零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二、函数零点存在定理1.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解.三、用二分法求函数y=f(x)零点的近似值1. 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b]上图象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 用二分法求函数y=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f(x)零点x0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零点x0的初始区间[a,b],验证f(a)f(b)<0.(2)求区间(a,b)的中点c.(3)计算f(c),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①若f(c)=0(此时x0=c),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f(a)f(c)<0 (此时x0∈(a,c)),则令b=c;③若f(c)f(b)<0(此时x0∈(c,b)),则令a=c.(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四、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分布问题1. 设x 1,x 2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a>0)的两个实数根,,令f(x)=ax 2+bx+c (a>0),则x 1,x 2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根的分布 图象等价条件 x 1<x 2<k 0,f (k)0,b 2a k ⎧⎪∆>⎪>⎨⎪⎪-<⎩k<x 1<x 2 0,f (k)0,b 2a k ⎧⎪∆>⎪>⎨⎪⎪->⎩m<x 1<k<x 2<nf (m)0,f (k)0,f (n)0>⎧⎪<⎨⎪>⎩x 1,x 2∈(k 1,k 2)12120,f (k )0,f (k )0,b k k 2a ∆≥⎧⎪>⎪⎪⎨>⎪⎪<-<⎪⎩ 只有一根在(k 1,k 2)内120,b k k 2a ∆=⎧⎪⎨<-<⎪⎩ 或f(k 1)·f(k 2)<0五、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及应用1. 判断函数f(x)的零点个数的主要方法 (1)转化为解相应的方程,根据方程的解进行判断.(2)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判断它与x 轴的交点个数,从而判断零点的个数.(3)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进行判断,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在区间(a,b)上单调,满足f(a)·f(b)<0,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4)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2. 已知函数f(x)的零点个数求参数范围,通常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变形,变形的方向:(1)化为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2)尽量使参数与变量分离,实在不能分离,也要使含参数的函数解析式尽可能简单.六、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适用条件(1)在初始区间内函数图象是连续不断的;(2)函数在初始区间的两个端点的函数值异号,即是变号零点.2.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1)构造函数,选好计算的初始区间,这个区间既要包含函数的零点,又要使其长度尽量小.(2)用列表法清晰地表达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依次进行计算.(3)求出满足精确度的方程的解所在的区间M.(4)区间M内的任一实数均是方程的近似解,通常取区间M的一个端点.4. 5. 3 函数模型的应用一、常见的函数模型二、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三、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 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理顺数量关系;(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3)求模——推理并求解函数模型;(4)还原——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2. 建立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拟合与预测的一般步骤(1)根据原始数据、表格,绘制散点图;(2)通过观察散点图,画出拟合直线或拟合曲线;(3)求出拟合直线或拟合曲线的函数关系式;(4)利用函数关系式,根据条件对所给问题进行预测,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相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 Kb 1.C 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
集合{xR|x-3>2} ,{x|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
② 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 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即
CSA=
示
性
质 A A=A
A Φ=Φ
A B=
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
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A (CuA)=U
A (CuA)= Φ.
二、函数的相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
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
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能够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
无关);
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
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
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
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1.描点法:
2.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
“f(对应关系):A(原象) 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能够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
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1,且∈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2);
(3).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1 0。